第六章 白山黑水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崔永元 本章:第六章 白山黑水

    逃出敌人视线的李敏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鼠烧着吃了,因为实在太饿了。“特别香,一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味儿”。

    抗联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逐步扩大游击根据地。当年的东北抗联战士李东光老人和单立志老人回忆:那时候,东北山区树林多,一了解到敌人往哪边活动,部队就提前过去埋伏。敌人来了战士们就分散开,等到敌人过去,战士们听到号令就是一顿好打,打一顿枪就跑,等敌人上来找,却找不到人。就靠着这样的打法,抗联牵制了日伪军近40万兵力。

    愿这样的记忆永远仅仅是记忆。

    1938年夏天,第一批二次西征的队伍开拔的时候,部队举行了大型联欢晚会,场面非常热烈。在李敏的记忆中,第六军军部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秘书自己创作了一首《送西征》来送别战友:

    李敏老人的叙述让我震惊,震惊于她对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战斗的记忆。每一个细节,每一张面孔,通过老人的叙述,仿佛就在眼前。

    日本帝国主义在加紧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血腥“讨伐”的同时,为了切断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还采取了许多法西斯的政策与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938年起推行的归乡并屯的“集团部落政策”,归屯并户,强迫分散居住在抗日武装活动区的民众离开原住地,迁到日伪指定的地点,组成由日伪军警直接控制的大村落,并拉起铁丝网,对抗联活动地区的村落进行集中管制。老百姓家家都有户口,一个人从家里出来被敌人知道,全家就都会被烧死。而且,归屯并户以后,村民们只有在春秋种地时才能出来。到了东北漫长的冬季,抗联的战士想找到村民购买粮食等物品都非常困难。这给抗联给养、宿营、兵员补充等方面都造成很大阻碍,抗日游击根据地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东北抗联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周淑玲——时为东北抗联二路军第三军战士

    李桂林——时为东北抗联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战士

    1939年,东北抗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日军集中兵力对杨靖宇所部进行昼夜追堵。据日军记载,身高近两米的杨靖宇,跑起来双手摆过头顶,像鸵鸟一样在雪地里奔跑。600多人的日军讨伐队,最后因疲劳掉队的竟有500多人。

    关于英雄的概念,相信很多跟我同龄的人最初都是从课堂和电影里得知的。课堂上的英雄们基本上都已经牺牲了,似乎如果不牺牲就算不上英雄。而牺牲的英雄们在生前几乎个个都是完美主义的化身,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他们出现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好像就是要让讲台下正在做小动作的顽劣学生们自惭形秽。至于电影里的英雄,大多数都是像007那样的,一经登场就已身怀绝技,美女环绕,一掷千金——至于这些钱的来历,则一向被人忽略。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英雄在电影结束前一定会遇到个死得很难看的对手,基本如此。

    李东光——时为东北抗联三路军军部少年连战士

    坦白地说,在做这个选题前,对于杨靖宇,对于东北抗联我知之甚少。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牵制东北敌军、配合关内抗战,杨靖宇率领抗联一路军在南满和老岭山炸毁铁路隧道。1938年5月,杨靖宇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一举消灭伪满军队300余人。从此,一路军成了日本关东军重点讨伐对象。

    李敏在虎口里逃过一劫。

    1931年10月初,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黄显生在辽宁凤城县组建“东北民众自卫军”。很快,一支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开始在东北各地出现。这些日后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武装,其成员包括了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地方武装以及民间团体红枪会、大刀会等。这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中国人,在“誓死抗日救国”的统一口号下,坚持战斗,曾一度发展至30余万人。但在日军优势兵力的围剿下,缺乏统一领导而又成分复杂的义勇军逐渐被各个击破,至1933年下半年大部分即陷于瓦解。

    李 敏——时为东北抗联二路军第六军战士

    敌人用机关枪和迫击炮对李敏他们猛攻,迫击炮崩起来的雪块、土块几乎将他们埋在土里,激战了20分钟,指导员裴大姐负了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快走,我在后面掩护!”没等李敏和战友们冲出包围圈,身后便传来了裴大姐高呼“救国万岁”的声音。

    当李敏拖着沉重的双腿爬上一个山头时,她惊喜地发现山下的河边竟然有一座房子。她高兴极了,心想:可找到了,这不是抗联的密营就是烧炭工人住的地方,于是她不假思索地向山下跑去。就在她接近房子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地上的脚印是一个眼一个眼的铁钉鞋印,这铁钉鞋不会是敌人留下的吧?她犹豫了一下,又向前走了几步。这次,她看到了旁边有个厕所,厕所最突出的特点是散落着一些手纸。抗联哪有手纸啊!她立刻意识到:完了,这不是自己的队伍,得想办法往回跑。李敏刚想到要跑,迎面过来一个人,带着三角黑口罩,说“八嘎”。李敏当时索性豁出去了,对着走出来的日本兵“砰”就是一枪,然后一个人拼命朝树林里跑。当时大雪纷飞,树林很密,或许是因为发现地上脚印不多,加上风大雪大也看不清楚,日本兵打了一会儿就没动静了。

    据日本陆军省公布的数字统计,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6年间,日本关东军累计死伤178200人,相当于近8个日军甲种师团的总兵力。从1932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4761次,平均每天袭击日军52次。

    吃过老鼠后,李敏又有了些精神,但很快天又黑了。幸亏当晚没有下雪,否则很容易迷路。李敏爬上了一个山坡,突然发现下面有亮光。她想,这个亮在下边,应该不是星星,也不会是月亮。正想着,她听到踩树枝的哗啦哗啦的声音,下面有个人喊:“同志们,同志们,起来起来……起队了起队了。”“一听到‘同志们’这一句话,一下子就把我,哎呀,打明白了,哎呀,就走不了了。哇一下子就哭……”老人说到这里的时候,又一次红了眼眶。后来,李敏就昏过去了,战友们怎么把她抱到火堆前她都记不清了。

    提起那段日子,当时还是学生的赵尚文老人回忆说:“就连学校里也得唱满洲国歌,不能提中国,感觉就像没有妈的孩子一样,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时为东北抗联二路军第七军战士的单立志老人对当时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残酷记忆犹新。他说:“杀人,杀中国人非常残酷。冬天,江上弄个大冰窟窿,到那用刀把头一砍,塞冰窟窿里头。”

    14岁女孩在狼群之间

    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日军大本营开始不断向东北增兵。到1938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已达8个师团,开始全力围剿东北抗联。同年7月,为打破敌人包围圈,由周保中领导的抗联二路军决定再次进行西征,由战斗力最强的第四军与第五军向哈尔滨市五常县和吉林的舒兰一带主动突围。当年那个散发抗日传单的小学生李敏已经成长为抗联第六军的一名战士,这一年她14岁。

    抗联战士除了要面对战斗的残酷,所面临的饥饿和酷寒也到了近乎难以忍受的地步。亲历过当时困难时期的抗联战士说,当时东北抗联战士有三种死法:第一是打死、第二是冻死、第三是饿死。战士们饿得厉害,就到山上采野葡萄叶吃;刚生下来的孩子靠喝尿才活过来;吃一个牛头大伙儿就能过年;一个苞米粒管走七天七夜……时任抗联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的战士李桂林则对吃棉花的事记忆犹新。他说,实在饿得难受,就把自己棉袄里的棉花拽出来碾成一个球放到嘴里,然后用雪把棉花球咽下去。至今他的胆结石里还有棉花。这些棉花,连同那段记忆,跟了他70多年。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出笼。一夜之间,身在东北的普通中国人,全都成了亡国奴。伪满国歌如是唱道:“……顶天立地无苦无忧,造成我国家,只有亲爱并无怨仇,人民三千万人民三千万,纵加十倍也得自由……”

    彭施鲁——时为抗联二路军第四军军部秘书、留守处主任

    但是,这个抗联的英雄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做了日军的走狗。

    单立志——时为东北抗联二路军第七军战士

    东北的冬天,山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度。所谓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生活对于抗联战士们而言也已是难以想象的奢望。躲藏在密林中的他们即便在滴水成冰的夜晚也不能轻易生火取暖,因为一旦生火,附近的日军碉堡就会发现有人在“集团部落”之外活动。“有的人冻痴了,抱着树墩以为是火盆,就那么活活冻死了,干巴巴的。”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单立志老人依旧难以忘怀。

    而我现在面对的故事却并不如此美满。英雄的生活并不总是阳光明媚,更多时候,都是在躲藏和跋涉中度过。英雄也有对手,看得见的对手几乎无限强大;而看不见的对手,却是无处不在。故事的结局其实大家都知道,英雄牺牲了,牺牲得很壮烈,牺牲得很无奈。杀死英雄的“坏人”们在英雄遗体前拍照留念,而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最后都得以善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半年之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一年,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李敏,还是一名7岁的小学生。当时,日本人的势力还没有深入到农村,像李敏这么大的孩子也帮助大人们一块儿搞些革命活动。那时候,小孩子主要负责送信、跑传单,进城撒传单、贴传单这些事。

    至今他的胆结石里还有棉花

    对于当年群众对抗联的支持,曾任抗联二路军军部秘书的彭施鲁老人记忆犹新。他说:“当时,老百姓都往山里送粮,抗联的口粮基本有保障;过春节老百姓还给我们送来一大口冻得硬邦邦的肥猪,战士们用大锯一段一段把猪拉开,分给各个单位;还有百姓送来几条香烟,每个人分一两盒。”在抗联战士眼里,在当时的情况下,那样的生活算不错了。

    第二天,马队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开始了第二次西征,留下的战士们含着眼泪送别了战友。“这些战友,很多都牺牲了,现在没有了。”说到这儿,李敏的眼眶红了。

    10月,突围失利的抗联第五军在返回途中遭遇日军堵截。为掩护师长撤退,第一师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与妇女团仅剩的7名女战士在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高唱《国际歌》一起投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但很少有人知道,这8位巾帼英雄用生命掩护下来的第五军第一师师长关书范却在这之后叛变投敌。抗联二路军第四军军长李延平也被叛徒杀害。到12月,5个月前李敏和战友们在歌声中送别的抗联第四军在日军的重兵围堵下全军覆没。

    多年之后,李敏才得知,她所在的女兵排只有她一人突出了包围圈。那几位走在她身后的战友成了俘虏,最后大多牺牲在日军监狱中。

    70多年后的今天,李敏深情地唱起了这首《送西征》,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又似乎把她带到了自己的14岁,带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从1936年到1937年秋,东北抗联的发展达到鼎盛,建成11个军,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3大游击区。

    所有的故事我们似乎都听说过,但又似乎都不太了解。很少有人知道杨靖宇是个身高近两米的大个子。很少有人知道东北抗联在零下60度的野外是如何生存的。

    这时候,她不知道是不是队伍就剩下了她一个人了,但她明白,自己要继续往前走。李敏试图挪动脚步,这才发现棉袄棉裤全都已经结冰了,她就趴在旁边的一棵倒树上,一点也走不动了。突然,李敏听到一个声音,她睁开眼睛集中精神一听,是狼在叫唤!“完了,完了,我今天一定叫狼给吃掉了。”小李敏绝望地想着。突然她想起来,上山的时候交通员曾经说过,在野外遇到野兽就点火或者敲树。“旁边的倒树上有很多树枝,我把它撅下来就开始敲树。当当当,当当当,拼命地敲,一边敲一边退,果然声音越来越远了。太阳一出来,我就暖和暖和。这时看到有个死老鼠,伸着四个腿,闭着眼睛在那躺着。我一看,我想这是个肉啊。”想到这儿,李敏用柞树叶子把老鼠包上,揣在兜里就走了,她在想着找个地方把老鼠烧着吃了。

    11月23日,由于情报失误,转移途中的李敏和战友们与日军围剿部队迎头相撞,白山黑水见证了这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这一天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70多年后的今天,老人依然不曾忘却。

    李敏遇到的这支队伍是抗联第六军的另一支部队。此时,14岁的她已经在雪野中独自支撑了两天两夜。

    也许只有战争,只有死亡,才会给人留下如此刻骨的记忆。

    看看周围,山也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又开始下起了雪。“冬天山上的雪都像蝴蝶那么大,那个树,风呜呜一响,好几个树同时就喊那个声音。哎呀,简直怕极了。”现在说起当时的情景,似乎那种恐惧在老人的心里仍没有消减。

    亲历者

    敌人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她见没别的地方躲,就钻到树根底下,用雪把自己埋上。没过几分钟,日本人的马队就过来了,其中夹杂着伪军的喊声“往这跑的,往这跑的”。“马蹄嗒嗒嗒地响,就像踩到我脑瓜子的感觉,紧张极了,也不敢看,反正是坑有多深我就使劲往里钻多深……”很幸运,敌人走的这条路正是李敏和战友们昨天去密营的那条路,所以敌人没有注意到她的脚印。等到敌人走了以后,李敏站起来看看,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

    就在部队距离目的地还有两座山岗的时候,走在前方的尖兵发现有敌情,这时候,敌人的尖兵已经迎上来了。徐光海主任大叫:“就地卧倒!”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就开始了扫射。年轻的战士小马非常勇敢,拿起手榴弹就往敌人机枪手身上甩。敌人机枪手被打死后,刘排长就连滚带爬地过去抢机枪。就在他把机枪抓到手往回运的时候,后面一连串的机关枪子弹把他打倒了,他抱着机枪趴在那里,再也没有动弹过。

    1938年7月31日,时任东北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的宋一夫在西征途中携款叛变投敌,供出了东北抗联二路军的西征计划,日本关东军随即调集大批部队对参加西征的各支抗联部队进行堵截。在敌人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反击下,西征军损失惨重。

    “徐光海主任的头被敌人割走了,只剩下下肢;裴大姐衣服都被撕开、扒光了;还有一个姓李的同志、马贵,还有刘排长、刘常友,都是在那个战场牺牲的,原来那个战场上。”虽然时间过了这么久,老人对这些战友的名字仍是如数家珍,那些和她共同经历过生死的人,如今都成了老人回忆里最鲜活的画面。

    陈 雷——时为东北抗联二路军第六军组织科科长

    1936年7月,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一批批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开始在“抗日救国”的口号下重新集结。

    印象里,关于这支曾经转战于白山黑水间的队伍,所有的了解似乎就像他们的行踪一样,若隐若现。

    赵尚文——时为哈尔滨市市民

    短暂而血腥的战斗之后,李敏和仅剩的几个女战友开始顺着一条冰冻的小河撤退。已经几天没有吃过一粒粮食的她们在雪地里挣扎着前进,她们还没有突出包围圈,敌人就在附近。

    1938年底,杨靖宇率领1400余名抗联战士转战至长白山地区,但在随后的蒙江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队伍仅剩400多人。进入冬季,斗争更加艰苦,抗联战士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

    1936年底,为了进一步扩大游击区,杨靖宇带领抗联一路军的两个师朝热河方向发起西征,一路到达本溪、沈阳附近,并且在摩天岭战斗中一举歼灭日军400余人。然而,就在这一年的12月,当西征军一路突进至位于东北地区南部的辽河时,隆冬季节的辽河居然未能封冻,缺乏渡河船只的西征军随即被日军追上,伤亡惨重。

    1940年2月1日,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叛变投敌,致使日军完全掌握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23日,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附近被日伪军包围,激战20分钟后,被叛变投敌的原抗联战士张奚若用机枪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5岁。据说,杨靖宇中弹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谁是抗联的叛徒?站出来,我有话说

    “拼命跑啊,有多大劲使多大劲。那雪深,都到膝盖。”李敏老人说。因为路不熟,她们不知道往哪里退。后来,原本在前面带路的党员金大姐实在跑不动了,就叫李敏在前面带路。走了100多米以后,李敏突然发现后面战友们的喘息声和踩着雪的声音似乎没有了,她在大雪里艰难地转过身,想看看战友怎么还没来。然而,她却发现茫茫的雪地里只剩下了她自己,后面已经没有人了。她急切地朝更远的地方望去,隐约看到有很多黑点在晃动。她意识到:战友们已经被日军骑兵包围了。此时此刻,14岁的李敏只能靠自己了。

    敌人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颗粮食都没有!残暴的侵略者被震惊了,不禁发出感慨:“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抗联部队损失严重,抗联大部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东北战场上只留下了少数抗联部队同敌人作战,继续进行游击活动。李敏也和大部分战友一同前往苏联休整。1945年5月,苏联政府授予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功勋奖”。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在苏联整训的东北教导旅空降人员和在东北各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抗联部队,积极配合苏军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东北抗联牺牲的军长级以上官员达177位,其中包括杨靖宇、赵尚志、陈荣久、陈汉章、王亚臣等抗日名将;牺牲的师级以上将军达101位,剩下的当中有40多位失踪或叛变。

    这是一个有关英雄的故事。

    <hr />

    注释:

    1938年冬,随着东北抗战局势的恶化,李敏所在的抗联第六军第一师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转移。

    编导手记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抗战1》,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抗战1第六章 白山黑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抗战1第六章 白山黑水并对我的抗战1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