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存方式的改变都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机遇永远垂青敢于向命运不断挑战的人。
刘永好1980年在四川省机械管理干部学校任教时,捧着社会上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可命运的眷顾并没有让刘永好感到满足。善于学习和捕捉信息的刘永好订阅报纸、杂志,关注国家的发展、政治的走势、经济的格局,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格局比较敏感。
1.“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982年,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刘永好谋划到下乡当知青的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当专业户创业。新津县县委书记很开明,很多时候顶住压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县委书记说:“好,欢迎你们,但有一个条件—每年带动10个农户,科技兴农。”
有了县委书记的支持,刘永好兄弟被改革美好前景感召,先后辞去各自的公职,卖掉手表、自行车等家里值钱的东西,筹集1000元人民币,开始创业。
老大刘永言是学电子的,善搞科研,客观决策能力强;老二刘永行是学数学的,擅长企业管理;老三刘永美是学农业的,有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老四刘永好是学机械的,养鹌鹑、建孵化场、饲科厂的一些机械设备是刘永好自己设计的,刘永好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能发现一些机遇,加上刘永好能说会道,刘永好负责搞公关宣传协调,跑市场,负责采购原料,推销产品。妹妹刘永红是学财会的,是一位理财管家。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创业团队,知识结构互补,创业之初,每人只拿极少的工资,使资金得到滚动发展,兄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即使资产上亿,兄弟之间也没有一纸协议。
家族制在行业早期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一个“信”字。孙中山先生说过:“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这个“信”字,既是内在的信念,又是对生活、对事业的自信,还包括信誉、信心、信任等等。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克服各种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
创业初期,刘永好兄弟基本上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分歧,刘家共有四个媳妇和一个女儿,四兄弟开了一个“大男子主义和霸权主义味道十足”的家庭会,一致通过了“让各自媳妇回家看孩子,今后不得参政议政”的决议。
刘家内部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母亲在世的时候,由她来最终决断,1993年母亲去世后,老大刘永言说话最有分量,兄弟们的性格个个都是尊重真理,有事情就坐下谈,谁的话有理就听谁的。
2.“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都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互相信任、了解,面对艰难困苦和麻烦事时能够同生死,共患难。
企业没有做大的时候,没有赚大钱的时候当然不会有问题。等到企业做大做强了,问题也就来了,谁是老大?谁说了算?谁该得多一点?往往在这个时候局面就混乱,有人会提议来个轮流坐庄。但这样的不稳定的状态,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一个企业总得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核心才行,否则企业就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难成大事。
在一个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以后,要处理好家族企业利益与亲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过好三道重要的关口:第一关是分银饷;第二关是论荣辱;第三关是排座次。
谁当董事长、谁当总裁总得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希望集团比较顺利地通过了这三关。不仅企业资产在分家中长大了,而且兄弟亲情在“洗牌”中变浓了。
刘永好兄弟的分家没有出彩的地方,1992年,四兄弟进行了第一次调整。他们丝毫都没有在“创业之初投资多少”和“创业之时作用大小”等各个方面去斤斤计较,而是选择了最简单最普通的方式,他们所拥有的一个共同的饲料厂是大家的,平均划分资产,兄弟四人各占整个产业股份25%。
共有的基础不动摇。共同饲料厂赚的钱,大家都用来拿去做各自想要发展的事业。
按照各自的价值取向和各自的特长,刘氏产业划分为了三个领域:老大刘永言是学电子的,他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搞电子、搞技术,进军高科技领域,到现在他的中央空调已经出来了,搞得不错,还有20多项发明专利;老二刘永行跟刘永好联手共同做饲料,一起到全国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老三刘永美做房地产、酒店。
刘永好兄弟各有所长。刘永行是个管理高手,管理很严谨,很认真;老大刘永言是科研能手,他的头特别大,可能脑细胞特别多,一般的帽子都戴不下;老三刘永美也是一个非常细腻的管理家,对人非常好,有很多管理思路。刘永行性格外向,销售是他的长项。
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在希望集团的合作堪称为最完美的组合,刘永行勤奋务实,擅长于内部组织管理,刘永好擅长于对外公关与谈判。两人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在产权明晰后的南征北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一年,刘永好兄弟的产业进行了第一次的分化。他们不断推出新产品,先后共推出了30多种希望牌饲料,完成了新津县希望的第二期扩建改造工程,并在重庆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重庆希望饲料有限公司。
到1993年,“希望”进军上海滩,在嘉定成立“上海希望饲料公司”。又与浦东国有饲料厂合资,创办了在上海的第二个“希望饲料公司”。在5月份,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刘永好和刘永行兄弟俩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协议。这一年建立起的10家饲料场,家家盈利。
到了1994的年底,希望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了27家,饲料销量达到了120万吨,产值17亿元。
到1995年,希望饲料销量达到了20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兄弟两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经过不断的磨练,原本两人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明显,两人也渐渐地在企业决策方面产生分歧。
刘永行和刘永好两兄弟明白,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对手,已经不再允许希望集团内部因为决策战略的分歧而贻误战机。为了兄弟两人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在1995年3月召开的只有刘氏兄妹五人参与决策的“绝密”性的董事会上,经过一致通过,从1995年4月13日开始,总部所有下属的分公司的资金与资产全部冻结,不允许各个公司之间进行流动,也禁止总部调拨。
按照“资产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全国的27家分公司一分为二,划为东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刘永好坐镇西南,刘永行掌控东北。
15日,刘永好和刘永行在董事会文件上正式签字,文件规定:两个片区禁止跨区域开拓,干部的互相流动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董事会成员今后的开支不得在集团报销。
这次调整,实际上是刘永好与刘永行之间的一个调整。他们以长江为界,西南、西北、华南这边归刘永好管理,产权归他;华北、东北那边归刘永行管。兄妹几个都在“希望”的旗帜下,分片负责、各展所长。
从此之后,创业期间产权模糊的刘氏兄弟在一夜之间变得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老大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老二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公司,老三刘永言建立华西希望公司,老四刘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妹妹刘永红,给了她一部分股份。
当很多的民营企业家还自我陶醉于“打仗兄弟伙,上阵父子兵”的家族管理带来的创业成功和稳定发展时,刘永好兄弟,以超前的眼光、胆识和胸怀,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在于把希望做大做强。
3.血浓于水:分家不分情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兴家族企业大多在产权上模糊不清,不少家族企业因此纠纷不断、结下怨仇、对簿公堂甚至分崩离析。产权制度改革是家族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环节。刘永好兄弟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早期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如此平和的解决,无疑已经走在许多民营家族企业的前端。
“分家”之后的刘永好,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1993年,刘永好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身份的变化使他站上另一个人生的舞台。本来就擅长交际的他有机会结识更多优秀的企业家,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心得,视野更加开阔。走出四川,站在中国甚至世界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刘永好开始迈向“新希望”。
分家是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演进,这是主动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
对此,刘永好说:“我觉得分家这话太传统了点。确切地讲,应该是规范产权制度。因为我们是家族企业产权这么大的问题一定要分清,否则以后会很麻烦,我们这代还好,是四个人一块创业,大家又都是亲兄弟,很多事情都能说得明白。但下一代,再一代呢,恐怕问题就多了。现在我们可以设主席、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四个职位,四兄弟各司其职。但假设再来一个人,我们就不知道安什么职位了。这说明一个企业有多个中心是不妥的,我们必须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授权、分权制度,走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所以我们进行了调整,一晚上就定下来了。并不像社会上说的那样简单地分家。”
刘永好兄妹几个都很优秀,共同点是大家不仅有创业的激情,而且个个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人也有各自非常明显的特点,很多地方都值得互相学习。正是这种互补型的团队组合,保证了原始积累的实现。创业时,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不倒下去。企业发展壮大了,面对着金钱、荣誉和掌声,看法就会不一致。虽然是亲兄弟,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磨合得很好,何况每个人都很能干。
经过调整,是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和规范,是谋求更大的发展。有分有合,他们都发展得很好。合的部分是希望集团,作为存量一直都没有变,刘永行是董事长,刘永好是总裁。实际上,分家分的只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地域。
到了1997年,希望集团更分为大陆、东方、华西、南方四个二级实业公司,分别由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负责。同时刘永行替代刘永好成为希望集团法定代表人,而后来刘永好更离开三位兄长,创立新希望集团,其资产之雄厚接近其母体希望集团。而今活跃在经济舞台上的刘氏兄弟,已经不是当初的“言行美好”了,而是希望的刘永行和新希望的刘永好,两家企业,两大帅才。
一直到现在,刘永好兄弟都是兄弟情深,但当初一起创立的家族企业已经分离了,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创业时,刘永好兄弟的母亲尚在,其意见很有影响力。尤其在四兄弟各自评判以及兄弟利益平衡方面,母亲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刘永好兄弟分家后,都曾经说过,如果母亲还在,可能不会分家。
果真如此吗?其实,在刘永好兄弟分家过程中,亲情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次分家的时候,大家不论贡献,股份都一样,后来彻底分离时,也充分照顾到了手足情分,可以说,刘永好兄弟的分家不是因为亲情破裂,而是因为兄弟型家族企业发展到一个高度之后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呢?在一个兄弟共同起家创业的企业里面,大家的贡献都相近,这样就很难形成一个核心,同时大家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个人抱负却都不一样,难免有时在企业经营决策上达不到统一。更主要的是,兄弟们里面出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帅才时,分家便不可避免了,毕竟,个人深层次的追求,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价值取向的充分实现,不是亲情所能够完全包容的,它必将突破亲情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宣泄。最后,便从家族企业的母体上,分离出不同的个体。
以前有些人预测“希望”分家以后要走向没落,甚至有人猜测四兄弟分家是不团结所致,政府部门也有领导担心刘永好兄弟分家会把希望集团分垮。
以后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刘永好兄弟企业由分家前30家,现已发展到150多家。其中刘永行的50多个企业销售额有30多亿元;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已有80多家公司、9800名员工,企业销售额超过40多亿元。内部企业的重新洗牌成就了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家庭制的经典范例。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刘家却没有难断的家务事。
刘永好兄弟手足情深,希望集团内的企业重新洗牌当中,重新得到了升华。兄弟分家不分情,从而凝聚起了一股更强大的动力,使一个个的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其产权治理模式在兄弟、朋友共同创业的企业里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刘永好兄弟的分合,也是家族企业创业者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