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会议已经是第四天了。这天下午,举行了第二次大会。这个大会的议程只有一个,即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作关于两个农业文件的说明。
农业问题对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而人口又很多的中国而言,显然是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天灾与人祸连在一起,中国在低水平下承载着七八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养活”的水平显然很低,因此稳定农业势关全局。
华国锋对农业问题很重视。毛泽东在他的家乡湖南视察时,当时是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向毛泽东喋喋不休地大谈农业,以致毛泽东不得不提醒这位乡党多“谈点政治”。这次大会上,华国锋简要介绍了几句,没有讲更多更重要的话,就请纪登奎作关于农业文件的说明。
纪登奎的说明分五个部分,即:
一、关于农业现状;二、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三、关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四、加快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五、关于领导问题。
在引言部分,纪登奎讲了与会者热烈拥护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接着说: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首先要把农业搞上去,这是全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同志担心的问题,因为四个现代化决不能建立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央把如何搞好农业,列为了我们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纪登奎所做说明的两个农业文件是《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在“关于农业现状”部分,纪登奎着重讲了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人口增加的压力很大,粮食不足需要进口的问题。他讲明年(1979年)要进口粮食1000多万吨,指出“农业是最大的缺口”。由于粮食不足,城市新增加的劳动力不能普遍就业,“有许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而农民每年要拿出近千亿斤粮食,“实际上已超过了他们目前的负担能力。在粮食征购上,反映了我们党和农民之间,关系是比较紧张的”。农民口粮人均在300斤以下,“吃不饱肚子”,“应当给他们以休养生息的机会”。1977年,平均一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的公积金不到1万元,买不上一部中型拖拉机。全国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人均分配在40元以下,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民平均每年只增加收入五角钱,“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认为出路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发展速度,目标是年增长百分之四到五。应该讲,纪登奎的说明不掩盖、不隐讳,把农业现状及其严重性指出来了。
在第二部分,他说:在思想和实践上都未能“真正落实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正如华主席说过的,即使我们搞农业的同志,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第三部分值得重视的是,强调反对平均主义,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讲“学大寨”时说,“也有一些地方,一说学大寨就搞什么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就学偏了,学歪了”。
第四个部分在讲加快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中,除提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化肥、种子要优先安排等外,还提出增加农业投资,即“从现在起到1985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16%—18%,农业贷款比现在增加1倍。成立农业银行”,并在两三年内,将粮食收购价格提高30%。
第五个部分着重提出“保持党的政策的稳定”问题,指出:“党在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决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政策多变,乱出点子,不因地制宜,一刀切,瞎指挥,侵犯集体核算单位的所有权和自主权,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是农业的大敌。我们切不可再犯这种错误。”
纪登奎的发言是“起个头”,随即关于农业问题的讨论便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