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流放与艳福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金舟 本章:第01章 流放与艳福

    她先是忸忸怩怩,再是半推半就,将赵匡胤搀到了自己房内……流放中的赵匡胤,居然因祸得福,与少年时代的情人过起了如鱼得水的快活日子。

    从乱到治,从治到乱,周而复始,延沿不息,这似乎是历史的规律。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惊人相似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周治八百载,到诸侯纷争,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了四百个春秋;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而到了五代十国,简直乱成了一团麻,在短短的五十三个年头里,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窃权篡位,征战杀戮。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狼藉。到了公元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汴京登上了帝位,削平藩镇,天下一统,才又给中国带来三百余年的稳定和繁荣。有句老话: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换句话说:得民心则治,失民心则乱。古今中外,大都如此。

    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涿郡人氏,五代初在王镕麾下效力,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于河上,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五朝立下赫赫战功。庄宗爱其英勇,留典禁军。三年之后,庄宗的哥哥明宗李嗣源,又在一次兵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天成。赵弘殷这时当上了驻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就在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夜里三更时分,赵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匡胤诞生的那天夜里,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所谓一代圣主诞生,天象必有吉兆。其实,哪有那回事,后来经好事者调查,完全是一个偶然巧合。夹马营后面有一座大寺院,名叫应天禅院。院里种植着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上千株,三百多个品种,什么魏紫、姚黄、赵粉、卢丹、酒醉西施、雪拥工嫱等等。不过,以前这里交没有这些牡丹。据传说是唐朝则天女皇,在长安城初春游上苑时,看到奇花异草甚多,但是都正含苞,尚未开放。武则天非常生气,立即下了一道御旨催花。上写道:“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宫人悬圣旨于花梢之上。第二天早上,武则天带着一批近臣,又来到了御花园。一看,果然百花都绽开了,可只有牡丹不肯遵旨。武则天勃然大怒,立刻下旨,把牡丹贬到洛阳。于是园艺官奉谕,把长安城的牡丹.全部移往洛阳栽种,从此牡丹就在洛阳安家落户了。大概应天禅院里的牡丹,就是那时从长安贬出来的。不过事又凑巧,往年谷雨前后才开花的牡丹,这一年却提前了二十来天。就在二月十六日夜里,突然开放,香飘数里。禅院众僧认为这是丰年吉兆,于是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敲钟击磬,大做法事。满院香火烛光,把夹马营的夜空都映红了。

    赵弘殷这时刚好从前方回来,一进家门,便见一个丫环匆匆上前给他报喜,说是夫人生下一位公子。赵弘殷高兴得连盔甲都没卸,命产娘抱孩子给他看。当产娘把婴儿抱来,赵弘殷伸手接过。这时,一般香气扑面。赵弘殷大叫:“好香,好香!真乃香孩儿也!”赵弘殷这时闻到的香味,实际上是从应天禅院飘过来的牡丹花香。不过,“香孩儿”从此就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乳名了。

    转眼之间,“香孩儿”已经九岁。夹马营的孩子不论年龄比他大或比他小,都喊他“香哥”。香哥是夹马营的“孩王”。因为夹马营大都是骑兵的家属,孩子们耳濡目染,很自然地经常骑着柳枝、跨着竹竿,东冲西杀,排兵布阵。香哥被大家推举为“骑兵大元帅”。他怎么说,大家就怎么做,真是一呼百诺,俨然一军之长。

    这一天,他正带着人马冲锋陷阵,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香——哥——!”

    赵匡胤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只见西坡上坎上站着个女孩,也只是七八岁,一身蓝裤褂,乌黑的小发髻上缠着白丝线,水汪汪一双大眼满含忧郁,红润的小脸蛋上挂着泪痕。她是赵匡胤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名叫韩素梅。

    素梅的父亲名叫韩山,原籍大名城外五里店人,原来也是骑兵营里的一个下级士官,三个月前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当时的随军家属除高层长官外,大都没有什么军需供给,他们的生活来源,全靠攻城陷阵后的抢掠。混战的年代,抢劫和虏掠是胜利者的特权,五代十国尤其是这样。素梅的父亲死后,只剩下她孤儿寡母。在军营里,寡妇除了改嫁他人外,最多只能靠别人施舍过日子。素悔的母亲虽非名门闺秀,也算是大家小姐出身,有一定文比素养,所以在丈夫战死以后,她选择了回原籍这条艰难的道路。

    赵匡胤看见素梅带着这副神情,就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便一溜烟向西坡跑去。

    “素梅,你怎么了?”他关切地问。

    “俺要走了!”素梅含泪答道。

    “走?去哪儿?”他吃惊的问。

    “回老家。俺妈说,要回那个很远很远的老家!”说罢低下头哭了起来。

    “素梅——!快走哇!”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呼喊。赵匡胤这时才发现素梅的妈妈,手拎着一个花布包裹,站在北面很高的土岭上。

    “来了!”素梅一面答应着,把她手里拿着的,才削好的“箭”递给了赵匡胤。

    “香哥!这是俺昨晚上给你做的。以后就再也不能给你做了!”说完回头向岭上跑去。

    “箭”是用小柳枝截的条条,弓是用麻绳拉弯的竹竿。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武器就是他们威风八面,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素梅手巧心细,削的箭又光又直,所以,夹马营这位“骑兵大元帅”用的箭,几乎都出自素梅之手。可是她现在要走了,她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这突然的事变,使他一下子愣住了。他站在那里,望着素梅远去的身影,那频频回头留恋的目光,却一动不动。

    不知道什么时候,素梅和她妈妈的身影在山坳里消失了。赵匡胤这才如梦方醒。他撒开双腿,飞也似地跑上岭去。可是这时,只见山岭逶迤,草木莽莽,哪里还有半点踪影。他怔怔地看了一会,忽然憋足一口气,大声喊道:“素梅!将来我一定去看你!”接着,他把手中的箭,向前天空,向着素梅去的方向,一支接一支地射了出去!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过去了十年。在瞬息万变、更迭频繁的五代时期,这十年又整整跨越了一个朝代,更换了三个皇帝。石敬瑭的后晋王朝,随着他儿子石重贵(出帝)被契丹从汴京掳去,算是翻过了最后一页。如今的汴梁,已经是后汉王朝的国都了。后汉皇帝刘知远登基以后,大封功臣,其中尤以宰相苏逢吉最为显赫。

    这一天,高祖刘知远临朝。文武百官参拜已毕,当驾官传宣: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话音未落,就见宰相苏逢吉迈步出班,撩衣跪倒,口呼:“万岁,臣有本奏。”

    高祖道:“爱卿何事?快快奏来。”

    苏逢吉道:“万岁,昨日城隍庙大会,京城百姓齐集。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就在这众目睽睽之下,竟有狂徒,妖惑百姓。把城隍的泥马骑出庙门之外,惹得谣言四起,风雨满城,说什么‘泥马出庙,贵人来到’。使得许多庸夫俗妇,沿途下拜,通衢为之受阻。简直比当初迎接万岁圣驾进城,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高祖闻听一惊:“啊!有这等事?”

    苏逢吉道:“臣不敢妄奏。”

    高祖道:“那泥马果真跑到庙门之外?”

    苏逢吉道:“确实如此。不过,城隍庙里不仅泥马可以行走,就是城隍老爷、小鬼、小判,均能坐、立、移动。”

    高祖问其缘故。

    苏逢吉道:“此乃按当年诸葛孔明先生的木牛流马仿制而成。庙中主持藉此可以多得香客布施。愚民哪知其中底细?然而,那狂徒不知怎晓个中机关,趁机作崇,蛊惑人心。百姓信以为真,而且越传越奇,如今已沸沸扬扬传遍全城了!”

    高祖大怒道:“这一狂徒他是何人?就该缉拿问罪才是!”

    苏逢吉道:“此人姓赵,名匡胤。乃是禁军飞捷指挥使赵弘殷将军的大公子。臣不便妄动。故而启奏圣裁。”

    苏逢吉奏言刚毕,鹄立在殿侧武官班中的赵弘殷,早已吓得汗透朝服了。待高祖转向问他“可知此事”时,他急步出班向前,伏俯金阶,奏道:

    “万岁,臣教子不严,罪在不赦。不过犬子骑泥马上街一事,臣至今确实还一无所知。”

    高祖也相信他未必知道,就不再问他,转向苏逢吉道:“苏爱卿,此举依律,该当何罪?”

    苏逢吉先瞥了赵弘殷一眼,用深沉的音调答道:“妖孽惑众,该明正典刑!”他故意把“典刑”两个字说得份量很重。

    高祖向两班文武看了一眼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这时文武两班,你看我,我看你。一边是炙手可热的宰相,一边是战功赫赫的将军,谁也不肯先开口。稍一冷场,只见左班走出一人。此人姓杨名邠,原籍冠氏,就是如今的山东冠县人,官居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也是个宰相衔。只见他不慌不忙,上前奏道:

    “万岁,赵匡胤戏骑泥马,实当治罪。不过,嬉戏不规,年轻幼稚通病;恶果所及,并非出自本心。事由弄假,无意成真。刑以法定,情以理循。依臣看来,还应从轻发落才是。”

    苏逢吉素与杨邠意见不合,今见他出来替赵匡胤辩护开脱,忙奏道:

    “万岁,杨大人之言差矣!赵匡胤年已及壮,何谓幼稚?恶果既成,安非本心?事虽弄假,势已成真。怪异不经,积久难扼。决今怪乱于一人,绝后狂恶之妄举。依法量刑,理当严惩不贷!”

    杨邠一看苏逢吉,就知道他今天是非把赵匡胤置于死地不行,心中暗想,待我把你的好儿子也拉出来吧!于是微微一笑道:

    “苏大人,既然量刑依法,何谓严惩不贷?”

    苏逢吉道:“恶大罪重,从严量刑!”

    杨邠道:“泥马闹会,难道比驽马闯街,冲毁大人的仪仗,撞翻大人的肩舆,十里天街,一片混乱,沿街百姓,伤残多人的罪还大么?”

    苏逢吉道:“这怎能混为一谈?”

    杨邠道:“本来就是一样的么!”

    苏逢吉道:“一个是驽马失控,一个是妖孽惑众,这怎能一样?”

    杨邠道:“一样,一样!只不过,泥马是赵将军的儿子赵匡胤骑出庙门的;那驽马却是苏大人您的儿子苏天豹骑出府门的。”

    说实话,这两件事的性质确实不一样。今天杨邠偏要把它拉在一起,一是揭他出丑的事,使他难堪;二是有意冲淡泥马闹会。所以,气得苏逢吉满面通红.脖子里青筋暴涨,急得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驽马闯街是咋回事?为哈会使他这样生气呢?这话还得从头讲起。

    赵弘殷自从由洛阳央马营搬家,来到汴京以后,就住在明德门外东南角的寿昌坊内。赵匡胤儿时在洛阳一块骑竹竿的朋友,现在也都长大了。竹竿、柳枝是早就不骑了。可是这些骑兵的后代,对马永远有特殊的感情。赵匡胤尤其爱骑烈马,为此他也曾惹过不少麻烦,所以,赵弘殷给儿子立了个规矩:无事不得擅自出府,天天在前厅读书,后院练武,若要出府必先报他知晓,外人来访,一概回绝。此事交由老仆赵奎监督执行。你说赵匡胤心里能痛快么?但是父命难违,只有服从,天天在府内习文练武,不敢稍懈。

    这一天,赵匡胤正在后花园练他的乌油棍。真可谓:龙腾虎跃,英姿飒飒;风驰电掣,棍影绰绰。棒打一点,山崩地裂;棍扫一片,秋风落叶。当他正在前扑、后翻、左纵、右跳,练得起劲的时候,忽听有人大声喝采:

    “好棍法!真乃天下第一棍也!”

    越匡胤闻声急忙收式,回头望去,嘿!原来是两位好友。一个赵彦徽,一个叫张光翰。从洛阳到汴梁他们三人是形影不离;说话办事,情投意合;都是闯祸的太岁,惹麻烦的祖宗。自从赵匡胤被父亲关到家里以后,他俩多次来访,均被家人拒之门外。今天是偶然从赵家花园后门经过,忽听园中有演武之声,所以才爬上树杈,向里观望。赵匡胤一见,真是欣喜万分。叫赵奎快去开门,请二位进来。可是那赵奎嗫嚅了一阵言道:“后门上锁,钥匙不在。”

    赵匡胤勃然大怒道:“大胆奴才,竟敢骗我!等我打断你的狗腿!”

    赵奎连声求饶道:“少爷,奴才怎敢骗您,这是老爷的吩咐,小人不敢违抗。”

    赵匡胤道:“老爷只不许我出离府门,那里讲过不准客人进门?若再返慢,小心狗头!”

    赵奎吓得跌跌撞撞,跑去把后门开了。赵彦徽、张光翰一同进院,与赵匡胤见礼:

    “二位贤弟!好久不见了。”

    张光翰道:“我们二人,天天见面,只是见不到大哥你呀!几次前来拜访,都说是你到外地探亲,不在府中。今日是偶然从后门外经过,听到园内有练武之声。若非如此,弟兄相见不知何时了。”

    赵匡胤道:“以前惹了几次乱子,父亲非常生气,故而被看管甚严,每天习文练武,不得离开府门一步,甚是乏味。不知外面情形如何?”

    赵彦徽道:“最近苏逢吉家里得到一匹尚未驯化的口外马。听说是契丹退出汴梁时留下的,性情狂暴,无人能驾驭,七天里摔伤五个驯马师,至今连鞍鞯也没能搭上。他儿子苏天豹夸口说什么:宝马无人驾,汴梁敢称霸。”

    张光翰道:“连他也被摔得鼻青脸肿,可还在一个劲吹,说这马非他没人敢驾。”

    赵匡胤听了冷冷一笑道:“驾驭不了一匹劣种,怎么驾驭千军万马。走,咱们看看去!”说着就往外走。

    这一来可吓坏了老家人赵奎,急忙上前拦阻道:“少爷,这可万万使不得。一旦老爷知晓,问罪下来,奴才可吃罪不起。”

    赵匡胤道:“我去去就来。只要你不言语,他怎会知道?”

    赵奎道:“不禀明老爷知晓,奴才万万不敢放少爷出府。”

    赵匡胤用两个指头,轻轻地捺在赵奎头上,往外只一旋,那赵奎“哎呀”一声,像陀螺似的滚倒在地下。

    赵匡胤乱道:“倘若再罗嗦,我就把你这个狗头拧下来!”说罢就和张光翰、赵彦徽二人,出了后角门,径往东城场扬长而去。

    说来也凑巧。他们刚刚转过街口,就见前面人群汹涌,惊呼狂奔,互相践踏,一片混乱。要问那厢出了哈事?就是苏府那匹马,今天把苏天豹又摔了个跟头,家丁一吆喝,受了惊吓,冲上市街,狂奔不已。

    赵彦徽用手一指:“看!就是那匹马!”

    张光翰也看清了,叫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个劣种!”

    赵匡胤举目细看,不觉暗暗吃惊。只见它:红鬃一团火,两眼赛铜铃,蹄有鏊盘大,长嘶震苍穹。一朝腾云起,劣骀化神龙。好马,这明明是一匹好马。可惜如明珠投暗,不逢其主哇!不过,又一想:这马也多少有点像他的主人,刚学会踢个四门斗,就头脑发烧,自我膨胀,想在这汴梁城横行霸道咧!好吧!待我来教训教训你。赵匡胤一面想,一面大步向那匹发疯似的奔马迎去。

    赵彦徽见状大呼:“大哥!小心哪!”

    话音未落,只见那匹马,四蹄腾空,如风似箭,直奔赵匡胤乱冲将过来。赵匡胤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等那马迎面跃起时,他将身一闪,顺手抓住马鬃,脚尖一点,纵身跃上马背,双腿一夹,把这个狂暴的家伙牢牢地制于胯下。这匹马可从来还没有吃过这个亏,长嘶一声,前蹄竖起,一下子就想把赵匡胤给掀下去。它怎料今天遇到的,是一位决非平常驯马师可比的大爷。任你前扑后仰,左簸右颠,他稳坐马背,像古树盘根一般。那马怎肯眼输,鬃毛直竖,飞扬四蹄,忽东忽西,狂奔不已,顺着长街,向北窜去。

    正在这时,忽然一阵开道锣响.从汴梁城东北角,宽仁门外进来一簇人马。前面是鸣锣开道的,左右是护卫保缥的。中间一乘八抬大桥。后边紧跟着两排扛枪的、夸刀的。威风凛凛,好不气派。一看就知道是朝中大臣。你知道他是哪个?原来正是当朝宰相苏逢吉。他奉旨出京巡察今日刚刚回来,一进京城就显示威风,喝道的声音更大,铜锣敲得更响。那匹桀骜不驯的烈马,正在拼命奔跑,突然看见迎面来了一大群人,又敲锣,又吆喝,拿刀弄杖,旌旗乱晃,以为是要拦截于它,就越发地疯狂起来。城门口人挤路窄,惊马冲来,哪有躲闪的地方。只听“唏哩哗啦,哐啷哎呀!”锣扁了,旗烂了,仪仗满地,全乱了。惊马一打踅,正好撞在苏逢吉的官轿上。听见‘哎呀’一声,苏逢吉在轿里,就好像簸箕里装山药蛋,这边一掀,那边就滚出来了。

    说起来也算怪,刚才这匹马那般肆虐,一旦闯了大祸,它倒安静下来了,服服贴贴代下头,乖乖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赵匡胤见撞翻了官轿,知道坏事了,急忙下马走上前去,把苏逢吉从地下扶了起来,连忙赔礼道:

    “老大人您受惊了,都怪晚生骑术欠佳,坐骑不驯……”还要向下解释。

    苏逢吉把三角眼一瞪问道:“你是何人?”

    赵匡胤把自己的姓名父亲是谁,一五一十向苏逢吉说了个详细。本想苏逢吉和父亲有同僚之谊,一定会原谅自己,谁知道他不听还可,一听反而火气更大,指着赵匡胤骂道:

    “说什么坐骑不驯,明明有意置老夫于死地。居心叵测,蓄谋杀人,罪行昭彰,岂容狡辩!”

    正在这时,苏天豹赶来了。这小子本领不高,可总爱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是自己被马摔了,可偏说他把马打窜了,还说驯马就是这么个驯法。他这么一来,把他爹的气全给泄完了,张口结舌,无话可讲。因为撞翻轿子的惊马,是自己儿子打窜的,马也是自家饲养的;赵匡胤却成了拦惊马,救路人,见认勇为的英雄。他自己栽了个大跟头,还不占理,你说叫人窝火不窝火?这叫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所以,从那以后,苏逢吉总想寻机报复,以解心头之恨。

    昨天,赵匡胤在城隍庙,骑泥马闹庙会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以后,他真是大喜过望,可谓天赐良机。他一定要置赵匡胤于死地,出一出心中这口恶气。不料又被杨邠出来阻拦,生拉硬扯,还把他在宽仁门里出的忸,当着满朝文武掀了个底朝天。所以他十分气恼,非跟杨邠拼一场不行。

    这时高祖皇帝听了两人之言,心中已经明白,暗自想道:汉祚始建,百废待兴,文臣武将,和合为重。这将相之间的恩恩怨怨,还是尽量和解为妙。于是制止再往下争论,立即传旨道:

    “赵匡胤一时行戏,致犯王章,虽然有罪,姑念功臣之子,宥重拟轻,发配大名,充军三年。赵弘殷治家不严,罚俸一载。钦此准行!”

    赵弘殷一听,急忙叩头领罪谢恩。苏逢吉虽然对处理不满,可圣上已经降旨,自然不敢多言。再说,多少总算出了一口气。于是双方归班就位。当驾官高声传宣:

    “卷帘退朝!”

    赵弘殷下朝回府,怒气冲冲走进大厅,尚未坐定,就大声喊道:

    “来人,将那闯祸的奴才绑来见我!”

    家院一听就知道少爷在外边又闯什么大麻烦了,于是一面去找赵匡胤,一面急忙到后堂把这一消息报与杜夫人得知。

    不多一时,赵匡胤跟随家院来到前厅。他抬头一看,父亲怒气冲冲坐在厅前,心中暗想:坏了,昨天的事情可能被父亲知道了。不过,事已至此,怕也没用,硬着头皮,进去再说。

    赵匡胤走进大厅,施礼道:“爹爹,呼唤孩有何事?”

    赵弘殷未曾开口,抬手就是一个耳光。

    “奴才,你做得好事!”

    赵匡胤道:“爹爹唤儿到来,一字未讲,开口就骂,举手就打。孩儿不知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赵弘殷道:“你是不知,或是故问?”

    赵匡胤道:“只有不知,那有故问之理?”

    赵弘殷道:“我来问你,昨日你可曾私出府门?”

    赵匡胤一听,糟了!这叫怕处有鬼,耽心的就是这件事,看起来父亲已经知道了,若再想隐瞒,他定会把赵奎叫来拷问作证,干脆痛快一点算了。于是他回答道:“孩儿是曾出外走了一走。”

    “你到哪里去了?”

    “我……”

    “你,你是不是到城隍庙内,胡作非为,戏骑泥马,闯了庙会,沿街百姓,为你下跪,妖孽惑众,犯下了大罪?”

    赵匡胤一听暗想:你已经知道这样详细了,还来问我干哈?不过,他可没敢说出口,而是先承认自己有错,又把两个朋友如何相约,他本想要禀明父亲,但当时父亲不在府内;虽然不该戏骑泥马,可并无闹会之心,只是无意触动机关,那马就跑到街上去了……等等情由圆说一通。

    赵弘殷听罢更加恼怒,骂道:“大胆的奴才,闯了涛天大祸,还敢抵赖狡辩!拉下去,将他与我活活打死,以免将来闯祸,连累得满门为他陪罪!”

    赵匡胤还要争辩,赵弘殷哪里肯听。正当这时,杜夫人由丫环搀扶,匆匆忙忙从后堂赶来,上前拦住道:“老爷,息怒!出了什么事了?”“你、你养的好儿子!”

    接着他就把赵匡胤私出府门,到城隍庙骑泥马上街胡闹,苏逢吉参本,圣上问罪,杨邠辩本讲情,免去死罪,发配充军,他也受到罚俸一年的处罚,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杜夫人闻听,双目含泪道:“老爷,我儿虽有差错,乃因年幼无知。至于妖孽惑众,蛊惑人心,乃是奸相陷害,有意夸大,危言耸听之词,连万岁都不以为然。难道你竟忍心把咱的儿子打杀不成?”说罢泪如雨下。

    赵弘殷道:“早日除掉祸根,也免得日后惹出大祸,陪他送命!”

    杜夫人道:“老爷,常言道:虎毒尚不吃子,何况我儿并无不赦之罪。再说,如今圣上已经降旨,发配在即。我儿已经国法在身,你再施家法,何其狠心也!”说罢放声大哭。

    实际上赵弘殷也是在发脾气,说气话,他哪里舍得将儿子打死?见夫人求情,又哭得如此模样,心里也有些酸楚,不过嘴里还在骂:

    “这个该死的畜生,全是你娇惯坏了!”

    正在这时,忽听家将进来禀报:“本府批文已经下达,两名长解已来府门等候。”杜夫人吸说儿子马上就要从身边离开,被押解到千里之外充军,越发哭得厉害。

    赵弘殷道:“还哭什么?畜生不死已是圣上思典,今去路上受些艰难,吃些苦楚,经一番磨练也是好事,你快去帮他收拾行囊,才好赶路。”

    杜夫人道:“只是他年纪还小,初离家门,到了那里,无人照顾,如何是好?”

    赵弘殷道:“这你放心。大名府节度使窦溶与我乃是故交,带我书礼一封,到了那里,自有照应。”

    杜夫人听了,心才放宽,急忙到后院收拾行李去了

    赵弘殷命童儿取出笔砚,把拜托照应的信写好,交给赵匡胤藏在身边,又派了两个家郎跟随服侍。这时社夫人也把包裹行李准备好了,交由家郎背着。赵匡胤向父母拜辞。杜夫人上前拉住赵匡胤的手,含泪说道:

    “儿啊!俗话讲,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儿出门在外,可比不得在爹娘身边。朝行暮宿,要谨慎小心;多收敛性子,少招惹事非,免得为娘担心!”说罢又哭起来了。赵匡胤劝慰母亲道:“母亲嘱咐,孩儿一定牢记在心。只望二老不要以儿为念,多多保重,等儿归来,重叙天伦。”说着又转过身来,特地走到父亲身边道:

    “爹爹!孩儿不孝,望乞宽容。今日远去他乡,望爹爹善自保重。孩儿去了!”

    赵弘殷听到儿子临行前这儿句话,毕竟是亲父子生离死别之情,顿感心头一阵战抖,嘴唇也有点哆嗦,轻轻地挤出两个字来:

    “去吧!”他将手一挥,背过脸去。

    赵匡胤含着泪,别罢父母,出了府门。两位解差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了。杜夫人差赵奎送给解差每人一封赏银,要他们沿途对少爷多多关照。两位解差连声道谢,随同两名家郎,五人一行,出陈桥门离开汴梁,直奔大道而去。

    正行走,忽听背后有人喊叫:

    “大哥慢走!小弟来也!”

    赵匡胤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张光翰和赵彦徽二人。他俩是刚才听说赵匡胤被发配到大名府去了,所以急忙赶到这里。

    赵匡胤道:“二位贤弟,赶来何事?”

    赵彦徽上前拉住赵匡胤的手,泪水在眼里打转,半晌没有说出话来。赵匡胤笑道:“彦徽贤弟,这是怎么了?为兄今日乃是发配,又不是上法场,你哭得什么?”

    赵彦徽道:“就是上法场,咱弟兄也不会装孬种!只是想到,祸是咱仨闯的,却让大哥一人受罪,我们于心不安啊!”

    张光翰道:“是呀!我们俩想:干脆咱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今日充军,你我弟兄一同前往也好!”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道:“二位贤弟此言差矣!兄遭横祸,乃奸相所害,怎能再连累二位贤弟受苦;再说,那天逛会虽是同行,可泥马乃是哥哥一人骑上街头的。为兄此去并非遥遥无期。三年时间,转眼就过。兄弟之情,地久天长。待为兄回来之日再畅叙吧!”

    赵彦徽道:“大哥之言极是。兄弟情谊,地久天长。那就在此与大哥饯行!”

    张光翰道:“正好前面就是一处酒家,今日你我兄弟一醉方休。”

    赵匡胤道:“就依二位贤弟。”

    说罢,一行人等,走进酒店,要了一桌酒席。自然是赵匡胤上首坐了。不分家郎、解差,大家围在一起相陪,频频举杯,一直喝到日头偏西、杯碟狼藉,这才踉踉跄跄走出酒店,拱手告别,上路而去。

    赵匡胤随同解差家郎一行五人,顺着大道直奔大名府而来。

    按说充军发配,披枷带锁,步履艰难,是苦差事。而今他们这一行人,指指点点,说说笑笑,俨然是一伙游山玩水的公子哥儿。就是这样朝行夜宿,饥餐渴饮,不知不觉已来到大名地方。赵匡胤叫家郎找一家干净的客店住下,第二天一早派人到帅府投书。

    原来这位镇守大名的节度使窦溶,也是涿郡人氏,曾与赵弘殷有八拜之交,当初也曾是后唐明宗帐下一员虎将。今日他正在闲坐,忽听禀报:京都有人前来投书。窦溶即命进见。家郎进来呈现上书信。窦溶把信接到手中,只见封面上六个大字“窦溶贤弟钧启”,赫然入目。他一眼就看出这是赵弘殷的手笔,急心拆出观看,原来是年侄发配到此,拜托照应等语,当然也有要他“严加约束、多多管教”的话。阅毕问来人道:

    “你家公子现在那里?”

    “我家公子现在客店。”

    窦溶立即写了请帖,派管家带了,随同来人去到客店,请公子到帅府晋见。不多一时,赵匡胤来到,进厅大礼参拜:

    “侄儿赵匡胤参见叔父大人!”

    窦溶上前扶起。二人就在客厅落坐。寒喧几句,便命摆酒设筵,为赵匡胤接风洗尘,随后又安排了一处优美清静的馆舍,让赵匡胤住下,让两个家邮随身服侍,又派四个兵丁,轮流伺候。第二天,窦溶将解差所带义书批回,打发他们回汴梁交差复命去了。

    赵匡胤住进帅府的别馆以后,三日小酌,五日大筵。一切开支用项,皆由帅府供给。这所别馆建造也极为精美,背后环山,面对曲池,东面花圃流香,西边竹林滴翠。依栏看,水中金鱼相逐,隔窗听,林间飞鸟竞唱。风竹籁籁,声如君子夜吟;花香幽幽,馨似靓女晨妆。这个所在,哪像关禁钦定配军的地方,简直就是大名府少帅的内衙。所以他从心中对窦溶无限感激。

    苦岁月度日如年,好时光倏忽即逝。转眼之间三个月过去了,这里已是隆冬季节。俗话说:饥食糠觉甜,饱吃肉嫌粘。这里虽然生活环境非常美,天天如此,时间一久,也就觉得乏味了。尤其是入冬以来,百花凋零,水面冰封,一片萧条景象。赵匡胤觉得十分没趣,于是向值班兵了打听大名府可有好玩的去处。那兵丁道:

    “我们这地方,名胜不算少。不过,大都有名无实,没有什么可玩赏的。唯有东街那个行院,夜夜红灯高挂,天天车马盈门,倒是招惹许多客人来往。”赵匡胤道:“这行院之中,可有几个出名的美人?”那兵丁道:“原有的姐妹都很平常,只有去年才买来的一个姓田的小娘子名叫田妹,体态丰韵,腰肢窈窈,真是花容月貌;吟诗作画,歌舞弹唱,样样技艺超群。只是脾气古怪,从进行院那天起,就和鸨儿约法三章。”

    “啊?还要约法三章?”赵匡胤问。

    那兵丁接着道:“对,就是有那么几条。最基本的一条,是她只在外厅陪客,不答应内房留宿,也就是只卖艺,不卖身。凭你王孙公子,达官贵人,巨富大贾,她一概不买帐。老鸨儿也敢强逼。据说才进院时,鸨儿想吓唬吓唬她,结果她以死相拼,反把鸨儿给吓住了。”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道:“也算风尘中一个奇女子也!我当前去会她一会。”当即命两个家郎在馆内留守,让两个兵丁为其引路,随身携带一些银两,离了别馆,径往东街行院去了。

    三个人穿小巷、过长街,不多一时已来到行院门首。兵丁上前打了招呼,慌得那鸨儿急步上前,满脸堆笑,连连施礼道:

    “赵公子今日赏脸,快快请进。”

    赵匡胤随着鸨儿来到客厅坐下,早有丫环俸上香茗。

    鸨儿对丫环道:“快快去请你家田姑娘,就是是东京赵公子闻名特地来访,叫她马上前来见过。”那丫环应声而去。不多一时,隐隐听到环佩声响。小丫环轻挑珠帘,从里边走出来一位美人。赵匡胤定睛一看,嘿!果然名不虚传。好像是月里嫦娥降世,亚赛那瑶池仙女临凡。眼如秋水,眉似远山,皓齿若玉,唇比朱丹。含情于似笑非笑,温柔在欲言不言。赵匡胤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这张俊俏的面孔,好像在那里看见过,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只见她举止端庄,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上前向赵匡胤轻声道了“万福”。赵匡胤忙还礼让坐。

    说起来也奇怪,一个上天敢摘星星,下海能擒蛟龙,不怕天高地厚的惹祸祖宗,今天在这位风尘女子面前,却显得拘谨起来。两人对坐,好像没有找出适当的话题来。就在这尴尬的一瞬间,那田姑娘向赵匡胤耳朵后面瞥了一眼,不由惊讶得“啊!”叫了一声。

    赵匡胤忙问:“小娘子,怎么样了?”

    田妹道:“敢问公子,哪里人氏?”

    赵匡胤道:“东京汴梁。”

    田妹道:“可是公子原籍?”

    赵匡胤道:“赵某原籍涿郡人氏。”

    田妹道:“公子可曾在洛阳居住?”

    赵匡胤道:“俺在洛阳夹马营度过了十载童年!”

    田妹突然站了起来,问道:

    “你可是香哥?”赵匡胤这时听到“香哥”二字,好像眼前也忽然亮了起来。难怪刚才觉得田姑娘好像曾经见过,眼前的田妹,不就是韩素梅吗?于是她十分激动地叫道:

    “你是素梅?”

    “香哥!”

    韩素梅好像怕失而复得的珍宝再丢失一样,不顾一切地上前两步,一头扑在赵匡胤怀中,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韩素梅是怎样认出赵匡胤的呢?虽然时隔只有十年,但孩童时期的变化是较快的,衣著打扮也大不相同。所以,见面时两人都有一点“似曾相识”之感,但是,并没有一眼就认出来。直到素梅从侧面,对赵匡胤耳朵后面一瞥,发现了那个她儿时就熟悉的,长在香哥耳朵后面的一个小肉瘤,她才追问起赵匡胤的原籍,是否曾在洛阳居住等。正可谓:“千里有缘来相会。”赵匡胤也没有料到,在今天能实现十年前他那一句“长大我一定去看你”的诺言。

    赵匡胤替素梅揩干眼泪,重新会下,问她为何改了姓名,怎么流落到这行院之中。韩素梅长叹一声道:

    “我命好苦也!”接着叙述了她离开洛阳以后,跟随母亲回转原籍后这十年的痛苦经历。

    原来韩素梅随母亲离开夹马营、返回原籍以后这十年,正是石敬瑭借兵契丹,灭了后唐,割让雁门关以北一十六州,换得一个后晋王朝,自称儿皇帝的十年。他死之后,他儿子石重贵不久就被契丹掳去杀了。这十年间人们在血与火中挣扎,汉兵刀斧,辽马铁蹄,千里兵燹,万民涂炭。中州大地,哪有一天安宁。素梅回到原籍的第二年,她母亲就病故了。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好投奔离好家二十多里的一个姑母。姑夫姓田,是个学究,就在本村教了四五个蒙童。素梅来到以后,就随了姑家姓氏,跟着姑父读书认字。可惜好景不长,仅过了二年,在一次败兵过境时,全村遭到洗劫,烧杀抢掠,家园化为灰炔。姑父被杀,姑母被烧死在屋里,只有她藏在枯井之中,才幸免于难。

    事变之后,她为了埋葬姑父姑母亲,自卖自身,到一家富室当了丫环。随着年龄的增长,田妹的姿色越来越光彩照人了。主人对她起了意,欲纳她为妾。可是这家女主人却十分泼辣厉害,大闹一场,最后把田妹卖到行院来了。

    素梅字字血,声声泪,从头到尾叙述了她这十年的苦难经过。赵匡胤听后,为之动容,正欲安慰她几句时,忽闻外面一阵大乱,一个小厮跑进来禀报道:

    “韩二爷来了!说是要找田姑娘晦气。奶奶说请田姑娘快躲一躲!”

    韩素梅闻报大惊。

    赵匡胤道:“素梅莫惊荒,我来问你,那个姓韩的是什么人?”

    韩素梅道:“此人姓韩名通,人称二爷,在大名地方乃是一霸,自恃力大无穷,又会些拳脚棍棒,家里养了一群打手,因此到处横行霸道,无人敢惹。他一到行院,稍有怠慢,便要打骂人,砸毁什物。自我到了这里,他已多次前来纠缠,幸得众姐妹相护,才得幸免。今天他二来就大吵大闹,恐怕是有意寻畔。”

    赵匡胤闻听大怒道:

    “大胆狂徒,竟敢在这里胡闹,待我今天收拾这厮!”

    素梅道:“香哥莫要莽撞,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人多势众,万不可掉以轻心。”

    匡胤道:“你放心。俺赵某是捉地头蛇的里手,打上老虎的行家。他今天碰上俺,活该他倒霉。我定要他走着进来,爬着出去!”

    说罢,叫丫环把厅内的陈设、什物,尽量收拾干净,只剩下两把交椅。他和素梅并肩而坐,等候韩通到来。

    韩通喊叫着,咒骂着到了厅前。鸨儿跑前跑后,围着他道歉、赔情、说好话,二爷长二爷短,叫个不停,求韩通高抬贵手。

    韩通道:“你要二爷高抬贵手么?你可别后悔。二爷我一抬手,你就得趴下。滚!”

    韩通一抬手,一掌把鸨儿打倒在地,滚了有一丈多远!转脸对着屋门,厉声喊道:

    “小贱人!今天你家韩二爷心里高兴,特地找你来,要你陪我过夜。还不快快出来迎接你家二爷!”说着跨进了屋门。

    赵匡胤举目一看,此人果非寻常之辈。只见他,年在三十开外,身高丈二,膀乍腰圆,大鼻方口,剑眉环眼,面带杀气,威风凛然,不愧称一方之霸,也却是一条好汉。不过,赵匡胤看罢之后,佯装不睬,白眼相对,冷冷一笑,有意挑逗式的回头对素梅道:

    “美人!今日天气好冷!你我再靠近一些亲热亲热。”边说边把交椅又挪近一些,还把手臂搭在素梅肩上,十分亲呢。

    韩通一看,勃然大怒道:“好你个小贱婢,往日装腔作势,假守贞操,自恃有几分姿容,敢拒你二爷的欢心。今日见了这个孤老,竟敢如此怠慢二爷。这还了得!”说着就想动手。

    赵匡胤大喝一声:“该死的狂徒!你爷爷在此正与你奶奶做耍,你竟敢来捣乱,大呼小叫,如此无理。难道是屁股发痒了不成?”

    韩通闻言骂道:“你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无名鼠辈也敢对你韩二爷无理!快快通名报姓,好在二爷拳下受死。”

    赵匡胤道:“狗贱,你站稳了!免得爷爷道出威名,吓破你的狗胆。要问爷爷姓名,我乃东京禁军飞捷指挥使赵老爷的大公子,打遍东西二京,威镇中州大地,专抓地头蛇的太岁爷爷赵匡胤便是!”

    韩通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小子乳臭未干,竟敢出口狂言。休走,着打!”

    韩通举掌向赵匡胤劈来。赵匡胤怎敢怠慢,挥拳相迎。一霎时,你来我往,拳脚交加:这厢连环腿下扫三路,那厢组合拳贯顶下砸;你使黑虎掏心,他使天王托塔;你用金蛇出洞刺双眼,他用睛空霹雳打门牙;你来鹞子翻身,他就鲤鱼穿沙。两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从屋里打到院里,又从院里打到屋里,只打得天昏地暗,仍分不出胜败输赢。赵匡胤心中暗想:这小子确实有点功夫,不能再这样磨下去了,必须以巧制他。于是故意留下破绽,假装失手,脚下一滑,‘哎呀’一声,向后倒去。韩通一见大喜,看准这是取胜的机会,使出饿虎扑羊的招式,飞身向前,直取赵匡胤的要害。赵匡胤看得清楚,叫声“来得好”,一个鲤鱼打挺,一跃而起,迅雷不及掩耳,回身打了一个反扫堂。韩通躲闪不及,“哎呀”一声,仰面朝天,倒在地上。赵匡胤乱飞身上前,将他牢牢按住,拳似雨点,一阵好打。

    那韩通也不愧是条好汉,一不叫苦,二不求撒,嘴里还一个劲地喊着:“打得好!打得好!”

    赵匡胤又打了一阵,用力把他提起,又狠狠地往地上一摔,抬脚踏住胸口,骂道:

    “你这狗球,今日究竟是想死想活?”

    韩通这时已经鼻青脸肿,在地上连连喘着粗气道:

    “今天算你赢了,死活由你处置。”

    赵匡胤道:“你家大爷看你是条汉子,今天不想要你的狗命。不过,你必须马上滚出大名,永远不准再来此地!”

    韩通一听,二话不说,爬起来就往外走。

    “站住!”赵匡胤厉声喝道:“倘若再让我看见你这个狗头,我就要扒你的狗皮,剜你的狗眼,将你的狗心也活活地掏出来!滚!”韩通这才急步跨出层门,抱头鼠窜而去。

    鸨儿见韩通被赵匡胤打败逃跑,这才急忙进厅,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来到赵匡胤面前,倒身便拜。说道:

    “赵公子,你赶走韩通,不仅为我院造了大福,也为地方除了大害,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老身无以为报.公子远道而来,又是道次进院,当为公子接风洗尘。”

    说罢就命人摆酒,不多一时,酒宴已摆设停当。鸨儿叫素梅陪赵匡胤在首位就座,全院姐妹环桌相陪。鸨儿频频劝酒,催促素梅为赵匡胤奉杯。赵匡胤今天心情特别痛快,对大家的敬酒是来者不拒,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就言滞语涩,醉眼朦胧了。

    鸨儿见赵匡胤已经醉了,天色也已不早,暗自思忖:田妹平日矜恃自负,用赵匡胤这个钥匙,开他这把锁,今天可是个好机会。为啥她会这样想呢?英雄显本色,人人都见爱。在这酒席筵前,她察觉得素梅今天对待赵匡胤,比往日对待其他客人态度大不相同。所以,她就尽力牵线,想来了“借兵夺关”、“一箭双雕”。可是她哪里知道,赵匡胤和韩素梅乃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感情,今日相见,旧情新思如火中烧,早已按捺不住了。这真是“打瞌睡时有人送枕头”,求之不得嘛!所以,鸨儿轻轻抚着素梅的肩膀说:

    “田妹,我的好乖乖,你看赵公子,武艺超群,一表人才,救你一命,除掉一害,咱应该好好谢谢人家。你看你饮酒过量,天色已晚,行走不便。依妈妈看,就把他搀到你房中安歇,要小心侍候,可不要慢侍了客人!”

    韩素梅自然是一百个同意。但是,表面上还要做作一番,先是扭扭怩怩,再百半推半就,最后来个顺水推舟,将赵匡胤搀扶到自己房内,扶卧鸳鸯帐中,先替他宽衣解带,后熄灭案前红灯。正可谓:十年梦中客,今宵枕边人,情浓似醇酒,怎能不销魂。

    自此以后,赵匡胤的日子大半在行院度过,缺少银子就派人到帅府去取,别馆有事家郎会前来禀报。有道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和素梅天天在一起,如漆似胶,十分恩爱,所以也就乐得自由自在.其他事情也就不再去想了。

    这大,赵匡胤刚刚起身,就有来人禀报:窦元帅要他速回帅府,有要事相告。赵匡胤闻言不敢怠慢,匆匆忙忙赶回府去。见了窦溶先行大礼,问安已结,问道:

    “叔父大人,唤侄儿何事?”

    窦溶就把京都来人传报,老主晏驾,新主登极,大赦天下。他三年配军之罪已经赦免,可以马上回汴京,与家人团聚了。

    赵匡胤闻听大喜,辞别窦溶,回别馆收拾已毕,立即又到行院,把这一喜讯告诉素梅。岂料素梅一听,却泪如雨下,啼哭不止。大赦虽是喜讯,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分离,况且素梅如今并非自由之身。

    赵匡胤对素梅百般安慰,商定为她立即赎身,问她离开行院眼下的去处,素梅讲到她还有一个姨母,住在城西约八里的一个小村里,可以暂到那里安身,等赵匡胤回到汴京禀明父母以后,再来接她。赵匡胤听了,这才放心。

    第二天,赵匡胤旧到帅府,向窦溶禀明此事:素梅的父亲阵亡,母亲死于兵灾,如今流落行院,十分可怜。卖溶听了也十分同情。又听说此女才艺双绝,和匡胤是儿时之交,立即答应赎她出院。

    当帅府派人来到行院的时候,把鸨儿吓了一跳。后来她知道是为了要赎田妹,而且是元帅大人手渝,心里虽暗叫倒霉,口中哪敢露出半个不字。只听她满口答应,诺诺连声,当即收了原来身价,立了字据,划押签字,退还了原来的卖身文契。素梅便离开行院,跟随赵匡胤暂到帅府别馆去了。

    又过了两日,赵匡胤就要起身回汴京了。窦溶治酒为他饯行,又赠了路费盘缠,还给赵弘殷将军带了一封信,无非是致意问好。赵匡胤将信收好,带在身旁,这才拜辞窦溶离开帅府。

    素梅送至十里长亭,谆谆嘱咐,万勿相忘。赵匡胤又对她千万叮咛到姨母家安心等待。二人恋恋不舍,洒泪而别——

    名著阅读||独家推出||


如果您喜欢,请把《赵匡胤》,方便以后阅读赵匡胤第01章 流放与艳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赵匡胤第01章 流放与艳福并对赵匡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