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论战、有冲突、有决裂,这样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知青群体和不同的诗歌风格。
作为“不相信”或“怀疑派”的知青们从完全不同的立场来看待他们的下乡生活。在这些诗歌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们表现出强烈的否定意识和叛道性格。但是,更多的是他们共同的伤感、凄凉。他们的诗远没有“扎根派”那些政治抒情诗的长度,也没有出现过三部曲或二百行以上的长诗、这些诗比较短小,不合时宜。重要的是,这些诗侧重个人情感的体验与大胆的语言探索。
它们在情调上基本上是灰色的,蒙着淡淡哀愁,尽管是在沉思默想,但其中弥漫着迷惘,永远没有结论。
从北京到绿色的西双版纳
我带回一只蝴蝶
它是我的岁月
美丽的、干枯的
突进了时间的书页
呵,从北京到西双版纳
岁月消失在路上——
方含
他们的思想是徘徊不定的,旋律哀婉、痛苦、诗歌的源泉往往从创伤中像渗血一样挤压出来,诗句一般短促:
我没有明天
昨天
是那样遥远
谁不想把生活编织成花篮
可是
美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芒克
仿佛更长的诗全是废话,这些诗句一刀下去就要见血。有时,他们又显得怒气冲冲、心烦意躁:
你的眼睛被遮住了
你低沉,愤怒的声音
在这阴森森的黑暗中冲撞:
放开我!
我需要降温
我需要去冷库中昏睡
诚然,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可我讨厌——
芒克
白洋淀诗群的一些诗歌,话语本身就包含着叛逆性。这些诗显得狞厉、肆无忌惮,每一词句都晦涩难解,又锐利如钢钎。这是白洋淀下乡知青汲取城市沙龙的养分产育出的最具现代主义的诗歌。
当那枚灰色的变质的月亮
从荒漠的历史边际升起
在这座漆黑的空空的城市中
又传来红色恐怖急促的敲击声……——
多多
今天,三月,第二十个
春天放肆的口哨,刚忽东忽西地响起
我的脚,就已经感到,大地又在
固执地蠕动,他的河湖的眼睛
又混浊迷,流淌着感激的泪
也猴急地摇曳——
《三月与末日》根子
多多有一些需要破译方能读懂的诗,却拼凑出了瑰丽、奇特的意象:
当监狱把它的性格塞进一座城市
砖石在街心把你搂紧
每年的大雪是你的旧上衣
天空,却总是一所蓝色的大学——
《里程》
多多还写下了这样暧昧、古怪的诗句:
“谁来搂我的脖子啊!”
我听到马
边走边嘀咕
“喀嚓喀嚓”巨大的剪刀开始工作
从一个大窟窿中,星星们全都起身
马眼中溅起了波涛——
《冬夜的天空》
不同的圈子自然看不同的诗。“叛逆”诗人们往往有相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出身于“黑五类”,被冲击的干部子弟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其中不少人在“文革”一开始,即被排斥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之外,他们没有优越感。大多数人是运动受害者,极少数曾经是加害者,运动后期也变成受害者。绝大多数无门路参军,或时时处处受歧视。“存在”决定意识,现实使他们产生了叛逆性格。
对“文革”话语共同的反感,促成了对新语言、形式及主题的一致探索与试验。这就形成了知青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
这些知青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与早期红卫兵诗歌以及承袭红卫兵理论的“政治抒情诗”派,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形貌。这是知青话语蜕变与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