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学家维勒(1800-1882),从小就喜欢化学,爱做化学实验。有一次,小维勒跑到他父亲的书房里,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了一本旧的化学课本,他翻开书,认真地看了起来,他被书中所写的那些魔术般的实验迷住了。从此,他就再也放不下这本书了。他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在他的房间里做起了实验。为了完成一个实验,也不知他从哪里找到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实验,也会使他感到格外高兴。他丝毫不在乎硫磺燃烧时那刺鼻的气味,反倒心满意足地观看那迷人的火焰。
小维勒的这些举动引起了他父亲的注意,老维勒本想让他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当一名医生。可是,现在小维勒却迷上了化学实验,老维勒有些生气了,他把小维勒叫到面前说:“尽干些没用的事。从今以后,你不许再摆弄这些瓶瓶罐罐,你必须老老实实地给我学习,准备当一名医生。”
但是,小维勒没有听他父亲的话,继续做他的实验。这下老维勒可火了。
他将小维勒的电池箱扔到窗外,并大声训斥道:“你也太不像话啦!简直昏了头!”
后来,在他大学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年轻的维勒去瑞典留学,终于走上了从事化学研究的道路。
到瑞典后,他来到当时化学权威贝采里乌斯门下拜师学艺。在这位大师的亲自示范下,维勒学会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及分析方法;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化学研究。
有一次,维勒将氰气通入氨水中,然后把混合液加热蒸发,产生了一种白色结晶。然而,使维勒奇怪的是,这个晶体既没有表现出氨的特征反应,也没有表现出氰酸的特征反应。他很长时间也未能弄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贝采里乌斯对此也迷惑不解。
维勒回国后,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终于弄清这是一种动物排泄物——尿素。
4年后,贝采里乌斯收到了维勒从德国寄来的一封信。维勒在信中谈到他们在四年前结晶出的那种物质是动物的排泄物——尿素。贝采里乌斯看完信后,沉思了良久,然后,很不高兴地对周围的人说:“维勒竟想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小孩来!”
原来,在当时的化学界流行一种“生命力论”,贝采里乌斯是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有机物是在神秘的“生命力”影响下生成的,它们只能在活组织中才能制造出来;有机界中的元素与无机界中的元素服从不同的规律,只有无机物才能人工合成,而有机物却是人力所不能为的。这样,就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人为地建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严重地阻碍了对有机物的研究。
当维勒告诉老师,他们4年前就早已人工制得了这一纯粹的动物产物的时候,难怪贝采里乌斯要大发脾气了。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的成功,在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有机物不能人工合成的神话,沟通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联系。随后,许多科学家在维勒开辟的这条人工合成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了醋酸、苹果酸、脂肪、糖类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样一来,“生命力论”很快就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恩格斯曾指出,新创立的有机化学,它一个跟一个地从无机物制造出所谓有机化合物,从而扫除了这些所谓有机化合物的神秘性的残余。从此,物质观升华到了一个更加统一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