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与被选择中。当我们无法选择命运的时候,只好接受命运的选择。
在家人的呵护下,李真一天天长大了,1979年他经历了其人生路上第一次重大失败的打击。
1979年夏天,是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第三年。当时李真所在的张家口地区招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1979年大中专院校招生工作意见,根据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和河北省招生工作会议精神,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周岁,均可申请报考。
这一年李真以高中二年级在校生的身份顺利报名并参加了高考,他考出了398分的高分,在张家口某中学名列第一,其中成绩最好的是物理和语文两科。他的物理考了100分(满分),高考作文得了39分(满分40分)。
197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如下:细读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组织,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以六七百字为好,最多不得超过八百字(包括标点),否则扣分;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附原文:
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2-9多名考生中,有一个十八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天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冼星海的那首有名的“二月里耒”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众目睽睽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个星期后举行的。录取与否取决于此。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寥寥无几,而复试将在更加严格的要求下进行,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考试委员会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符合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谁知道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了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疑问和疑虑的眼光望着她。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是明朗、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有成就的歌唱家的。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极不稳定、扎实,很难造就;另一种则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最重要的是造成她先后两次声音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尽管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这是一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来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写地址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画了一条粗线。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朝气蓬勃,逗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音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这张简单的表格上所看不到的。如果这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其一生就和音乐分手了。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了,根据报名表上的地址,好不容易找到了在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他进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惊。
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梁柱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了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清理什么。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道: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 “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军地两用人才,刚从文工团回来,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坏了不少房子。陈伊玲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在那儿忙着呢!”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道:“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被录取了!”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的胸口,他想赶快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原作何为,有改动。)
李真提供的作文是:
<span class="center">我的姐姐陈伊玲:一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只要听见那银铃般的歌声,你就会猜到歌唱者一定是个活泼热情的姑娘。是的,我的姐姐陈伊玲——她是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工厂工作的一个女孩子,姐姐朝气蓬勃,性格开朗,爱好音乐,更热爱工作。她不仅有一张逗人喜欢的脸,一副委婉动听的歌喉,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要不人们怎么会说“有事找陈伊玲准没错”呢?
在姐姐愉快的生活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平凡而动人故事: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突然狂风大作,台风袭击了我们这个城市。更可怕的是,姐姐住的弄堂里由于电线走火,引起了一场火灾。为了安置灾民,整整一夜,她的眼皮没有合一分钟,姐姐奔波于断瓦残垣之间,忙碌在废墟焦土之上。由于过分劳累,那往日清脆圆润的声音也变得嘶哑了,那一对明快闪亮的眼睛也显得有些黯然无神了。“啊,今天还要去参加复试!”清晨,当姐姐在倾倒的城垣边、烧焦的梁柱旁坐下歇息时,突然想起了这件重要的事。 。
说到复试,不能不想起上次考试的情景。上星期,姐姐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考试大厅里,姐姐那优美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就连平时一向以严格要求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
今天就要复试,姐姐知道,这将决定她个人的终身事业,何况是姐姐如此热爱的事业啊!她捋了捋纷乱的头发,不禁说了声“糟糕”!
果然,当姐姐再度站在考场上唱起那几支歌时,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姐姐从人们惊异的目光中看出了询问和疑惑,但是还需要说什么呢?她只能对大家抱歉地笑了笑,飘然离去……后悔吗?后悔昨天一夜的辛苦所带来的后果吗?不,她只是感到心中十分坦然……
当然,亲爱的读者听了这个故事,你不必为我姐姐着急。这次复试并没有使这位年轻而有才华的姐姐落选,相反,当人们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经过后,只是更坚定地认为:姐姐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不仅在于姐姐优美的音色,更在于她那高尚的品格!
阅卷老师的评语是:
这篇改写作文的优点是把陈伊玲比作自己的姐姐,给人以亲切感,别出心裁,很有创意。全文围绕中心展开,主题鲜明,语言活泼,故事完整。首段概述了姐姐的经历、爱好、性格,突出地点明了她“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在救灾活动中,又着重描写了“姐姐奔波于断瓦残垣之间、忙碌在废墟焦土之上”的关心群众的工作态度。由于过分劳累,姐姐的声音变哑了,在复试中很可能落榜,但她并没有为自己解释,而是“心中十分坦然”,这更显示出她的宽广胸襟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最后一段,故事的筘局,写出人们对她的赞扬,水到渠成地点明文章也有不足之处,详略不够得当,对于姐姐非凡的音乐才能写得过于简略,有些重要的情节,如著名教授的调查过程,交代不清,因此,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故事不够生动,影响了文章的效果。但它仍是一篇十分成功的作文。
本文评卷领导小组的一致意见是给了他39分(满分40分),这个成绩在河北张家口算作文高分之一。
李真说:他在这年高考中超出录取控制分数线160多分,然而却未被录取,因为在填写报考志愿时,没有注意拉开档次,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因一分之差未被录取,等北大退档再投档时,第二、第三志愿的清华、南开已录取完毕;同时,他又填写了“不服从调剂”。于是,这就意味着他名落孙山了。就在他迷茫彷徨时,却收到了一封意外的入学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