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纽约市出租车管理局暗地里组织了一次“夜鹰行动”。该局几十名便衣侦探装扮成刚飞抵纽约的游客,连续5天从下午6时到凌晨2时乘出租车进入市区,有的侦探则在夜间到一些娱乐场所乘出租车。通过“夜鹰行动”了解到,如果乘客天黑后抵达机场,他们在乘车前往市区时大部分会被司机敲竹杠。侦探们查出,有的车上的计程表装上了加速器,其转速要比正常转速快12%至14%。有的司机载客后不走正常的路线而是兜大圈子,这类司机往往多收乘客一倍的车费。也有的司机不载到曼哈顿以外几个区的乘客,这是违反行业规定的。结果,177名司机收到455张传票,其中很多附有高达500美元的罚款单。这些司机中有的暂时被吊销驾驶执照,在计程表上做手脚的司机还将出席一个听证会,以判定是否被永远吊销执照,一位司机因企图殴打调查人员被逮捕。
通过这样的介绍,我们就了解到“夜鹰行动”的过程及结果,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对事物情况的陈述或断定,即判断,如“有的司机载客后不走正常的路线”,“有的车上的计程表装上了加速器”,“如果乘客天黑后到达机场,在乘车前往市区时大部分都被敲竹杠”。断定就是有所肯定或否定,因此,判断就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事物总不是孤零零的,而是具有各种性质、关系等。通过肯定或否定可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关系,表明我们对事物情况的认识,也使别人有所了解。“有的车上的计程表装上了加速器”是肯定有一部分车的计程表上有加速器,“所有这类司机都是违法的”是肯定这类司机具有违法的性质,而“有的司机载客后不走正常路线”则是否定一部分司机载客后走正常路线。较复杂的判断也有所肯定或否定,如“如果乘客天黑后到达机场,在乘车前往市区时大部分都被敲竹杠”肯定乘客天黑后到达机场是乘车前往市区被敲竹杠的条件,“并非张三去了且李四也去了”是否定张三和李四同时去了。
与判断对事物情况都有所肯定或否定这一特征相联系,判断也具有真假的特征。一判断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二者必居其一。一个判断如果和事物情况相一致就是真的,而如果不一致就是假的。如“有的侦探装扮成游客”,“有的司机载客后不走正常路线”是真判断,而“出租车管理局没有组织‘夜鹰行动’”则是假判断。判断的真假归根结底要由实践检验。形式逻辑不研究具体的判断,而只是从形式结构考察判断的种类、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等。
判断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是,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首先,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在汉语中,陈述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是提出某个问题,祈使句用来表达某种要求或命令,而感叹句则是抒发某种感情,它们一般都没有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情况,没有真假,所以都不表达判断,如“你的作业完成了吗?”“请把那本书递给我!”“这花真是太美了!”要注意的是,尽管它们不直接表达判断,但却隐含着判断“你有作业”,“那是一本书”,“这花是美的”。
有时,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30年代时,粤军陈济棠起兵反蒋。战前,他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扶乩以卜吉凶。结果扶出来的是“机不可失”四个字。陈济棠决定立即出兵,先将手中的几架飞机派出去轰炸蒋军,以长自己的威风。不料,蒋方事先已用重金收买了他的飞行员,他们一起飞就投靠了蒋方,陈军士气大挫,终至失败。当追问扶乩先生时,他却振振有辞地说:“我说‘机不可失’嘛!一开始就把飞机丢了,怎么能不吃败仗?”这里,算命先生就是利用“机不可失”可表达不同的判断来糊弄陈济棠的。
另外,不同的语句有时也可以表达同一判断。从前,有一个皇帝梦见自己的牙齿全掉光了,惊醒后再没有睡着。第二天,皇帝就把梦讲给群臣听,问何人能解。丞相对他说:“梦的意思是,陛下的家属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大怒,他认为丞相是在诅咒他的家人,于是下令把丞相处死。皇帝又问另一大臣此梦何解。这位大臣很聪明,又眼见丞相的下场,就说:“此梦的意思是,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长寿。”皇帝听了很高兴,给了此大臣许多赏赐。这位皇帝真乃糊涂透顶,因为这两个语句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而他却做了不同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