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家遗作——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十、名家遗作——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伯蒂是一位到美国寻求发财之道的英国青年。一次,他找到了刑事专家哈利黛安博士,从自己的公文包中取出一支钢笔和一张人物素描。“太像莫尔诺的作品啦!”哈利黛安吃惊地说。“一点不错,正是他的作品。全世界都知道这位大画家3年前死于阿拉斯加,但关于他死时的情况从未披露过。我和他的生前好友凯利进行了艰难的谈判,他才肯对我吐露真情。”伯蒂说。

    “情况是这样,”伯蒂又说,“莫尔诺在途中遇到暴风雪,摔坏髋关节,可恶的大雪还掩埋了画家的画具和食品,一连几天气温均在零下几十度。由于他的伤势越来越重,凯利背着他找到一个废弃的简陋木屋,用自己的两只手套把窗上的破洞堵好。莫尔诺预感到自己挺不多久,便把朋友叫到身边,让他找点画具,凯利在一个橱中找到一支旧钢笔和一瓶墨水,莫尔诺匆匆画了一张素描后就死了。画家死后,他的作品价格暴涨,而这幅素描至少也值25万,不过我可以用20万把它从凯利手中买过来,”伯蒂接着说:“你有20万吗?”“这张素描就是要25分我都不买。”哈利黛安说。

    难道这不是莫尔诺的遗作吗?这确实不是莫尔诺的遗作。伯蒂说“莫尔诺能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用墨水笔作画”,那么,由此可知“有的人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即断定了一类事物中有些对象具有某种性质,这是一特称肯定判断。但哈利黛安根据经验得知,“任何人都不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墨水会冻结),它断定了一类事物中所有对象都不具有某种性质,这是与上述判断主项、谓项相同,但量项、联项不相同的全称否定判断。可以看出,二者的断定恰好是相反的。如果“任何人都不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真,则“有的人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是假的,而如果“任何人都不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假,则“有的人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为真。反之亦然。就是说,二者是不可同真,不可同假的关系,逻辑上称之为矛盾关系。同样,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哈利黛安既然知道全称否定判断真,显然可知特称肯定判断为假,即并非“有的人能在严寒下用墨水笔作画”,伯蒂是在撒谎。

    由于矛盾关系的判断真假相反,由一真可知另一假,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判断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反驳。据说,王安石曾写了一本《字说》,认为从每个字的结构就可看出字的意义,如“从”表示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一匹马跑进门里是为“闯”。有一次,苏东坡问王安石:“‘坡’字如何表示它的意义?”王安石答:“坡是土的皮呀!”苏东坡说:“那么,滑就是水的骨头啦!”王安石无法自圆其说。苏东坡又问他:“‘鸠’字是九鸟组成,不知有何根据?”王安石一时无法回答,苏东坡就替他解释:“《诗经》上不是有‘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吗?既然鸠有了七个孩子,连爸带妈加起来正好九个,刚好合成‘鸠’字。”王安石听了说有道理,继而一想才知苏是在跟他开玩笑。刘贡父也曾向王安石提出疑问:“野鹿比牛跑得快,而牛比野鹿粗大,但造字的时候为何三只鹿叫麤(旧体‘粗’),而以三头牛为犇(通‘奔’)呢?”当然,王安石也解释不了。本来,有些字可以从其结构看出其意义,但王安石得出的却是全称肯定判断“所有字都可从其结构看出其意义”。苏东坡和刘贡父举出一些例证,说明“有的字从其结构看不出其意义”这一特称否定判断为真,王安石的判断也就被驳倒。

    矛盾关系只适用于同一主、谓项的性质判断。例如,“所有金属能导电”与“有的金属不是固体”并非矛盾关系,因为二者的谓项不同。又如,学生甲说:“我看了初二•三班的考试成绩,所有的学生都及格了。”学生乙则反驳说:“我也看了他们的成绩,有的学生没及格。”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才知道,甲说的是语文成绩,而乙说的却是英语成绩。由于“所有人的考试成绩都及格了”与“有人的考试成绩不及格”中“考试成绩”指的并不是同一对象,因而主项不相同,这也不是矛盾关系,二者可能同真。有时,由于时间、地点的变化,矛盾关系也可能不再成立。如“我们班有人去看电影了”与“我们班没有人去看电影”貌似矛盾关系,但假如一个说的是昨天晚上,一个说的是今天,可能两判断都对。

    -----------------------


如果您喜欢,请把《逻辑漫谈》,方便以后阅读逻辑漫谈十、名家遗作——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逻辑漫谈十、名家遗作——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并对逻辑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