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伤痕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闫星华 本章:第二节 伤痕

    由于长期在金融部门挂职,我特别关注银行的基层职工,在众多的家长中,我通过有关的领导找到两个失去孩子的银行职工。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在悲哀的氛围中,我不想撕开她们伤痕累累的心灵,临时取消了实地采访的计划,默默地跟在她们的身后。我注意到有位个子高一点的银行职工,自从到了新建小学之后,一直捧着孩子的遗像,无论站在哪里,都是痛哭不止,我知道她心碎如裂,在为自己的无能而哭泣。有一位了解她家庭情况的银行人员对我说,本来她儿子应该在另一个学区上学,当时她下岗待业了,拿不出上学的费用,就让儿子到这个收费不高的学校读书,没有想到省了几个钱,却把儿子送上了不归之路。

    她的儿子刚满九岁,5月13日是儿子的生日,只差一天她就可以给儿子过一个生日。地震前的一个星期,她和儿子的父亲——她那个靠搬运货物维持生计的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年给儿子过生日要隆重一些。以前儿子学习从来都是中下游水平,这种状况让夫妻二人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期,他们认为自己家族的遗传基因不好,儿子的智商也不会比别人高。然而在新学期里儿子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竟然考了全班第二名。夫妻二人喜出望外,他们商量着要对儿子进行奖励,要让儿子继续努力学习,最终考上大学。夫妻二人始终认为,只有儿子考上了大学,家里的生活才可能好一些,才能改变自家祖祖辈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命运。他们把儿子看成未来的希望,看成他们整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没有想到,他们的希望在刹那间破灭:灾难发生了,他们的宝贝儿子不见了。当哀乐奏响时,母亲神情恍惚地捧着遗像,她悲伤过度加上多日来吃不进饭睡不着觉,身体极度虚弱,双脚仿佛踩在棉花上,站立不稳,半睁泪眼迷迷糊糊。母亲身体摇晃的时候,她双手捧的那个遗像滑落到地上。在遗像落地的刹那间,母亲突然醒了过来,站在那里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两滴泪水凝固在苍白的脸颊上。大家帮助她拿起镜框,镜框上的玻璃出现了一道裂痕!母亲似乎更清醒了一些,她惊惶失措地跪倒在地上,口中喃喃自语:儿子显灵了!儿子显灵了!儿子,对不起,妈对不起你,妈不应该让你到这个学校来上学,妈妈摔痛你了!她边说边用手擦拭沾在玻璃上的泥土。谁知一不小心,手指又被玻璃划破了。但母亲毫无知觉或者说她根本不在意疼痛,仍然擦拭着。一滴滴鲜血从镜框上静静地流了下来,滴在废墟上,滴在每一位家长和众多群众的心坎上,让这个本不该在此地度过的儿童节又增加了一份沉重。

    另一位银行职工看到我脖子上挂了一个照相机,以为我是记者,主动来到我的面前哭诉:地震以后,这个地方每天都有家长到来,他们来寻找孩子们的遗体,甚至是课本和其他遗物,哪怕是一个发夹,一个本子,一个小弹弓,他们也会珍藏起来。有的家长找到不是自己孩子的东西也拿回家,有的家长在这里找着找着就晕了过去,从发生地震到现在,每天都有急救车从这里拉走晕倒的家长。

    哀乐声响起的时候,废墟似乎也被感动得颤抖起来,六百多名家长们,谁也无法抑制自己悲哀的情绪,他们捧着或抬着自己孩子的遗像、给孩子们扎制的花圈,哭着、说着、走着、喊着,一起涌向被泪水浸透的废墟。他们跪在废墟上,趴在废墟上,躺在废墟上。有的家长磕着头,有的家长在点香烛,有的家长在烧纸钱。有的家长叫着自己儿子的名字,抓着自己的头发,说不该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不该为了省钱挑这所学校,是父母害了你们!那位下岗的银行职工哭着哭着晕倒了,她的身旁,又一位母亲倒在了丈夫的怀里,一位老奶奶哭着哭着我用头往水泥地上碰,现场的医生急忙将她拉了起来,血水布满了她苍老的脸颊。在场的人无不泪水涟涟。

    我的心在流血!医生们一个个涌向前进行抢救,志愿者们一个个迎上去搀扶哀伤的家长。为了不发生意外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派了数倍于家长的人员来到现场,保护家长们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

    午时已过去,数百名家长依然在废墟上悲哭不止,长跪不起,他们痛哭失声,一定要陪伴孩子过完最后一个儿童节,悲天动地的哭泣声,在废墟的上空久久回荡着。死去的已没有知觉,活着的留下了一生的自责与悲伤,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他们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将如何平息心中的悲伤与怨恨呢?

    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制造者们,你们遇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好的公民们,虽然他们的孩子已经肢体残缺,化作了尘土,埋进了废墟;虽然他们也想找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讨回公道,要个说法,也想为孩子们报仇雪恨,但是,他们还是死死压住了心中的愤怒。失去孩子的泰兴银行职工对我说:看到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对老百姓这么好,这么操心,我们不好意思闹事,怕给国家添麻烦。咱们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不容易,不能因为小家的不幸,再让国家不安宁!


如果您喜欢,请把《震区》,方便以后阅读震区第二节 伤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震区第二节 伤痕并对震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