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志刚还是很敬业的,采访我之前他认真做了许多功课,找到许多我不同生活阶段的同事、战友、朋友了解第一手资料,把握最真实的人和事,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被采访者的形象。
一个记者对人物的采访最重要的,不是按自己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去塑造一个社会形象,既不能故意地用局部的事件堆砌扭曲了一个人的面目,更不能为了创造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而锦上添花。用文字凭想象而描绘的假象总是会被事实推翻,虽然媒体有其发行量的影响力,但这个社会中真相传播的力量会远远大于媒体的发行量。尤其是今天已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支撑下的微博时代,民众已不再仅仅依赖于媒体的传播了。
因此,反映真实才是媒体的本质,不管这个被采访的对象有多少对与错,不管社会舆论曾经对这个被采访对象有过什么样的评论,真实的还原才是采访的目的。否则采访又有什么必要呢?恰恰是通过采访印证了真实,才会对社会已有的评论产生正和误的纠正作用,才能正确反映采访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信息的不对称常常让许多被采访者都只以一个局部面向社会,因为每个不同的媒体或采访者大多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那个方面的问题。他们习惯于集中精力写好某个单一方面的专题,习惯于专门挑拣采访中能引发社会争论的片段。于是大多数社会民众就只能从一个侧面了解一部分,正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这样就必然形成了媒体为吸引眼球而创造出来的“新闻”,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偏见。
全面地反映被采访者的情况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时代收集大量的信息,再将其浓缩在短短的采访时间里,表现在有限的版面中,这恰恰考验了采访者的智慧。
并不是非要用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动态,也许许多人一生中也没有遇到一件可以称得上惊天动地的大事,现实生活中恰恰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那些在一般人眼中看来算不上事的事最终反映了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而采访者的眼光正在于是否能发现和抓住这些细节,并找到能真实展现被采访者心灵深处的精华。
这本书中的采访也许正是想用一些并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真实地向社会还原一个被采访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的变化,告诉大家,只要不断地努力,都可以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个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