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形胜甲天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袁腾飞 本章:第二节 形胜甲天下

    完颜亮大费周章地迁都到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方面是为了削弱女真贵族的势力,而另一方面其实也就是为了加强对中原汉地的统治。那么中原地区这么多的城市,为什么完颜亮偏偏选中北京作为新的首都呢?而北京之所以成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北京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除了明之外,辽、金、元、清全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辽时这里只是陪都——南京析津府,到了金朝才真正成为帝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直到金宣宗南迁,六十多年,这里一直就是金帝国的都城。元统一中国之后更是成了整个中国的政治中心,包括明清两代,中华民国的前十六年,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北京长期作为都城,一定有它的道理。

    古代立都,首先是要看地理环境。中国的语言文字,现代是以词为单位,古汉语是以字为单位。城市有两个职能,一个是城,一个是市。城,军事和政治中心,防御的职能;市,商品买卖,城摆在市前面。一个地方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才能在这儿定都,定都之后,经济自然就会繁荣起来,因为古代经济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北京正好在华北大平原的最北端,古人建都,讲究前有照,后有靠,长安、洛阳、北京、南京,概莫能外。前有照,面临一条河,后有靠,背靠一座山。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大明一统志》卷一)沃壤千里,万年帝都。北京的地理环境从南北看,背山带河,东西看,背山负海,西边太行山,东边大海,北边是燕山,南边就是华北大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北连朔漠,南控江淮,非常适合立都。金中都城在今天北京的西南部。今天北京有很多地名,仍然保留了金中都的痕迹,比如:会城门就是金中都的城门,丽泽桥就是金中都的丽泽门;再如丰台区,金中都南门丰宜门外五里,垒台祭天,相当于天坛,因此得名。金中都周长九华里,十三座城门,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今天北京西二环路上还有一个金中都宫殿遗址纪念碑,曾是金朝宫殿所在地。中都里官署、宅院、寺庙通通具备,标志着金的统治中心转移到了中原汉地。

    金帝国定都燕京,完成了从一个原始的部落向中原王朝身份的转化。金国的君主也就由原来的一个偏僻小邦的君主变成了占有中原地区的中原王朝君主。特别是金与宋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意味着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这个时候完全变成了金的统治区,北宋皇帝的皇陵也位于金统治区了。

    对于这么辽阔的疆域,怎么进行管辖呢?完颜亮执政时期废掉了行台尚书省,设立了路一级管辖机构。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与北宋的行政机构完全一样。金国的疆域在极盛的时候,东到大海,西到贝加尔湖,北到今天的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南至秦岭、淮河,西南到了今天的青海、甘肃,与西夏接壤,疆域辽阔。金的面积比南宋要大上很多,可能两倍不止。这一切均是在完颜亮手里完成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塞北三朝·金》,方便以后阅读塞北三朝·金第二节 形胜甲天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塞北三朝·金第二节 形胜甲天下并对塞北三朝·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