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思退为了尽快同金议和,甚至不惜割地辱国,遭到了宋朝大臣的一致反对。于是,为了能早日促成和议,汤思退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荒唐事。那么汤思退究竟做了些什么?他最终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呢?
身为大宋的宰相,你汤思退就是主张求和,跟主战派观点不同,也应该都是为国家利益才对。但是,他为了和议早日达成,居然派人越境,密报金国元帅仆散忠义,这个时候您赶紧起兵打我们一下子,给我们施加一点儿压力,我好在朝中运作,和谈的事就成了。仆散忠义一听,喜出望外,原来大宋的宰相是我们自己人啊!我怎么都不知道啊?这回算是接上组织关系了。于是,仆散忠义起兵二十万,越境进攻楚州。
楚州守将就是当年在海州与金军大战的文官魏盛,魏盛一见金军兵到,奋勇抵抗,率数千人马就出发迎战。此时,金军副帅纥石烈志宁率数万金兵赶到,魏盛寡不敌众,且战且走。在撤退过程当中,魏盛觉得,如果这么撤下去的话,最后必然全军覆没,我没有必要连累全军。所以他跟部下讲,我身为知州,守土有责,楚州不保,我当在此地为国尽忠,以报效朝廷。你们趁机突围,把这儿的情况奏明当今天子。魏盛下令,骑兵断后,掩护步卒撤退。激战当中,魏盛中箭,壮烈殉国。楚州失守,金国大军压境。汤思退见自己的想法实现了,于是奏报天子,赶紧和谈,不但应该和谈,还应该尽弃淮河之地。原来两国以淮河大散关为界,现在只要我们保有长江就可以了,淮河之地不要了。
这么一来,孝宗皇帝断断不能容忍了。本来我就是三心二意地起用你,因为你是主和派的领袖,我以为你能有什么高招,原来你的高招就是让我把敌人没占领的土地都放弃。宰相不要做了,给你个闲衙冷曹做个闲职,孝宗皇帝立即贬汤思退出朝。太学生七十二人伏阙上奏,联名上疏,要求斩汤思退以谢天下。汤思退走到半途,听见太学生伏阙上奏的消息传来,他一害怕就急死了,结束了自己不光彩的一生。
汤思退一死,孝宗皇帝起用虞允文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把将相大权都交给了虞允文。但这个时候金国人毕竟在武力上占了上风,跟金国谈和是免不了的,而金世宗也急于跟宋朝谈和。宋使顺利地到了金国,双方又一次达成了和议。这个和议是在宋孝宗隆兴年间达成的,因此被称为“隆兴和议”和议达成之后,宋朝的年号从隆兴改为乾道,所以又叫“乾道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