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四笔·卷十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迈 本章:容斋四笔·卷十四

    王元之论官冗

    【原文】

    省官之说,昔人论之多矣,唯王元之两疏,最为切当。其一云:臣旧知苏州长洲县,自钱氏纳土以来,朝廷命官,七年无县尉,使主簿兼领之①,未尝阙事。三年增置尉,未尝立一功。以臣详之,天下大率如是。诚能省官三千员,减俸数千万,以供边备,宽民赋,亦大利也。其二云:开宝中,设官至少,臣占籍济上,未及第时,止有刺史一人,李谦溥是也,司户一人,孙赍是也。近及一年,朝廷别不除吏。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毕士安是也。太平兴国中,臣及第归乡,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冗兵耗于上,冗吏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

    观此二说,以今言之,何止于可为长太息哉!

    【注释】

    ①主簿:官名。掌置。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译文】

    减少官员的议论,前人谈论已经不少了,只有王元之上的两个奏章,讲得精彩确切。其中一个奏章说:臣过去曾当过苏州长洲县知县,那里自从钱叔归附宋朝以来,朝廷派去的官员,七年之间没有县尉,仅仅让主簿兼领他的职务,但一件事也没有延误过,设置了三年县尉,没有立过一次功。臣仔细考虑过,天下的情况和长洲县大致相同。如果能减少三千名官员,减少俸禄支出数千万两,用这些钱供给边防,减轻百姓负担,对国家是有很大益处的。第二个奏章说:宋太祖开宝年间,设置的官员很少,臣的籍贯是济州,我没有考中进士时,济州只有一个刺史,就是李谦溥司户一人,也就是孙赍。有将近一年,朝廷没有在济州再安排官吏。以后又增加团练推官一人,就是毕士安。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我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济州的官员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理酒榷税算,又增加了四名官员,曹官之外,又增加了司理一职。询问济州的租税收入,比过去少了不少;询问那里的百姓,逃亡的比过去增多了。一个州是这样,天下的情况就知道了个大概。多余的士兵在朝廷上消耗钱粮,多余的官吏在地方上消耗钱粮,因此刮取尽田地河泊中的所有出产也不敷应用。

    读完王元之的两个奏折,对照现在的情况,仅为此而叹息是不够的啊!

    梁状元八十二岁

    【原文】

    陈正敏《遁斋闲览》:梁灏①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余。此语既著,士大夫亦以为口实。予以国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试甲科,景德元年,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暴疾卒,年四十二。子固亦进士甲科,至直史馆,卒年三十三。史臣谓:梁方当委遇,中途夭谢。又云:梁之秀颖,中道而摧。明白如此,循斋之妄不待攻也。

    【注释】

    ①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雍熙二年(985),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让灏参议。景德元年(1004),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著有文集十五卷。

    【译文】

    陈正敏著的《遁斋闲览》中说:梁灏82岁那年,于太宗雍熙二年(985)考中进士科第一名。在他写给朝廷的谢表中说:头发白了还在研究经典,比秦末汉初人,精通《尚书》的伏生,仅小8岁;在青云中找到入仕道路,比姜太公还大2岁。后来梁灏官拜秘书监,死时已90余岁。这番话流传极广,士大夫也认为这是事实。我考查本朝历史,梁灏字太素,在雍熙二年殿试时考中甲科,真宗景德元年(1004),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之职,得暴病而死,那年他42岁。他的儿子梁固也考中了进士甲科,在史馆,死时33岁。写国史的人评论说:梁灏正当受到信任之际,突然中途死去。又说:梁灏聪明敏捷,突然中年去世。这些记载是如此的明白,《遁斋闲览》一书的荒谬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容斋随笔》,方便以后阅读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十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十四并对容斋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