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思维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开悟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代表大智慧成就的文殊菩萨已经讲过了。悟了道以后,如何修行?代表大行大愿的普贤菩萨也讲过了。现在是第三位——普眼菩萨。
什么叫普眼菩萨呢?千手千眼。一千只手中,每一只手心有一只眼睛,每一只眼睛里又出来一只手,每一只伸出来的手中又各有一只眼,如此层层呈现,重重无荆
请问诸位道友,当你打坐、烧香、拜佛的时候,看见这摸样的菩萨,你害怕不害怕?一定吓得半死,怎么出现这样的一个怪人?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就那么颠倒,真菩萨现身,你还会害怕呢?而假菩萨现身,你反而会高兴。
眼睛无所不在叫普眼。手就是手段、方法。眼乃择法之眼,叫作法眼。哪一位是真有成就的明师?哪一位是真通佛法的大善知识?你有能力辨别吗?你有此择法之眼吗?普眼乃是法眼通天,手段通天。千手千眼是代表菩萨的教授法,没有一定的方法,他随便用哪个方法,都可以把你救起来,他一切都把你看清楚了,他可以以种种方便把你引渡过来。
佛法真正的法眼在哪里?有些菩萨在双眉间嵌一双竖眼;还有十眼观音,前面三双,后面三双,两边耳朵上各一双,头顶一只看天,心中一只看地。咦?我又把密宗修天眼的法门告诉你们了。真正的法眼乃是智慧之眼,没有形相。
现在普眼菩萨登场,他问什么问题呢?【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去何住持?众生末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前面两位菩萨问的是立地成佛法门,太高了,恐怕众生不懂,普眼菩萨问的是第二号问题。如何正思惟修?正思惟修一般翻译叫禅那、禅定,由中国传到日本,再从日本传到此间台湾,便叫坐禅。好了,现在我们大家要高兴了,文殊和普贤提的问题太大了,普眼菩萨所提的小一点,这正是我们要的。云何思惟?如何坐禅?如何念佛?如何念咒?如何观想?云何住持?如果修行得到一点境界,如何保持,如何使正法住持世间?佛啊!您老人家慈悲啊!众生还没有开悟,有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很快就悟道呢?【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各位回去之后要点一根香,拜拜这位普眼菩萨,他为我们这些笨人带路,他真慈悲啊!他说:佛啊!未来的众生智慧低,假如没有给他一个正当的修行方法并告诉他如何用心去思惟研究,只听到佛所开示的圆觉法门,不用修就可以悟道的圆觉三昧,众生愈听愈糊涂,对于圆满觉悟的境界不能悟入,希望您老人家大慈大悲,为我们以及将来的众生假说方便,这个假就是借的意思,求佛指点我们一个方法,作为修行的下手处。【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清,终而复始。】
普眼菩萨讲完以后,跪在地上磕头,依据印度的礼仪,五体投地,如此三拜,终而复始。普眼菩萨多慈悲!为我们请问佛法,还在我们跪在地上磕头。【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个时候,佛就告诉普眼菩萨说:好的!好的!你们能够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学佛开始应如何修行?如何一步一步修?修行的程序是如何?又如何用心而悟道?如何定住如来之境界?乃至借用各种方法,使一切众生容易悟道。佛答应说:你现在好好注意仔细听,我应该告诉你。【时普眼菩萨奉教喜欢,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普眼菩萨听到佛答应说法,心里很喜欢。在座大众也很高兴,都静静聆听。【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佛说那些刚学佛的菩萨以及末世众生要想求得如来净圆觉心,此如来净圆觉心乃是真正佛的净土,唯心圆满的净土,不是东方净土或西方净土,而是自己的唯心净土。如何修持才能达到此唯心净土呢?应当正念,不要乱想,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要不着邪念。如何不着邪念呢?这要先了解圆觉经。
圆觉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但是我们现在不是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性光明受了蒙蔽,等于一面光明的铜镜埋在泥土里,埋久了,把铜镜的光明遮掉了。我们的自性光明被自己的烦恼妄想遮蔽,若将这些尘渣、污染除掉,就恢复了自性光明--净圆觉心,就成佛了。首先,要先了解我们就是佛,在修行做功夫,把那些脏东西洗干净,以此正念远离诸幻,一切的知觉、思想、感觉、烦恼等等都是梦幻空花,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所有现象、所有境界都是虚幻不实,不要受骗就是了。那么,要证得真实之境,应如何修行呢?【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必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此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是单指一个世尊。奢摩他是梵者,翻成中文是止的意思,止是修定之因,得定是修止之果。奢摩他行修止的法门是共法。修止、修定不是佛法所专有之法。任何外道、任何宗教、任何教派都必须修止,才能够有所成就,即使是画符、念咒、乃至邪门外道还是一样要修止。
止是把心专一起来,止又称专一瑜伽,瑜伽是身心互相感应协调而达到专一。不谈学佛学道,世间的任何一件事,如学问、事业、技术、武术、艺术、若不专一,也不会有成就。
但是,专一很难,譬如读书或看,看完一篇,却忘了前一篇,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在胡思乱想,又从头再看起,是不是这样?若真达到专一,则记忆力非常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很清楚地印进脑海里,永远记祝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容易忘记,过去的事情记不起来,或者常常忘了东西放哪里,或是到处掉东西,这是心不能专一,散乱的缘故。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宁静,其实他脑子里思想没有停过,所以,奢摩他行之专一对一般人而言非常困难。释伽牟尼佛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把心集中于一点,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想要修成佛,就会修成佛。佛说的话那么简单,可是谁都做不到,心不能专一,因此又说请很多方法,如念佛、持咒、观想等等各种功夫,其目的在于求得专一。
中国四书中的大学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前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把这一段背诵下来,至于什么意思则不懂。那时候心里觉得很不服气,这是什么老师嘛!等到了中年以后,真的自然就懂了。所谓明明德就是指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如何明心见性呢?知止而后有定,止的功夫达到了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虑非指忧虑,而是思惟的意思,经过思惟才能达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够明明德而明心见性。这个戒定慧的程序讲得非常清楚。
这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有一个更妙的用处。以前在大陆上有一个教派,信徒很多,他们拿一杯水,口里咒子一念,手指一划,便可以替人重病,而且很灵。我们小时候也觉得很稀奇,怎么嘴里念一念就可以治病?想办法找人去拜门。学这些要赌咒的,严禁泄漏,否则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结果,学回来了,什么咒呢?就是这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可惜我们一用就不灵了,为什么呢?不信。从这里个位就可以明白咒语的道理,佛在密宗的大神变经有云:一切声音皆是陀罗尼,咒语灵不灵不在咒语,而在专一不专一。还有道家的止血咒也很灵。一念,血就止住了。当年我也去学,东方一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足穿红鞋子,一来血就止。同样到了我身上就不灵了,这样念两下就会止血?不信,所以不灵。一切都是精神的力量,但是,首先必须得止,才能发挥心念的力量。
佛经形容人的思想念头如同一条急流,人往往被自己的思想情绪这条急流所淹没。学佛要像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不管河水多急多深,从中截断水流,就是说把前念停掉,把所有的思想烦恼都停掉,后念不让他起来,中间就空灵了,这才叫作修止。
中国文化里形容一个人有伟大的力量、伟大的人格,处在时代的浪潮里凝然不动,叫作中流砥柱,不管时代如何乱,他本身始终不为所动,他的人格永远是大众的标竿,如释伽牟尼佛、孔子、耶酥,这种人格的养成靠止。
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乃至于学个招鬼的咒,都招不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行不能得止。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做到止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要想成佛,先要修如来奢摩他行。
佛学称戒、定、慧为三无漏学,由严持律戒而得定,由定力而生发智慧。戒律是为了防范自己行为(包括心念〕的错误,由外而内,先把外在的行为防守稳固,进而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里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士和修女,他们上课都很规矩,修女的穿着一身净素,颇富仙味。有一次上课,我一看,平常上课的二位修女怎么不见了?是不是出会了?佛教叫还俗,后来上课再一看,看到她们两位不穿修女装,穿一般普通的衣服。下了课向助教打听,那二位修女并没有出会,那么,怎么穿普通的衣服?原来是那个教派改服装,教皇同意试验三年。我请助教把她们两位找来,我问她们现在服装改成这样?她们说是呀?老师觉得如何?我说好是好,不过会给你们带来困扰和麻烦,你们以前所穿的制服,等于是军队门口的卫兵,人家知道你是修女,不敢随便乱碰,现在你们穿得和普通人一样,你不侵犯别人,别人可要侵犯你,她们说目前还很好,还没有什么事,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修女。我说不行啊!等到人家追你,你说我是修女,不要追,到了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不能碰的呀!所以说那件衣服等于是戒,戒是自己筑一条防线,不能越过这条线,把自己困住,限制在一个范围,以此渐修得定。
那么圆觉经在此处为什么不先坚持禁戒,再来谈奢摩他行?而是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再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这是什么道理呢?真正的大乘佛法,心专一得定就是戒,没有起心动念,何须有戒?不得定,不是真正守戒,不得定,不是真智慧,那是散心、妄想。得了定,妄想即可转成般若智慧,其行为自然中规中矩,自然在戒中。所以,佛说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先求止,心定之后,再谈戒。戒不只是指外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戒。得定之后会不会犯戒?也会(口+育)!稍稍失念,离开定一下子就是犯戒。因此,得定之后,要坚持禁戒。
菩萨有很多跟着他学的徒子徒孙,所以讲到这里要安处徒众,要带领徒众修行打坐,宴坐静室。身心寂静叫宴坐,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提到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这是大菩萨境界,身体感觉空了,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妄想,最后连空也空了,这不是止、观、定、慧所能范围。到达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不过,还有更奥秘的。须菩提尊者乃佛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他有一天在山洞中宴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说: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坐此,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说:尊者以不说而说,我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所以天人要散花供养,这位天人也是悟了道的,与须菩提唱双簧演了这一幕,这是宴坐的典故。
记住学佛的第一步就是修奢摩他行--修止。后世持名念佛,必须念到一心不乱--得止,此是净土法门最初一步,最基本的一步,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任何法门都必须先修止,才会成就。这个道理在圆觉经这一段用很简单几个字便交代过去。在这里,佛没有告诉我们应该修哪一个止法,其实,随便哪一个止的法门都可以,处处洛阳皆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无所谓好坏、高低,只要你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就可以了。
那么,是否修止、得定就是究竟呢?是否打坐能够入定,坐上几十天,佛法就不得了呢?不,定是共法,即使能坐上一万年也没有用。佛法还有不共法,此为其他宗教及一切外道所无,那就是般若智慧--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功夫的累积。由修止以后再修观,由观而成就慧,观是慧之因,慧是观的果。证得菩提,觉悟道体,这叫般若。佛告诉我们先要得止,然后起观,如何观呢?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得了止之后,在止的境界里起观想。佛在这里教白骨观,所以,我一直告诉你们赶紧修白骨观啊!好好修白骨观才是正路,可是,你们始终不懂。得止以后,作白骨观,观现有的肉体是假的,由地、水、火、风四大凑合而成。哪四大呢?头发、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骨、髓、脑、污垢,色这些属于固体的地大;口水、鼻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液、尿、屎这些属于液体的水大;体温和热量属于火大;身体的活动、呼吸则属于风大。只要把白骨观修好,身体内部的各种结构都清清楚楚。佛在此说四大各离,各有各的单元,譬如肾脏不好,割掉一个也无妨,因为四大各离。人是由骨骼、肌肉、五脏六腑等等拼凑而成,等于由各种不同的器官组合而成的机器人。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在这个止的境界中,看着我的身体到底在哪里?哪一样是我?心脏?脑?都不是,这只是零件,暂时让我使用而已,以上所说的四大没有一样是真正的我。
注意!我们不要忽略了第一句恒作是念几个字,恒作是念并不是说懂得了这个道理,有了这个观念想法之后就可以了事,须有实际的功夫。恒作是念的念等于佛的念,心中始终牵挂、惦记着一件事,例如自己的父母亲快要死了,可是,还必须要在外面办公、应酬,尽管在处理事情或者在讲话,而心中则惦念着家里的亲人,没有刻意去想他,念头却始终在心中挂着,这叫作念。念佛是要在心里念着、止住,并不是嘴巴干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着股票,那是念念在股票,不是念佛。
恒作是念是止以后,观行的开始。观此身乃四大和合,而达到四大各离,肌肉、骨骼、心、肝、肺等等样样都观清清楚楚了,然后,接下来就是内观、反观,道家称之为内视。今这妄身当在何处?现在再看看我真正的身体在哪里?即知此身毕竟无体,没有一样是我真正的身体,都是零件组合而成的,变成现在如此一个人相,而实际上则同幻化,幻化并非没有,现在是有,如同做梦,在梦中的种种感受不能说它没有,做梦时感觉很真实,梦醒以后才知是假。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做梦,只要内观成就了,看自己,看别人,一切都是假的。
我当年修持这个法门的时候,很怕看见两件事,一是怕看到人家笑,一笑,露出白色牙齿,整个白色骷髅的影像就出来了,很可怕。第二我怕看人家吃饭,每个人有一个洞,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而且塞得很快,拼命的塞进去,这个动作也让我感到很害怕。所以,那段时间很怕看到人,尤其怕看见女人,因为女孩子口上擦口红,白色的牙齿加上红色的嘴唇,马上想到白骨观里白色的骨头和红色的血,那是什么滋味?各位可以想想看。白骨观观成之后,看到人都是一堆堆白骨,一堆堆血,只要你修白骨观,都会有以上的经验。
我们的身体乃是幻躯,由地、水、火、风四种因缘假合而成,在这假合的身体上妄有六根,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意是意识思想。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及地、水、火、风四大,内外凑和而成此身--这部机器。这部机器靠什么活着呢?妄有缘气于中积聚,靠一口气活着。释伽牟尼佛有一次问弟子们:生命短暂快速到什么程度?有位弟子答说:今晚睡前卸衣、脱鞋,放在床前,明朝能否起来再穿上则不得而知。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的答案,不过都不切题,只有一位弟子答对,他说:生命在呼吸间。这口气呼出去,不再吸进来,就死了;生命之短暂无常就在这一来一往的呼吸之间。我们活着就靠这股气维系着。一口气不来,就死了。
严格来讲,人的呼吸不只是鼻子在呼吸,九窍都在呼吸,甚至包括全身的皮肤都在呼吸。空气由鼻子经气管吸入肺里,经过新陈代谢作用,提炼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近来医生喜欢给将死的病人上氧气,一上氧气后,全身都死了,就是脑细胞不死,拖延时日,那多痛苦啊!
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一般人所谓气脉通了,看到光,看到种种境界,说穿了,不过是气的作用,而且气与心是合一的,心动,气就动;气动,心就动,刚才讲到修止要截断众流,把一切思想杂念停掉。若想真正做到这一步,必须把气也停掉,那才真得奢摩他。所以,修禅定,务要达到气住Ⅵ停。似有缘相,假名为心,这个似字用得好极了,好像有个生命的作用在身体里面,它能思想,能感觉,凡夫称之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啊!这个思想、感觉的心理状态,不是真心,叫妄想心,此心与气有关,有呼吸之气存在,则有此心,称为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尘是指外在的物质世界,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若无此六尘,此虚妄心便没有了。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这句话看起来像唯物论对不对?不是的,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心物一元的道理存在。心是物理世界六根六尘的缘影作用,是物理世界的反映现象,此心不是真心,真心是形而上的本体,佛会慢慢讲出来。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将地、水、火、风四大再分解,将物质分析到最后的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最后是空的,因为空,所以有爆破的力量。释伽牟尼佛说过微尘尚有七分,哪七分呢?色、声、香、味、触、法、觉。此觉不是知觉,是指感受。所以,原子弹、核子弹爆破的时候会发光,有声音。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学佛修道在理论上容易,但是,打坐要达到真正的空很难。假如合成此身之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各归散灭,呼吸停止,心跳不跳,体温也没有了,最后脑细胞死亡,整个人就死了,思想也没有了,到此毕竟无有缘心可见。现在,我们可再问一个问题,此分散的地、水、火、风,究竟散到哪里去?是否完全毁灭了?其实,物与心是一样的,非空非有,没有完全散灭,它由质转换成能,质能互变,能量还是存在。【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尘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这是由止而修观的境界,刚才再三讲过,必须先修止,得止得定后再修观,不要以为道理懂了就忽略过去,否则成为虚妄观,楞严经上称为乾慧。假的智慧,没有定水滋润,不能发芽结果。
在此观中,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把物质的肉身空掉了,在禅秘要法中,最后也把白骨化为流光空掉了,初步只能做到自己感觉此此身没有了,别人看你仍是存在;真正修成的话,别人看不见,整个都空掉了。这是空幻成就,不是理论上的;这才是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身灭了之后,虚幻的心态作用也跟着消灭了。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身体空掉,心也空掉,但是,物质世界还有。再进一步,身心外面的尘世界也把它空掉,这才是佛法一切唯心的道理。佛在楞严经上说,心能物转,即同如来。这不是理论,要确实做到才行。不然,只是心理意识上觉得一切如梦如幻,这不算是求证。所谓证是把整个身心投进去,彻底做到空掉身心;外面的物质世界也空掉,一步一步空下去。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理论,做不到,而忽略了此心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在诸佛菩萨而言,谓之心力;在凡夫而言,谓之业力。诸佛菩萨的智慧神通有多大,一切凡夫的业力也有多大。业力把它转过来,则是神通功能,它是同样的东西。像最近发射的先锋十号,已经脱离地球到太空去了,但是电讯仍然传回来,这是人的幻想业力造成的,此幻想业力就有如此之大。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到了这里,已不是科学,而到了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外界的物质世界也空掉之后,外面那个能空的东西还是假相,最后,要把法执空掉,能空的也空掉。至此,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有个东西不是物,也不是心,非空非有,这个东西不生不灭,这才是明心见性、得道。佛怕我们这些没有修持过的人不懂,作了一个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我们的心性本来像明镜一样,光明洁净,可是被自己的业力障碍了,无始劫来蒙上了无数层的污垢,必须靠修行把这些污垢一层一层地擦拭干净,像磨镜一样,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佛告诉普眼菩萨说,应当知道生理、心理都是自性上的尘垢与假相,尘垢就是假相,所以洗得掉。可是,要洗掉这些尘垢,也要有很好的清洁剂,否则,洗也洗不干净。众生有种种不同的尘垢,所以,佛提供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修行法门,每个人的根性、业力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我们的身体以及能够感觉思想的心,在形而上的本体来说,皆是附着其上的尘渣而已。假如把这些尘渣洗干净的话,便十方清净。注意!圆觉经在这里说是十方清净,十方包括所有空间。而楞严经讲得则是圆明清净,此二者差别在哪里?理由何在?各位想想看!【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摩尼珠是无价之神珠,它本身没有颜色;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它就显现什么颜色来。佛以摩尼珠比喻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无始劫来的习气造成我们思想不同,感情不同,遭遇不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好像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看到摩尼珠上的五光十色,误以为摩尼珠上的颜色是实有的。【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蠢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佛又进一步说,我们众生的圆觉觉性,与诸佛菩萨一样的圆满觉性,绝对洁净的自性,他到底在哪里呢?各位不要到外面去找,就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面;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现于身心。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脑子能够思想,无非是他的作用所呈现。我们那么多人,每人的个性不同,可是,本性是不是相同呢?相同,但随类各应而已。每个人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气、业力不同,所有个性不同,思想不同,长相不同,但是,圆满觉性还是相同,丝毫不受影响。然而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找不到本来的净圆觉性,如同惑于摩尼宝珠上的光色,执为实有,把自己的思想或者身体当作自性,错了。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所以不能明了身心都是幻化,不能脱离幻化。我们的身体虽是幻化、虚假,然而,跟着我们几十年可真实的很,想丢还丢不掉呢!佛说: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现在的身体以及能思想的心理作用,皆是本性上的尘垢,是幻化假有。但是,真与假,实与幻全是对立的,能够脱离这些虚假的尘垢,我们称之为菩萨。把赃的洗干净,即无所谓净垢,垢尽对除,也无所谓凡夫与菩萨,即无对垢及说名者。那叫什么?到此不须有什么名称了。称为得道、成佛都是多余。【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
现在请大家特别注意!释伽牟尼佛在告诉我们修行的程序。第一步是要如何摆脱身心的虚幻,我们学佛修道都知道身体是假的,可是每个人都放不下、空不了。打坐坐久了,两腿发麻胀痛,你说两腿是假的,把它空掉,空得掉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痛,佛号念归念,痛还是通,或者你念圆觉经,说自己是幻化,是尘垢,他也照痛不误。你若真能把痛的感觉空掉,脱离幻化,那是菩萨境界。
佛法与科学一样,讲究求证,你说一切皆空,那么你空给我看看!三天不吃饭,你试试看!饿的感觉能不能空掉?做不到,不要随便吹牛。道理会说,经典会讲,到时候空不掉了,一点用也没有。要证得诸幻灭影像,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化才行。我们现在的长相都只不过是影像而已,都是自己业力的反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人有每人不同的业力,所以每人的长相也都不同。
假如能够灭掉这些影像,佛说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无方则不限于西方极乐净土,每一方都清净。东、西、南、北、上、下无论哪一方,处处清净,处处都是净土。宋朝道家张紫阳真人说: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修道修到头顶放光,这只是虚幻影像,算不了什么,即使能腾云驾雾,那也只是神通不是道。那么,要怎么样才算成道呢?张真人又说: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这个道理与刚才佛所说的是不是一样?你说他是道家?是佛家?【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悟了道以后,心清净了,眼睛所看到的物质世界都是干净的,此地就是净土,内心没有烦恼,跟着肉体的眼根也转过来,眼根清净。再进一步,眼睛内在的知觉--眼识也清净,再接着耳根、耳识、乃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都清净了,将整个肉体都转成清净之身。
密宗标榜即身成佛,或说报身成就,想办法修通气脉,把有形的身体业力转化,脱胎换骨,将凡夫身上的几十斤臭肉变成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老实说,你转得了吗?你变得了吗?如何转?如何变?圆觉经在这里都告诉你了,从心清净开始,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连意根也清净。那么诸佛菩萨有思想吗?有意念吗?有啊!但所起的作用都是至善,没有一点恶,没有一点无记,也没有一点无明。【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佛再说,根清净故,根是指生命的机器,六根--眼耳鼻舌意六件机器,外界的物质世界则有色声香味触法与之相应。因为由心清净,人体的六根清净了,人体的六根清净,外界物质世界的六尘也清净了。所以要注意看清楚第一步,须先从智慧上悟,心念转变,再修持转化肉体,因为肉体转化了,才影响到物质世界的环境也跟着转化,一步一步秩序井然,多圆满!【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接下来,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四大物理世界全都清净。【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地水火风四大清净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共十二处,加上六识所构成的十八界,处处清净。二十五有乃指欲界十四种层次、色界七种层次、无色界四种层次,也无处不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十力助是:(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四无所畏是:(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四无碍智是:(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禅定。(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七)欲无减:佛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退。(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十七助道品为: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2.对未生之恶使不生而勤精进,3.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4.对已生之善使增长而勤精进。
(三)四如意足:1.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2.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3.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4.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1.信力(信根增长,长破诸邪信)。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
(六)七觉支: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七)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上解可查佛学辞典,并仔细思惟体会)以上所以一切佛法悉皆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一切清净,陀罗尼为梵音,翻成中文是总持的意思,一切的大总纲。密宗把咒语都称为陀罗尼,因为每一咒语所包含的意义太多,一时解释不完。咒语能不能解释呢?可以。将咒语解释出来,就成为经典。咒语一般均不解释。为什么呢?免得你胡思乱想,自行推理,乱加注解。为什么有八万四千陀罗尼呢?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每一烦恼就有一对治之陀罗尼。悟了道之后,就可把八万四千烦恼转为八万四千陀罗尼,前面提过佛在大神变经说:一切音声皆为陀罗尼,就是这个道理,烦恼既是菩提,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何谓一切实相?--凡夫的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实相者无相也,一切心性本体本自清净。所以,一身清净,一人自身清净,多身清净,许多众生也跟着清净,如是乃至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都清净了。那么,我们看看哪一位法师最用功,我们大家投资,请他好好修行,只要他圆觉清净,我们也跟着清净了,我们就不用修了,是不是?这是什么道理?大家参究看看。佛不仅在此经典这么说,在楞严经上也说:一人虚空都销毁了。甚至道家也说过得道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与此是同样的意思,整个十方虚空皆是自性净土。【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到最后不只是十方所有一切众生清净,连众生所住的地球、太阳系的星球也都清净,乃至于整个宇宙,扩展到无边无际的整个虚空都清净,不仅现在的虚空清净,还包含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空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切平等,都一样清净不动。
各位看看!这是何等伟大的境界,从显心清净开始,六根清净,六识清净,六尘清净,四大清净一路清净下来,到此所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清净,什么都空了。【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所有都空了,空到哪里去?都没有空,都摆在那里,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它本来就空,不是你有意去空它才空。它本来是平静的、平安的、平凡的、等持的、叫作平等。空与不空都一样叫平等,来与不来都一样叫平等,虚空本来就是如此平等不动。如何证到虚空平等不动呢?美国的虚空与中国的虚空是否一样?台中的虚空与台北的虚空是否一样?都一样对不对?只要你心不动念,在哪里都一样。
不仅是物质的虚空平等不动,心理的觉性也平等不动。知觉自性的空不是物质的虚空,这是两层意义,要搞清楚。有人看到眼前的虚空,愣住了,认为这样已经空了,这是物理世界的虚空,这虚空里还有东西。心理觉性的空与此物质的空有所不同,这是两种空、两重空。佛在这个地方交代得很清楚,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虚空,当成自性的虚空。
佛又说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最后又回到心物一元的道理。物质的空与心理的空有所不同,现象不同,但是,本质相同,实际上是一体。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所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无差别,平等相同,到此,才真正进入圆觉境界。现代人喜欢讲禅,到此地步才算是禅宗的开悟。【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觉性无所不在,在佛堂里有佛性,在厕所里也有佛性,一切处皆有佛。觉性清净不动,不垢不净,不增不灭,而起圆满没有边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佛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遍满整个虚空,这就更稀奇了。我们的眼睛、耳朵平常被墙当住,所看有限,所听也有限。然而到此圆觉境界,眼则无所不见,耳则不所不听,六根可以互相为用,这是功夫,一切众生本自具足。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任何一点就是总纲,总纲就是一点,那一点悟到了,整体都通达了,一通一切通,这不是理论,还要实证。【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我们修行须修到这样的境界才叫妙觉,妙觉既是佛。由于大彻大悟到达妙觉以后,才晓得彻底的心物一元。我们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本来就没有毁坏过,不死亦不生,亦无杂乱。如是乃至所有一切陀罗尼门均无坏无杂。这个道理就如同室内点一百只、一千只灯,每一只均发光,各有各的范围,但是,彼此均没有妨碍,此光与彼光均可互照互入,一切众生与一切诸佛菩萨之性灵都像这样彼此相通,连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亦无阻碍。【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由于大彻大悟的缘故,菩萨不会被世法或出世法所束缚,也不去求一个解脱的方法。本来无缚,何须解脱?若有一法可修,若有一法可得,则法执犹在,被佛法困住,不算真解脱。
悟了道的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槃我们凡夫都怕生死,所以赶紧学佛修道,想求涅槃而不死,对不对?其实,我们人类很有趣,你为什么怕死?你死过?没有!既然没有,那有什么好怕呢?庄子说过一个很滑稽的比喻,以前郑国(山西、陕西一带)有一位美女,皇帝想娶她当妃子。这位美女听说要离开家乡到皇宫,痛苦不绝,担心害怕不知到皇宫要过什么样子的日子。结果,进了国都,当了妃子以后,日子过得舒适无比,想起当年痛苦,实在没有道理。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害怕死亡,万一死后,比现在更舒服,那么,现在的害怕不是多余吗?我们学佛修道都怕生死,想求涅槃,什么是涅槃?涅槃很难解释,有翻译成寂灭,不很恰当,有翻译为圆寂,也不很适宜。佛在涅槃经说是:常、乐、我、净。这还是一面,再加上清净圆明,这便是涅槃的境界,也是悟道成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境界。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槃。若厌生死,则尚未解脱;若爱涅槃则法执犹存。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敬持戒,憎毁禁,每人都拿一把尺去衡量别人,都拿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从来不反省自己,从不要求自己,是不是怎样?然后,听到某人学佛吃素,好!有善根!好像不信佛就是坏人、魔鬼、不屑与之为伍。这些都不是学佛者所持的态度,真正的学佛是不敬持戒,不憎毁紧。做人本来就应该道德好,道德不好的人更值得同情,更应该帮助他,这才是慈悲的精神。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我们经常听到人家问:你学佛多久了?二十年,呵!马上肃然起敬。其实,二十年有什么了不起,学了二十年还没有成就,那不是很糟糕?对于刚学佛的人也用不着看不起他,一切众生平等。
何以故?菩萨为什么可以到达这样的修养见地呢?因为大彻大悟的人,看一切众生一体平等,诚诚恳恳、自自然然尊重每一个人。佛在此作了一个比方,譬如眼睛看见前面的东西,不管美丑净秽均一一映入眼帘,任何事物均可看见,光体本身普照一切,无选择,无爱憎,悟道之人视众生均与佛同等,无二无别。【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佛再度告诉吩咐普眼菩萨,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如何才能达到圆满觉性呢?很简单--观心。修习此心就可以有所成就,而最后明心见性以后,则无修亦无成就,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无所谓修与不修。亦无所谓得道与不得道,无所谓成佛或不成佛。圆觉普照,寂灭无二,此时到处都清净,处处圆融无碍。
悟了道以后,才知道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乃至不可说不可数等一切佛都在玩花样、玩把戏,示现种种方便。阿弥陀佛或是药师佛都如空中之花朵,乱起乱灭,此时,才有资格可以呵佛骂祖。但是,你可不要乱骂(口+育)你骂的话,嘴巴立即长疮。以前有位禅宗祖师把八十八佛写在裤裆里穿,他的徒弟也学他,结果,下半身都烂了。那么,这位祖师为什么把八十八佛的名字写在裤裆里穿呢?因为他看到这些人太着相了,一身佛味,满脸佛气,太令人受不了。他为了破这些人的执著,他可以这么做。但是,你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不要说得尊敬佛菩萨,连一个护法或者是鬼神、土地公都要尊敬,甚至任何人、任何小孩,都得尊重。
对于一切事物及佛法,不去追求,也不刻意摆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当体即真。没有人绑住你,也不需要解脱。
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但是,你看了这段圆觉经,不要乱来,以为自己本来就是佛,就不用修了,那你就大错特错。注意!普眼菩萨问佛如何修行?如何思惟?如何住持?如何开悟?佛则从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开始,然后心清净,一身清净,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一路下来,到最后才说众生本来成佛。
各位!如何解脱生死?生死不须解脱。什么是涅槃?涅槃?只不过是昨夜的一场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这一切皆如昨夜之梦,所以应当知道生命无所谓生死,亦无涅槃?可得,无起无灭,无来无去。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谓之如来。
一般所谓证道,证个什么呢?是不是有个什么境界可得呢?是不是要抓住一个境界呢?佛在此说: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心经上亦说:无智亦无得。有人打完坐,哭丧着脸跑来问我说:老师,境界掉了,好不好笑?注意!无得无失,有得有失就不对了,表示你还没有悟。无取无舍,一般人学佛都想抓住一个境界,想抓住一个空或清净,这些都是有取,都是贪。很多人学佛越学越烦恼,为什么?我的妄念好多好可怕,拼命想要去除妄念,但是又去不掉,所以烦恼不已,痛苦不堪。佛在此告诉你,无取无舍,妄念本来就留不住,何必去舍呢?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无所谓修,亦无所谓得定,亦无所谓任运自在,亦无所谓生生灭灭。
无能无所,能证者是道体,所证者是境界。于此真正的证悟之中,无能证者,亦无所证者,所以说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上面所讲的是无修,这里所讲的是无证。佛讲到无修的结论是什么?无证的结论又是什么?这非常重要,这是点眼之处,不可忽略过去。我在这里把这个秘密告诉各位,千万记祝佛讲到无修的结论是: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无证的结论是: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好!你们就按照上面所讲的如是修行,就这样修行,这样一步一步有秩序有层次地修行,要如此反复思惟,要这样保持定在那个境界上,这个方便、方法都告诉你了,什么方法?观心,就这样开悟。
假如这样还不开悟,怎么办呢?不必着急,不必害怕,求知是法,亦不迷闷,只要依照这个方法,慢慢行去,细水长流,总有一天会开悟的。你看佛多么慈悲!多么会安慰人!多么会鼓励人!
到此,释伽牟尼佛对普眼菩萨所提的问题,全都答复完了,最后再作一个偈子总结。【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普眼汝当知】
普眼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众生】
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身心皆如幻】
生理心理皆如幻化。【身相属四大】
身体乃四大和合而成,【心性归六尘】
心理精神乃六根六尘相互为缘所起的作用。【四大体各离】
地水风火四大体性各自分离,【谁为和合者】
生命的主宰到底是谁呢?【如是渐修行】
如是渐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一切心、身、世界都清净。【不动遍法界】
自性不动遍满法界,【无作止任灭】
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亦无能证者】
亦无悟道能证的人。【一切佛世界】
所有一切诸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犹如虚空中的花朵。【三世悉平等】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佛与众生悉皆平等,【毕竟无来去】
到最后的境界是无来亦无去。【初发心菩萨】
刚发心学佛的人,【及末世众生】
以及末世的众生,【欲求入佛道】
想要修行有所成就,【应如是修习】
应按照这个方法顺序去修习。
诸位有心学佛的人士,若能把普眼菩萨这一段多多反复参研,深入细心体会,一定修证成功,早日圆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