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争的奇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本章:游击战争的奇观

    在抗日战争中,在黄土高原的毛泽东等俯瞰神州大地,很快从千里狼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把进军的利剑插向民族敌人的后方,形成了敌我力量犬牙交错的形势,共产党军队发挥其传统战术优势,迂回穿插,侧翼包抄,在游击战运动战中消灭敌人,迫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

    在平原地区,虽然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自然条件不如山区,但八路军在平原与敌周旋,不断歼敌告捷。

    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贺龙、关向应率领一二零师主力,自1939年1月进入冀中以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盘旋打圈子的作战方式,避敌锋芒,攻敌薄弱,积极主动地歼灭敌人。先后在曹家庄、大曹村、黑马张庄等战斗中,连续打了几个胜仗,歼灭敌人部分有生力量,取得了第三、四、五次反围攻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妄图在青纱帐起来之前消灭冀中我军的预谋。

    日军大为恐慌,惊呼:“贺将军此来,对北支那之威胁更非昔比,尤其直接威胁平津,不容坐视,必须立即覆灭其势……”

    1939年4月23日至26日,一二零师的七个团及冀中三分区的一个大队,又在贺龙指挥下以运动战形式,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激战三昼夜,歼灭了华北日军精锐部队第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吉田大队,开创了平原地区大量歼敌的光辉范例。

    因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有功,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吉田大队被歼,打击了日军的凶焰,日伪军闻风丧胆,大大提高了我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的胜利信心。

    山地游击战更是频频告捷。

    1939年11月3日,一一五师在涞源的雁宿崖歼灭了从张家口前来扫荡的一路日军。

    第二天,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在日本军界被捧为精通“山地战”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披挂上阵,率1500余人,从张家口急驰涞源。聂荣臻指示杨成武设疑兵,诱敌东进,在黄土岭地区利用有利地形完成对敌包围,给敌以歼灭性打击,消灭日军900余人,击毙阿部规秀。当四面的敌人赶来解围,正对八路军形成大包围圈时,参战部队不再恋战,又很快跳到外线去了。

    日军陆军省很震惊,还发表了关于阿部战死的“详报”。录之如下以便了解战况:

    “这个地形是华北很少见的山地,差不多是没有道路的。中将以下的将士们完全徒步,辛勤跋涉……七日向易县上庄子前进的时候,敌利用优势的地形,继续顽强的抵抗,中将果敢地到一线,观察地形敌情,飞来了敌人迫击炮弹,在距中将数步的地方爆炸,碎片打中中将的左腹及两腿等处,中了致命的伤,遂与世长辞了。”

    击毙日军中将级高级指挥官,这在华北战场是第一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是第一次。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哀叹: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躲在大后方的蒋介石闻之,也发来嘉奖电,称八路军取得击毙敌酋阿部之胜利,“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

    当然,在抗日战争中最让人振奋的战役当属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1939年秋天起,日军乘国民党军向八路军进攻之际,大肆修路筑堡,封锁割裂抗日根据地。

    深谙兵法的刘伯承称之为“囚笼”政策。敌人是企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网,据点为锁”,把华北抗日军民“囚禁”起来。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北宁、胶济七条铁路干线,是敌人对根据地构筑“囚笼”的纵横支架,正太路正处在中心位置,被称为“钢铁动脉”。八路军总部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定从正太路入手,开展交通总破袭,把“钢铁动脉”变成一条熊熊燃烧的火龙,把敌人苦心经营的“囚笼”化成灰烬。

    1940年8月20日晚8时,早已弯弓待发的八路军105个团几乎同时向正太、同蒲、平汉等交通线的指定地段出击,扑向敌人的据点、车站、桥梁、碉堡。顿时,整个华北大地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很快,一个个矿井被炸毁,一座座碉堡被夷为平地,一条完整的铁路变成了破烂不堪的荒地,鬼子被打得鬼哭狼嚎。

    八路军发起的突袭,使华北日驻军一时间惊慌失措,陷于瘫痪。

    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给彭德怀来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9月20日,八路军总部又发起第二次战役。这次是广泛突袭敌据点,被拔除的据点多达余个,一二九师攻克了榆社县城。根据地民众踊跃协助八路军作战,敌寇如野牛陷入火海,闻风丧胆。

    而此时,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正对国民政府实施诱降的计划,陪都重庆迁都之说,妥协之议,如重庆的天气大雾弥天。八路军50万大军在华北前线英勇出击的消息,顿时使大后方的天空出现了亮色,气氛为之一振。重庆的《大公报》、《新蜀报》、《新民报》、《国民公报》等,竞相刊载百团大战的战绩,发表社论,赞扬八路军撑持的华北敌后的胜利。蒋介石忙发嘉奖电,何应钦应允发子弹。

    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后主要是反“扫荡”。11月30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关家坳对敌实行攻坚战、阵地战,激战两昼夜,将装备精良、骄横凶残的岗崎大队歼灭过半。虽我军亦遭受伤亡,但为游击战上升为攻坚战、正规战,作了一次实地练兵练勇。

    百团大战连续作战3个半月,12月5日结束。总计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0人,伪军18400余人;拔除日伪据点2993个,缴获步马枪54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及其他大量武器弹药;破坏铁路948里,公路3000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处;破坏煤矿5所。战绩辉煌,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八路军亦付出了巨大牺牲,伤亡22000余人。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总方针。从5月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在七大方针指引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加紧对敌包围,同时开始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延安的中共领袖作出的游击战争战略决策,在抗战中收到了神奇的功效。抗战8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地游击队,以最小的损失出色完成了自己在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各个阶段的任务,作战125万多次,毙、伤、俘、投诚和反正的日伪军共17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在歼敌的同时,自身的力量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到战争结束时,军队由战前的45万人,发展到120多万;民兵从无到有,发展到220余万;解放区面积由13万平方公里,发展到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亿。

    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运用游击战争这一法宝在伟大抗日战争中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消灭敌人,壮大自己。

    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向着它所要包围的城市大大逼近了一步。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由于形势所迫,根据地远离大中城市;抗日根据地则来到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许多大中城市的周围。当蒋介石带领人马在西南避敌锐气时,毛泽东等把人马布置到了后来解放战争的前线,占尽了地利。这就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争思想享誉全世界。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各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都把中国当作范例,许多国家派人到中国“取经”,学习游击战争经验,用于指导实践。西方一些国家也认为他们在印度、越南、在东方,甚至在亚洲和拉丁美洲遭受的失败,是因为不了解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他们认为越南、古巴的胜利,就是“毛泽东式”的胜利。为此,他们积极研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说得很形象,他说:“图书馆的书架都被歌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弯了。”而在侵华战争中尝够了毛泽东的人民游击战争苦头的日本,战后在军校开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课。

    这些都是中国著名游击战争产生的余波。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色大本营·延安》,方便以后阅读红色大本营·延安游击战争的奇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色大本营·延安游击战争的奇观并对红色大本营·延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