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第十五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兢撰 本章:孝友第十五

    【原文】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①,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②。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注释】

    ①色养:顺承脸色,态度亲切。

    ②柴毁:面容憔悴、骨瘦如柴的样子。

    【译文】

    司空房玄龄侍奉继母,能顺承继母的脸色,恭敬谦谨超过一般人。继母生病时,他每次请大夫上门,总会流泪迎拜大夫。在居丧期间,房玄龄更是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太宗叫散骑常侍刘洎前往安慰劝解,并送去寝床、粥食和盐菜。

    【原文】

    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①。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时人称重焉。

    【注释】

    ①起居舍人:隋制,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职。

    【译文】

    虞世南,起初在隋朝做官,担任起居舍人。当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的时候,他的哥哥虞世基任内史侍郎,也要被一同诛杀。见到这种情况,虞世南抱着哥哥号啕痛哭,一再请求让自己代替哥哥去死,宇文化及却不同意。从此以后的好几年,虞世南都悲痛万分,并且消瘦得只剩骨架,他的这种品行被当时人所尊重推崇。

    【原文】

    韩王元嘉①,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②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类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夔③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注释】

    ①元嘉:唐高祖第十一子。少年好学,藏书万卷。

    ②太妃:韩王李元嘉之母。

    ③灵夔(kuí):唐高祖第十九子。韩王李元嘉的同母弟弟。

    【译文】

    韩王李元嘉,在贞观初年,任潞州刺史。当时他十五岁,在潞州听说他的母亲生病,于是痛哭流涕,不能饮食,后来到京城为母发丧,悲伤超过了丧礼的礼仪。唐太宗称赞他至情至性,常常安慰劝勉他。李元嘉家里非常朴素简洁,像寒门士大夫的家一样,他和弟弟鲁哀王李灵夔手足情深,每次兄弟相见,就像普通百姓一样亲切随便。他这样洁身自好,内外如一,当时诸王没有人比得上。

    【原文】

    霍王元轨①,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徵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②,至如孝行,乃古之曾、闵③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徵女焉。

    【注释】

    ①元轨:唐高祖第十四子。好读书,多才艺。

    ②间、平:汉河间献王刘德、东平献王刘苍。

    ③曾、闵:指孔子弟子曾参和闵子骞。

    【译文】

    霍王李元轨,在武德年间,被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任寿州刺史,唐高祖死后,他放弃了官职,并且常常穿粗布衣服,以此表示对高祖的悲戚和怀念。唐太宗曾经问侍臣:“皇族中,谁最贤德?”魏徵回答说:“我愚钝,不能完全了解他们。我和许多皇叔交谈过,只有吴王和我谈的那几次话,让我感到汗颜。”唐太宗说:“你可以把他比做前代的哪位贤人呢?”魏徵说:“论经通礼仪,博学文雅,他相当于汉代河间献王德,东平献王苍。若论孝道,他可与古代的曾参、闵子骞相媲美。”从此,唐太宗对霍王更加宠爱信任,并把魏徵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赐尚乘马一匹,诏令给其母肉料。

    【译文】

    贞观年间,有个突厥人史行昌在玄武门做看守,吃饭时留下肉不吃,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带回家去奉献给母亲。”唐太宗听到这事后感叹地说:“仁孝之本性,哪分汉人和夷人呢?”于是赐他一匹皇上养的马,还下令为他母亲送去肉食。

    【评析】

    忠、孝历来被古人视为道德标准的最高境界。唐太宗大肆嘉奖房玄龄、虞世南、韩王元嘉、霍王元轨等人的忠孝仁义,以此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如果您喜欢,请把《贞观政要》,方便以后阅读贞观政要孝友第十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贞观政要孝友第十五并对贞观政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