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战”
中国的贫苦农民受压迫太深,他们的身上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头上悬着地租、赋税、杂捐等数把利刃。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湘赣边界的贫苦农民亦不例外。
例如,“永新农民大部分是佃农和半自耕农,租率之重甲于西南各县”;土豪劣绅“在正税之下增加许多附税以剥削农民”,甚至搞出了一个“结婚税”。
许多地方的苛捐杂税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什么“牛捐、鸡捐、狗捐、门牌捐等”,不仅工农群众反对,甚至连一般的商人也非常地厌烦。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井冈山的斗争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当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时,受剥削、受压迫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
江西省委在1928年4月15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谈到了永新的农民:“在毛(泽东)军与七十九团抗战之中,农民都是蠢蠢欲动,无奈反动的武装压迫太严,党的组织全无,是以未能实行爆发斗争。据西南的同志报告:永新只要党有相当基础,在反土豪劣绅,打AB团的口号之下,可以马上号召10万左右的农民行动。这话是否是吹牛,但在报告中总可以知道永新农民潜伏待发斗争的形势。”
湘南暴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席卷20余个县,组织起了起义队伍1万余人。当起义失败,不得不往井冈山转移时,竟出现万余人的庞大队伍朝井冈山进发的壮观景象。
曾志在其回忆录中描述了湘南农军奔赴井冈山的情形:“许多干部家属看到大部分部队仓忙开走,害怕自己留在家乡会被敌人杀害,于是丢下家门,牵儿带女,扶老携幼,不顾一切地跟在队伍后面,这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孩;也有拄着拐棍白发苍苍的老妪;有提篮子的、背孩子的、担孩子的;有的梭镖上挑包袱、挑尿布……”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提起过“八十个万安革命农民跟随到井冈山”的事。
这“八十个万安革命农民”之一的康克清回忆了当时的情形:“1928年中秋节后,大概是9月间,陈毅同志带领一营红军来到罗塘湾。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宿营在村头。部队先后三次到罗塘湾。第一天,我在家里,我家的窗户正对着大路。见来了部队,我没有去开门。当天部队在远离罗塘湾的一个地方宿营,那个地方离遂川于田圩只有15里路。部队在那里刷写张贴了不少标语口号,我们派了几个识字的人到那里去看,被派去的人回来对我们说了标语的内容,说红军不进老百姓屋,宿营在外面。我心想,这些部队是红军,可敬可爱。第二天,红军又来到了罗塘湾。我和我的婶婶出去,在街上碰到才苟(下街人)。他说:你们怎么不出来,要筹备军粮。我们就组织妇女立即给红军筹集粮食、蔬菜,把地主的猪捉来杀,德盛堂的谷子也都挑出来了。我们把粮食筹集好了后,部队没有来要,就走了。第三天,红军又来到罗塘湾。这天敌人八十一团也从河西开到了罗塘湾。我们把埋藏的枪、梭镖也挖出来了。红军见敌人兵力比我们强大,立即撤走,我们100多人也跟着红军撤出,其中有7位女同志。我们随部队到于田圩时天还没有亮,红军与敌人战斗了一天,第二天在遂川县城边宿营。我们边打边撤,向井冈山转移。我们经堆子前、黄坳,当时路很不好走,只有条羊肠小道,终于第三天到达井冈山。途中有些人吃不得苦,有的人不愿意离家,半路上离开了部队。到井冈山时,随红军行动的万安农军只剩下80人了。”
这就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吸引力!
这就是湘赣边界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
为了翻身求解放,为了不再受剥削、受压迫,边界的贫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