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都取得很大发展,但是统治者却陷入了天朝大国的幻觉之中,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海禁。由此,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无独有偶,日本在1615-1854年这两百多年间,也被德川幕府彻底封闭。外国人不能进去,日本人不许出来。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闭关政策给国家带来了稳定的经济结构,并一度带来繁荣,然而从长远看,自我封闭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切断了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联系,使得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而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自我封闭在根本上是一种错误、愚蠢的决定。
明清时期的中国,以及德川幕府下的日本,在对外贸易上可以说采用了一种绝对的贸易壁垒,即拒绝贸易。贸易壁垒,又叫做贸易障碍,是指一些国家实施的阻止国际贸易的政策或规则。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几个国家还在闭关锁国了,但是,贸易壁垒却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人口税、关税、贸易配额、贸易补贴、人口牌照、出口牌照,以及其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
这些贸易壁垒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使得国际贸易的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商品的价格提高。人们一般认为贸易壁垒会降低经济效率,需要加以消除,而解决之道就是实施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模式中,将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商品、劳务和资本等都能够自由流动。然而,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差异,在现实当中很难看到绝对自由的贸易,即使大力促进自由贸易的国家,也往往会为本国的小麦、钢材等提供贸易补贴。尽管如此,国际上为自由贸易付出的努力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国际间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潮流。
以电脑生产为例。当今的生产趋势是将其生产环节的链条配置到不同的地方,从而获得专业化的收益。计算机的芯片会在美国生产,显示器可能在中国台湾生产,鼠标和键盘则在中国广东生产,然后再将这些产品组装起来。这就像是积木游戏,将世界各地生产的一块块积木拼在一起,便构成了各种产品。可以想象,面对这种生产模式,如果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设立贸易壁垒,那么分工合作将遇到巨大的阻碍甚至无法进行。于是,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一体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两个以上的国家协商建立的经济联盟。在这个多国区域内清除了任何贸易壁垒,并由经济联盟建立的统一机构来监督政策及措施的运行。
从理论上说,最理想的经济一体化当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这个体系内,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彼此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是事情总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实中的做法是先实施地区经济一体化。在这个区域内,建立一个由各国政府授权组成、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并制定统一的贸易、财政与金融等政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地区经济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以欧盟为例。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先后合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后来改称欧洲联盟(EU)。而伴随着欧盟发展的便是与之配套的各种经济政策及措施: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9年1月1日,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首次降低10%的关税;
1962年,开始推广共同的农业政策;
1968年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同盟内部工业产品流通关税,并制定共同对外关税税则;
同年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
1972年创立新的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
1990年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EU);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欧盟国流通。
这些措施都为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的发展使得欧盟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聚集效应非常明显,不仅有西欧的众多经济强国参与进来,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也被吸引,这与欧盟实施的关税同盟有直接的关系;欧盟在国际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大大超过了其单个成员国,并对其他非欧盟国家产生了相当影响。虽然在欧盟内部,民族、国家的边界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在欧盟之外还会遇到诸多经济不平衡与不协调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是有利的,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也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除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也在推动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些组织在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自由贸易方面,也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