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倒下去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李林(1915~1940年),原名李秀岩,女,福建尤溪县(今龙海市)人,印尼归侨。中共党员,著名的抗日女英雄,烈士。
李林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1930年,十四岁的李林随同母亲回到祖国,先在龙溪县石码第三小学念书(今为龙海市高级职业中学),后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今厦门市集美中学)、上海爱国女中。九一八事变后,在陈嘉庚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李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在上海爱国女中读书时,李林充满激情地写下了《读木兰辞有感》一文,表达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决心,国文老师看后不禁拍案叫绝,给了她105的高分,一时被传为佳话。
1935年李林来到北平民国大学读书,由于她非常敬佩革命导师列宁,将自己的名字李秀若改为列宁的中文译音——李林。1936年12月12日,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的“七君子”,北平学联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中,李林担任民国大学学生队伍的旗手。不久,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无数中华优秀儿女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战场。李林也毅然投笔从戎,由北平来到雁门关外的抗日最前线山西。
1938年春,李林任八路军雁北抗日游击队支队长,率领游击队开辟绥南根据地。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李林带领30多名战士击溃敌军一个骑兵中队,缴获了100多匹战马。这次战斗之后,李林作为“女游击队长”,名声开始在雁北地区传播开来。贺龙将军亲切地称她为“了不起的女英雄”。
之后,雁北抗日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李林任教导员。1938年7月,李林奉命率骑兵营护送绥南工作团北上,待工作团完成任务后再掩护他们返回雁北右玉县。李林率骑兵营一日行军140里,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将工作团送到绥南,又昼夜行军200余里,赶到位于大同附近的敌人据点,一举歼灭了敌人,连战告捷。此役之后,她名震晋绥。
1940年4月下旬,日寇调集上万兵力,向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九次扫荡。晋绥边特委、专署机关干部、群众500多人,在山西平鲁县东平太村被敌包围,情况万分危急。
4月26日拂晓,大队人马开始突围。为掩护干部群众,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林一马当先率领骑兵连向相反方向拼杀,冲出包围圈,但发现大队人马尚未脱险时,又率部掉转马头闯入敌阵。一时间,马蹄声不断,喊杀声震天,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的尘雾,敌人不知虚实,误认为她们是突围的主力,慌忙调集周边日伪军,向李林骑兵连的方向压过来。利用这个时机,部队和群众得以安全撤退。
而李林骑兵连的几十名战士相继壮烈牺牲,李林的战马中弹,她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右腿中弹,前胸也受伤,但她咬牙忍着伤痛顽强抵抗,击毙了数名敌人。最后,在敌人“抓活的”的狂叫声中,她对准自己的喉咙扣动了扳机……
李林牺牲时年仅24岁,腹中还怀有3个多月的胎儿。
李林的牺牲,给雁北地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特委、专署、抗联联合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李林这位爱国归侨女青年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党和人民给予她很高的评价。李林牺牲不久,中共中央妇委发来唁电,高度评价她的英雄业绩:“20余岁之青年李林同志,自1937年夏起,即在前方英勇杀敌,不仅是我们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今竟英年战死,实我中华民族——特别是我国妇女界一严重损失,中共中央妇委对死者表示沉痛哀悼。”当时,党的许多报刊上也都发表了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迹,称其为“中华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当时延安的《中国妇女杂志》、重庆的《新华日报》等许多解放区和大后方的报刊都发表了她的英雄事迹。解放后,雁北人民、上海爱国中学和厦门集美学校都为这位著名的抗日女英雄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她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到大同视察时,曾指示要宣传李林烈士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她献身的地方——山西平鲁在《重修李林碑文》中给予她极高的评价:“李林同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在她革命的一生中,对敌骁勇讨杀,建功卓著,与人民血肉相连,亲如手足,对祖国无限热爱,赤胆忠心,为革命坚贞不屈,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