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余,强敌嚣张,铁蹄肆践踏。
中华民族遭蹂躏,惨痛何堪言!
民族自救抗日举,铁血壮志坚,杀敌救国复河山!
李兆麟(1910~1946年),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笺。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共党员,抗日英雄。
李兆麟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又擅长绘画、书法和吹箫,颇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东北、而腐败无能的政府却一再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的严酷现实,使李兆麟感慨万分,他曾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用以表达其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还画了一幅《大禹治水图》寄托自己效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理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于危急之中。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和人民,李兆麟说服了母亲,自己卖一车大豆作路费,毅然告别了家乡父老。1931年11月李兆麟来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经张一吼介绍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结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担任常委的我地下党员冯基平(冯乃革)和担任执委的夏尚志等同志。不久,李兆麟回辽阳从事抗日活动。
1932年初,李兆麟去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汇报工作,请求党组织派人去辽阳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同年3月8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和军委的指示,由地下党员冯基平同志带领李兆麟、杨寿天到东北辽阳县铧子乡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在“为了祖国、民族要打鬼子……”的口号下,这些山林队纷纷表示愿意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同年3月,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名义,在三家子陈楚英院内,由李兆麟主持,召开了约有50多人参加的各队首脑会议,宣告正式成立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下设五个支队,定以小堡为中心,驰骋在东至歪头山,南至铧子沟,西至烟台(灯塔),北至陈相屯方圆60平方里的土地上,与日寇作战。
东北义勇军第24路军成立不久,于3月底攻克铧子沟矿警,活捉前日本关东军工兵司令、八大矿矿长“久留岛”。在韭菜台歼灭投靠日寇的土匪队“洪盛团”三百余人。击溃霸据东至唐家堡子,南至小旋,西至铧子沟,北至柳河子方圆30里地、危害人民的地富武装“南大会乡团”千余人。
1932年7月,义勇军已发展到六、七千人,李兆麟又联络了奉界的林子升和辽阳各地的山林队及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近万人,于8月28日深夜攻打奉天,冲入南关和飞机场,敌伪公安队、城内伪军警和便衣队纷起内应,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七架。这一创举,轰动了全中国,击痛了日寇司令部。
1932年11月满洲省委遭到部分破坏,李耀奎书记不幸被捕。李兆麟遂到珠河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化名张寿笺任副队长,六月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设三个总队,有四百五十多人,分别由赵尚志、李兆麟、韩光率领活动在宾县、珠河县铁道南和铁道北一带,痛击日寇。1934年秋,赵尚志、李兆麟率哈东支队300多人,攻克五常堡,歼灭500多日伪军,缴获大批枪枝弹药和军需物品。这一仗是哈东支队诞生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它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到1935年初,开辟了宾县、珠河、延寿、方正、五常、双城等县新的抗日游击区,巩固了珠河县3股流一带的游击区,珠河反日武装斗争形势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35年1月28日,以哈东支队为基础,吸收地方青年义勇军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李兆麟任二团政治部主任,活动在珠河铁路南和五常、双城一带,二月在孟家店打死伪军团参谋长,击退日伪军向帽儿山进犯的讨伐队,又进攻大亮子河,将敌人刚修建的军用农场完全烧光,打得日寇惊恐不安。又趁林口日伪军来援未至、镇内空虚之机,以一天一百二十里的急行军奇袭林口,巩固和扩大了汤原根据地。
1936年1月28日,在汤原境内召开了北满抗日部队和军政领导人联席扩大会议,李兆麟被选为扩大会议的执行主席。2月10日中共中央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作了决议(草案),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抗日联军。根据这一决议,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同志为司令。为巩固汤原根据地,以李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率队除掉了为日寇效劳的“于四炮”森林警察队,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消灭了森山大尉等以下7名日寇指导官。我抗联将士两天两夜,行程八百里,彻底拔掉了在伊春沟里猖獗一时的森林警察大队这个钉子,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战斗。除于四炮(大队长)外出没有抓到,其余全被生俘,共缴获一百多支枪、三十多万发子弹,一百多磅大烟土和几万斤米面。烧了敌人的大本营,遣散了伐木工人,从此抗联六军威名大震,汤原一带的抗日形势出现了新局面,成为我抗联三、六军的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狂妄地制定了三年内消灭我抗日联军的“肃整计划”,在司令长官山田乙三大将率领下,调集了日寇三十一个步兵师团(相当军)、十个步兵旅(相当师),还有伪军十五个步兵师、十五个骑兵旅等几十万人的兵力,又凭借两个航空军和两个装甲旅团的支援,以及汉奸特务警察来对我抗日联军和根据地人民实行疯狂的围剿及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我抗日联军损失严重,根据地党组织也受到极大的破坏,人民遭到残酷的屠杀。为保存实力,中共北满省委决定三江地区的抗联主力部队到小兴安岭西麓开辟新的根据地。李兆麟积极认真贯彻这一正确的西征决定。李兆麟率六军司令部和一师、五师及地方部队仍在下江地区坚持斗争,迷惑敌人,掩护部队西征。在行军作战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替体弱战士背大枪、挎背包,休息时给大家讲故事、上文化政治课和教唱歌。
这期间,日本关东军又集中十万多兵力扫荡三江平原。抗联部队伤亡很大,北满抗联军以上干部只剩李兆麟一人。在遭受如此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李兆麟独撑危局,担负起各军的指挥责任。他日夜奔波于松花江两岸,巩固了抗日联军的各部队并先后组织了三批部队西征,为保持抗联实力、创造新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担任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为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分子杀害。李兆麟将军被害,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暴行义愤填膺,群情激奋。冯仲云等领导同志和抗联老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重温李兆麟生前编写的《露营之歌》。把他安葬在哈尔滨道里松花江畔的一座公园里,命名为兆麟公园,以示纪念。并为他树起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他的亲密战友冯仲云同志为他撰写了碑文。一九六三年,周总理曾陪同朝鲜贵宾崔庸健委员长向李兆麟之墓献了花圈。
李兆麟将军不朽的英雄业绩,将永远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捍卫祖国疆土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