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杨殷——心向革命 至死不渝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53、杨殷——心向革命 至死不渝

    我们已共同决定临死时的宣说词了。我们未死的那一秒以前,我们努力做党的工作,向士兵宣传,向警士宣传,向狱内群众宣传。

    杨殷(1892~1929年),字孟揆,又名典乐,广东中山市人。中共党员,工运领袖。原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长

    杨殷出生于比较富裕的封建家庭。幼年于本村私塾和县立中学读书。1910年到广州圣心书院就读,开始接触民主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翠亨村出了个名震天下的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杨家与孙家都是翠亨村大户,且相隔不远。杨殷的堂叔杨鹤龄自儿时起,就是孙中山志同道合的挚友,成年后又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孙中山每次从海外回老家,杨鹤龄都会带着杨殷一块去看他,一起拍照欢聚。杨家是孙中山革命的支持者和同盟者,孙中山的革命训言也成了杨氏家族的家训。

    孙中山是杨殷儿时的偶像,而同情革命的家庭氛围,也使反清的信念自幼根植于他心中。1911年3月,19岁的杨殷加入了同盟会,在澳门总支部做秘密联络工作,来往于澳门、香港、广州、香山等地以及南洋一带联络同志,收集情况,传送情报。他与三合会、洪门等绿林帮会广交朋友,使他们加入革命势力。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

    1914年在杭州、上海联络革命同志工作期间,杨殷对袁世凯的爪牙淞沪警备司令郑汝成暗杀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的罪行万分愤慨。为了给死难先烈报仇雪恨,他趁郑骑马过市时,突然将密藏的炸弹掷去,将郑炸伤。经革命党人的掩护,安全离沪返穗。刺郑事件轰动了全国,使他在革命党人中声望大增。

    1922年杨殷经杨章甫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的积蓄、故居的房屋田地和已故爱人遗下的首饰,全部变卖后交给党作活动经费。同年底党派他到苏联参观学习。

    1923年杨殷回国后,在广州从事工人运动,开展宣传活动,团结进步工人,发展工人党员,组织统一的产业工会――粤汉铁路总工会、广九铁路总工会、广三铁路总工会,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办事处顾问。

    1927年4月15日广东军阀公开叛变革命,广州陷入白色恐怖中。杨殷躲过敌人的搜捕,积极安排其他同志的转移,然后自己才撤到香港。“八七”会议后,与张太雷等组织临时南方局,他分工负责军事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工作,并到海南岛参加琼崖特委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决定海南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23日,杨殷担任领导武装起义的行动委员会委员,负责参谋团工作,协同叶挺指挥军事,并同周文雍一起组织和领导工人赤卫队。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与张太雷、叶挺在公安局内指挥战斗。当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任人民肃反委员。12日中午,张太雷牺牲后,他继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

    1928年初,杨殷代表省委参加海丰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之后负责省内以及同中央联系的情报交通工作。6月出席在苏联举行的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央军事部长。同年秋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工作,先后到山东、安徽、江苏等地领导军事工作。

    1929年8月24日,杨殷与彭湃等人在上海新闸路开会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化名吕云峰,继续同敌人斗争,痛斥反革命的罪行,宣传我党的主张。同时不放弃为党工作的机会,不断向狱中的群众和士兵宣传,常常高唱《国际歌》,鼓舞狱中同志坚定地斗争。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中,向党中央汇报了自己在狱中的情况,表示了牺牲的决心。并建议中央设法营救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三同志出狱。

    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秘密杀害彭、杨等四同志。临刑前,他一如往日镇静乐观,笑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4人慷慨地向难友们说了最后的赠言,唱着《国际歌》,呼着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9月5日中共中央为国民党杀害彭、杨等4烈士发表《告人民书》。

    为继承烈士遗志,1930年以后,各革命根据地成立的红军学校,多命名为彭(湃)杨(殷)军政学校。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53、杨殷——心向革命 至死不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53、杨殷——心向革命 至死不渝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