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宋默 本章: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词的上阕描写元宵夜观灯的场景。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鱼龙舞,简直是灯的海洋,光的海洋。

    元宵之夜,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中,观看花灯,“宝马雕车香满路”。能坐得起宝马雕车的,自然都是大家闺秀,富家太太,或红极一时的交际花。这么多高贵美丽的女人同时盛装出场,还不让男人们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作者极尽华丽字眼,描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读完上阕,你可能觉得这词太过华丽,太过堆彻——俗。接下来,看下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戴着节日头饰的美女迎面而来,仍是精雕细琢,极尽美丽。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汴京人在元宵节“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哪里是看灯,这些花枝招展的女孩才是灯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年轻男子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才看得过来。这些女孩涂脂抹粉、蛾儿雪柳地装扮自己,也是为了吸引帅哥的目光——恨不得全城男子的目光都往自己身上瞄。可惜的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这些美人儿都不是男主人公的中意对象。那么,她在哪里呢?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既而拍案叫绝,怦然心动,继而回味深长——原来,作者写尽了灯会的热闹繁华,丽人们的韵态风味,原只是为了衬托这位最后出场的美人儿。如果没有这最后的出场者,那么,上阕的彩灯、烟火、流光、歌舞、灯舞、下阕盛装艳抹的丽人,也就失去了所有的趣味。

    她为什么在这里?也许他们早已经相约好,她为了逗他,所以才故意躲到他的身后,看他在人群中张惶的样子。也许他们是初次邂逅,四目相对的瞬间,眼中闪过无言的惊喜……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灯火阑珊处的故事。

    有人说,这首《青玉案·元夕》里那个不涂脂抹粉、不流于世俗的美人就是辛弃疾自己。因为爱情和这个金戈铁马的铁血男儿实在沾不上边儿,因为宋词里情花朵朵,盛开得无比艳丽,却是正统人士眼里的毒刺。王国维在中认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做学问的第三重境界,即最高境界。

    除了赏灯之外,还有文艺节目表演。歌女艺人吹箫弄乐,载歌载舞。“凤箫声动”,箫演奏的声音很像凤凰的鸣叫声,故称凤箫。而灯舞表演则是灯会重头戏,鱼灯舞和龙灯舞最为常见。灯舞多为群舞,夜间表演,彩灯缤纷,再伴以锣鼓、烟花、爆竹,热闹壮观。

    你看,被王国维一解释,这个蓦然回首的爱情瞬间灰飞烟灭。

    读到此,读者不禁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她是谁,她长什么样子,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神态?想来,她既不是宝马雕车中的大家闺秀,也不是笑语盈盈的小家碧玉。那么,她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她要独立于繁华热闹之外?作者一句也没有写到。她独立于灯火的暗光中。烟花在她身后的上空爆开,星雨纷落,未及地面,已经消失于无形。而她,就是繁华过尽之后的唯一风景。

    不过,若是辛弃疾心里没有这样一个仙子做模板,又怎能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情郎形象,又怎能了然那蓦然回首时的怦然心动呢?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方便以后阅读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并对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