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一首便留名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只凭一首便留名

    如果说评价一个诗人,要看他的诗写得好不好,而不是他写得多不多,好像接近废话。不过如果一个诗人仅凭一首诗,就千古流芳,青史留名,除了实力,应该还有运气。诗文其实也有宿命的,写成什么样,能否见天日,能否流传,都关气数。

    这样的诗人,首推张若虚。他凭一首《春江花月夜》,毫无争议地成为“只凭一首便留名”的代表人物。这首无比清朗又无比鲜艳,无比纤细又无比辽阔,倾倒了许多代中国人的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触摸的,容我以后专门写一篇对之表示敬意。

    孟郊是个好儿子,因为深切地理解了母爱而成为好诗人。他的《游子吟》是唱出了所有儿女永远的心声,对母亲永远的感激和表达不尽的深爱。母亲实际上都是得不到充分回报的,但这首诗可以带给母亲彻底的安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如果没有这首《春怨》,大概没有人会记得金昌绪这个名字。但是他凭活色生香的二十个字挽救了自己:“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把满心的怨愤,发泄到无辜的黄莺身上,怪它的啼鸣惊扰了自己的美梦,害自己不能在梦里到辽西(指征戍之地)和丈夫相会。如此不讲理,越见出情之痴,见出盼望之苦。第二句末和第三句首都用了“啼”,是所谓“顶针格”,诗句更加流转生动。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从此黄莺儿就倒了霉。后世的诗人在表达闺怨幽恨的时候,往往也都和黄莺过不去:晚唐令狐楚的《闺人赠远》、五代冯延巳《菩萨蛮》、北宋苏东坡《水龙吟》……

    王翰的总体成就不能和王之涣相比,但是他的《凉州词》与王之涣伟大的杰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比肩而立,却并无惭色:“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的葡桃就是葡萄。说的是:葡萄美酒斟满了光明夜照的白玉杯,正要开怀畅饮,有人在马上拨响了助兴的琵琶乐曲。如果我醉得躺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话,从来为国征战,有几个能活着回来!悲壮的出发场面,马革裹尸的决心,却用一种欢快的、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出,出人意料,而更见其豪迈气概。前人认为这首诗是“无瑕之璧”(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是很有道理的。

    然后便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了。我不久前在苏州寒山寺的照壁上重温了一遍这首诗,再次感受到它那种永恒的静谧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愁不是重点,那只是一种清愁、闲愁,重点在于景色之美、氛围之美、环境和心态都很宁静因而和谐的美,一种带着淡淡的神秘和宇宙感的大美。

    诗人章碣是个气性大的人,他生在黑暗的唐末,公然骂军阀,骂宦官,弄得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过我更佩服他的是见识。因为见识过人,《焚书坑》便留在了历史上:“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的烟刚消散帝业就空虚了,种种关隘险阻也不能保全始皇帝的天下。焚书的坑灰还没冷天下就大乱了,却原来造反的刘、项根本不读书!什么叫构思巧妙,什么叫一针见血,什么叫嬉笑怒骂,什么叫掷地有声,这就是示范了。

    肯定有人会说漏掉了王之涣。确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千古绝唱,分别是唐人五绝和七绝的炉火纯青之作,但是因为这里说的是“一首”,而他这两首,我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所以就把他放下吧。他是天才,不会在乎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只凭一首便留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只凭一首便留名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