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俄罗斯 霍多尔科夫斯基:两个世界的幻梦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第四章 俄罗斯 霍多尔科夫斯基:两个世界的幻梦

    最后的垮掉者

    2002年,中国富豪榜,一个叫杨斌的荷兰籍中国男人,结束自己的财富梦想:这个拥有9亿美元的43岁男子,因涉嫌虚假出资、涉嫌非法占用农业用地、涉嫌合同诈骗、涉嫌伪造金融票证、涉嫌对单位行贿等6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人们慨叹,9亿财富一日成空。不过,如果时间再推迟3年,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仅仅一年之间,财富蒸发130亿美元成为活生生的事实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出如何的感慨呢?

    2005年3月11日的晚上,当众多富豪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2005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比杨斌还年轻两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却只能在莫斯科“水兵寂静”拘留所翻阅狱监提供的报纸。仿佛是一场梦,这个2004年还拥有152亿美元的人,现在不仅失去了自由,所拥有的财富也只留下了22亿美元——没有人像他这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埋葬掉自己的帝国。

    事实似乎还要更残酷,在《福布斯》公布了这份榜单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律师们认为霍氏如今的资本净值估计不到1亿美元——他早已经不再是自己一手创办的梅纳捷普集团的受益人,也不再是最终置自己于死地的尤科斯公司的股东。也就是说,一个一年前还有152亿美元的人,现在仅仅只有1亿美元的资产。

    “一个无法适应游戏规则变化的反面教材。”中国的《环球企业家》杂志如此评述这个前俄罗斯首富。

    但在我们看来,迅速垮掉的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从来没有承认普京制订的这个游戏规则——他一直试图在一个新的领域由自己去制订规则。他游离于两个世界,一个是自己的经济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他被认为是独裁者;一个是别人的政治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他被认为是挑衅者和威胁者。他试图在两个世界之间找到一个支点,并利用自己的经济帝国去改变俄罗斯的政治。

    这才是他垮掉的真正原因。

    我们同样还可以把他当作俄罗斯寡头经济的最后一个标本,在这个曾经被七大寡头集团控制的国家里,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了七寡头中最后倒掉的一个,并且倒得比其他的人更加充满戏剧性,更加具有“烈士”的味道。毕竟,他曾经被认为是七寡头中最务实且具政治智慧的人。

    “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19世纪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这句话,似乎就是这些俄罗斯寡头们命运的写照。

    他的两个人生

    现在,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和他试图控制两个世界一样,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自己的经济帝国中也曾经分裂过一次。

    从1963年出生,到2000年初,可以认为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第一段人生。

    196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的集体公寓里,父母都是工程师。也许是父母都在工厂工作的原因,他那时的理想是当一个苏联工厂的厂长。因为经常向同伴表露自己的这个想法,在五岁时,他的朋友就送给了他一个“厂长”的绰号。

    年少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有惊人的挣钱才华,他曾经帮一家糖果公司装卸货物挣零用钱,而在读门捷耶夫化工学院时,他还拿着斧头在西伯利亚铁路上看管薪水册,在一个工厂担任机工,他的收入甚至高于他的父亲。

    23岁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差点走上仕途,这一年他成为共青团莫斯科伏龙芝区区委副书记。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真的倾向于政治还是希望通过政治获得财富的机会,就像若干年后一样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几乎所有关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早年如何获得第一笔财富的记录,都认为与其从事共青团工作密不可分。当时苏联共青团开始让团员创办企业,免税并保留利润。

    1986年大学毕业后,近水楼台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与五六个伙伴创办了一家咖啡馆,遭到失败后成立了“青年科技创造中心”,正是这个“青年科技创造中心”向苏联工厂兜售新技术、做咨询、倒卖进口PC(后来自己组装),甚至倒卖法国白兰地,完成了他的第一笔财富积累。霍多尔科夫斯基说,当时的客户中很多甚至是前苏联的政府机关。事实上,“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也就是后来霍多尔科夫斯基创办的缅纳泰普科贸有限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缅纳泰普科贸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当时苏联人传统的日用消费品——古巴红糖。当时苏古之间做的是易货贸易,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古巴提供苏联的石油,换取红糖。据传,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在给了当时国家负责外贸的人大量好处之后才获得这个贸易机会的。

    霍多尔科夫斯基敛财的智慧无与伦比。除了贸易外,他开始利用共青团的支持获得大量好处。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有两种货币:一种是现金;另一种是“非现金信用”,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发给工厂企业作补贴用的虚拟货币。名义上,“非现金信用”是不能被兑换成现金的。在共青团的支持下,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允许从他的工厂客户中收取“非现金信用”,存在银行里,提取出来的则是现金。霍多尔科夫斯基再用所得现金卢布来购买美元这样的硬通货。据说,不到两年,霍氏的年收入就达到了8000万卢布(按当时的官方汇率相当于1.3亿美元,按黑市汇率相当于1000万美元),并由此升任共青团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

    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好运不断的岁月。1988年初,霍多尔科夫斯基结识了一位名叫格鲁博维奇的人,格的父母都在苏联银行工作,而且官职显赫。到了1989年,苏联经济改革启动,商业银行管制开始放松,霍多尔科夫斯基通过格鲁博维奇父母的关系,创办Menatep银行,并成了苏联第一批拿到银行业务许可证的私企,Menatep银行甚至成了前苏联自“十月革命”以来第一家私营银行,第一家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1991年Menatep还成了第一家在莫斯科开办外币兑换的银行,并开了在电视上大做广告的先河。Menatep不仅给霍多尔科夫斯基自己的贸易生意提供融资,更多的是处理国家资金,比如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受难者发放抚恤金。

    在苏联解体后,高通胀和直线上升的利率让善玩借贷和外汇交易游戏的Menatep迅速壮大,霍多尔科夫斯基当然也大敛其财。

    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人从来不会错过历史给予的机会。俄罗斯的私有化运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了,在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运动中,“从未想过当银行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当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当一辈子的银行家,要么成为俄罗斯庞大工业领域里的一个金融专家。他选择了后者。霍多尔科夫斯基通过Menatep开始疯狂收购。到1995年,Menatep已经控制了40多家实业公司(两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100多家),触角涉及房地产、钢铁、塑料、纺织、化工(包括后来惹祸上身的Apatit)和食品等领域,拥有员工1.5万人,资产高达21亿美元。

    对于这些收购,霍多尔科夫斯基曾洋洋得意地说:“在俄罗斯,你根本不能满足于在贸易上赚大钱,因为没有人会理解这件事。你不会安然自在,你会被敲诈勒索,会被政府机关调查审处,连你的父母都不会再尊重你。最终,你会被扼死。”

    让多年前靠倒腾假PC起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财富迅速膨胀的是俄罗斯最大的资源——石油。1995年12月,以Menatep为首的财团以3.5亿美元的超低价格收购了尤科斯78%的股权。这个价格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实在是太便宜了——尤科斯当时的估值为7亿美元,1997年在莫斯科交易所上市时,市值则高达70亿美元。

    “在政治和金钱之间,有人做了交易”,当地的媒体说。这个人当然就是指霍多尔科夫斯基。

    这次交易仅仅是当时叶利钦抛出的“债转股”计划中的一个,叶利钦和参与计划的巨头们达成了协议:政府将自己在大的钢铁和石油公司中所持股份出售给寡头,而在叶利钦连任竞选时,包括霍氏在内的寡头联盟将全力支持。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七寡头正式形成了。

    在这次交易完成后,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了俄罗斯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个阶段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却和其他财阀很不一样,一方面他不讳言他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而在另外一方面,霍多尔科夫斯基则不断向西方媒体强调企业与政府保持一致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明白,(俄罗斯)政府对商业来讲仍非常重要。怎么个重要法如果总理让我从Menatep辞职,我一定迅速照办。”他甚至对自己的手下说:“我并不拥有任何东西,都是租来的。”

    这种低姿态让他在七寡头中显得非常特别,而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被认为是“俄罗斯院士寡头”的别列佐夫斯基却在到处宣扬,他和其他六个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控制了俄罗斯近一半的经济。

    作为政治上的温和者,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生意场上却被认为是一个强权者,很多人说,在企业里,他是独裁的国王。“他经常调换员工的工作。那些受命做项目的小组会发现,总会有另一个小组在与他们做同一个项目,这种时刻存在的危机感让员工们感觉在尤科斯工作简直是在做极限运动。”他的一个员工说。

    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把尤科斯往自己设想的方向改造,而他的一系列做法,让他显得像一个暴君。

    ——在接手尤科斯后,他在企业里安装闭路电视,开除表现不好的员工,据说接手仅几个月,他就开除了上千名有酗酒习惯的员工。尤科斯的油田工人抱怨说,三个月前就该发的12.5美元的月工资,他们如能领到10%就已经很幸运了。而这10%的工资只是为了让你不至于挨饿,继续为他工作。

    ——1998年,国际市场上油价下跌,尤科斯故意拖欠允诺交给Nefteyugansk市的税款。不久,该市市长被枪杀。结果,市长的葬礼演变成一场针对尤科斯的示威游行,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以及约4万名被解雇的工人冲进尤科斯在西伯利亚的办公室,把玻璃和电脑砸得粉碎。

    ——1997年起,霍多尔科夫斯基为巩固自己对尤科斯的控制权采用了多种办法,比如当大股东会议即将召开,并有一项非常关键的投票,股东们会被告知会议地点突然被更换到另一个遥远的城市——根本不可能赶上。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众多银行倒闭,Menatep也不能幸免。霍氏迅即把Menatep的优质资产转移到自己所控制的其他金融机构,而破产法院所指定的管理人此时已无法获得Menatep的完整财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装有Menatep的所有财务文件的卡车离奇跌入伏尔加河中。然后,霍氏劝说贷款给自己的银行接受他提出来的三年还债计划,以尤科斯的石油出口而非股份作担保。最大债权人大和银行和西部商业银行拒绝接受该方案,并把手中的抵押变成了尤科斯29%的股份,极大地动摇了霍氏对尤科斯的控制权。孰料,在双方的谈判于1999年夏彻底破裂后,两家银行便在市场上出售了自己的尤科斯股份,所获仅为当初贷款的一半。

    …………

    尽管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财产,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一系列非正当做法,却让他形象俱毁,西方媒体甚至形容其为俄罗斯的“强盗男爵”。

    所有的这些似乎都属于历史,在2000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形象的改变,成了当今寡头中最正直甚至最善良的人。

    解释自己的这种转变,他举了洛克菲勒为例,他说:“他并不是最清白的人,他的儿子要好一些,他的孙子则是一个完美的正直人士。这中间花了100年,我花了几年就做到了。”也许到现在也不会有人知道,为什么他会有这样重大的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和普京上任,混乱的俄罗斯开始恢复法律和秩序有关。

    ——2000年6月,尤科斯董事会投票通过了“良好公司治理”的决议,11个董事中,有5名是海外的专家。尤科斯开始按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公布过去的财报,并为股东支付红利:这在俄罗斯的企业里已属异数。对于那些在Menatep破产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储户,霍氏也予以补偿。他甚至向其他寡头宣讲“责任”和“透明”的重要性。以前因侵犯小股东权益著称的尤科斯一下子成了俄罗斯大企业里透明公司治理的典范。

    ——2001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外界宣布了要让尤科斯成为俄罗斯第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霍氏开始引进“空降兵”,包括从美国Pennz Energy石油公司跳槽过来的首席财务官布鲁斯·米萨摩。这一举动获得了大量西方媒体的称赞。

    ——同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模仿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成立了“开放俄罗斯”基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英国慈善家罗斯柴尔德爵士都是董事会成员。

    ——2000年起,霍多尔科夫斯基主动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大报的主编交流,他频繁捐赠,受捐者包括美国的智囊机构和国会图书馆。在2002年,小布什的夫人劳拉·布什最热爱的“国家图书节”项目也收到来自霍氏的10万美元捐赠。

    改变是全方位的,英俊迷人的霍多尔科夫斯基甚至在形象上也让人耳目一新——他把自己惯常佩戴的苏式风格的眼镜换成了西方人推崇的无边眼镜。

    霍多尔科夫斯基似乎正在努力通过西方社会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让人接受,在这些努力后,他被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副总统切尼接见,并与小布什夫妇合影留念。在其办公室里,摆满了他与各国政要的合影。2002年7月,他与美国的能源部长会面讨论美国的能源政策,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当年9月访俄时,参加了霍氏主办的宴会并作演讲。

    除了这些耀眼的类似政治而非经济明星的荣耀外,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财富也开始疯狂增长,尤科斯的市值已从当年的3.5亿美元涨至2002年的200亿美元。霍多尔科夫斯基对媒体说,自己在尤科斯持有36.3%的股份。他成了所有俄罗斯寡头中第一个正式公布自己财富的人。

    “是的,我现在是变了很多,但人都是随时间变化的,他们由此成熟。”霍多尔科夫斯基对别人说。除了企业行为上的突然转变,霍多尔科夫斯基透露的众多生活习惯和爱好也越来越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俄罗斯寡头:他也看动作片、读科幻小说、跳迪斯科,平时穿西服不打领带,戴一块塑料表带的普通手表,最大的嗜好是收集钱包和文件夹。

    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什么会从一个温文尔雅、拥有良好社会关系、不问政治的大亨,变成一个直言不讳的“民主斗士”,这似乎是个谜,甚至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当其他一些寡头政治家都热衷于富人们的传统消遣,如结交国际名流或摆阔显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的生活十分节制,他带着家人到芬兰度假,住的房子和大多数中上阶层居住的房子没有太大区别。他认为继承来的财富会腐蚀人的心灵。他对媒体说,他计划给四个孩子每人留下大约100万美元。他认为自己的第二项职业就是把他赚得的财富还给俄罗斯。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财富不再是谜,反而他这个人开始让人琢磨不定。

    洗不掉的原罪或越界的经济沙皇

    生命可以被分为两截,但财富的起源却永远会被追究。

    也许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00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就开始发表与众不同的财富观念,他认为自己的财富是“名义上的”:如果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气候继续转好,尤科斯眼下的价值就是被低估的;如果变坏,财富的价值就不意味着什么。

    可惜的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不断淡化财富对个人的影响的同时,却开始依靠财富走向另外一个领域。2001年,霍多尔科夫斯基说:“我知道该怎样结束我的商业生涯,我将打造俄罗斯最好的公司,并把它国际化。”他列出的时间表是:2007年自己45岁生日时,尤科斯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自己卸掉职位。

    这个时间表的公布似乎就是噩梦的开始,观察人士分析,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这张时间表,表明他要进入另外一个领域:到2008年时,根据俄宪法,连任两届的普京总统必须离职。

    猜测是有依据的,一系列有趣的现象都是他希望脱离经济而转向政治的伏笔。

    最早从2001年起,他对传媒说:“赚钱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建设社会才是有意义的。”与霍氏相交15年的尤科斯公司财务主管格鲁博维奇则表示:“霍多尔科夫斯基开阔的想像不允许他只做一个商人,坚定的意志、战略性的思考、管理上的天分都使他向政治领域的过渡不可避免。”

    另外,依靠政治起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对于俄罗斯资本进程的演变显然有更清醒的认识,他清楚那些在第一阶段一夜暴富的企业必须向控股公司转变,斥巨资投资工业、原材料和房地产领域。在俄罗斯,石油工业巨头被认为是在杜马最有效的说客,在税收和管制政策上能长期发挥影响力。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霍多尔科夫斯基选择了双向下注:他既在议会拥有自己的代表,也斥巨资资助反对派政党。消息人士表示,在2001年4月,霍氏与杜马的两大反对党领导人达成协议,并于2002年12月7日议会选举前往这些反对党的账户中打进数千万美元。

    2003年7月3日,在俄罗斯梅纳捷普国际金融集团董事长普拉东·列别杰夫——他同时也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重要股东——被捕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公开说:“我从来没有说过大企业一定不能碰政治。”他说:“像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一样,每个大企业都有从事政治的权利。在这个国家,大企业的一个使命就是保持一定数量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同年10月初,在华盛顿“卡内基基金会”的演讲中,霍氏放言:“俄罗斯社会将要适应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可以拿钱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两个被认为俄罗斯当代最强大的男人的对抗开始了。事实上,信奉“可管理的民主”的普京一直允许不同政见的存在,却痛恨真正威胁其权势的人,他认为拥有巨额财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可能是俄罗斯唯一能独力向普京发动政治攻击的人,从人格上看,他也是一个敢挑战一切的人。

    在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后,媒体分析认为其实普京已经给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几次机会,但他却置若罔闻。

    霍氏与普京的首度交锋始于2002年的2月。当时,普京约见众寡头,整个会见由电视直播。在这场全俄罗斯人都在关注的直播中,霍氏对普京说:“腐败正在这个国家蔓延。”他指的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对一家小石油公司的收购事宜,霍氏认为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太高了,可能有人正从此交易中不正当获利。

    普京则回应:霍氏自己正是从国家取得了巨大的石油资产。“问题在于,他是如何得到的呢”普京说。

    在这次正面冲突后,霍氏并没有理会普京发出的政治信号,而是一如既往地向反对党慷慨解囊。霍氏还就石油管线问题与政府争论不休。在俄罗斯,管线都是由政府控制,以确保对石油工业的控制,而控制了石油工业,则相当于控制了全俄工业领域的大半——在现今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要占到政府收入的40%,能源公司的市值则占到俄罗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75%—85%。尤科斯长期嚷嚷着要建立自己的管线,以便使自己能向俄罗斯北部、最终向美国输送石油。

    这次交锋后,普京开始公开在更多的场合警告寡头们,他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俄罗斯有一部分人瞬间暴富,变成了亿万富翁……现在,他们觉得上帝好像打盹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了。实际上,他们试图在俄罗斯建立寡头管理体制,即在前台表演的某些知名的政治家背后藏着一些不愿意抛头露脸的寡头,但是却由这些寡头来制定全民族意义上的政治决策。这些寡头十分擅长于操纵社会舆论,他们现在也想像当年攫取国有资产那样去控制大众传媒,让其为他们的集团利益服务,用集团利益替代国家利益。”

    说这些话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干什么呢他正在俄罗斯对各联邦主体进行视察。据俄罗斯媒体披露,霍氏在各地的巡游几乎与总统、总理的规格相差无几,日程包括会见州长、企业家和知识社会精英。他每走一地都许愿投资支持地方政权,答应出钱建学校、开网校,其宗旨在于建立俄罗斯“平等、开放的公民社会”。而除了国内的这些政治性极强的所谓“视察”,在国际问题上,霍氏也提出批评,他认为俄政府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应与美国站在一起。他还买下了以批评普京政策而闻名的报纸《莫斯科新闻》,作为自己攻击政府的阵地。

    在克里姆林宫看来,霍氏最具挑衅性的动作,可能是他的旨在把俄罗斯变成一个纯粹的议会政治体系并使自己出任总理的秘密计划。直到入狱前,霍氏都坚信由于自己是犹太人,永远不会被选为总统。为此,他需要改变政治体系,包括修宪,以使其能在新体系中出任总理。接近霍氏的人表示,他确有此意。同样位列七寡头,现在流亡海外的别列佐夫斯基则提供了一个更为极端的版本:霍氏向他讲述,2002年春天他曾与普京会面,在会面中,霍氏建议俄罗斯应该向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过渡。在这个体系中,他出任总理,而普京则成为礼仪性的领袖。

    和曾经嚷嚷着要参与政治的俄罗斯众多寡头不同,霍多尔科夫斯基几乎已经将自己的“原罪”洗掉。如果就此罢手,也许现在他依旧是俄罗斯的第一富豪,但他选择的却是直接对抗政治。

    2003年5月,据说一份有关寡头们可能酝酿政变的政治咨询报告摆在了普京面前。作为回应,在2003年6月的一个政府发布会上,克里姆林宫特别安排的第一个提问的问题就是有关“寡头革命”的。普京当时的回答是:俄罗斯决不会“允许个别商界人士为其公司利益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不同意这一原则的。”普京补充说,应该记住那些已失败的人的前车之鉴,“一些人永远地消失了,另一些人则遥不可及”。他指的是流亡海外的别列佐夫斯基与古辛斯基。

    霍多尔科夫斯基决定一意孤行,在他看来,与克里姆林宫保持一致,已变成值得嘲笑的一件事。他和政治实在走得太近了,近得甚至连普通的俄罗斯人都开始怀疑,他到底是商人还是政治家。

    不过普京不是叶利钦,这个前克格勃和寡头之间并没有说不清楚的关系,他甚至因为坚决反对寡头而拥有了大批选民。

    对列别杰夫的被捕,《独立报》表示,一个人被戴上了手铐,感到难受的是另一个人。因为,列别杰夫是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下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重要股东,普京还是希望霍多尔科夫斯基能够放弃他的政治狂想。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把两个强人都推上了对抗之路。

    2003年7月4日,霍氏参加了美驻俄大使馆的独立日庆祝会。7月5日,霍氏被检察部门传唤。接着,他去美国爱达荷州参加有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重量级人物在场的商业聚会。

    很多人认为,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这次远行,是他脱离俄罗斯的危机最好的机会,但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的聚会结束后,霍氏回到了莫斯科。“我以为他会流亡,”一个俄罗斯大亨说,“但是他决心成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

    “他不会妥协,”在英国流亡的别列佐夫斯基表示,“一些人能停止表现自我,选择虚伪;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重要的,这便是霍多尔科夫斯基。他不会让他们击垮自己。”

    回到祖国的霍氏表示,他确信俄罗斯的新民主能够帮助和保护他在尤科斯的权益。他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借列别杰夫的被捕事件来公开批评普京政权,认为普京是在向集权时代倒退。尤科斯也在全俄各地大树“我们团结在一起”的户外广告牌,其公司网站上也出现了“狙击尤科斯”的专题讨论。

    在这一年的10月中旬,霍氏约见了自己的私人律师。当时在场的律师回忆,霍氏表示知道自己将会被逮捕,并已为此做好准备。对前来采访的西方媒体,霍氏也做如是表示,并说他仍然非常年轻,非常富有,当局终有一天会释放他,在这之后,他将继续自己的“战争”。他甚至开玩笑说,自己把头发理短,就是为自己被当局抓进监狱做好准备。

    直到10月25日,在被捕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霍氏仍保持着对普京政权的蔑视。“他们需要表明,即便是这个国家最透明的公司,也不是安全的。”

    所有一切的结束用了不到五分钟。

    莫斯科时间2003年10月25日凌晨五时许,一架“图134”专机降落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托尔马乔沃机场,准备加油,但还未停稳就被十多辆警灯闪烁的军车团团包围。这些全副武装、头戴面罩的特种部队士兵和身穿黑色制服的特工很快冲入机舱,大喊“联邦安全局,枪放地上,否则开火”!

    在七寡头或流亡或沉寂的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他们中最后的希望,也被击碎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为了又一个阶下囚。

    在像好莱坞电影情节般地被捕后,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关押到俄罗斯著名的“水兵寂静”监狱。该监狱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专门用来关押重要政治犯。三天后,他被转移到条件较好的莫斯科四号监狱。俄罗斯检察官在霍氏被捕当日对他进行了审讯,随后立即把他送上了刑事法庭,要求法庭批准逮捕。对于这次逮捕的理由,检察院指出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犯有诈骗、逃税、伪造公文、利用欺骗手段给别人造成财产损失、侵占财产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等七项罪行,其中一些事项与10年前收购国有资产有关。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莫斯科法庭判定,霍多尔科夫斯基应被监禁。而俄总检察院表示,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公司及其下属机构非法攫取的资金和逃税金额总共超过10亿美元。如果对霍氏的所有指控都成立的话,他可能最多被判入狱10年。

    在入狱后不久,霍多尔科夫斯基通过律师发表声明说:“我并不对我所做过的任何事感到遗憾,我也不对今天发生的事感到遗憾。”此后,接近他的人士表示,霍氏正在考虑参加明年3月的总统大选,即便是在狱中。

    八天后,被羁押在监狱中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表示自己将辞去总裁职务,今后也不在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外界认为,因涉嫌巨额逃税和欺诈等犯罪行为被羁押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此举正是为了将他的案件与整个公司业务分开,以减少公司遭受的损失。而尤科斯公司组建新董事会则是为了稳定当前局势,避免公司的正常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2003年11月11日,俄罗斯莫斯科市巴思马尼区法院作出裁决,拒绝了霍多尔科夫斯基要求保释的上诉,这意味着霍氏将按照检察院的要求,被至少拘押到12月30日。

    2003年12月22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一个法庭出庭,接受有关对他羁押期延长问题的听证。俄总检察院又要求再把他的羁押期延长三个月。

    2004年3月19日上午,莫斯科一家地方法院再次开庭,对霍多尔科夫斯基进行了将近七个小时的庭审。最后判决将霍氏羁押候审期限定为当年5月25日。

    这一天,霍多尔科夫斯基依旧在做一个关于自由的梦想。在法庭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些记者:“我相信自己没有犯罪。某些人一直在指责我干涉政治,我认为这种指责毫无道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需要什么需要政治支持。政治应该为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这样,俄罗斯的经济才能高速发展。等恢复自由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追求,去为社会多做些好事。”语气强硬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说。这却成了他最后的强硬发言。

    10天后,俄罗斯《商业日报》刊出了一封霍氏在狱中完成的“悔过书”——《俄罗斯自由主义危机》。在这封信里,他无奈地写道:“我们应该结束怀疑总统合法性的所有行动,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弗拉基米尔·普京,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俄罗斯总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总统是保证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机制,也许是上帝阻止我们让这一体制崩溃。”

    这位石油大亨甚至把过去的第一宿敌普京描述成“自由民主主义的捍卫者”,在文章中,他说:“是的,普京既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民主派,但他仍然比我们国家中70%的人口更向往自由和民主。”此种表态,被全球媒体看作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自2003年10月被捕以来首次向克里姆林宫公开妥协。

    不过一切已经太晚了,以俄罗斯司法程序,一般的案件从检察机关交由法院审理,必须在50—80个工作日内对案件作出判决。霍多尔科夫斯基从2003年10月25日被捕,到2003年12月下旬法院作出延期一个审理程序,推到次年3月25日。2004年3月19日,法院再次推迟一个审理程序,延期到5月25日。这已经说明游戏将是没有时间终点的,由于参与这场政治游戏的玩方太多,牵涉到重大的国家利益,普京似乎也难以在一时准确地平衡入局各方的力量。

    普京会不会考虑在完成3月总统大选后释放这个“敌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也许他太谨慎了。普京并没有在5月宣誓就职后释放霍氏,继续在监狱里等待审判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唯一的选择。

    2004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明显老去了,因为他最后的资本也开始风雨飘摇。

    2004年12月19日,俄罗斯联邦财产基金会对尤科斯公司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尤甘斯克大部分股份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预定为86亿美元。名不见经传的“贝加尔金融集团”出人意料地以93.7亿美元的价格购得了尤甘斯克公司76.79%的股份。仅仅用了五分钟,霍多尔科夫斯基曾经拥有的这个挣钱机器就成了别人的产业。

    12月22日,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又吞并贝加尔这个尤科斯的神秘买家,从而收购了刚刚拍得尤科斯子公司尤甘斯克76.79%股份的贝加尔金融集团公司,成为这些股份的新持有者。这使尤甘斯克最终又回到了国家的控制之中。而在这次收购后,尤甘斯克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石油公司并到一起,从而可跻身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的行列。

    也许这才是普京苦苦等待的一天。而随着大量尤科斯公司旗下子公司被拍卖或者收购,以及政府要求其偿还所欠税款,尤科斯最终的命运,似乎只有破产。

    没有多少人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未来再抱有希望了,而我们的话题也要回到2005年3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福布斯》富豪榜认定仍旧拥有22亿美元的财产——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在与强权的俄罗斯和普京的斗争中,他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和所有历史上的寡头一样,或者流亡,或者默默无闻老去,或者在监狱中等待一个重新审判的时刻。

    倒掉的世界:俄罗斯“七大寡头”

    谈到俄罗斯的富豪,永远绕不开寡头的话题,据说在寡头经济最厉害的时候,俄罗斯的七个集团曾经控制着俄罗斯85%的财富。

    事实上,俄罗斯的寡头一直就是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奇观,这些“寡头”主要指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一夜暴富的大资本家。1996年3月的一天,叶利钦秘密召见了七个金融寡头,他们是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银行家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叶利钦连任;叶利钦则承诺维护寡头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后来的“七大寡头”。

    这七个人都是头脑灵活、敢于冒险的“精英”,他们几乎都大学毕业,年龄在40—50岁之间,有的得过国家奖金,有的还是科学院通讯院士。这些人加上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动力、冶金业和金融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舆论。

    双方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发生在1998年。这一年,俄罗斯私有化造成的不合理分配结果首次显现出来,一场金融危机伴随着通货膨胀席卷全国。时任总理的普里马科夫曾经试图对付这些经济寡头,同时要“改善国家管理”,限制寡头对政权的控制,但最后遭到罢黜。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寡头们占了上风。

    而国家的胜利则在第二回合,这个回合的主角是普京。2000年5月,普京就任总统几个月后,便开始对经济寡头进行打击,首先拿挑战其内外政策的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开刀,以洗黑钱、侵吞国家财产和诈骗罪对他们提出起诉。两人拒不出庭,逃到国外,被俄总检察院通缉。当局随后又指控波塔宁等五名财阀侵吞国家财产或偷税。

    的确到了寡头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正如普京所说:“俄罗斯有一部分人瞬间暴富,变成了亿万富翁,这是通过占有国家财富的方式实现的,他们的财富是国家赋予的,是免费赋予的。连他们自己都承认他们亿万富翁的头衔是国家任命的。”他要开始收拾这些由自己统治的这个国家任命的亿万富翁,而在这个以强势著称的俄罗斯政治领袖面前,所有的寡头都倒下了。让我们像快餐一样消费时装,消费,消费,再消费!


如果您喜欢,请把《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方便以后阅读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第四章 俄罗斯 霍多尔科夫斯基:两个世界的幻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第四章 俄罗斯 霍多尔科夫斯基:两个世界的幻梦并对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