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何建明程贤章 本章: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

    center">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center">一个城市不能没有水,不能没有绿,有绿有水才有生机。

    center">

    ——题记

    一、北方的水

    河北原本也许不缺水。省名就带一个河字。

    俗话说,有河就有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命就来自这水的滋养。生命的全部奥秘就是为了生存而斗争。这就引出了我们人类的治水的辉煌历程。

    河北治水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了这闪光点,我们对自然有了新的认知,对人自身有了开掘。我们的心灵仿佛被清水洗过一样,变得更加清澈、明亮。我们会像水一样温顺、坚忍、水滴石穿,淡泊名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生活。

    河北省地处东亚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全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西北部有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中部和东南部有冀中、冀东两大平原,东临渤海。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海河、滦河水系。时代的变迁,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别是旧中国政府对水患的不作为,致使河北人均水资源逐渐排在了全国最末行列。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区无水库,平原无机井,中下游入海排沥通道不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民群众饱受洪、涝、旱、碱四大灾害之苦。这样,治水便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河北省与北方其他省份一样,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立方米,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地表水明显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污染严重。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现状,河北加大了城市水污染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除已建和在建投入的近百亿元外,还将投资60多亿元建设一批水污染治理和回用项目,预计到2010年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1.7%。

    回顾建国六十年来,英雄的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兴利除害,谱写了气吞山河的治水创业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防洪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变任由洪水泛滥成灾为对雨洪有效控制和利用。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和“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总体构想,截至2008年,建成各类水库1085座,总库容102.17亿立方米,新开辟或整治主要骨干行洪、排沥河道50余条,新筑和整修堤防1.7万千米,修建了调洪、泄洪、分洪和挡潮的大中型闸涵枢纽180余座,对各蓄滞洪区进行了整治。防洪工程持续60年的建设,基本构建了一个一般洪水保安全、特大洪水减灾害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确保全省安全度汛,确保京、津防洪安全奠定了基础。1996年8月,海河南系发生了特大洪水,河北省利用现有防洪水利工程,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力抢险,减少淹地1950万亩,减少经济损失900多亿元。

    农业灌溉综合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粮食生产从靠天吃饭走上旱涝保收。建国初期,全省没有机井,地上水灌渠仅21处,土井和灌渠灌溉总面积不足1400万亩。60年来,河北开发机井92.4万眼,兴建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159处,还在山丘区修建了30多万处小型集雨工程,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838.8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0多万亩,农业灌溉条件显著改善。近几年,在全省连续遭遇干旱,水利保障了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收。同时,省委、省政府把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列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底,解决了643.8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3年,全省将有1962万农村人口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这是多么大的治水功绩啊,一组组数字后面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啊。六十年治水之路曲折而迢迢,一头是水害肆虐,另一头是水利国民,连结它们的是波澜壮阔的治水战斗,改害为利的是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燕赵儿女,敢缚蛟龙定乾坤的悲壮豪情!六十年治水史,这是怎样的一次精神与不屈的跋涉啊,无异于一场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河北之所以人杰地灵、草菲莺长无不与甘泽的风水有关。顺风顺水顺民生,风调雨顺五谷登。有诗曰:河北泽国汪洋水,盛田盛地物丰美;安居乐业享太平,幸福生活赛花蕊。

    一个天高云淡、秋风瑟瑟的日子,我乘坐着当地一辆观光车,从石家庄市区拐上体育大街,一路向北,仅仅十几分钟,就来到一座大桥前。解说告诉我们,这是正在修建的子龙大桥。子龙大桥的西边,一条辅路直接通到滹沱河3号湿地,3号湿地东边就是4号湿地。从黄壁庄水库引来的清水,通过太平河,漫过3号湿地,流向4号湿地,形成水面。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会入海。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滹沱河历史名称多异。《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秦称厚池河。东汉称滹沱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确是一条历史久远的著名河流。

    我站在河北省境内这条巨大的支河流的岸边,迎着上游吹过来的猎猎河风,贪婪地呼吸着清冽的搀杂着河床水草清香气味的空气,真真切切感受到水的宽广与浩荡。情不自禁地低声吟诵起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温庭筠《忆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宛若穿越千年古尘,回到了那水天一色的世外桃源,尽享烟波浩淼碧水苍茫之韵之美了。同行的一位老大爷告诉我,别看现在的滹沱河这么美,三十年来它一直是干的,直到今年的8月5日才开始蓄水。我惊疑地问道:“为什么一直是干的啊?”老人眯起两眼,陷入了往事的追忆之中。他缓缓地说道:“我小的时候,河道里啊都是水,还有芦苇、蒲棒,鱼也特别多,那景色可美了,跟神仙住的天堂一样。可惜呀,好景不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滹沱河慢慢地就没水了,河道里光剩下沙子了,一刮风,沙子到处弥漫,连天都是黄的了。这次蓄水可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好事啊,让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用不了多久这里一定会比过去更美丽,咱们都赶上好时候喽。”看着老人沧桑的脸上堆满的笑容,我在一刹那间读懂了滹沱河的每一道波纹,那里面有人类对美好最朴素最根深的向往和追求啊。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建管处的领导同志介绍说,4号水面长度约2000米,试蓄水完毕后,水深1米左右,水面宽为600米到800米,总面积150多万平米。放眼眺望,宽阔水面好似大海一样宽广。站在4号水面漫水路中间,东边的京珠高速桥、西边正在修建的子龙大桥,好似两条长龙护卫在水面两边。而水面中间的沙洲,也长满了绿色植物。“太舒服了,站在这儿我都有在大海边的感觉。”来自正定的一位先生张开双臂面对水面,脸上呈现出很享受的表情感叹道。这样说可能有点儿夸张,但是这么宽的水面,这么漂亮的景色,跟看大海的感觉真的一样。那绿色的沙地桑、长着红色果子的欧李,还有一片片芦苇,鸟儿盘旋在湿地上空,水里不时游过一条条鱼。别说久在都市的市民,就是附近的村民,也是30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了。

    “没有治水工作的持续开展,就不会有滹沱河的今天,更不会让这条古老的河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啊!”这位建管处的领导同志由衷地说道。说得对啊,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本之一,它能维系我们的生命,亦能剥夺我们的生命。俗话说:水火无情。用水与治水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河北的水甘甜凛冽,滋养哺育燕赵儿女。河北的水,同样狂放不羁,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灾祸。打一场治水人民战争,是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河北作为拱卫北京的大省,理应响应领袖号召,冲在治水的第一线,争立大功。

    二、治水风云

    建国初的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江河水患肆虐。我们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多场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洪水淹没和冲毁良田,村庄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祸患。

    其次是干旱,北方广大地区缺少雨水,土地不能灌溉,旱情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正常年景下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当时农业完全处于靠天吃饭、受大自然摆布的状况。因此,治理江河水患成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亟待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河北省境内的海河滦河也是经常发威,让河北人民饱受其苦。

    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打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周恩来总理主持治水工作。很快,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由此开始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治理江河水患,是几千年人类历史上的头号难题。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像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那样的个别英雄事迹,但却从未有人对整个水患根治过。为什么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首先选上了这一重大难题,迫不及待地把根治水患的重任背在肩上。尤其是在当时,朝鲜战争、台湾海峡战事正在紧张,国内物质条件十分缺乏,百废待兴。可以说形势是外患内忧。但在那种困难情况下,毛泽东和共产党竟然又敢于向大自然宣战!这是一种什么气魄,一种什么自信!如果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的政党,如果没有真正关心人民疾苦、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信念,这是可能的吗?如果当时就想着“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或有“没有钱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庸俗观念,能发动那种战天斗地的壮举吗?

    紧随全国各地治水工作的全面展开。1950年河北省渤海区灌溉工程的四大重点之一的蓟运河灌溉工程开工,这是河北省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治水工程,是河北人的骄傲。1951年河北省独流减河工程开工,1953年完工。该工程包括开挖独流减河、南运河改道等主要部分。这一工程的完工,完全解除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洪水威胁。

    1955年7月国务院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的报告。1956年3月新华社报道,全国兴修农田水利的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经过五年的努力,不仅大大减少了水患,而且实现了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达800万公顷,比原计划480万公顷超额约40%。这标志着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治淮工程持续到六十年代初。1958年起兴建了从洪泽湖到新沂河的淮沭河工程。河长100公里,宽1.04公里,并建造了二河闸、淮阴闸、沭阳闸等控制工程,跨淮河和沂沭河两流域调水,达到分淮入沂,淮水北调和淮沂互济的综合治理目标,增强了调度排洪的能力。到六十年代,共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等10座大型水库和官沟、响水坝等一大批中型水库以及几百座小型水库;先后开建了城西湖、城东湖、蒙洼和瓦埠湖4个蓄洪工程;沿淮开辟了18个行洪区;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和新灌区也开工兴建。至此治淮工程的预定目标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蓄泄兼筹的中游干流防洪工程体系。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从建国初治淮以后到七十年代末虽然发生过多次大洪水,但却再没有酿成重大水患。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更不计其数,气势豪迈。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兴建了那么多的大型工程,可谓功绩卓著。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群众的百折不挠,这样的壮举是不可能有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由过去的偏重防洪向综合开发利用的目标发展,主要解决农业用水和抗旱问题。为此还开掘了许多新河道,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枢纽工程,治水规模和投入进一步扩大。仅1975年一年的投资就有45.3亿元。从建国初到1979年中央政府用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达到760多亿元。到了七十年代末,就总体上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不仅基本消除了大的洪涝灾害,而且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显著效果。这时期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震惊中外的河南林县“红旗渠”,被称为“人造天河”,该渠于1960年动工,1969年全部竣工。在当时困难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开凿出一条河道。在施工过程中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凿通隧洞211个,跨越沟涧274条,架设了152座渡槽,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创造出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干渠长70.6公里,引水量20立方米/秒。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建成后灌溉面积扩大了60万亩。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农业干旱缺水问题。湖北省汉北河也是一条人工河,1970年竣工,全长110多公里,建成后扩大灌溉面积100多万亩,等等。

    1969年竣工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由三座大型抽水机站、五座中型节制水闸、三座船闸和疏浚河道等十多项工程组成,它把长江、淮南、大运河和里下河联结起来,利用这些河流的不同水位,通过自流和机动引水相结合进行排涝和抗旱,可灌溉农田250多万亩。1972年竣工的辽河治理工程,上游和支流共修建水库220座,共修筑堤防4500公里,流域共建电力排灌站920处,可灌溉农田1100多万亩。1973年完成的海河治理工程,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共修筑防洪大堤4300多公里,开控、疏浚河道270多条,新建涵洞、桥、闸六万多座。修建大中型水库80多座【总库容达130多亿立方米】。其中有岳城、岗南、黄壁庄、密云等18座大型水库和60多座中型水库。建蓄滞洪区20多处。对洪、旱、涝、碱等灾害进行了全面治理,使海河的排洪能力比历史上提高了十倍多,在流域内实现了每人一亩水浇地,1973年粮食总产量比1963年增长了一倍。海河完全被治理。

    对黄河的治理,1974年完成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改建工程,以及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库和水电站的建设。同时完成了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共修建和加固堤防3000多公里,沿岸建成涵闸60多座、引水虹吸等灌溉工程80多处。扩大灌溉面积800多万亩。由此黄河完全被人所征服,变水害为水利。其他大型水利工程,如:1970年横贯豫、皖、苏三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开挖新汴河、治理沱河的工程竣工;河北省治理大清河中下游工程竣工,该工程可使天津、保定、沧州等地区14个县免受洪涝灾害,并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1971年四川省都江堰灌溉渠系改造工程完成;海河水系工程之一的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污河工程完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哈素海灌区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可灌溉农田29万亩。1979年河北省潘家口水库关闸截流。该工程于1975年开工,规模仅次于湖北的丹江口水电站和葛洲坝工程。水库蓄水量可达29亿立方米。1977年巴彦淖尔盟河套灌区总排水干渠扬水站建成,每年排水4.5亿立方米,可担负灌区400多万亩农田的排水任务。1978年江苏谏壁大型电力抽水站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可灌溉农田200多万亩,排涝农田400多万亩。

    到七十年代末,新中国治水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水利建设的预定目标基本实现。由此江河洪水基本形成由人控制、服从人的设计和摆布的格局。不仅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而且变水害为水利,基本上消灭了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继续关注治水大业,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水利建设做出过重要指示。针对黄河、淮河、海河三个流域片严重缺水现状,确定实施的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战略;黄河下游大修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等,无不充分证明,党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水利,这是水利战线战胜水害,取得治水成就的精神法宝。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社会,重视治水即重视农业,治水的发展往往和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关。由此说,农业和治水之间,一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是治水的基础,治水则是农业发展的保障。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治水工程的修建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重农政策形成以后,河流附近的土地很大程度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改变了模样,难以再保持昔日的格局,于是,一项项治水工程先后在中国应运而生了。河北省治水可说是中国治水这一巨大链条上的其中一节。

    纵观历代各朝,为民兴利、勤于治水的名人数不胜数。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位已高而意益下,禄已厚而慎不取”。他亲自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先后在期思、雩娄【今河南商城一带】主持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特别是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周围二百里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又称安丰塘,在今安徽省寿县南】,把淠河水和诸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时可以开闸放水,水少时可以关闸蓄水。不仅对防治这一带水灾起了积极作用,还灌溉了一百多万亩的农田,对于推动楚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楚庄王当上中原霸主都起了较大的作用。

    汉武帝的左内史倪宽,身居高位,心系黎民,公元111年他组织百姓穿凿六辅渠,扩大了原郑国渠的灌溉面积。他还“定水令,以广溉田”,使六辅渠的水利不被权贵豪强所独占,得到百姓称赞。

    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亲自四出寻找水源,查看水势,率领百姓开通沟渠引水灌田,修筑陂塘、堤闸数十处。其中一个钳卢陂就灌田三万亩。他还亲自制定管水制度——《均水约束》,并刻石立于田畔以利执行。召信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人立祠供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指召信臣和60年后的南阳郡太守杜诗】。

    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壮志之一就是“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他在任地方官时就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为相后,又积极变法革新,颁布《农田水利法》,大兴水利,引黄淤灌,形成“四方争言水利”的全国性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民族英雄林则徐发配到边关,也不忘为民大兴水利。他的治水思想、管水文告和屯垦著作以及治水技术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河北省古有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还有一位治水名人郭守敬,他是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他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十七年他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至元二十八年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中国史上十大治水名人,河北就占了两个,因此,河北的历史天空绝对有“治水”这股英雄气纵横驰骋。河北没有理由不把治水大业进行到底。

    新中国的治水工程起始于1953年,是年3月6日至17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召开全国农田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今年的农田水利工作,要以群众性的防旱防涝,扩大灌溉面积,加强灌溉用水管理为重点,从水利上来保证今年全国的农业丰收。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治水运动方兴未艾,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神州大地上处处红旗飘舞,人群攒动,人类与大自然神灵——水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决战!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五十年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的成立,标志着河北的治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五十年来,河北水利工作者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民为贵”的思想,足迹遍及燕赵大地,探索一条适合本省经济发展的治水之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使河北的治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

    三、滹沱河畔变了模样

    滹沱河曲曲弯弯,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孤山村一带,流经代县、原平县及忻定盆地,自东冶镇以下转入太行山东坡,从猴刎入平顶山,经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灵寿县,自河北正定县北白店村西入境,经流县内40多个村庄,至大丰屯村北出境入藁城县,经无极、晋县、深泽、安平、饶阳等县,至献县老河口与滏阳新河汇进子牙河入海。黄壁庄以下的东部平原位于滹沱河下游。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据我国水文文献巨著《黄河変迁史》载:“滹沱”是“河”的古读音,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北方以黄河为代表称为“河”,南方以长江为代表称为“江”,中间以秦岭为界,淮河以南所有水道均称“江”;淮河以北均称“河”。而最著名的“河”就是滹沱河,学术界认为由此推断“滹沱河”曾是黄河故道。滹沱河是冲积华北平原的主河道。就是说“滹沱河”作为黄河故道理所当然曾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元氏、藁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证明: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石家庄一带是“砥国”的郡望。《后汉书》称:“中山郡赞皇山有砥水出。”砥水与砥国应相印证,现有“娄底”、“槐底”地名很可能是古砥国存在的历史沿伸。而商王朝的先祖“契”帮助“大禹”治水,因有功被尧封为教化之臣,夏、商研究学者认为商族起源于石家庄一带,尧的郡望在滹沱河的源头繁峙县境内,因此说商始祖“契”居现石家庄【滹沱河出太行井陉之东】,契助禹治水就不奇怪了。而苍岩山留有数千年的古柏,古白檀树,成为原始道教的创始地也不令人惊讶。因此石家庄后为“市”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夏商,甚至更前。昔日的滹沱河流水潺潺,鱼欢蟹肥,藕鲜菱嫩,可谓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滹沱河两岸经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致使水污染愈演愈烈,因而,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的局面。滹沱河流域的水逐渐变得浑浊不清了,鱼虾失去了乐园,母亲河被污水充斥,河流所过县市,你排我排大家都排,简直是一江污水向东流。河北是我国缺水比较严重的省份,人均水资源排在全国最末行列。近年来,由于用水量增大,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景象。滹沱河流域的上游,山西境内沿线各县的情况也与河北类似,除了个别地方,大多数县市对滹沱河的污染也极为严重。这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罔顾环境保护造成的恶果。滹沱河在山西境内流经繁峙、代县、原平、定襄、五台、盂县等县市,不计忻州市区,流域人口约174.4万人;在河北境内流经平山、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无极、深泽、安平、饶阳、献县、青县等县市,横贯河北中部,流域人口约471.6万人。滹沱河全流域的污染,就意味着山西东部、河北中部总共有约646万人直接或间接受到波及。农村饮用水严重困难,大面积耕地减产减收,沿河居民受污染影响,各种疾病易发高发。646万多沿岸人口,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却生活在一条被污染的母亲河旁,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河北省环保厅长姬振海曾说,河北省水体污染严重,全省有57.2%的河流断面处于重污染状态,其中子牙河【滹沱河与滏阳河汇流而成】水系污染最重,高达92.6%的河流断面处于重污染状态。全省2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严重困难。当年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中,河北提出今后5年的环保目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7%以上;1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50%的国控、省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面水水质四类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功能分区要求;全省环保投入占GDP的2%以上。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状况,改善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让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为河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这两首诗全文分别是:“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风沙睢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道出了诗人对历史运行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发白马》中对滹沱河也有过这样的吟哦:“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滹沱河,这条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河流,历经“世间兴废”,依旧横亘在华北平原上,为几百万炎黄子孙输送着生命之源泉,尽管她已经伤痕累累,尽管她几近枯竭。她在哭泣。她在流血。人们啊,当你坐在自己那舒适的家园享受物质文明带给你的欢乐时,你可曾想到过,你的精神家园正在百花凋零、万物萧疏呢?

    一条母亲河的污染,哭泣的是她哺乳的千万人民。整治滹沱河污染,迫在眉睫。

    2002年,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提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日程。庞荣昌这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老水利”被任命为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几年里,他将继续从事与“水”相关的工作。庞荣昌,河北高邑人,1990年至1993年,参与完成了当时省会规模最大的桥西污水处理厂工程,被国家及省、市领导称为“我国同类、同等规模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短、投资最少、发挥运行效益最快的示范工程”。1994年至1997年,高标准完成了石市地表水厂工程建设任务,该项目荣获建设部“鲁班奖”。1997年至2002年,他担任民心河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及民心河管理处主任,出色地完成了民心河的建设和管理任务。该工程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迪拜奖”。2002年至今,负责组织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太平河一期工程全线蓄水,该工程被省、市领导誉为省会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

    省会群众亲切地叫庞荣昌为“水官”。这位与水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水利,以“水官”这个称谓引为自豪,他认为治水的经历就是一种财富。“这十几年来,我一直都在和水打交道。先是治水。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保护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修建地表水厂,保障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接着是引水。建设民心河,环城水系的建成,让石家庄实现了百年河梦。从1997年到1999年,经过两年的奋战,民心河畔已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给省会带来无限生气,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省会的环境;现在是在‘玩’水,不是我自己玩,而是市里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嬉戏的水景。正在进行的滹沱河生态环境整治和省会西北水景建设,这些与水相关的工程都体现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

    一提起自己参与过的工程,庞荣昌脸上挂满了笑容。这些年来,他先后参与了石家庄桥西污水处理厂、地表水厂、民心河、滹沱河整治开发等多项重大水利公益工程的建设;他见证了石家庄从“无水”之城到“有水”之城的变迁;治水引水,水来了,城绿了,环境鲜活明亮了……与水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他对水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从治水到玩水,仅仅一字之差,道出了一位老水利工作者对治水事业的无比热爱与钟情的深厚感情啊,完成了一个人一座城市水路上的一次长途跋涉啊。

    说到滹沱河生态整治开发工程,有必要写一写太平河沿线生态滨水风景区的建设。庞荣昌陷入了对这场难忘战斗的追忆之中。在庞荣昌办公室里有一张石家庄的市区图,上面滹沱河的位置尤为突出。滹沱河的西线正好紧挨南水北调工程,太平河沿线生态滨水风景区建设工程流经河北省,并将构建起河北省的‘两纵六横十库’的供水网络。滹沱河作为其‘邻邦’,也必将从中分一杯羹。一条清清的太平河,再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引来的长江水,省会石家庄已经从过去的无水之城变成了有水之城,所得到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水,还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太平河沿线生态滨水风景区的建设是石家庄市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实施后,对石家庄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突出表现为防洪、拓城、旅游“三大功能”,彰显出“四大效益”。一是经济效益。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绿色休闲旅游项目,拉动全市的经济增长。二是社会效益。以生态开发整治为契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石家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生态效益。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将该区域建成省会面积最大,涵养最好的水源保护区。四是环境效益。通过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搬迁重污染企业,消堵污染源;同时,大面积植树种草,造湖蓄水,增加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减少扬沙。为把省会石家庄建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路畅”和“宜居宜看”的国家园林城市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滹沱河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依据。

    滹沱河河岸约有300万立方米的垃圾,其中大部分为建筑渣土,建筑渣土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堆积成一定的山形,再进行绿化,种上花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河整个工程完工之后,能够形成220万平方米的水面,给省会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怡情的绝好去处。同时对省城的空气质量,增加湿度都有一定关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都离不开水,离开水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千百年来,人们逐水而居。水景建设应该成为宜居宜看的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是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属于农业、农村公益性的基本建设项目,应由财政安排资金投入。但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一次性投入量大,地方财政短期内难以安排足够资金。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决定由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60亿元。鉴于市财政集中筹资有一定难度,总投资中的30亿元,由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解决。政府将在每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财政资金对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开发有限公司予以补贴。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百日誓师大会在京珠高速公路滹沱河大桥下的4号水面标段召开。誓师大会围绕加速推进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要求,打好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攻坚战。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生态、追求和谐,保障行洪、宜看宜憩”的原则,通过“水、堤、路、桥、岛、绿、景、居”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把滹沱河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清洁的水源地。依托河流两岸森林和水体,努力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石家庄市生态高地,成为省会标志性工程。

    会战开始后不久,河北省水利厅李清林厅长对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调研。

    一行实地查看了四号水面、一号水面工程和一号橡胶坝工程,详细了解了蓄水情况和滹沱河地下水库工程进展情况,听取了滹沱河综合整治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对滹沱河综合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李清林厅长指出,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石家庄市乃至全省的重要河道治理工程,因此一定要坚持科学治理。滹沱河是游荡型多砂河道,在整治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防洪保安为主,兼顾生态和景观的治水理念,把防洪保安这条主线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阶段,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河道景观和生态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抓紧开展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课题研究,绘制河道超标准洪水风险图,搞好河道整治物理模型实验,为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给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要强化省会意识。省水利厅要将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石家庄市水利局要严格按照省厅批复的规划开展整治工作,按照河道整治物理模型合理确定防洪工程布局,保障河道安全行洪,确保工程质量和城市防洪安全。要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的用水次序,统筹考虑各方面需求,制定岗黄区间水资源分配方案报省政府审批。要优化配置水资源,对岗南、黄壁庄、横山岭水库及冶河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科学调配,满足滹沱河生态用水需要。同时,要在南水北调通水前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分阶段进行供水。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分三期实施,从2007年起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京珠高速公路,全长10公里;二期工程为黄壁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三期工程为京珠高速—藁城东界,全长36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土方840万立方米,一期工程200万平方米水面具备蓄水条件,将择机蓄水。如今,滹沱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4号水面试蓄水结束,干涸30余年的滹沱河终于重现当年水波涟漪,鱼虾欢蹦,荷花盛开的美景。在沙洲上,只见芦苇丛丛,树木葱茏,凉亭玉立,小路通幽,一派世外桃源之境。外地的朋友只要从高速路上走过,一看到这片漂亮的水域、美丽的水景,对石家庄的印象一定会大增。

    我站在修好的生产路上,伴随着清风阵阵,看河岸成荫的绿树,观水面的美景,赏空中掠过的飞鸟,内心感到心旷神怡。3号湿地紧邻太平河景区,“冀之光”灯塔矗立一旁,这儿不光有自然风景,还有游乐场。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戏水。沿河堤路西行,两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让沿线成为了一道绿色景观长廊,再加上奇石喷泉、艺术雕塑、建筑小品点缀其间,煞是美观。太平河管理处同志介绍说,现在每年3月、11月候鸟迁徙时,天鹅、黑鹳、白鹭、野鸭都会在3号湿地停留。放眼望,天上地上百鸟翻飞,色彩斑斓,煞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滹沱河河岸约有300万立方米的垃圾,其中大部分为建筑渣土,建筑渣土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堆积成一定的山形,再进行绿化,种上花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河整个工程完了之后,还能形成220万平方米的水面,这又给省会市民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同时对省城的空气质量,增加湿度都有一定关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都离不开水,离开水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千百年来,人们逐水而居。水景建设应该成为宜居宜看的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

    笔者手里有一份资料:在省会空气污染的物质当中,沙尘占总悬浮颗粒物的29%。而滹沱河及其两岸裸露的沙滩是风沙的主要策源地。如果说民心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省会的城区环境,那么滹沱河治理后无疑成为了省会北部的防风固沙屏障和绿色生态保护地,使省城的市区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给省城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增长点”。其实,治水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就是一个增长点,历史早已验证:哪里重视治水,哪里的经济就能取得较快发展。

    治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清醒和理智了。我们不再相信迷信,不再相信靠天吃饭,也不再相信水到自然成。我们河北人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智慧,开拓了一条治水的新道路,感动苍天,感动大地。

    四、让农民喝上干净水

    水是生命之源。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作为水利部门如何解决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是摆在水利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唐县水利局领导班子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想,尽己所能,排忧解困,扎实解决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饮用水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人畜共饮一口井,水井口无盖,水里漂小虫杂物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了影响农民兄弟姐妹身体健康的一个严重潜在威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掀起,农民们在物质日渐富裕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喝干净水成了百姓越来越高的呼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每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为主,整县推进与重点工程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石家庄市首先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检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汇报。各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明确工作思路之后,确定了以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保障,以市场为依托,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型的要求,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受益户参与,专业化管理,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要求新建工程达到:自来水入户率、水表入户安装率和项目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在项目确定前,对项目村的班子建设、自筹能力、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进行勘验和审查,填写全市统一制定的“石家庄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储备勘验登记表”,分村造册,县级水利部门存档备案,做好项目村的筛选,避免了项目中途变更和重复投资。为提高供水保证率,石家庄市对18个县【市】区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进行修编,提高了单项工程的供水规模,突出了联村集中供水和高标准水厂建设。并绘制了石家庄市农村饮水现状图、石家庄“十五”以来农村饮水项目村完成情况图、石家庄市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图,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全市饮水不安全类型、分布区域、项目村完成情况、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村庄之间互联关系。

    对有工程建设任务的乡村,这个市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筹资投劳;对自愿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投资者,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补助,吸引社会资金。深泽县户均筹资达1200元。行唐县陈滋沟村、鹿泉市岭底村和赵县南正村饮水工程,分别由个体工商户融资修建。“十一五”以来,全市共争取各级政府投入1.15亿元,群众自筹0.67亿元,社会资本投入0.08亿元,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群众投入为基础、社会及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加快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步伐。

    在建设管理中,石市实行了集中采购和县级报账制度,严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施工队伍、材料设备和项目验收等五关。工程建成后,填写全市统一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交付管理使用卡”。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管护模式:一是对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成立农村供水站,实行企业化管理。二是对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议事会指定专人负责工程管理,实行集体管理。三是对山丘区联户集中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目前,全市已有60%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元氏、深泽等县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协会,县里有农村饮水总会,乡里有农村饮水分会,村里有村级饮水协会,农民自主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解决了农村4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业绩啊。农民兄弟姐妹喝上的不仅仅是安全水,健康水,更是幸福水,共产党送到他们心坎上的甘甜雨露啊!

    农民饮用水之历史变迁,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真正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被当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看待了!水是无色无味的,但在农民眼里它是有色有味的,比鲜花还娇艳,比蜂蜜还香甜。

    五、为水吹响“集结号”

    中国拥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尚有79条。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别列为第三和第五位。然而中国许多地区却缺水。无休止的水资源攫取和浪费,使宝贵的水资源日益减少,已经给国人敲响了警钟。合理利用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功在今朝,利在千秋。

    邢台市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到水务一体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把水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管理的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是贯彻中央治水方针的实际行动。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作用极大。首先有利于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扎口管理。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规费征收、统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理顺政府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和工作中的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取水许可等手段对其合理调度,解决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的取用水矛盾,便于地表水与地下水、客水与本地水源的统筹安排,实现调剂余缺、优化配置。其次有利于为城市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供水保证、水环境与水资源保障。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于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便于城市水资源规划的编制,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水问题。再就是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总体平衡,促进可持续利用。只有城乡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建设,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补偿机制,实现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水生态达到要求。四是有利于全社会的节约用水。主管全社会的节约用水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之一。只有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才能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这一政府职能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

    基于清楚认识,邢台水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省水利厅的指导帮助下,涉水行政事务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全部隶属水务局管理。水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供水总公司、污水处理厂、引朱济邢供水公司、市区河道及城市供排水、中水利用各单位均明确水务局为主管部门。并将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分离,对于水资源配置、水价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水特许经营及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宏观管理,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明确主权、放开搞活、推向市场。建立了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和保值增值运行机制,为水务企业建立了“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水务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临西灌溉试验站确定为全额事业单位,水利物资供应站由自收自支单位改为差额补贴单位,水资源开发公司、朱庄水库、临城水库等单位也都按照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落实了待遇。

    目前,全市21个县市区有16个初步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以内邱县为例,在旧的体制下,供水工程不能进行正常的维护,管网漏失率达3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举步维艰。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后,该县水务局对企业进行管理、监督的同时,放开企业自主经营权、搞活投资融资渠道,由《企业法》调节其经营行为。通过几年的努力,企业扭亏为盈,拖欠职工多年的工资、保险、医保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保证市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饮用水安全,实现采补平衡,该市实施了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工程,压采地下水。依法对电厂、钢厂的生产用自备井实施关停,改用地表水,年使用地表水3000万方,不但有效地缓解了城区用水矛盾,也使引朱济邢供水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利用地表水及中水每年为城市提供1500万方的景观用水;协调市内企业进行中水利用,既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又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找到了出路;还协调水库适时弃水,以补充地下水;相继对邢钢、电厂、邢矿集团各煤矿、军需印染等30余家企业推行了水平衡测试工作,为企业挖掘节水潜力,年节水达3000余万立方米;为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筹划《邢台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2008年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长期以来,由于旧体制的束缚,城区节水办、水业集团等3家均有市区收费权。由于体制不顺、企业征费无证上岗、收费主体不合法等问题,许多用水户产生了抵触情绪,借故拖欠或拒缴,严重影响了水资源费的征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了一大批配套文件,如《城市取用水管理办法》、《邢台市严格控制打井的通告》、《邢台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制定完善了《邢台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邢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邢台市水功能区区域规划》、《邢台市入河排污口调查与控制规划》、《邢台市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规划》等九大规划。近年来,共关停市区自备井380多眼,年压采地下水量4500多万方,使市区地下水得到有效保护,地下水位上升,干涸20年的狗头泉、百泉复涌,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邢台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为水吹响集结号,是他们在治水战役中完成的一个精彩的水资源保卫战,应当为他们记一次大功。邢台水利人延续了水的生命,同时把自己变成了水,朴实无华,但滋养人的心灵,实现了他们作为水利人的铮铮誓言,实现了他们战斗岗位上的社会价值。于是,水感动了,享用这些水的人感动了。

    六、古老话题抽新枝

    防洪减灾、开源节流,自古至今已经喊了多少年,但真正最能体现科学的还在当代。我们国家古代时期的防洪分为两派:一是主流派,主张用工程措施来制止灾害的发生,即用工程来控制洪水;二是在工程治水之外,要合理地规范国土开发,适当地避让洪水,从而減少灾害的损失。

    请看明朝的黃河工程布局。中间是黃河,黃河两边靠近主河床的堤防被称为缕堤。在外边跟河道平行的粗一点的堤被称为遥堤,遥堤距离缕堤大约是两到三里地。在遥堤跟缕堤之间,垂直于遥堤的被称为隔堤,如果某个堤防出险情,隔堤用于防止洪水直冲遥堤。由缕堤、遥堤、隔堤构成的防洪系统是工程治水的做法。

    河北省遵照党中央治水指示精神,防洪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十一五”时期,河北省将构筑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到2010年,现有大型和重点中型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主要行洪河道堤基本按规划达标,使主要河系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中等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至50年一遇,蓄滞洪区和海堤抗灾能力明显加强。“十五”期间,河北省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座大型水库、23座中型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以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运行。实施了滹沱河等骨干河道堤防整治和大中型河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加快了重点蓄滞洪区、海堤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4亿元。

    今后5年,在抓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工程的同时,河北省将开工建设云州、朱庄、口头、横山岭4座大型水库和乱木、大庆、马河、宋各庄、马头、野沟门6座中型水库以及一批危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逐步消除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骨干河道治理力度,开工建设滦河、北运河等重点堤防工程,完成11座大中型闸涵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的海堤建设,突出重点城市和无设防城市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步伐,解决63万人的就地避险和安全转移问题。

    在开源与节流方面,河北省取得了显著成效,紧缺的水资源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开源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率先开工建设,2008年4月主体工程完工,当年9月中旬开始向北京应急供水。从1994年开始,连续15年实施引黄入冀工程,共引黄河水30亿立方米,还先后实施“引黄济淀”、“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引水近5亿立方米,维护华北之肾“白洋淀”连续21年不干淀。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陆续展开,利用现有蓄、引、截、提工程,合理调度区域水资源。在节流方面,在全省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市、区】达到69个,探索总结了符合河北实际的节水新机制,衡水市桃城区“提补水价”节水机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各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47和0.76。强力推进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约束性指标,全省工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77万元/立方米,2008年下降到47.64万元/立方米。

    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水和谐的大格局正在加快构建。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对全省11.7万平方公里的山区进行全面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做到治一沟、成一沟、受益一沟,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近10年来,实施了21世纪初期首水水保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项目,在环京津建起了绿色屏障。针对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河北下决心逐步关停城市自备井,下决心治理平原河道污染,到2008年已关停城市自备井1998眼。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省共建小水电站229座,装机容量36.5万k,年发电量3.8亿k·h。

    水利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水利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前30年水利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水利改革侧重水利工程技术层面的探索与创新。后30年紧跟时代改革步伐,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发展新模式、新机制,完成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3个市实现了水资源供、用、节、排、回的一体化管理,结束了“多龙治水”的历史。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融资和受益群众筹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的建立,搭起了面向市场的融资平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盘活了小农水资产资源,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与农业灌溉用水水权流转、城镇供水水价调整机制的建立健全,成功地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珍惜、节约、保护水资源,使河北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了了空前的巨大作用,有效促进了全省的经济建设进程。

    古老话题抽新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思考的空间:在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范畴——金、木、水、火、土中,水被赋予了能够预示改朝换代的涵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比德说”,赋予了水以伦理道德的价值。几千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的动人故事,这些美丽的传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同水灾作斗争的勇气,为中国生态平衡发展,特别是水生态的平衡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分量极重的精神营养。长期的治水历史实践昭示我们:水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存的资源,也是人类文化发展之本源,更是中华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之母源。

    七、破解难题“瓶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中心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治水人面前——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且面临新的配置问题。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水资源长久利用难题的“瓶颈”。

    邯郸市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个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48.9毫米。全市年均可用水资源量16.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91.6立方米,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全市水利工程年供水量约21亿立方米,供需缺口4—5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靠超采地下水补充。东部平原13县年需水约15亿立方米,可用地下水资源约11亿立方米。生态水网通水运行后,骨干河渠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实现了止跌回升。但供水范围以外地区的地下水位仍呈下降趋势。中部主城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目前可以保障。西部山区主要指武安市、涉县和峰峰矿区,工业用水基本可保障,局部地下水超采。但农业以旱地为主,土地望天收和农村用水难问题仍比较普遍。

    邯郸市对境外的漳河水源高度依赖。岳城和东武仕两座大型水库是我市最重要的水源调蓄工程,岳城水库以漳河为水源,东武仕水库每年从漳河调水约1亿立方米,占其年出库水量的50%。其次是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力不相称。我市的传统产业钢铁、煤炭、粮棉生产等都是高耗水产业,与邯郸市当前的水资源承载力极不相称。东部平原13县的地下水超采形势依然严峻。

    再就是城镇供水压力巨大。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县城】聚集,对供水工程和水资源调配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山区水源涵养能力不足。除漳河上游段以外,多数地上河流只在汛期过水。小型水库调蓄能力低且毁坏严重。水土流失区面积达2732平方公里,占山丘区面积4395平方公里的62%。水源涵养能力较差。再有就是水资源配置管理体制不健全。邯郸市尚未形成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体制和机制。未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各类水资源难以统筹安排;未形成水权市场,工业用水挤占其他用水没有补偿机制;水费、水资源费征收不到位等。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沿河企业能长期坚持达标排放的少,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的多,建成的少,建成后满负荷生产的更少。针对上述现状,这个市牢固树立资源水利观念,在安排重大项目、发展区域产业的同时,树立“量水而行”的观念,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

    首先是做活调水文章。一是谋划“引黄”工程。积极争取6亿立方米的引黄指标;二是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项前期工作,通水后邯郸每年可分配水量为3.9亿立方米;三是对跃峰渠等现有工程加以完善,从上游山西调水。其次做深节水文章。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以明确初始水权、建立水交易市场为中心,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工程、政策、管理等各类手段,建立全社会自发节水机制。大力抓好雨洪水、中水、矿井疏干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接下来做实生态文章。一是启动邯郸市城区生态水系与防洪排沥工程。二是启动西部“水源涵养”工程。开展水保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建设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兴建、加固部分中小型水库。三是加大防污治污力度。四是加强地下水保护。

    最后一个举措是做新饮水文章。实施邯峰电厂水源置换工程,将电厂使用的羊角铺地下水源置换为地上水源,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契机,优先在乡镇所在地、经济聚集区发展集中供水站,在解决现在农村供水的同时,为将来小城镇的供水打好基础。

    邯郸市千方百计把水资源用足用好,为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效地推动了邯郸经济社会的持续又好又快发展。难题“瓶颈”的破解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那就是要想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一实际问题,就必须要尊重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地重新安排水资源;尽量少搞“水活动”,有必要动水,应本着“量水而行”的方针节省着用。我常常想,国人的节水意识不高原因何在呢?水是生命之源,这是连小孩都懂得的道理,既然知道水如此宝贵,为何不知珍惜保护呢?需要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过去长期宣传的“地大物博”误导了国人,逐渐形成了“家大业大浪费点不算啥”的普遍观念。尽管国家一直提倡勤俭节约,但国人似乎只热衷于和自己生活有关的节约,而忽视了间接与自己生活关系更大的属于国家利于个人的资源。长期实行的几乎等于白用的低水价,让国人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意识越来越低。

    水是一种资源,这一点人们没有疑义;水是可以再生的,这一点大家也知道;水也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这一点目前国人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增强节水意识,必须要先让人们心中有本“水账”。中国人多水少,每人获得的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有一半缺水。姑且勿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形势严峻,问题迫在眉睫,已是不争的事实。

    增强节水意识,既要推广典型,又要借鉴经验。增强节水意识,既要推广典型,又要借鉴经验。据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对北京广州等7个城市2211名居民进行调查,这些居民中有八成表示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节水、节电。株洲三三一医院仅改装6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厕所水箱,一个月就节水8000多吨。如美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虽然为中国十多倍,但国人节水意识却普遍比较强。一位从美国考察归国的人士所见所闻,可资佐证。他入住的宾馆床头柜上,几乎都置放着这样一块卡片:“美国宾馆每年需要1800亿加仑水,而这些水大多用在洗涤上。那么,您能否减少床单洗涤的次数?如果您愿意,请将卡片放在床头。”步入浴室,是又一番光景:“如果不是特别脏的话,您能否用毛巾擦拭一下身体而不是拧开龙头?”山姆大叔节水意识,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何尝不可汲取人家的节水经验呢。

    鲁迅先生早就警示: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这一科学预言,正被雄辩的事实所证实。因此,除了借助价值杠杆外,增强节水意识,人人自觉节水,堪称明智之举。否则,黄河行将干涸,世人势必陷入饥渴难熬的境地。

    2009年3月,新加坡推出了一个节水新计划。其中,计划的一部分是提倡国民用简单方法节水,如淋浴时间缩短1分钟,每人每次洗澡节约9升水。“用简单方法节水”,这一倡议令人击节赞叹。刚过去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笔者以为,就城市居民节水而言,无论是新加坡也好,还是其他国家也好,因为牵扯到千家万户、芸芸众生,最紧要的、最根本的,恐怕是先要增强节水意识,方能自觉付诸行动。

    中国不是美国,更不是新加坡,但水的命题与意义是相一致的,它没有国度之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效仿他们,搞一个中国式的节水新计划呢?完全可以。

    八、跃峰渠的今与昔

    在河北省邯郸市的西南部,跃峰渠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穿过太行山区。它引漳河水入滏阳河,为涉县、磁县、峰峰矿区等县【区】沿渠数十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以及保障全国闻名的邯钢等邯郸市重点工业用水默默无私奉献。

    跃峰渠沿渠共有6个渠道管理所、3座水电站,大多位于偏僻的太行山区。它始建于1975年春,于1977年秋建成通水。曾几何时,基层单位办公和生活条件十分落后。过去一位老领导就此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睡觉无窝、办公无桌、煮饭无锅”抑或是“食无肉、居无室、出无车、冬无暖”。这位领导干部回忆说,他的父亲从修建跃峰渠开始,一直在跃峰渠管理处工作,对跃峰渠的过去了解得比较多。“咱就说新合管理所吧,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过的?不说别的,就说吃油,每次炒菜就是拿蓖麻籽往锅上擦一擦,有个油味就行了。谁舍得吃油啊?”他的父亲说起昔日的工作环境不胜感慨。连吃饭这个人的第一需要都如此这般,其它生活办公条件能好到哪儿去?但水利职工们不嫌苦,不怕吃苦,乐于吃苦,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跃峰渠运行30多年来,在为推动邯郸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水源支撑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利用位于山区有落差地利资源优势,梯级开发小水电,挖掘综合效益;连续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治理病险段,减少跑冒滴漏,节约用水增加供水量提高效益。

    太行山区里跃峰渠管理所巨大的变化,只是国家水利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但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河北省水利事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见证了一代代水利人,为了河北水利转变观念,勤奋工作,甘于奉献所走过的六十年艰苦曲折而辉煌的足迹。也再一次印证了精神能够转化为丰富物质的真理。

    九、“小水”可以利民

    手头有份材料,写的是河北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力实施“以水兴县,小水富民”战略,不断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步伐,建成了一批标准高、质量好、效益突出的水利精品工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请看一看河北以承德县为试验区,是如何实施“小水”战略的。

    小水之一:“小水窖”——开源节流,冲破山村缺水“瓶颈”。早在上世纪90年代,承德县人开始研究“下雨时用不着,不下雨时用不上”的问题,就是通过家家户户修水窖,把下雨时产生的又用不着的地面径流引入水窖储蓄起来,作为枯水期的抗旱用水。

    长期饱受缺水之苦的承德县人,在解决了缺水问题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向土地要效益,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全县确定了“山腰果,山坡菜,平川种稻麦”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王麻子沟村修建水窖300多眼,户均6眼。过去全村都是“望天收”,连一亩水浇地也没有,如今大面积发展起来各种蔬菜和瓜果种植,复种指数达到1.9,一亩地几乎顶两亩地使用。因为有了水窖,有了抗旱水,真是种什么长什么,种什么收什么,种什么都有好收成,过去只听说过的草莓鲜果,眼下变成了这里百姓的拳头产品,一亩地一茬的收入就是三四千元。

    小水之二:“小风机”——提水节能,打破农村水利能源制约。承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境内多山,耕地多以山地旱田为主,农业用水十分紧张,耕地多因动力资源和运行管理费用大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不能实现有效灌溉,绝大多数耕地只能靠天收,每遇干旱年景,往往颗粒无收。为了打破农业、农村用水紧张局面,解决山地水利配套难度大等实际问题,该县立足境内四季多风、风能资源丰富的实际,及时引进开发风能提水先进技术,效果很好,深受民众欢迎,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建成了新杖子、上板城、朝梁子等风力提水工程示范区。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风能扬水工程100多处,新建配套水池水窖500多个,解决了3000多亩山地果园、蔬菜和2000多人的用水难题,为该县农村水利有效避免电、油紧缺、架配电费用大等难题,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助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小水之三:“小水源”——引水惠民,破解百姓饮水难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已经成为关系百姓生活、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一直以来,该县始终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解决百姓饮水问题确定为“民心工程”,列为县政府每年要解决的十件大事之一,统一部署,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利用国债人饮项目和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开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小水之四:“小流域”——治理生态,促进人水和谐发展。近年来,承德县始终把水保生态建设作为惠及子孙的“富民工程”全面落实。本着治水先治山,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累计完成甲山干沟子、双峰寺小井、安匠、岗子等二十余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工程示范区,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00多平方公里,造林整地10多万亩,为项目区栽植板栗、仁用杏、山杏、李子等经济林3万多亩,建水源及节水工程500多处,为近百家种植、养殖户解决了用水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小水之五:“小水库”——防洪保安,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承德县立足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下大力量抓防洪保安工作,重点加强水库、河坝等防洪蓄水工程的维修加固工作,几年共维修病险水库9座,新建或维修防洪堤坝100多公里,其中建成县城高标准防洪坝8000米,在建的滦河县城段837米防洪坝和东房子水库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内主体均可完成。全县完成疏浚河道近百公里,为水库下游及河流沿岸村庄和耕地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针对在行洪河道内乱弃渣石,侵占、堵塞行洪河道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利用大搞农建的有力时机,组织力量开展清淤清障工作。加强河道采砂整治工作,规范采砂管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确保汛期行洪安全。

    小水之六:“小水电”——开发水能,推进农村电气化进程。为缓解全县用电紧张局面,该县在不断加强原有三座水电站维修和技改、保证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近年来又谋划启动了滦河水电梯级开发项目。

    好一个“小水战略”,其运筹帷幄,奇中取胜绝不亚于一场现代化战争。说它奇,奇就奇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小水窖、小风机、小水源、小流域、小水库、小水电,然而这“六个小”却发挥出了大作用,改变了乡村缺水现状,增强了防洪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治水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到:治水需要大投入,但更多的应当从小投入着眼入手,小动作收到大效果。

    美丽的水啊,永远是土地的一个光环。走到每一条大河前,我感觉到这淙淙流水是活的,有生命的。大河不会说话,滚滚涛声却把人间所有的情话都说尽了。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人是活不过一条河的。所以说,我们为了子孙后代,要治理好每一条河。当我们的生命离开了,水还流淌,大河还活着,河岸的绿树还那么挺拔。水永远美丽,当人间的美凋落了,水还会重新滋养新的美丽。

    大河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大的幸福伴着大的痛苦,在治理河水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河的痛苦。我们人类追求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追求痛苦和折磨。生命本身的需求,是存在的,是欲望的,放在大河的治理上永远存在和鲜活。有时,为了人类的生存,可能会改变的大河的流向和意旨。大河的爱与恨,一路淌来,在幸福和失落之间摇晃。水像梦中的鞭子,永远在河上抽打,也抽打着我们人类自己的影子。我们搏击着,就像握住一个梦,直到它生出羽毛,长出翅膀飞起来。

    我们人类走过了长长的路,回头张望,发现大河还在,水还在流淌。我们的生身父母还站在河岸,就像两棵老树。风擦干了老人流泪的眼睛。我们便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生命的大河啊,生命的水源啊,我们永远祝福你们。

    【关仁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河北人大常委】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国治水史诗》,方便以后阅读中国治水史诗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治水史诗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并对中国治水史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