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每每都需要面临抉择,去北京学艺,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快高中毕业了。很多报道里都说我为了进京学习相声,而放弃了去大学深造的机会,实际的情况没有这么壮烈,在那个时代,考大学念本科,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父母上一辈人的希望,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有出息,日后才会有出路。我却觉得,继续读书不是不可以,可自己不喜欢,去勉强上学也不甘心,学了也难以致用。在这儿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她不奢求我当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只是想我有一个自己喜欢走的道路。所以我选择相声,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只是我喜欢这一门儿,骨子里的倔强,让我不想向世俗的人生轨迹低头,我要的,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到了十七、八岁的年纪,自己特别有主心骨儿,可在别人眼里我依然是个孩子。但我那时候甭管成熟不成熟,已经觉得自己有能力给自己拿主意了,是个大人了。尽管心里仍然怀揣着各种疑惑,对于首都北京,我还是十分向往的,一个新鲜陌生的环境,对于好奇心重的少年来说,总是有致命的吸引力。
其实我那阵也没想那么多,百善孝为先,听母亲的话和她一起到了北京,那时候是2002年,而“郭德纲”这个名字是从2005年以后才逐渐被更多人知道,现在好多徒弟是冲着他这仨字来的,我当初可完全没有,这仨字有谁知道呢,那会儿谁知道郭德纲是说相声的呢。
到了师父家里,那是第一次见面:他二十多岁的年纪,梳个分头不分头,平头不平头的发型,穿个毛衣,相当朴素。我一看都有点咂舌:这年岁也太小了吧,刚二十七能教我什么?我的第一位启蒙恩师可是七十二都过了,天津七八十岁的相声老艺人,身上多少本事和能耐呢,郭德纲才多大,会多少都两说着。田先生,业界鼎鼎有名的老前辈,我想我真正的相声师父,不要求岁数比田先生大,因为再大可能他都说不了话了,教人就费劲了,可起码名气得有,在相声界怎么也要有一定的口碑和地位,眼前这个师父名不见经传,又其貌不扬,所以这第一感觉真是有点看不上他,心里打着鼓:行不行啊?
后来跟随我师父去了剧场,一段活看下来,我记得是《卖布头》,当时的感觉是震撼,《卖布头》是传统活,师父做了修改,改得很好,包袱抖得巧妙有劲儿,唱段儿唱得响亮地道,确实是有能力,心里就比较认可了,咱服气!跟着这位师父能学到东西,怎么学习的咱们后话再继续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