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白落梅 本章:楼阁

    江南梅雨,就这样漫不经心地下着,淅淅沥沥地让人忘记年岁。楼下院墙的植物,在烟水中,愈发地翠绿葱茏。窗台种的睡莲,已是荷叶田田。还有一株已经枯死的茉莉,竟在雨水中重生,发了新的嫩芽。草木的灵性与情长,是文字所不能言说。于这人间修行,唯有它们,始终如初时那般洁净和清白。

    独坐小楼,喝一壶闲茶,翻看潮湿的书卷。“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贺铸的《青玉案》,竟与此时情境一般相同。锦瑟年华,付与无情流光,这一路行来,风餐露宿,早已找不回当年清澈的自己。

    而后听闻了故乡的雨水,已经泛滥成灾。河水本无过错,然它一个简单的转身,一声轻微的叹息,就足以令生灵涂炭,家园尽毁。檐间的水,流落千江,竟翻涌而来,冲倒每一座瘦弱的桥,以及原本就已风烛残年的老宅。

    记忆在梅雨中泛潮,我开始牵挂幼时居住的宅院,以及那座古老的木质楼阁。小时候,总爱独坐在木楼上,看悠然的云,听萧疏的雨,赏明净的月。喜欢高处远眺,看起伏的山脉,错落的稻田,聚散的屋舍,或是墙院上,一丛不知名的野花。而今,那些熟悉的事物,早已将我抛弃,不会再来。

    古人建楼阁,是为了做藏书、远眺、巡更、饮宴、娱乐、休憩、观景之用。城楼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高峻空旷楼阁可以会仙人,汉武帝时曾建井干楼高达五十丈。他们在楼阁之上饮宴、会仙、望远、辞行,城楼成了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佛教传入中国,一时间,崇山峻岭的山林,建筑古刹楼阁,仙宇道观。高耸入云的佛塔,让众生心生敬畏。里有一回夜深时分,唐僧师徒扫塔的场景,感人至深。歌词云:“乌云压顶夜深深,塔铃儿响声声。月色昏暗,灯儿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一片禅心悲众生,师徒扫塔情殷殷。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今天月儿明。”

    第三十六回,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叠叠,殿阁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时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罢。’”

    如今寻访名山胜地,依旧可以看到许多保留千载的佛塔名楼。取清幽僻静之处,设藏经阁、大悲阁、钟鼓楼。众僧侣在楼阁之上阅经打坐,品茗说禅,听风赏月,消遣寂寞的光阴。但凡有寺庙道院,皆可见得楼阁亭台,道骨清风。

    唐人杜牧有诗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佛教建筑,在烟雨中若隐若现,更添迷离之美。朝代更迭,楼台依旧,四百八十古刹,已成了众生追寻朝拜的风景。

    皇宫大院,以及贵族府邸,亦建轩落楼阁。后楼、厢楼、东楼、戏楼,大多临着亭台水榭而建,构造巧妙、精致典雅。雕刻之饰,富丽堂皇。素日里空置着,雅兴起时,便相聚一处,摆宴听戏,饮酒作乐。红墙绿瓦之内夜夜笙歌,却不知登高远眺,彩云易散,春风秋月各自茫然。

    江南的亭台楼阁更是婉转多韵,建于曲栏回廊处,丛林草木间,景致清幽,雅逸绝俗。最为别致的,则是江南古典园林,往日王侯官府的私家宅院。他们在园林风景绝佳处,设幽馆,筑楼台,听戏宴会,吟诗作赋,赏四时丽景,品趣味人生。

    唐人韩偓有诗吟:“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春雨清寒,杏花如雪,秋千空悬,夜雨朦胧的楼阁,隐现出无限缠绵之意。也许楼阁之内,有美人如许,红泥小火炉,烹煮佳酿。这雨中楼阁,以及楼阁里的情景,竟那么地耐人寻味。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清风水苹叶,白露木兰枝。”此为白居易《江楼早秋》之句。楼阁临江而建,引起无数诗客登楼赏阅这南国秋景。湖光朝霁,萍叶聚散,看波涛逐浪,如画江山。白居易有着深刻的江南情结,曾写下三首《忆江南》,千百年来,被无数人吟咏回味。登楼感怀,赏景作诗,期盼有一天可以找到心灵的原乡,返回故里。

    还有一位登楼望远的词人,在一个中秋之夜,酩酊大醉,写下一阕永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空旷的楼阁之上,皓月当空、佳人千里,词人思绪轻灵,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缥缈和孤独。宫殿楼台,离天的距离很近,似乎可以感受到广寒宫的凄凉与寂寞。月亮转过朱红华丽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古窗里,照着满怀心事,不得安眠的人。明月本无错,却在世人离别之时,悄悄团圆。虽说高处不胜寒,苏东坡终究是洒脱的,他说但愿人长久,千里亦可以共婵娟。

    最负盛名的楼阁当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为岳阳楼写下传世名篇《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赏阅洞庭湖皓月千里,静影沉碧的佳景之时,更写出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情怀。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登黄鹤楼写下的名句。黄鹤楼临巴山群峰,接潇湘水云,古老典雅的楼阁,承唐宋遗风,过往历史,仍被后世追忆。三国时,黄鹤楼曾为军事目的而建,后成了官商行旅游之地,饮宴之所。黄鹤楼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唐人崔颢有诗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写滕王阁的名句,至今依旧让人向往那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景象。我曾几度踏寻古人先迹,登临滕王阁。纵览滔滔赣江水,远眺万里长天,青山横翠,流云竞走,长桥卧波。几叶小舟漂浮在江河之上,渐渐隐没于苍茫水波,不复与见。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每一天,都有天南地北的过客登楼赏景,萍水相遇,如一场亭榭歌舞,转瞬即逝。之后,各自奔走于车水马龙的尘世,再度重逢,已不知会是何处人家。若然有幸,寻一知己,执手相待,起看风云,又该是怎样的情长?

    年少时犹喜辛弃疾的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时的我,看罢尘寰消长,心生凉意,如至清秋。这种醒透与凉薄,任世间多少情意,都不能将之捂暖。

    有一天,若能再归故里,旧景重现。我只想再登一次阁楼,在晚云收起、日落薄暮之时,再看一场远去的雁南飞。


如果您喜欢,请把《陈迹·清欢》,方便以后阅读陈迹·清欢楼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陈迹·清欢楼阁并对陈迹·清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