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由薛凯琪到张学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汤祯兆 本章:第四十九章 由薛凯琪到张学友

    韩寒旋风来港,指出他热捧眷念的港片女星是张柏芝,我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真心话。香港电影一向予人不良印象,使人以为一切以阳刚至上,女人戏无由生根,勉力而为只有死路一条,于是银幕上充斥的都属花瓶角色,恶性循环就此而生。

    一、花瓶式的安排

    那当然并不是全无道理,但你会记得的大抵仍是《东方三侠》(梅艳芳、杨紫琼及张曼玉),而不会是《女人本色》(梁咏琪及薛凯琪)吧。近年在大大小小的最佳女演员选举中,一直为内地女星垄断(惠英红在2010年的电影金像奖好不容易才扳回一届),或多或少说明了鸡与鸡蛋之间的烦恼——要有称职胜任的女演员,才有可能出现象样的女人戏,否则花瓶式的安排,有时候反而属以大局为重的调动安排。岸西如果没有汤唯拔刀,《月满轩尼诗》大抵亦会大为失色,难道你可以想像由林嘉欣来饰演爱莲的角色吗?

    此所以我觉得今年黄真真、陈庆嘉及秦小珍均用对了薛凯琪。远的不用说,去年看《廉政行动2009》,薛凯琪饰演廉署调查员许其珊,的确令人不欲观之——面对一个走路如行猫步,审讯盘问高八度的“调查员”,任何人都看得出导演有多艰难。但严格而言,薛凯琪确属近年在电影中有较多参与的本地新女星,我相信幕后创作人也绞尽脑汁,努力把她的“入眼”程度加以提升。所以《分手说爱你》的阿花及《人间喜剧》的天爱,其实都是创作人为了切合演员自身特质,而加以乘势发挥的成绩展现。其中陈庆嘉及秦小珍尤其眼利,他们清楚看到薛凯琪作为港女的入型入格,于是把当中的刁蛮难缠部分加以重新塑造,事实上这也是《分手说爱你》前半部分悦目清新的地方,因为薛凯琪的演出现实气息更浓。反过来当下半段进入阿花的“成长”部分,电影便开始进入窘局——剧情上要阿花凭口述交代天水围挣扎背景已经牵强乏力,而演员亦无力进入内心反复争斗的层次,亦令到开始出现溃不成军的局面。但《人间喜剧》则充分看透演员的特色及局限所在,于是把本来属浮浅自我中心的港女特色,再扩展夸饰至喜剧化的地步,而以精神问题来加以包装——既满足了视觉上的荒谬快感(把现实色彩夸饰成喜剧从来都是予人共鸣的高招),同时又避免了对观众造成挑衅(一切不过以精神病来掩饰,避免触动观众于现实层面对号入座的联想刺激),那确实为精明不已的设计——姜愈老愈辣,信然!

    二、发挥张学友优点

    由此令我回想起张学友来。2010年是张学友重现银幕的丰收期,不仅片目众多,而且表现也予人惊喜。《全城热恋热辣辣》中与刘若英的一段,固然是全片的灵魂精华所在;即若如贺岁片《72家房客》中的石坚,同样来得轻松自然,随手拈来便称职到位。当然,在重头作《月满轩尼诗》中,张学友饰演的阿来的人到中年危机,正好以的反面作为潜在对照来加以建构——吊儿郎当vs成家立室,彻悟求爱vs拘谨退缩。张学友曾在访问中表明于香港电影金像奖中空手而回,对他而言是罕有的打击。我认为某程度正好说明演员的视点,未必真正能看穿个人的本色所长。张学友的喜剧感,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见明证(如饰演金麦基的“猛鬼”系列),而我觉得他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把具现实气息的小人物,予以生活化的轻松自得点化,流露少许的幽默喜剧感,却又绝不会过火。

    那其实正是乌蝇(《旺角卡门》)的启示:张学友饰演的角色一旦沉重用力,就反而会削弱了他在银幕上的光彩;收紧的学友只可当配角,否则就可能出现差强人意的反效果来。而岸西今次运用张学友的方法,正好是易地而处为他作出贴身考虑的银幕设计,把刚才提及的演员优点尽情发挥。是的,从薛凯琪及张学友的身上,我都看到幕后创作人对演员的深情,也惟其如此,大家才可以有机会逐步走出眼前港产片的幽谷。


如果您喜欢,请把《香港电影夜与雾》,方便以后阅读香港电影夜与雾第四十九章 由薛凯琪到张学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香港电影夜与雾第四十九章 由薛凯琪到张学友并对香港电影夜与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