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并不是叫人什么都不做,只是要少做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妄为。
1999年,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到中国,当记者问应该如何评价克林顿政府对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贡献时,经济学者回答说:“看在克林顿没做过什么事的分上,给他打个8分吧。”确实,克林顿在任期间,未曾有过什么可圈可点的大动作,但美国经济却于他在位期间,获得了复苏与持续增长。这与中国古代圣人老子所说的“大道无为”,竟不谋而合。
致力于研究中国哲学的冯友兰先生,对老子的“无为”给出了最通俗、最恰当的解释:“无为”并不是叫人什么都不做,只是要少做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妄为。在顺乎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为,才是“无为”的真谛,曹参便深得其精髓。
汉惠帝即位的第二年,萧何病重离世,曹参接任相国之位。但这位新任的相国,好像根本无心治理国家,大臣们一到曹参家里,他便请人饮酒;即便有人提起朝中大事,他也总是把话题岔开,弄得那些人只能干着急。就连惠帝心理也很不踏实,他以为曹参嫌自己太年轻,所以不愿竭尽全力来辅佐自己。
一日,下朝之后,惠帝特地将曹参留下,询问其缘由。曹参听了惠帝的话,脱帽跪在地上请罪,并大胆地问惠帝:“请问陛下,您跟高祖相比,谁更英明呢?”惠帝立即答道:“那还用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接着问:“那陛下觉得,我跟萧何萧相国相比,哪个更能干呢?”惠帝听罢微微一笑,说:“我看你好像比不上萧相国。”曹参马上接过话说:“陛下所言正是。既然陛下不如先帝,我不如萧相国,那么他们统一天下后,陆续制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是我们无法超越的。陛下现在是守业,不是创业,我们只要遵照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规章、法令执行,不要失职就是了。这样不是很好吗?”惠帝这才明白过来。
在曹参任相国的三年时间里,他极力地主张清静无为,一切都按照萧何任相国之时定好的法规,来治理国家,使西汉得到了很大的稳定与发展。他死后,百姓还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曹参用老子的“无为”,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可见,无为而为,反而能有所作为,就连儒家的圣人孔子,也对老子的这一思想,非常感兴趣。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问“礼”,于是便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洛阳。老子把孔子师徒引入大堂,入座之后,孔子表明来意,老子点头微笑。孔子师徒正准备洗耳恭听之时,不想老子却张开嘴巴:“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七零八落的牙齿,不知何意。随后,老子又伸出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灵光乍现,醍醐灌顶。孔子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后来,师徒几人辞别老子,起身返回鲁国。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颜回答道:“我们其实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挡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孔子听后称赞说:“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无为而作,才能完成当为之事。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只做应当做的事。做过了,如雁过长空,不着丝毫痕迹,没有纤芥在心,正如泰戈尔诗中所写,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对中国哲学而言,冯老所做的便是“无为”,他未反驳谁,也未力挺谁,只是简简单单地加以解读与普及。这远非常人所能做到,却也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他。无任意妄为,是一种大智慧,也是超脱社会、关注自然的天地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