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独明王朝有两个直隶省,有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还要归咎于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一事。
众所周知,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不是给他的儿子朱棣。因而,朱棣就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这次空前的兵变使得叔叔抢走了侄子的皇位,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往了北京城。
而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朱棣发动的兵变,其实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人预测到了。此人,便是在政治界、军事界以及预言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刘伯温。
刘伯温所写就的《烧饼歌》中曾提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最后一句,是在提醒朱元璋要多加防范。朱元璋不明就里,忙问刘伯温:“朕今都城城坚守密,何防之有?”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懂得这句预言的内涵。刘伯温回答说:“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只恐燕子飞来”,说的可不是南飞北回的燕子,而是暗指燕王朱棣。
随后,刘伯温又即兴写就了一首打油诗:“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到了这里,刘伯温连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中的谋臣是谁都预测了出来。
整个预言的意思是说:大明朝虽然当下已经一统天下,但还是需要日夜提防警惕着才有可能保住江山太平。日后,大明朝在南方的气势将会逐渐趋于衰落,而北方将会成为代替南方的新都城。至此,已经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的事情说了出来。随后,刘伯温继续为朱元璋泄露天机。“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是说,太子虽然是嫡出,但他其实当上皇帝的机会并不大,而是要由文星来继承王位的。文星,指的便是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但文星当政,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最关键要防范的是子孙相残,同时还要防御着国内获得封侯的王爷们割据一方当起土皇帝。
“一院山河永乐平”一句中,还提到了朱棣登基后的年号。朱棣在靖难之役一举兵变成功后,他登上了皇位而改年号为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指的则是靖难之役的最大谋臣姚广孝,他曾是个和尚,此与秃顶之说也不谋而合。
《烧饼歌》中对朱棣兵变做出的大胆预测,最后一一应验而让刘伯温所做的这一本诗歌集传为预言界的奇葩。关于靖难之役,我国另两本在预言界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书——《推背图》和《梅花诗》,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预测。
在《推背图》的第28象中曾经写出了一个预言,其提到“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并且还说“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清代文人金圣叹在读到此处的时候,联想到大明建国初期的靖难之役,不无感慨地说:“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这分明就是发出的朱棣篡位夺权的信号灯。
由南宋传下来的《梅花诗》中的第四首,也是在专门预测明王朝的历史。这首诗写道:“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诗中所写的英雄,便是朱元璋,他从一个叫花子起家,是实实在在的布衣了。第二句则指出出身贫寒的朱姓人家可以做出一番雄图霸业。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直接写起了燕王朱棣起兵废掉建文帝的事情。历史的变革再一次在千百年前被预言诗言中。
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的起始是因为建文帝即位后,国内藩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建文帝为了斩草除根以保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但这恰恰威胁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于是,坐镇北平的朱棣就起兵造了反。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这天,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之后朱棣于同年即位,第二天改国号为永乐,改北平为北京。一直到1421年,北京城的建设工程全部落下帷幕,朱棣便迁都北京城,南京只是作为留都存在。
尽管《烧饼歌》属于预言诗,但其和明朝的历史发展轨迹如此吻合,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迹。至于秉持着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怎么看这件事情,丝毫都影响不了《烧饼歌》在预言界的地位和价值。
而这,也是迄今为历史所验证的最大的神奇预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