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托体同山阿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谢国琴 本章:第二十八章 托体同山阿

    桑结嘉措的愚昧,在于他的自大。他的军队,如何是拉藏汗的对手?拉藏汗作为皇帝派来制衡西藏政治的力量,本来就不可小觑。可桑结嘉措一旦掌握了实权后,就不舍得放下。他天真地以为,单凭政治,就可以将拉藏汗的力量压到最低。可被压迫的力量,终有反扑的一天。

    可即便到了他失去了权力的时候,他仍相信,自己将有翻身的一天。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人,仍不肯相信自己失败了。即便自己的军事势力比不过拉藏汗,他也要想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来。

    他想起了当年对付拉藏汗的父亲,那个执拗着要从他的权力中分一杯羹的蒙古王,他送给了这位王一份礼物,一份使其致死的毒药。一个权力的威胁者,就这样消失了。

    桑结嘉措很满意当时的做法,这是最经济的战争策略。虽然那次暗杀的结果,带来的是其儿子对他的仇恨,这仇恨也誓要终结他的生命。但桑结嘉措理想地想,在暗杀这一块,他是老手,他必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早年,他就已经在拉藏汗的身边,安插了自己的人,现在是用这颗棋子的时候了。

    密令发出了,桑结嘉措满意地望着远方,盘算着之后的策略。他未想到,此举是在自掘坟墓。

    还有谁能够阻止桑结嘉措的疯狂?在这决战前的时分,一个年老的喇嘛,来到了桑结嘉措的面前。他说了一番出乎意料的话:“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桑结嘉措您,到底是想要什么呢?您可曾为六世达赖想过?您的权欲,必将会造成他的牺牲。您不如隐居山林更好。”

    之前高僧们的劝阻,都是让他想着佛祖,但这位喇嘛所说的,却是仓央嘉措。桑结嘉措这才想起来,作为他一手扶持的傀儡,仓央嘉措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创伤。曾经,他是田野中自由的孩子,如今却是被他困在布达拉宫的囚徒。虽然他感激五世达赖对他做出的一切,但他却深深地伤害了六世达赖。

    他知道,他带给仓央嘉措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他也发现,他的一意孤行,将继续给仓央嘉措带来深重的伤害。拉藏汗把仓央嘉措视为“桑结嘉措扶持起来的假活佛”,自己如果与拉藏汗继续对立,只会使拉藏汗对仓央嘉措下手。到时,在仓央嘉措充满苦难的一生里,又必会增添一道新的,鲜血淋漓的伤口——这道伤,甚至会把他带向死亡。

    可现在,他已经停不下来了。他心中有狂野在呼喊,他和这些与他敌对的人,对峙了太久。这一刻,他已等了太多年,奋斗了太多年。现在是最后的关键。他怎么可能,在最后关头退却,功亏一篑呢?权力欲望就是这样的毒药,让人一旦陷入,就不可自拔。

    桑结嘉措决心一意孤行,与拉藏汗对决。那结果,将会是一场灾难,不知会夺取多少人的性命。但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唯有向前,作最后一拼。

    看着中毒已深的桑结嘉措,老年的喇嘛很是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劝解无法让这个人迷途知返。他唯有长叹一声,径自遁去了。缓步中,他口中依稀说着季节有更替、人生有苦甜一类的话。桑结嘉措不由跟了他几步,听到他说,上上下下乃是行路的道理。

    老喇嘛的话,再明白不过了。他是说,再风光的人,也会有不再风光的一天,这是世间最浅显的道理。我们的人生,有时一帆风顺,眼看胜利就在前方,但谁又能料到,前面不会忽然出现难以跨越的沟壑?有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但谁又能料到,前面不会忽然雨霁天晴?痛苦与欢乐,都是相对的。低谷与佳境,也都是交替出现。

    桑结嘉措听到老喇嘛的喃喃自语,心不由得悚然。他是何等聪慧之人,他的学识让他很快明白了这话中的真理。这真的是该他走下坡的时候了吗?作为僧人,他自然明白这更替的道理,但作为对权力有着渴望的野心家,任何可能的机会,他都不愿放弃。不,他不要去经历寒冬,他安慰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西藏的人民。

    可若真是为西藏人民,他寻的应当是“不战”之法,而非一力的以暴制暴。身为僧人,当具有佛祖“以身饲虎”的牺牲自我的善念,而非操控军队,发起战争。

    《金刚经》曾提到一大国中的三王子,素来很有善心。一日,他和哥哥去往山中玩耍,忽见到一只方生产的母虎,十分饥饿,眼看便要饿死。三王子心生怜悯,吩咐二兄先走,自己却留下来,要以血肉之躯喂养母虎。然而母虎身体虚弱,无法进食。他便自己刺破脖子,流出血来,让之舔食。这“以身饲虎”的故事,是要佛教信徒们能为他人想,只要能成全他人的幸福,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仓央嘉措在一次次的失去中,已经渐渐懂得了牺牲的价值。但对于一直索取的桑结嘉措而言,别说“以身饲虎”了,就连一丁点的权力,他都是不愿放手的。

    他忘了一个僧人的本分,忘了一个老人的本性。疯狂的欲望,将人心底的最后一丝理智和怜悯摧毁。心中“善”的念头,早就湮灭,取而代之的,是战火燃烧的杀戮、血腥,和不顾一切的追逐。年迈的桑结嘉措,甚至连自己也不顾了。

    这虚无的权力,真值得这样烧掉自己最后的年华去争夺么?即使在这利益的争夺中取得了胜利,留下的也不一定是盛名。之前,桑结嘉措就已经背负了太多骂名,修葺布达拉宫时死去的无数亡魂,与拉藏汗争斗时死去的无数亡魂,是母亲的怨恨,情人的诅咒。甚至他自己的儿子,都因渴望自由离开了他。这样争夺,到底有什么意义?把权力牢牢掌握,总有一天他也会死去,权柄也会落入旁人手中。他的名字被唾弃,被怨恨,最后被遗忘。

    最后能剩下什么?空空如也。现在,这位老喇嘛,给了他最后一次改过的机会,但他决定放弃。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僧人,他一定要掌控整个西藏。于是,他带领军队,向着拉萨的方向去了。不论胜负如何,他都要一战。

    这个暮年的僧人,如同历史上任何一个英雄一样,勇往直前,虽然前途未知。他苍老的面容,被凛冽的风刻上更多皱纹,他的眼角已经向下耷拉,老态龙钟;但他又紧紧抿着嘴唇,下巴的线条如同岩石一般坚硬。

    实在是可悲,又可敬的模样。

    苍茫的高原上,暮年的桑结嘉措奔向自己最后的征程。

    他知道,自己没有更多的机会了……这一次,一定要成功!然而,世事总是那样难以预料,桑结嘉措的下属因为恐惧而退却了,也带走了大量的兵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毫无疑问地,他败给了拉藏汗。

    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惨败吧。

    一下子,他就从叱咤风云的人,成了阶下囚。与此同时,拉藏汗正在搜罗桑结嘉措的过错,并将之记录下来,遣人送往北京城。康熙见到这份奏折之后,派了两个使者前来打探情况。

    然而,使者还未到,拉藏汗便将桑结嘉措处决了。彼时,桑结嘉措52岁。这个传奇第巴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在被处决之前,他静静地待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回忆着自己的一生。他自幼被五世达赖接到身边培养,学习各种晦涩的知识。后来,在五世达赖的一力促成下,年纪轻轻的他,登上了第巴的宝座。

    尝到了权力滋味的桑结嘉措,越来越迷恋这无形无质,却可给他带来一切的东西。五世达赖死后,他便总揽了全局。然而想起虎视眈眈的蒙古人与远在北京的皇帝,他仍然不能放心。他的野心在膨胀。

    可他生前的这些功名利禄,在将死时,还余下什么呢?拼却一生去获得的东西,可曾给自己带来什么幸福,可曾给自己的心带来安稳?

    桑结嘉措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不过,他的心中,想必也曾后悔过。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想起了那个名叫仓央嘉措的年轻人。他给了这个年轻人一切:高高在上的权力、华美的服装、可口的食物。但他也夺去了他的一切:爱情、朋友、自由。他本应该是一个歌者,一个诗人,却被禁锢在华丽的囚笼中。

    为了自己的欲望,他到底牺牲了多少人?布达拉宫里的鲜血,爱人的哀号,亲人与朋友无助的眼神,甚至他的儿子在面对他时都是恐惧的,他能够看到那个年轻人,在他面前战栗,好似小羊遇见了最凶猛的狼。

    他曾经不顾一切地,想要攀上权力的最高峰,但在最后一刻,他从那高位上狠狠地坠落下来。摔得很疼吧?但这疼痛,终于让他清醒过来。在阴暗的牢狱里,他静静地坐在角落。他展开自己的手心,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他曾经不顾一切要得到的权力呢?地位呢?它们可曾真正地属于他?

    是的。那根充满诱惑力的权杖,它从来不曾改变。它就在高处闪闪发光,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为它流血、流汗。改变的只是那些试图握紧它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桑结嘉措竟也开始渴望起,那些世俗的情感来。他曾经以为它们是没有意义的。但他现在,竟如此羡慕,那些曾经被他踩在脚下的常人。

    但他也知道,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他将那些美好的东西,从自己身边推开,让它们毁灭。是他自己,如同疯魔了一般,在这场豪赌中,把一切都压了进去……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他的儿子已经消失了,他唯一可能见一面的,却是一直被他当做傀儡的六世达赖。他央求见一见这个他伤害至深的孩子。可他得到的,是一张纸笺,其上是仓央嘉措的笔迹:

    热恋的时候,

    情话不要说完;

    口渴的时候,

    池水不要喝干;

    一旦事情有变,

    那时后悔已晚。(高平译)

    仓央嘉措的诗,并非是写给桑结嘉措的怨恨。但这诗,却是拉藏汗在仓央嘉措的诗中,找到的最能从心灵上击败桑结嘉措的。毫不留情的口吻,直指桑结嘉措的内心——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暮年的桑结嘉措,心脏震颤了。他曾是那样博学多智,除了杀戮与权力,他也曾追求过别的东西,譬如医学、佛学。但权欲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桑结嘉措错过了无数可以回头的机会,错过了无数让自己回归本心的机会。若他能悬崖勒马,放弃与拉藏汗的对抗,跟随活佛进入山中修行,想必后来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他便可以在寂静的山中,研习他的佛法和医学。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在无限的懊悔中,桑结嘉措等来了自己的死亡。

    毫无疑问,在这之后,历史已经记住了他。但他已经确凿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一生玩弄权术的人,死了之后,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会渐渐模糊。曾经端坐在高位上的身体,裹着华丽衣衫的身体,也会腐烂,化作尘土,被风吹散,融入这个世界,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或者偶有人为他悲伤,但深埋于地下的他,还能有知么?“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去之后,还有什么呢?世界并不会因一个人的死,而停止它的发展与变迁,不论多么赫赫有名的人,在他死去之后,身后的一切就没有了意义。虚名,权势,更是可笑。

    这就是死亡,令人无知无觉。可惜的是,桑结嘉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这个道理。若是他能够早些看透,是否就没有那些杀戮,没有懊悔,更没有仓央嘉措悲剧的一生了?这个世界上,想必就会多一个自由自在的诗人。这是桑结嘉措的悲哀,也是仓央嘉措的劫数。

    最后,桑结嘉措化为尘土,他所造下的孽,却要仓央嘉措承担。那个渴望做诗的年轻人,就要迎来他最后的一劫。


如果您喜欢,请把《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方便以后阅读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二十八章 托体同山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二十八章 托体同山阿并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