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无人“拍拖”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苏言闵唯 本章:4、无人“拍拖”

    “我们每天呆在厂里,每天过的就是上班、吃饭、睡觉这样简单又枯燥的生活,在深圳找不到归属感。”2010年,首次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深圳宝安沙井镇三洋微马达厂车间主任姚琼英如是说。在深圳已生活了10多年的姚琼英的感受,也代表了大多数在广东“搵食”的外来者的心声。

    深圳向左,幸福向右

    闯深圳的人差不多都一样:不管你是怀着投机心理还是侥幸心理,是本着创业精神还是冒险精神,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共同的,即你必须自己求生存,求发展。“特区”这片新大陆上的生活,很快就会让这些步履匆匆的外来求职者们懂得什么叫“不相信眼泪”。因为他们将迅速发现自己已进入一个竞技场。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到这片新大陆,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谁都不是孬种。成者王侯败者寇。优胜者可以青云直上财源广进,失败者则只能卷起铺盖滚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这个市场铁面无情,翻脸不认人。谁要是不能成为强者,谁就会被毫不客气地淘汰出局。这就不能不使深圳人时时处于战备状态。

    在这座充满了欲望并到处流传着一夜暴富故事的城市里,没有钱是吃不开的。这就逼得你不敢懈怠,非拼命挣钱不可。于是就有女孩抱怨在深圳做女人太难:又要独立自主,又要小鸟依人。因为做丈夫的要“供楼”,已不再有能力养老婆,但又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老婆或情人是个颐指气使的“女强人”。同样,男人也有苦恼。他们抱怨现在的女孩要求太高:她们既不愿意爱上一个“不挣钱的人”,也不愿意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可每天都准时准点回家,又上哪儿挣钱去?

    “拍拖”(粤方言,指男女之间交朋友、谈恋爱)就在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里,成了“可以有”,但又“不敢有”的奢侈品。深圳市总工会2010年7月15日发布的“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未婚人员较多,占71.5%。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但是,在大城市追求幸福的未来的人当下却缺失了幸福感。2010年,由中国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保险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公布了全国35个样板城市的幸福指数。最早提出“幸福指数”概念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现在,西方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在这一报告中,综合测评结果:深圳的幸福指数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一方面,深圳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人来到深圳就业、生活,另一方面,深圳生活的高压力又带给人们普遍的“幸福危机”。受访者认为影响他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于住房压力大、工作压力大、交通状况不佳、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漂泊在深圳的人不仅缺失了家庭温暖,就连爱情也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簕杜鹃的孤单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在深圳显得有点奢侈,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感情疏离的城市,由始至终,爱情都是一个最陌生同时也是最稀缺的名词。

    2009年,深圳网站上的一篇《深圳的簕杜鹃美得孤单》的热帖引起了这个城市里“败犬女王们”的关注。现在,呈上这篇网文,也供大家感受深圳“白骨精”的无奈与孤单。

    大多数城市都有代表或象征自己城市形象的市花,深圳的市花是簕杜鹃,在我看来,簕杜鹃有两个特点,一是花名多,二是花语对深圳女性来说是多么无声无语的贴切。我查了一下簕杜鹃花名有:三角梅、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三角花、叶子花、叶子梅、纸花、南美紫茉莉等,花名多得呼应了深圳移民城市的特色,合着五湖四海的叫法、学名别号的称呼,像花一样美丽的女人也来自大江南北,从自学成材到海归博士,有打工小妹也有名企高管,各味的芬芳婉娆深圳。不知有没有科学研究或由源出处,簕杜鹃有两个花语,苍劲艳丽且伤情,像很多在深圳奉献的女性,花语是:坚忍不拔,顽强奋进,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

    深圳情荒上的爱情很轻,大龄女单身的爱情更轻,或轻于鸿毛或轻于毫毛,既单薄又易散,而且还来之不易,唯有少而又少的友情才重于梧桐山。关于深圳大龄女单身的定义和关注,我不清楚官方的数据和说明,但是我身边有很多超过28岁未婚未恋未来不乐观的女朋友,她们坚忍不拔,顽强奋进,却没有真爱。

    小A和小D,是“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就出生的姑娘,分别在两个全球500强的名企工作,每天的关键词不是“加班”就是“自愿加班”;同样因为未恋而至今未婚;用我的话形容她们的生活轨迹就是:她俩相互不认识,却像面对镜子一样生活。

    邻居小F是1978年的,和父母同住,常年出差国内外,无固定住宿,也无固定朋友,更无固定交男朋友的心情;

    公司里的大L和t姐也许不知道她们的情况并不好,当她们对我们有好话,我们会赞美她们奉献精神的伟大,当她们和我们工作协作不愉快,我们会暗骂她们是奔四老处女的变态。

    小Y上周又一次对我说了上上周说的同样话:我要找个质量不太差的男人生个孩子,我能接受做未婚妈妈,我真的很想要个孩子,我真的不能再等了,我34岁了,我现在却依然无法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据了解未婚妈妈给孩子上户口要花很多很多钱,我没有很多很多的钱;还有个问题就是,找一个质量不太差的男人真的真的很难,我找不到。

    小已经非常厌烦厌恶公司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是无计可施,有一天她问我:离了婚的女人是不是只能跟她们四十几岁的人去广场跳舞才和谐?虽然30好几了。

    33岁小M未恋未婚,已经几年都不再见网友,QQ名字早改为“秋天”,签名写的是:春天我将爱情种在泥土里,到了秋天就腐烂了。

    小P让同事先带她妹妹去相亲,她说:现在76年的已经很难找对象了,或许78年的情况会稍微好一点。

    小Q在深圳的起点是夜总会小姐,从2000年22岁开始的,前些天她又说她明年会真的做恋爱结婚的打算。

    小R今年又读出了个什么士,还又报了个什么名,从7岁读小学开始到现在她已经读了28年书了,而且她自己都说基本不可能遇到愿意娶她的男人,因为死心,因为不可能会有也许,她只能将错就错,继续念书……

    这是我认识的一些女子、女人、女孩、女士,她们在深圳奋斗着,忘我地拼搏,迷茫地生活,麻木的呼吸,她们的努力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爹妈、为了弟妹、为了真诚、为了虚荣、为了充实、为了逃避……就是没有为了自己的婚恋未来找条出路,不是无所谓,是无可奈何。

    深圳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指引下,所有的一切都像在高速中运行、裂变、重组,快速得让人来不及静下来思考,在经济实力强大的肌体下掩藏着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深圳一直以来都被贴着物质丰富、感情淡薄的社会标签,在这片金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土地上,爱情渐渐沦落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就像都市小说《深圳贱人》中所感叹的“这座城是片繁华沙漠,只适合盛开妖艳霓虹,悲伤的人们满街游走,打听幸福的下落,爱情都只是传说”。

    传说的爱情被套着物质的项圈,沉重的房价也会成为扼杀爱情的凶手。

    2010年,广州做了一份关于“高房价对广州单身青年婚姻影响”的调研,通过对广州15000名单身人士的婚恋情况调查发现,超过54%的单身人士在婚姻上存在着房屋需求,其中,90%以上的男性选择“不介意”对方是否拥有住房,而超过2/3的女性则要求作为婚姻对象的男性需拥有购房能力或已经拥有住房。这就是现代都市人的困扰。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上的改革与开放也带来了精神的颠覆,这个地方比内陆更加追求“自由之风”。微酸婚姻顾问机构首席婚恋顾问王子夜认为,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正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思潮涌动,而且高考刚恢复没几年,大家对知识分子普遍怀有崇敬之情。并且,当时的大学生凤毛麟角,国家包分配,他们毕业后基本上就有了金饭碗。对于女性来说,精神追求和物质要求同时得到满足,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知识分子一度成为80年代深圳最抢手的择偶对象。到了90年代,深圳人的择偶观和婚姻观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如中国经济大潮的来势凶猛,理想主义彻底被功利主义打败。那个时候风行的“二奶村”成了深圳的一个独特标识。进入新千年,婚姻现实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多元价值取向占据上风。来深圳奋斗的人所列的清单中包括:房子、车子、票子,惟独对爱人这个选项可以忽略不计;爱情在深圳淹没,小三、闪婚、周末夫妻、同性恋、8分钟恋爱、丁克家庭等专业词语却不断涌现。

    在“经济试验田”的出生胎记下,深圳一直被贴着物质丰富、感情淡薄的社会标签,在这片金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土地上,深圳的爱情也免不了和金钱挂上钩,而且也越来越功利。就像林紫深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孟永健所说:“深圳就是一个名利场,也是寻梦人的歇脚点。在全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引导下,男女之间的情感基本上只是一个易碎的附属品而已。”

    就像一位深圳男子在网络上所公开的女友结婚条件,让人不得不唏嘘:

    与现在这个女友交往也一年有余了。按说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了。毕竟双方都不小了。我28、中专学历;女友24、大学学历。因为我中专未毕业就出来打工,经过多年打拼也算小有所成。毕竟,在深圳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虽说存款不多,但算是小康一族,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我的年收入有十万多,另外公司内部股份、奖金、自己炒股等每年也不下于10万(光景好的话)。我这个条件在诸多低学历打工一族中也算个小精英了,可是,我那月收入不足4000的女友却不满意我的现状。在与其探讨婚姻大事时,也对我百般刁难,让我痛不欲生!下面是女友就是罗列的结婚条件:

    (1)结婚所有婚车必须在36辆。且必须用劳斯莱斯或林肯(加长的)。婚车中必须有奔驰宝马等豪华车。

    (2)结婚酒店必须在5星级。酒席不得少于36桌。每桌花费不得少于8000。

    (3)在男方未买到别墅前,女方有权不为其生儿育女。买到别墅后女方只为男方生一个,无论男女。

    (4)结婚后公婆不得与其同住。

    (5)为女方父母在深圳买一套3房以上的房子。房产证归女方父母。

    (6)结婚项链必须是钻石的。戒指必须要在2克拉以上的。(7)鉴于男方因多重事缠身,财政出现小危机时刻。女方降低要求,望男方为女方购买一辆40万以下的红色跑车。

    (8)男方不得与其他女性出现暧昧的关系。

    (9)工资要上交给女方,男方不得有怨言。

    (10)为了保险起见,双方必须签订结婚协议!

    这个条件让人联想到很多年前,有人对深圳的评价:“深圳的女人都姓钱,并且崇拜物质。”最近,网络上流传的深圳拜金女言论也反映了深圳爱情的“价码”:“如果你是暂未购车、暂未购房的朋友,请绕行,我要找的不是潜力股。”这就是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都市里的爱情观。

    美国社会学家沃思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一文中认为“现代都市”具有以下特性:社会结构复杂,产生了高度专业化的机构;人口和文化异质性突出;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替代,亲属关系纽带减弱,家庭的社会意义功能降低,邻里关系和社会整合的传统基础被破坏;城市中的交往具有肤浅性、短暂性、匿名性和非人格性。城市性导致了日常世界的疏离感,使得人们涉身经验逐步贬值。在社会理性化、生活货币化、生产机械化的洪流中,维系过去与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经验结构解体了,个人陷入绝望、孤独和痛苦之中。

    在深圳生活的人应该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感受,因为深圳的夜间有一档广播节目就叫“夜空不寂寞”,这个节目倾听着都市夜归人漂泊的心声、思乡的衷肠。站在城市立交上俯视桥下车水马龙与万家灯火,没有一处属于你我,就像半夜游荡的孤魂,影子才是惟一的伴侣。

    结语

    一线城市高耸的“门户壁垒”——住房、交通、户籍、教育、医疗就像雷峰塔一样,将新移民们压得喘不过气。因为它有独特的“经济语境”和“全球化语境”,不是人们最初生活的那个“乡土社会”。所以,有人说“在一线城市打拼,你就需要有狮子的雄心,狐狸的狡猾,骆驼的忍耐以及猪的好脾气”。但是,即便如此,也很难有姿态的生存在一线城市,更别说闲适地生活在此。


如果您喜欢,请把《逃离北上广Ⅲ·广东太竞争》,方便以后阅读逃离北上广Ⅲ·广东太竞争4、无人“拍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逃离北上广Ⅲ·广东太竞争4、无人“拍拖”并对逃离北上广Ⅲ·广东太竞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