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于天明寺的香客有不少是经常旅游的施主,对于天明寺所在的茅山,大家的评价是:茅山是一座景致不错的普通小山。施主们说,所谓普通小山和名山大川,最大的差别并不在景致,而是在于有无人文景观。
戒嗔后来想了想,施主们的描述还真是非常准确。由于茅山的知名度过低,戒嗔确实没有见过任何名人在任何文章里提及过茅山,即便是有着不文明习惯的游客,好像也懒得在茅山的石头上刻上“×××到此一游”这样的话语。
在茅山里,戒嗔能想到的人工建筑,除了戒嗔所在的天明寺以外,大概就只有山中间的那座“观雨亭”了。
观雨亭是修建在茅山背面的三重瀑附近的一座亭子,那是一座有些年头的老建筑了。戒嗔也不清楚它是哪一年修建的。这亭子很破旧,既没有雕刻,也没有很好的造型设计,只是简单地用土黄色的石柱撑起了整个亭子,在亭子上方的石梁上隐约可以看到“观雨亭”的名字。很显然,当初修建这座亭子的施主并没有打算花很大工夫。
当然虽然观雨亭没有很好的外观,但是它的好处依然是显而易见的,经常有走累的游客在亭子中休息。因为是在三重瀑旁,所以平日里坐在亭子中的人,通常不是观雨,而是观瀑的。
南方的天,变化莫测,只是有时候一阵悄然而至的雨,才让观雨亭变得名副其实,在这时候,常会有很多游客挤在观雨亭里避雨。
每次看到在亭子中避雨的施主时,戒嗔的内心里也会感慨观雨亭的作用,因为即便是如此不起眼的小亭子,一样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观雨亭倒塌的那天,戒嗔并不在场。那天,戒尘师弟吃坏了肚子,于是戒嗔便跑去镇卫生院找沙大夫,想从他那里拿些治疗腹泻的药品。
结果戒嗔在卫生院的病房里,发现好几位受伤了的镇民,他们有人包着头,有人包着手臂。当时戒嗔觉得很奇怪,因为淼镇并不大,卫生院里很少有这么多人同时住院,更何况这几位病人戒嗔也算熟悉,不像惹是生非的人,然而,看样子他们却像是刚刚打过群架的。
戒嗔忍不住好奇,顺便去打听了一下。有个病人说:上午上茅山运石头,经过观雨亭的时候,它忽然倒了,我们都被倒塌下来的石头砸伤了。幸好反应得还算及时,而且人都不在亭子中,否则问题就大了。
这一次戒嗔真的意外了,因为在戒嗔的印象中,那座一直默默地为路人遮风挡雨的观雨亭,今天伤到了人。
生活中的好坏也不是恒定的,一个长期无人管理的好亭子,也可能发挥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