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才女是如何教育儿子,让孙策孙权成才的,史书上虽然记载不多,但还是有的。记载说,当小霸王孙策东征西讨,据有江东之后,就开始跷起尾巴来,对部属不再象以前那样亲和。有一次开会,会稽郡功曹魏腾,因为不同意孙策的观点,孙策大怒,下令将魏腾捆起来,拉出去砍脑壳。
与会诸人惊恐万分,没人敢劝说孙策,不知是谁,偷偷告诉了吴才女。
这时候的吴才女,已经是吴老太太了。老太太出来后,走到一口大井旁,背倚着井栏,对孙策说:“儿子,你听妈妈跟你说,你刚刚来到江南,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也不过是刚刚起步,正应该礼贤下士,征求人才。再说这个魏腾,他有什么过错?此前的他,一心为公尽职,今天的他,有勇气当面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你竟然要杀他。你要杀就杀好了,不过呢,你杀了他之后,明天,所有的人都会叛离你。我不忍心看你灾祸临头,所以决定自己先跳进井里,再见儿子……”
“别别别……”孙策吓傻了,急忙冲上前去,拦住母亲:“妈,都是我不对,以后我改,我改……你们还在旁边看什么热闹?还不快点把魏腾放了!”
可以确信,孙策小的时候,吴才女教育儿子,肯定不是这么个办法。如果小时候也这么搞,孙策孙权小胳膊小腿,拦不住她,有可能真的扑通一声,掉井里出不来了。但是现在一定要这么劝。因为这时候的孙策,百战立威,养成了杀人如麻、一言九鼎的霸王气场。这时候母亲劝他,他会跟你抬杠的。能够让孙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就这么一个跳井的教育模式。
所以吴才女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随着儿子年龄成长的不同阶段,随时加以改变调整。说透了,教育这东西,实际上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斗智的过程,一旦被教育者察知教育者的动机,教育就意味着失败了。吴才女读书破万卷,深通教育的原则规律,所以才会在孙策已经成人之后,使用如此怪异的招术。
吴才女讲谏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四年。又过了三年,她就死了,此后她的妹妹,也就是吴国太,继续享受老祖母级别的政治待遇。
如果有谁不认可孙坚也是吴才女培养出来的话,那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个世界,不了解女性的力量。人类社会有一个强效的规律或法则:女人决定男人的成就,男人决定女人的幸福。
这个意思是说,优秀的男人不是野生的,是女人用她的柔性之爱,慢慢将男人的勇气、智慧与善引导而出来的。幸福的女人,是懂得如何培养优秀男人的女人。成功的男人,不过是找到了爱的导师的男人。
追溯吴才女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是由她亲手调教出来的丈夫和大儿子,都早早的死掉了。
死掉……死掉了,怎么反倒说教育成功了呢?这个意思是说,吴才女把丈夫和大儿子,培养成了具有荣誉感的骑士。而骑士,是最不适宜大三国这阴谋时代的。所以他们年纪轻轻,就被人杀掉了。
小霸王孙策,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被人暗杀的。因为他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奴仆和门客就转入了地下斗争,组织暗杀小组。而孙策喜欢单人独马到处乱跑,结果一个暗杀小分队恰好遭遇了落单的孙策,被刺客一箭射在了孙策的脸上,伤重不治,就此死亡。
小说中,借郭嘉之口,评点孙策说:“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这个评点,道破了中国权谋文化的核心要素。轻而无备,是说孙策对别人的信任,磊落光明。性急少谋,是说孙策待人坦荡,不会用阴招算计别人。匹夫之勇,是说孙策重视一个武士的尊严与荣誉。死于小人之手,正是具君子风度的骑士的必然命运,因为你重视尊严与荣誉,这就给了不讲究江湖规矩的刺客以机会。
评价孙策之死,有必要拿曹操的私人保镳典韦做个比较。典韦为了老板玩女人而死,死得连个名堂都没有。他死后,杀死他的张绣被曹操许以高官厚爵,曹操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张绣则出任了扬武将军。
典韦象狗那样活着,也象条狗那样被人杀掉。他活着是条狗,死了是条死狗。无论他是死也活,都毫无意义。而孙策,他生前磊落光明,死后青史留香,让人追思怀想。
从孙坚到孙策,父子二人相同的死亡模式,构设出这个家族的文化精神。但是很显然,这种伟大而祟高的骑士文化,是不适宜权谋气味浓烈的中国的。培养出这两个优秀的骑士,应该是吴才女对这世界最美好的愿望,女人,哪一个不会爱上象孙坚这样顶天立地的男人?
如果吴才女再把第二个儿子孙权,培养出精神骑士,那么她的教育就成为了一个悲剧,不旦身死家灭,连同她对这世界的美好希望,也会被典韦这样的狗型人士抹除。所以吴才女还为孙氏家族培养了一个帝王式人才:二儿子孙权。
孙策临死之前,对弟弟孙权说:“举江东之兵,决机于两陈(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一个骑士那样磊落光明,展示武士的荣誉与尊严,你玩不来。如一个帝王般视人如走狗,恣意的做践玩弄他们,这事你干吧,老子不干。”
骑士远去,空余绝响。帝王西来,江东沉沦。新的时代,再次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