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微思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雾满拦江 本章:九、微思想

    思想:人生的答案,从来不在书本之上,无论书本上的箴言是何等重要,但如果你缺少了这个必不可少的思考过程,这些人生的哲思,就与你毫无关系。

    思想:梁启超和蒋百里曾结伴游历欧洲,走遍欧洲各国。然后梁启超写了本《欧游心影录》,力证欧洲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科学靠不住。蒋百里则写了部《欧洲文艺复兴史》,纵情讴歌欧洲的民主与科学,并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两人同样的经历,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人和人的差异,就是这么巨大。

    爱因斯坦的遗嘱:我死后,除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地方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我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

    信息:古波斯的时候,反叛者这样传递信息,他们将一个人的头发剃光,把信息写在头皮上,等头发长起来的时候,再让使者动身上路。这样,由于信使身上无一字一句,所以也就难以被拦截,等到了地方,信使剃光头发,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被封锁的消息……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你脑子中的思想,它是不能被拦截的。

    征服:伏尔泰晚年的时候,名震欧洲,一个绝美的少女为其才华所惑,心甘情愿做他的女仆,并当众亲吻他。面对公众忌恨的目光,伏尔泰支吾道:这个,这是生命在亲吻死亡——拥有思想,整个世界都会爱你;拥有权力和金钱,别人最多只是惧怕你。

    思想:亚里士多德说过大意如下的话:思想的形成与复兴,有三个客观条件:一是研究者的兴趣,二是宽松的社会环境,三是有优裕的生活——这里说的是自由,思想的自由与经济的自由。只有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中,群体的智慧才会爆发,才可能创造出坚船利炮,扩大你的生存空间与影响力,这就是普遍适用的文化观。

    托马斯·卡莱尔:使一个人悲惨的不是死,是活得可怜,而不知为什么;是工作得筋骨酸痛而无所得;是辛酸疲惫,却又孤立无援,被冷冰冰的普遍的自由放任主义紧紧裹在中间;是整个一生都在慢慢死去,被禁闭在一种不闻不动,无边的不正义之中……天啊,说这句话的人,距离我们两百多年了。

    公民意识:1.自我负责。2.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将自己的观念或思想强加于人。3.对别人只有具体事情的授权,而不承认某人或某一团伙将你的权利全部托管。4.必要情况下让步,但任何时候也不会为暴力与邪恶张目……体面与尊严不能指望别人的恩赐,唯有独立的人格,才会有独立的尊严与体面。

    思维四种:第一种是理性思维,考虑问题注重公正的社会规则,强者能获利,弱者有机会。第二种是以利益为考量,有利就做,无利就躲,这叫成熟思维,无可厚非。第三种是以喜恶为标准,喜欢就干,不喜欢给钱也要偷懒,是幼稚思维。第四种是以别人的利益为考量,不惜恶化自己的生存环境,是奴才思维。

    明白:我们常说:明白了……但这个明白,是分四个层次的。第一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层:知道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产生的影响及后果。第三层:知道事情的影响及后果,也知道自己一旦介入,事情的变化发展趋势。第四层:知道趋势,应时而入,主导着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你的明白,在哪一层呢?

    思想:初中生的知识总量,应该不比孔子多,不要说初中生,就算是哪个教授,拥有孔子的十分之一,也能誉满全球。知识不是你读的书,它是从你的思想中衍生出来的,没有了思想,知识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理性法则:1.讨论问题时首先明确主题,主题不明确,吵架会吵飞。2.对主题明确定义,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定义,但不能用你的定义取代我的,定义不同,结论自然不同。3.主题的定义,主要是明确外延与内涵。4.不打比方,不举例子,因为举例会改变问题的外延与内涵,导致出现不靠谱的结论。

    认知体系:一是本能思维,知好色而慕少艾,纯粹食色导向。二是本性思维,知利害而择之,又称直线思维。三是环境认知,对于人群聚集异常敏感。爱看热闹的中国人,思维就停留在这一阶段上。四是因果认知,逻辑不清之人,往往倒因为果。五是知性思想,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思考,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的思考。

    爱国:常说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明显,无论是道德还是传统,都是强制的,不允许讨价还价的,更是别无选择的。在美国,有个小孩写信给前总统里根说:他爱美国,因为美国有两百多种冰激凌——世上没有强制的爱,除非是自由的选择,有美好的预期,才会有真正的爱。

    坏游戏:有一种社会游戏,叫四两拨千斤。方法就是挑一个倒霉说书的,贬之挤对之,令其发狂之,然后以低俗之名突兀封杀之——这时候社会舆论就会分化,有人支持封杀,就有人剥支持封杀者的皮,发现支持封杀者更低俗,于是封杀形成了连锁反应,最后,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被封杀了……

    斗争:斗争哲学鼓励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斗,其理论基于阶级的社会学分类之上,并将动态的社会固化,具体的人概念化,否认人是具体的,否认同一阶级的人是有区别的——最重要的是,阶级只不过是一种经济属性,斗争哲学却将其混淆为道德属性。一旦你将经济属性混视为道德属性,斗争的欲望就从此产生。

    我们常常会认为人群总是要比个人聪明,事实上,这一点是绝不可能的。当个人汇集成群体的时候,绝不会有集思广益这样的事情发生,相反的是,群体的叠加只能增加他们的愚蠢,智力反而会大幅度下降。相比于个人,群体不存在丝毫的智力优势!——庞勒:《乌合之众》

    自由:公民是不可奴役的,因为奴役首先是心灵的物役,一旦你放弃自我的责任与权利,寄希望于他人,就踏上了奴役之路。被奴役者只有服从与膜拜,无法建立起独立人格。唯内心中的责任萌苏与对自我人生的高度责任感,这时候人才会获得自由。心灵的自由,基于平等文化之上,具有克制权力的特质。

    奴化:奴化教育,有4个步骤:1.严厉的管制,强调对威权的绝对性服从。2.权威没有提到的事情或想法,都是禁止而危险的。3.绝不允许对威权流露出丝毫的敌意。4.绝对服从者,会得到关心和奖励。经过这么4个步骤,就会形成明显的奴性人格,特别强调权力、地位与支配,并随时准备迎合任何形式的权威。

    奴性:明明是被统治者,潜意识却模仿统治者的思维,想象着“我就是国家,我就是民族,我就是人民”。他们将人分为两类,应该跪拜的和应该向自己跪拜的,对于前者,他们的表现是诚惶诚恐、顶礼膜拜。对于后者,他们表现出控制一切的欲望,要求对方向他无条件臣服,否则就不择手段,伤害对方。

    奴性文化:奴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奴性文化。一旦奴性文化成了气候,人的自由权利与尊严,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奴性形成了文化,有着其固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成王败寇的哲学,暴力崇拜(或权力崇拜)的思维,视强弱为是非,以成败定善恶,辅以不择手段对他人的攻击……归结到底就是思维退缩回猿猴时代。

    善恶:有人相信与生俱来的善,有人相信与生俱来的恶。相信善的人,最终会得到一个巨大的善人,对这个巨善的任何质疑和反对,都是恶的表现,这导致了他们除了山呼万岁,已经不再有着任何权力。相信人性恶的人,他们必须学习克制自己和别人的邪恶,通过限制恶,而获得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理想的生存空间。

    马基雅维利:希望获取更多,这无疑是相当自然而普遍的心态;当人们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时,他们总是受到赞扬而非谴责。可是,当人们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惜一切代价这样干时,他们就是犯了应该加以谴责的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你的能力,取决于你能够承担多少社会责任。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是内向的,审视自我心灵的欲念。迷信是外向的,自己是好人,外边有妖怪要吃我。理性国家会在知识阶层的引领下,形成审视自我的文化。而暴政国家拒绝自我审视,宣称自己是永远正确的,所以他们致力于推行迷信文化。在后者,科学也会沦为迷信,你会经常听到他们说,要相信科学……

    圣经: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只不过吃个水果,至于这么大动肝火吗?实际上,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是非心与善恶心。在没有分别心之前,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当善恶心出现之后,人就会追求善而攻击恶,这时候心灵的痛苦就产生了——当人取代上帝评判世界时,就意味着心灵的自我放逐。

    阶级:阶级原本是一种经济属性,并非是一种道德属性。富裕并不是罪恶,贫穷也不是占了天大的理,但当有人故意将这二者的界限模糊时,灾难就发生了——有的人智商急速跳水回落,简单地将良性的道德归于一个阶级,恶性的道德归于另一个阶级,是非善恶就这样混淆了。

    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发表个人的时政观点,被投入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才放出来。官府想找到他写的书将其毁掉,但却没找到,原来书被他女儿藏了起来。又过了好多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此书公之于世。历史,是承载思想的最适宜体裁,最易于激活思想。传播者付出惨烈的代价,让民众获得自由的武器。

    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八大本《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200多万字。胡适称自己是唯一看完这套书的人。唐德刚问:里面难道没有一点学问和真理?胡答:没有学术自由,哪里谈得到学问?次年,老友陈源从大陆邀请胡适,致信说,大批判是对你的思想,不是对你个人。胡适批注:除了思想之外,什么是“我”?

    胡适墓志铭: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说一下专制。专制最憎恨思想,最喜欢技术。秦始皇尽焚经书,只留下了农耕种植书,号召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可群众学到最后,农植书反而失传了,被暴君憎恨的经书却传读至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技术源于思想,切断思想,技术就沦为无根之木,非死不可。专制国家非常渴望在技术上有点突破,但终究是没戏。

    讲个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故事。这个哲学家超级恐怖,他坐在自家小窝棚前,用逻辑推导出太阳是个火球,月亮是块冰冷的石头。要知道,他的研究可是没有任何工具,纯粹是用脑子的。正当他研究太阳时,爱国青年来找麻烦,质问他:你为什么不关心你的祖国?他回答:老子这么个搞法,才是真正的爱国。

    这段时间看哈耶克,老哈认为:思想获得生命,是基于不同知识与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不能够预知无法事先计划的。所以呢,举凡不限制思想的国度,思想就爆发了,智慧就产生了。相反,在对思想控制的地方,理性终以毁灭而告终。这个结果差异,始自于对智慧的认知上。

    精神:贵族,是指一种精神,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二是社会的担当,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思辨:龙应台说……教育的目的无他,就是教会一个人如何评估事证,如何判断虚实,如何厘清真假,如何分辨事实和虚构……对社会最大的挑战毋宁就是人民思辨的能力。在黑与白之间,出现众多层次的灰色,如何判定是非真假成为全民课题,更凸显一个事实:没有思辨能力的民族,只能往一个方向走,就是沉沦。


如果您喜欢,请把《历史真的很有料》,方便以后阅读历史真的很有料九、微思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史真的很有料九、微思想并对历史真的很有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