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送”的应用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雾满拦江 本章:第82章 “送”的应用

    明武宗年间,大宦官刘瑾用事,官员刘宇就想方设法巴结刘瑾。刘瑾虽然贪婪,却没什么见识,暗示说只要五百两银子,就可以满足刘宇的愿望。可是刘宇极是阔气,一出手就是一万两银子的见面礼。刘瑾喜不自胜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先生是真心爱我。像先生这样贤德的人,理应多为国家出力啊。”于是举荐刘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傅。

    但没过多久,刘宇就发现这个兵部尚书没什么意思,朝中的士大夫们掣手掣脚,动辄得咎,很是不舒服。于是刘宇又去找刘瑾,要求改任吏部尚书。这时候恰好也有人给刘瑾送礼,希望得到兵部尚书的职位,刘瑾正在为难之际,见刘宇主动让位,大喜。他就立即把刘宇安排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兵部尚书另委他人。

    刘宇之所以想出任吏部尚书,那是因为吏部是任命州郡官员的所在,这其中的贿赂,必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实际也的确是这样,可是当刘宇来到之后,顿时大失所望,因为吏部另有一个叫张彩的人,和刘瑾同为一党,他早把任命州郡官员的权力抓在了自己手上,岂有让给刘宇之理?

    刘宇非常失望,叹息说:“看来我命中注定要做一个清官了,那兵部原本就很不错嘛,我何苦非要到吏部来呢?”

    看看这个刘宇,送了一万两银子的厚礼,落到最后,竟然连本钱都收不回来,真是天大的冤枉啊。然而他也怪不得别人,送礼之前不先研究好官场的生态情形,最后落得血本无归,实是情理之中的事。

    相比之下,清朝嘉庆年间有个叫百龄的官员,此人对官场的习风倒是精研透彻。他刚刚到任的时候,绝不收受一文一钱,百姓感其恩德,称之为包龙图。等他的清廉名气尽人皆知的时候,他突然一变脸,大肆收受起贿赂来。有人惊问他何以自堕气节,百龄笑曰:“现今天下人都知道我清廉,老夫这清廉之名,正好拿来换银子。你要知道,我的清名在外,就算是有人把我收受贿赂的事情说出去,别人也是不肯相信的……”史书上说,百龄其人非常地精明,他在任上收受的珍奇宝物,多达数百桶,然后他再用这些宝物去贿赂皇帝身边的人,让这些人继续宣传他的清廉之名。可知此人在做官之前,早已是深入地研究过用清名换银子的法门。

    还有一个叫王鸣盛的人,此人最早曾是富人家的教书先生,他每天走进富人家的宅子之时,一定要用双手做搂物状。有人问他何故,答曰:“不过是把他家的财气搂到我的怀里罢了。”

    此后王鸣盛当上了官,立即大展手脚,大捞特捞,把捞上来的银子再送上去,要求做更大的官,捞更多的银子。于是就有人问他:“先生学问富有,才名天下,怎么还会贪恋这人间俗物呢,难道不怕连累到自己的后世清名吗?”

    王鸣盛笑曰:“贪婪粗鄙,不过是一时的事情,而文章才是千古之事,我相信自己的文章传至百年之后,是没有问题的。到了那时候,人们读到我的文章,只会为我的清名气节所打动,谁又会多操心我活着的时候捞了多少银子呢?”

    在王鸣盛眼里,收受及送礼已经构成了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但据说他写的文章,却多是慷慨激昂,悲烈高歌,尽为苍生鼓与呼。不过这些文章最终没有能够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送礼人生太过于肤浅,不过就是捞完了送,送完了升官,升官之后再捞这么三部曲,明显缺乏思想含量。

    送礼送的是对方的主宰满足感,获取的是自己的利益。中的张松献地图,将这一送礼哲学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刘璋大喜,收拾金珠锦绮,为进献之物,遣张松为使。松乃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带从人数骑,取路赴许都。早有人报入荆州。孔明便使人入许都打探消息。

    这里说,成都的张松已经琢磨将自己的主子刘璋卖掉,他暗画地图,以此为晋身之礼,先去拜访曹操,可是曹操对张松不够礼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曹操在张松这里没有获得满足感,你不事先满足当事人内心中的主宰欲望,礼物送上门来人家也不要。张松无奈,只好再走找刘备的路线。

    书中说,张松未至,刘备已经是倒履相迎。明摆着,刘备渴望得到这份厚礼,可是事情发展下去,仍然是一波三折:

    至府堂上各各叙礼,分宾主依次而坐,设宴款待。饮酒间,玄德只说闲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松以言挑之曰:“今皇叔守荆州,还有几郡?”孔明答曰:“荆州乃暂借东吴的,每每使人取讨。今我主因是东吴女婿,故权且在此安身。”松曰:“东吴据六郡八十一州,民强国富,犹且不知足耶?”庞统曰:“吾主汉朝皇叔,反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皆汉之蟊贼,却都恃强侵占地土;惟智者不平焉。”玄德曰:“二公休言。吾有何德,敢多望乎?”松曰:“不然。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乎四海。休道占据州郡,便代正统而居帝位,亦非分外。”玄德拱手谢曰:“公言太过,备何敢当!”

    有关送礼的哲学思想,全在这一段之中了。按刘备的心思,他恨不能冲过去按倒张松,将礼物从他的手中抢过来。可是刘备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故作矜持。何故?表面上看,这是刘备城府太深,是在钓张松,而隐藏在刘备内心深处的心理动机,却是因为张松仍然没有能够满足他的主宰欲望,直到张松这样做了,刘备才极不情愿地收下这份礼物。

    送礼之难,难就难在这里,明明你送出去的礼物对对方来说非常重要,可如果你不能够降格以求,他就无法收下,这其中的心理障碍,必须要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上来,才能够加以解决。

    不唯是送礼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收受礼物也同样需要研究,许多情形下,送礼达不到目的,往往不是送礼之人缺乏诚心,而是收受礼物的人,对收礼缺乏理性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送礼之人就必须再度降格以求,以便提供给收礼之人一个心理台阶。

    最后一个问题是礼物的选择,不是金银珠宝就一定贵重,也不是乡居土产就一定不值钱,什么该送什么不该送,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价值取向。历史上有许多送礼却被拒之门外的故事。比如说东汉年间,有人给名臣杨震送上黄金,说:“这些你知我知,不要怕,尽管收下吧。”杨震却说:“天知地知,如何说没人知道?”最终礼物就没有送成。究其原因,是送礼之人缺乏对杨震的了解,在送礼的过程中发生了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实际上,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把黄金珠宝换成名贵的藏书,以高尚而优雅的品位为冲击,就能够一下子打动当事人的心。有关这一门学问,不管是否有心为官,都值得花费心血仔细地琢磨。


如果您喜欢,请把《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方便以后阅读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82章 “送”的应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82章 “送”的应用并对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