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登基做皇帝是有所谓的四大辅臣的。为什么说“所谓的”呢?因为四大辅臣是孝庄皇太后宣布的,她说顺治死之前说的。可是顺治到底说没说过,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但是孝庄这么说,谁也不能跟她抬杠啊,只能当成是顺治的遗嘱了。
辅助康熙的是哪四大领导班子呢?第一个是主掌内务府的索尼,他主管内部事务,用现在的话讲他就是国安局局长。第二个是多尔衮势力的代表人物苏克萨哈。为什么会要让多尔衮势力的代表人物进来?为了权力的平衡。因为满清有八旗,每一旗必须有一个代表人物在领导班子里,如果没有那几旗人马就会闹事,八旗就会分裂,搞不好帝国就会崩摧,所以一定要有苏克萨哈进来。而他既然是多尔衮势力的代表人物,那么他必然跟康熙他们家形成天然的冲突,所以康熙家必须要有一个人在这个班子里维护其利益,这个人就是老臣鳌拜。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一个凑数的遏必隆。这样一来,八旗都有代表人物在领导班子里面。
在这四个老头里,索尼是与世无争的,只管国家安全,别的事他不管,也不多说话;遏必隆也是这个态度。最难熬的是鳌拜跟苏克萨哈两人,为什么?他俩一个代表皇太极家的势力,一个代表多尔衮的势力,他俩必然会有冲突。所以这两个老头坐在一起郁闷呢。两人就商量说:咱俩可千万不能有冲突,尽管咱俩代表的势力不同,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咱们一定要搞好关系,这么着,咱们联姻吧。
于是鳌拜儿子就娶苏克萨哈的女儿,两家成了亲家。可是他们两个人的努力,被历史证明是无效的。为什么?他们背后不是一个人,而是都代表其背后的势力集团。这些势力集团的所有权力诉求和政治诉求,必须通过他俩体现出来。最后,两个人还是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冲突。
在这个冲突的过程中,小康熙皇帝坐龙椅上笑嘻嘻地看着,也不管,一直到鳌拜要把苏克萨哈抓起来关到监狱里。这时,康熙出来了,他决定要表现出自己的英明神武,把自己扮演成明君、仁慈之君。
鳌拜心里是很清楚的,皇帝要演红脸,我鳌拜则要演白脸,一起配合着把这一出戏演好,绝对不能给别人以可趁之机。就这样,鳌拜和康熙一唱一和,由鳌拜来扮这个恶人,把这些人全得罪光,然后康熙登场做明君。
到了康熙十六岁这一年,鳌拜的政治价值就已经利用尽了。这时正是考验一个政治家良知的时候,即考验康熙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头权力动物。此时的康熙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他还无法做出选择。而太皇太后孝庄,她却是一头地地道道的雌性权力动物。她提出来无论如何要铲除鳌拜。理由是什么?鳌拜太忠诚。因为你忠诚才能打掉你,你不忠诚你早跑了,上哪儿打你去。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帝王的权力秘密:如果你想事业小有所成,那么你需要朋友;如果你想事业大有所成,那么你需要敌人。
可是康熙是皇帝,谁敢做他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敌人,就要制造敌人。之所以选择鳌拜,就因为他是最趁手的敌人:他没有防备,他忠心,铲除他,他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他也明白这个政治游戏、这个规则的万恶之处。
就是在这种规则之下,康熙做出了一个丧尽天良的勾当:把鳌拜铲除掉了。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所有的史书都在讴歌康熙是如何英明果敢地打掉鳌拜的,它们为何回避这是一起冤狱呢?为什么不肯把真相大白于天下呢?这是因为,它和岳飞冤死之案一样,它们不希望世人知道这些帝王的真相,试图传达给世人一个明君的形象。告诉你皇帝是好人,所以继续磕头吧。
但其实这是一个险恶的帝王游戏:制造敌人并铲除他,然后显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在康熙的政绩簿上,擒鳌拜是第一项,而这第一项就是一桩冤案。
从这桩冤案开始,康熙逐渐形成了险恶的人格,走上了一条做一个坏人的不归之路。怎么样的坏人呢?他处心积虑地要害别人,因为他是皇帝,他想害你就可以给你栽个罪名,然后他又添了一笔历史功绩,你是没地儿讲理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