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孙中山在革命时代风云聚会,他们一个是伟大的幻想家,一个是伟大的实干家;一个是伟大的革命家,一个是伟大的建设者。当袁世凯以一个建设者的身份,用建设的方式摧毁帝国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首的“清末四大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杨鹤龄四位反清志士)横空出世。
孙中山一生最仰慕的是洪秀全,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洪秀全第二,他愿意以洪秀全的方法,组建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家,摧毁这个既定的帝国。他为什么这么想呢?很简单,因为他接触到一些海外的先进思想。
早年的时候,孙中山也没有这么激进。他曾经去求见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建议,说中国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时李鸿章还说,你这个建议真是太好了,不过怎么具体执行呢?
对此孙中山是左考虑右考虑,发现只有一个招——革命,别的招好像都不管用。孙中山与李鸿章走不到一起去,从此他就走上了一条与清朝为敌的革命之路。那么他的支持者是谁?是日本人。在日本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直在中国到处寻找英雄,能和他们共同起事,光复中华,恰逢其时,孙中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就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另一场事变正在广州进行。也就是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起义,恰恰发生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同时。这次起义获得了日本人的全力支持,但是随后日本人又撤销了支持。为什么呢?
因为进入北京城的日本人就有几千名,现在又有日本人在广州闹,中国政府会不乐意。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连续几次起事失败之后,孙中山发现他需要一个口号的感召,而他本人不具备提出这个口号的能力。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代思想家邹容横空出世,他的《革命军》发表了。它首先是发表在一张黄色的小报《苏报》上,也只有那种怪报纸才会登这种怪文章。文章一发表,就令大清皇朝大为震惊。
在《革命军》这篇文章中,邹容明确提出,要想恢复中国,必须要与爱新觉罗氏展开殊死血斗,换句话说,就是要革命、要排满、要驱逐鞑虏。
当时朝廷惊呼“此书逆乱,从古所无”。随后不久,《革命军》的作者邹容郁死在狱中,但是革命的口号从此响遍了中国。
孙中山就以这个口号连续在国内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效果如何呢?
不如何。爱新觉罗氏说得很明白:革命不可怕。为什么革命不可怕?因为革命流的是别人的血。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唯有暗杀可怕。因为暗杀流的可是自己的血。爱新觉罗不怕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发起革命,你在广州也好,你在湖南也好,随便闹腾吧,我无非是多派几个人镇压,死多少人我也不怕;但是暗杀刀子奔我来的,我就不得不害怕了。推究大清帝国的毁灭,孙中山的暗杀党应居于首功。
但是,帝国最终的灭亡,是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的,从逻辑上讲,它近乎是不可思议的。追溯这段历史,它几乎是由一连串巧合组成的。这里面任何一个巧合出了问题,都甭指望了。
首先,在日本东京黑龙会的总部,同盟会几度发生内讧。为什么内讧?一是没钱,革命是需要钱的。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对领袖孙中山的不服,以及对一次又一次起义失败的失望。
同盟会的分裂,勾勒出中国革命的一个隐秘话题。话说中国的革命主要力量是谁?是哥老会。可以这么说,中国的革命是由哥老会完成的,而且中国革命的继续也仍然是由哥老会完成的。
哥老会第一任老龙头叫王秀芳,江湖人称“四脚猪”,能够平地跳起来一丈多高。王秀芳在戊戌六君子事件之后,与康有为联手,准备起兵擒王。
但是事情商量好之后康有为却没给人打款,导致了王秀芳起兵失败,第一任老龙头就这么被杀了。
王秀芳死后,哥老会的第二任老龙头叫马福益,此人身手更是惊人,一人能够对付几十个人。马福益与华兴公司的黄兴等人合谋起事,结果失败,马福益也被清军抓住,哥老会的第二任老龙头也牺牲了。
第三任老龙头叫什么始终是个谜,他有几十个名字,但在历史上的记载,应该是叫龚春台。他发动了一场大起义,结果起义被镇压,死者超过万人,全都是哥老会的会众。到了此时,哥老会已经死了三任老龙头,会众死亡人数也超过几万人,他们已经与清人结下了不可化解的血仇。
哥老会的第四任老龙头焦达峰逃到了日本,找到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他希望能借助孙中山之力,重振天下,但是他很快发现孙中山不给力,一怒之下,他自己开创了一个共进会。当时黄兴听到这个事之后非常气愤,对焦达峰说:你这是分裂同盟会,这里已经有一个同盟会,你又搞一个共进会,将来革命以谁为主?焦达峰说:谁的事成,以谁为主。你成,我以你为主;我成,你要以我为主。黄兴气得半死,但是拿焦达峰没有办法,这是同盟会的一次分裂。事实上同盟会分裂了好多次,但是这一次埋下了武昌起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