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河朔岳飞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高天流云 本章:第十四章 河朔岳飞

    事情发生在长江防线区域。前面说过,由于准备不充分,李横的北伐失败了,他不仅丢失了北伐中恢复的国土,还把自己的防区襄阳一带也丢失了。

    南宋门户大开。

    金兀术在顺势南下和先取四川之间幸福地烦恼着,最终选择去和吴玠死磕,这让南宋集团非常高兴。从理论上讲,不管吴玠胜负如何,至少都为重建长江防线争取了时间。他们抓紧时间,组织兵力,在各大将军间挑选由谁出征。

    精挑细选,优中选优,最终的人选居然是……岳飞。

    不是刘光世,不是张俊,不是韩世忠,不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张浚大人,而是刚刚有点小名气的“小将”岳飞。

    这时,黄天荡、收复建康两战已经过去整整四年了,这期间风云变幻,人事纷纭,一切都在动荡浮沉之中。今日之岳飞,不再是从前的岳飞了。

    岳飞的一生是一首壮怀激烈的歌,每一段音符的起伏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回音,它应该被铭记,被怀念,被传唱。

    现在,我就把他这四年里的人生历程一一述说出来。

    必须要从收复建康之后的一件小事说起。岳飞在当年的五月中旬收复了建康城,城里满目疮痍,遍地瓦砾,已是一座废墟。岳飞满腔愤恨,可惜力有不逮,只好将战俘送交南宋行营,之后回宜兴县张渚镇。在张渚,有一位乡绅名叫张大年,他在太湖之滨修了一座别墅,取名“桃溪园”。

    张大年请岳飞去桃溪园做客,在那里,岳飞留下了一篇《题记》。那是与后来的《满江红》并称的文字,是岳飞一生愿望的誓词。

    我们必须重温它,牢记它。现恭录如下:

    “近中原版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大小历两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战,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土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英雄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岳飞的一生以此为证,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理想,没有任何一件事违背了这时的心声。

    这样一位言行如一、精忠报国的将军,刚刚立过一件大功,马上又要去别的战场厮杀。南宋的历史里记载的不是他的拳拳报国之心,而是这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

    岳飞的友军是由一个名叫刘经的人率领的小部队。在建康之战前,两人的合作很愉快。收复建康之后,岳飞突然间把对方吞并了,而且用的手法既诡谲又凶狠,他让自己的部下把刘经骗到一个指定的地点,杀刘经夺军权,吃干喝尽。

    仁义的、光明的、像太阳神一样的岳飞怎么能这么做呢?这是旧时代军阀互相吞并时才用的办法。于是,众人叹息,世上哪有什么英雄,岳飞哪是什么英雄……好了,看看有关细节。首先是环境,当时的确就是军阀互相吞并的局面。

    南宋中兴四大将或者叫五大将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准确地说,是仇恨。他们在战斗中有可能精诚合作,但平时看对方时,心里想的是一块块的肥肉。

    朝廷的封赏,是肥肉,要争;战时的军功,是肥肉,要争;头衔的大小,是肥肉,要争;对方的地盘、士兵、谋士、将军,是肥肉,更要争。

    最后一条是重中之重,军阀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军队!他们不仅自己争,还随时吞并身边的小队伍,抓住一切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

    比如吴玠,他熬过了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次生死考验之后,威名大振也实力大损,这时想壮大力量怎么办?向赵构要兵、要饷、要装备吗?开玩笑,赵构自己还不足呢。他只能自己去想办法。也算是天照应,他最急需兵力的时候,正是另一个将军的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同样在西北大地上,原熙河军主将、现防御岷州至阶州一线的关师古穷得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他顶在前线和金军死扛,也算是非常忠勇了。可是再忠也得吃饭,他的兵饿得跟骷髅似的,眼看着挺不住了。他每次向上级要粮,回复都是没有。不停地要,不停地没有。逼得没办法,他只好越级向长江以南的赵构要,但是杳无音信,连个回条也没有。

    关师古真急了,谁也不给,那就去抢金国的!他率军出击,在石要岭与金军大战,结果一败涂地。这怪不了他,既无地利,也无兵力,兵都饿得快死了,让他拿什么去赢。之后,他气得指天画地、咒骂一切。愤怒达到顶点之后,他变态了。

    他单骑出营,再出现时已经是金军的一员了……关师古投敌了。这消息让吴玠惊喜,他没等这事儿传出陕西大地,立即派人抢过去接收关师古的士兵。这是本钱,是他壮大自己的千载难逢之机!

    回到岳飞身边,刘经想要趁他在建康作战时先杀光他的家小,再谋夺他的留守部队,壮大之后,再趁他与金军血战之时趁火打劫、吞掉一切。

    这样的人是民族败类,就算不吞并,也必须杀掉。

    岳飞将宜兴县张渚镇的驻军很快迁移,这是意料之中的。他于国势危难中奇迹般地击败金军主将,收复名城建康,这是必须要大力嘉奖的。

    甚至,为了激励士气,转移战败的实情,宋朝还要树立起岳飞、韩世忠的英雄典型来。

    实际上,宋朝也是这么做的。黄天荡之战后,韩世忠的地位极速上升,赵构下了六道嘉奖令,升他为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韩世忠一举奠定中兴大将的地位。

    反观岳飞,他也升官了,被任命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辖区在扬州以东,泰州至南通一带。这也算是有了头衔,有了地盘,怎么也应该高兴吧。但他并不高兴,而是第一时间写奏章辞官。

    有宋一代,官场的规矩是皇帝赏的东西,别管你有多喜欢,至少也要推辞两次以上,直接收下的话,会被人鄙视,“吃相实在太难看了”。

    岳飞的推辞却不是这一套,他是真的要辞官。这个位置在平时来看,在以后的历史里,都代表着很大的荣耀和实权,可唯独在这个时间段里,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侮辱!

    环顾一下四周,跟他同级别的同事是这样一群人,如扬州镇抚使郭仲威、承州(今江苏高邮县)镇抚使薛庆、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镇抚使李成、河南(今洛阳)镇抚使翟兴、楚州(今江苏淮安县)镇抚使赵立、滁州镇抚使刘位等。

    这些人的身份是“游寇”。

    建炎南渡,宋室再续的这段时间里,赵构的敌人除了金军之外,还有“寇”。寇分为两大类,其中一个就是游寇。说起来这真是个悲剧,所谓游寇的“游”字,其实充满了光荣的内涵。这些人本是在江北自发形成、与金军抗争的义军,失败之后,队伍不散,转战流落到江南。

    他们是为国出力的战士,是国家的财富,本应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以赵构为首的建炎集团把他们定为“寇”,因为他们是流动性的,所以是游寇。

    为了安置他们,赵构就把他们固定在长江一线。说得好听些,是继续为国出力;说得难听些,就是让他们与金军、伪齐军对耗,最好双方都死干净了,让南宋省心。

    让人家出力,总得给些头衔吧。前面那位官场妖孽范宗尹曾经下令,在长江防线一带设立若干个“藩镇”,自筹粮饷,自负伤残。上面提到的那些老兄,就是这一批了。

    可岳飞想不通,为啥要把他跟这些人等同起来?

    其实,这就是岳飞一生的悲剧根源。岳飞的出身有问题,他不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三位都是正规军出身,是老牌的西军大将。人家根红苗正,还第一时间和皇帝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岳飞的军队资历里的每一步,都是赵构最不喜欢的。

    他出身农民,没人引荐;他曾是王彦部下,王彦是八字军首领,八字军有自发基础,王彦与官方对立;他是宗泽部下,宗泽……还用说吗?这是赵构最不愿面对的一个人;他又曾是杜充的部下,杜充……是让赵构上当受骗的人。

    凡此种种,一点都不招赵构喜欢,他自始至终也不是建炎集团的嫡系。能打又怎样,宋朝需要的不是大将、勇将,而是良将!

    关于这些,岳飞一直没有领悟。他正在做对国家民族负责的事,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于是,他在这时辞官,可是被拒绝了,最后只好按期上任。

    在泰州防区,岳飞做了一件很著名的蠢事。当时是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左右,金军大举进攻江淮一带,重点攻击目标是楚州。宋廷下令楚州周边所有军镇全力赴援,结果镇抚使们不动,张俊不动,刘光世也不动,派出了他的强力将军集团,慢慢向楚州移动。

    韩世忠本来想动,赵构下令他不许动。由于他平定苗、刘事变时非常神勇,江南宋室已经把他当成护法神了,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轻动的最可靠的力量。

    只有岳飞迅速向楚州靠拢。

    楚州在岳飞赶到之前陷落。这在以后成了别人非议岳飞的一大利器。岳飞怎么可以置楚州安危于不顾呢?他为什么就没能迅速赶到,击溃金军,解楚州之围呢?

    连建康都能收复,怎么可能救不了楚州?

    由此看来,岳飞真的是自找的。谁让他非得急吼吼地冲出去救人,像其他将军那样围观不是很好吗?

    这件事过后不久,一些镇抚使原形毕露,重新变成了游寇。其中,李成做得最彻底,他大范围地游动,从山东到江南,几乎把长江沿岸搅了个遍。

    李成,雄州(今河北雄县)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悍勇闻名。他的人生分为前后两部分,堪称黑白对照,无比鲜明。他先是自发组织义军抗金,哪怕转战千里也决不投降。失败后,率部越过长江,进入江南,第一时间表示要当正规军。

    赵构满足了他。

    李成叛变、抢劫。

    刘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当官,被派往长江边。

    李成又叛变了,大范围抢劫。

    赵构派刘光世再次出兵,大衙内回信说没空。韩世忠请战,又一次不被批准。赵构将任务交给张俊,将岳飞暂时调拨给张俊剿匪。

    这是岳飞和李成之间的故事的开始,也是岳飞和张俊之间的漫长故事的开始。这时,岳飞视张俊如兄长,张俊视岳飞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都不会料到,有一天,岳飞会因张俊而死,张俊会因岳飞而遗臭万年……

    回到岳飞和李成身上。李成最大的噩梦降临了,他发现行情变了。之前,他想叛变就随时变身成土匪,想投降官军也不会被剿杀到底,就像刘光世那样,万事都有商量,所以在叛变和投降之间,他可以从容地选择,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可岳飞不一样,这人满江南地追杀他,就像跟他有深仇大恨一样,简直是不死不休。他实在是怕了,连主动投降都觉得不安全。一咬牙,他开始了下半生的生活。

    李成重回江北,投降了伪齐。从此之后,他拼命抗宋,比从前抗金还要彻底、强硬。还记得李横组织的第一次北伐是怎么失败的吧,反攻回宋境的伪齐军就是李成率领的。

    这人在刘豫的手下一直抗宋;伪齐倒了,他到金国当官,继续抗宋;当岳飞北伐时,他竭力抗宋;岳飞去世了,他还在没完没了地抗宋。

    这人活到七十岁才死,死的前一年居然起复,还是抗宋……为啥这么执著呢?很可能就是被岳飞逼的。

    岳飞努力工作着,还没有进入他生命中的辉煌阶段,可是污点却如影随形。这段时间,又多出了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岳飞去张俊那儿报到的途中。某一天,他和自己最亲近的几员将官,如王贵、张宪一起骑马赶路。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是他的舅舅姚某。

    姚某前些日子因为在宜兴行为不检而被岳飞处罚过。这时,走着走着,他突然加速超过岳飞,领先数十步,猛地张弓搭箭射向岳飞。

    幸亏姚某箭法不准,只射中了岳飞的马鞍。岳飞大怒,立即纵马逐舅,生擒了姚某。他命令王贵、张宪抓住姚某的双手,自己拔刀将其剖腹摘心。

    岳飞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岳母既惊且悲,责备他说:“我最钟爱这个弟弟,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岳飞回答:“他的箭射得偏上一些,我就会死掉。我死后,母亲何以安身?箭只射中鞍桥,正是上天保佑我。今日我不杀舅,他日舅必杀我。无可奈何。”

    岳母虽悲痛,但事已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这件事的经过,取自《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四,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十一日纪事。这件事广为流传,成为岳飞性情凶残,有仇必报、绝无回旋余地的铁证。这一条铁证坐实之后,很多人就理解了为什么宋朝最终会杀掉岳飞。

    因为这人记仇,会报复嘛。“缚虎容易放虎难”,不如杀掉一了百了。

    我不管这些推论是否现实,甚至《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徐梦莘是否别有用心,我只是在质疑徐作家的创作能力。

    岳飞他舅应该知道岳飞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吧,他这么搞是正面挑战还是突然暗算呢?他是一位穿越到宋朝的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吧,不会还是不屑在背后射箭?

    小儿科的破绽,没有技术含量的脏水,懒得说它。继续说岳飞的这次剿匪过程。

    李成逃过长江叛变了,任务还在继续,敌人的武装实在太多,大大小小,根本数不过来。岳飞翻看任务清单,下面还有两个大目标。

    张用、曹成。

    张用的活动范围在江西,针对他,张俊干脆没动,岳飞也只是送去了一封信。信里回忆了一下他们在开封城的“友谊”。

    那是杜充时期,开封城里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正规军与义军之间的自相残杀事件。义军方面的主角是张用和王善,他们赢了结局,可在过程中被岳飞吓坏了。岳飞面对几万义军,带着两千余人就冲了过去,不仅击溃了十倍以上的敌人,还杀了义军的一个主将。

    岳飞在信里问:“你还记得我吧。现在,我来了,你‘欲战则出,不战则降’,早作决定。”

    张用接到信后只说了四个字:“果吾父也。”

    立即投降了。

    张用投降后,张俊带着大队人马走了,留下岳飞单挑曹成。曹成是汝南人,他是所谓的流寇集团里的大人物,实力与李成不相上下,有十余万的兵力,尤其是他的军中有一位超级猛将。

    这位将军是两宋之交时最令人生畏的勇将,如果真的单打独斗的话,岳飞、韩世忠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张俊在这时离开,并不是怕难,而是给岳飞卖了一个很大的人情。两相对比,岳飞的兵力虽少,但张俊断定岳飞必胜,曹成的巨大兵力等都会成为岳飞的战利品,并且,岳飞单独平叛,也能领受全部军功。

    这时的张俊,真的是把岳飞当做一个实力派将领、很亲近的兄弟来栽培的,在他看来,岳飞会成为他的亲信。

    当年八月初八,张俊在瑞昌县的丁家洲与岳飞分开。他带走了张用以及他部下的五万兵力,留下一些物资,以支持岳飞到湖南征讨曹成。

    动身之前,有个小插曲。岳飞骤然升官,成了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这个头衔非同小可,岳飞一下子成了省长级的方面大员。

    这只是暂任,代理性质。这个官职是建炎集团委任给李纲的。李纲,这位名满天下、蹉跎一生的前首相终于盼来了一线官场光明。

    赵构有鉴于江南遍地烽火,政府与科班出身的在岗公务员之外的一切都存在着对立的恶劣局面,决定让李纲再次出山,帮他收拾残局。

    是时候说一下建炎、绍兴时期的南宋环境了,一点都不夸张,这是个人间地狱,并不比江北沦陷区好多少。严格意义上说,在某些方面,建炎集团比女真人做得更凶残。

    首先是江南人民的苦难。

    江南人民本来活得自由富足,像在天堂一样,可北方人一下子拥了过来,来的时候破衣烂衫、面无血色、身无分文,可突然之间,江南最好的土地、房屋、钱财、子女、玉帛等全都是他们的了。

    这简直就是明抢,用已经灭亡了的北宋政府的一些头衔来明目张胆地抢劫江南人。比如赵构入杭州时挑大房子住,太监们急吼吼地重过王侯生活,这些风光的背后藏着多少江南富人的悲哀。不仅生活富裕的江南人,就连有自由身份的江南人,他们的各种资源全都被抢占了。

    对北宋来说,女真人是入侵者;对江南人来说,北方人一样是入侵者。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可想而知,江南人肯定会报复。于是,北方过来的是“游寇”,像前面罗列出来的那些镇抚使;南方人自发形成了“土寇”,土著人起义嘛,如洞庭湖里的钟相、杨幺,他们与南宋政府是死敌,不死不休。

    接下来是北方人民的苦难。

    渡江逃难的并不全是赵构等人,政府、军队的人员才占多少比例啊,更多的是北方的平民。这些人到了江南之后,衣食无着,赤贫如洗。谁来管他们呢?赵构和其他政府人员还要隔三差五逃进海里呢,而且各种资源都被上位者抢空了,所以,北方的平民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还得面对江南人民的怒火。

    北方逃难的平民,他们的悲惨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赵构,是建炎集团,为了重新立国,为了抵抗外敌,就必须要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以及政府职员。这些都需要巨大的金钱来维持。钱从何处来,只有税收。

    也就是向人民征集……

    于是,不管矛盾有多么强烈,还是得不断地压榨人民。如此一来,导致更多的矛盾、死敌产生。再深入一些,具体到岳飞等军方人士身上,他们要怎么办呢?

    他们看得见苦难,看得见不平、残酷、剥削,也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那么就不干了吗?

    这是生而为人的悲哀。人类社会就有这种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建立,意识形态的完善,都必须以战争、流血的方式来进行。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岳飞又怎能脱俗?所以,当他在境内作战时,去剿灭游寇或者土寇时,他的双手沾满了普通百姓的鲜血,也是迫不得已。

    不能这样做?那请你指出一条出路来。

    岳飞在做这些时,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因为他绝对严以律己。他麾下的军队纪律严明到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堪称最佳。

    岳飞驻军时,所辖部队不许随意出营房,不许走街串巷,更不许像北宋禁军那样做买卖,从事生产。

    岳飞行军时,以从洪州出发去湖南的一路上为例,洪州的百姓想观看他那盛传于世的军容,却错过了时机。那天黎明前,岳飞的军队就出发了。等他们接到通知,走上街市时,只看到岳飞,还有几个老弱兵丁替他牵着马匹。

    岳飞沿途借住民宅,临行前要替主人家打扫干净;借用炊食器皿,必须洗净了才送还物主。他还和士兵们一起吃饭睡觉。当岳飞经过庐陵时,郡守特设了酒食军帐,准备赶到郊外结识他,却看见军队不断经过,就是不见他出现。

    郡守问士兵,才知道岳飞一直和偏裨在一起,早就走远了。这些,似乎只有八路军叔叔们才能做到吧。

    更难得的是,岳飞的军队在作战时的操守。乱世中,兵匪是一家,甚至兵祸大于匪患。在南宋的军队里,小股的就不用说了,久负盛名的三大将都有问题。韩世忠还好一些,但拔出萝卜带出泥,他出兵时伤亡很大,不过有些是误杀。

    张俊爱钱,号称“张蝗虫”,所过之处一干二净,啥都不见了,但基本上能留下不少活人。最狠的是大衙内刘光世,此人的处世哲学是“养威避事”。“避事”是指躲女真人,“养威”是出兵剿匪。但凡富庶地区闹匪患,他一定会抢着出兵,当他成功之后,那片地区就全白了。

    好人坏人全死光,一整片地区的财富全进了他个人的腰包。

    岳飞每次出兵都是同一套程序,无论是征讨谁,最初都是写一封信。信以南宋给予他的官衔的名义开头的,以皇帝的命令为内容,第一个要求永远是招降。

    若对方不降,才开始作战。战斗中,他只涉及抵抗人员,战胜、追杀,直到达到某一底线。也就是说,他基本上不会赶尽杀绝。

    唉,他怎么这么不热血呢?

    对曹成也是这样,双方在贺州开战,焦点是争夺莫邪关。曹成先到一步,岳飞派出最得力的部下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

    开始,一切都很正常。没等张宪抵关强攻,岳飞部下的前军第五将韩顺夫就夺关而入。从这一刻起,敌我双方基本上都认可了一个事实,莫邪关的战斗已经结束,曹成败亡只是时间问题。韩顺夫很放松,岳飞离得很远,张宪也不在眼前,他有点本性暴露。

    韩顺夫在莫邪关内喝酒、调戏妇女,兴致正浓。突然间,有人杀了进来,这人带着很少的部队,从岳家军的外围杀入,把整营的士兵都击退了,闯进营帐里面,一刀砍倒了韩顺夫。

    这人叫杨再兴。后世传说他是北宋杨令公的后人,其实两人没什么关系。杨再兴生于江西吉水县黄桥镇,祖籍在河南相州汤阴,是岳飞的同乡。

    莫邪关再次失守。

    岳飞大怒,这不是胜败的问题,而是韩顺夫给整支军队带来了耻辱。他宣布不为韩顺夫报仇,和韩顺夫一起喝酒逃回来的人也被斩首了。之后,他命令原第五副将再攻莫邪关,一定要活捉杨再兴。

    这时,全体岳家军都认为是韩顺夫喝酒误事,只要认真对待就行。杨再兴只是一个普通的贼将而已,自从建军剿匪以来,他们不知杀过多少这样的人。

    很快,消息传来,第五副将失败。

    岳飞冷静下来,派张宪亲自出战。他又想了想,加派后军统制王经前去接应。岳家军前、后统制官一起出阵,应该能手到擒来了吧。

    很快,消息传来,莫邪关被攻下了,但是没有捉到杨再兴。交战中,岳飞的弟弟岳翻死在了杨再兴的手下!

    岳飞震惊,整个岳家军都震惊了。在以后的行动里,抓杨再兴成了第一任务,至于抓匪首曹成反而成了次要任务。

    混乱中,曹成和杨再兴边战边逃。十天之后,他们逃到贺州东北部的桂岭县。这里山水重重,一旦深入,很可能会摆脱岳家军。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之前,曹成全军整整十天都没有逃出贺州,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岳家军紧紧地咬着他们,时刻都在攻击之中。

    桂岭县是终点站,在这儿,曹成的部队被打散了,他率领大部分人马逃向连州(今广东连县)。他逃得很慌,连前边有什么人等着他都不知道。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因为没人答理他。岳家军以第一主将张宪为首,全都拥向了静江(今广西桂林)。那儿有一个巨大的诱惑,谁都搞不定的贼将杨再兴逃往那边了。

    杨再兴一直在战斗,一直在逃窜,他不相信命运。这时,他面对国内军队,要战斗到底。以后,他面对异族敌人时,也会战斗到最后时刻。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一个无与伦比的战士!

    张宪率领骑兵紧紧地追着他。逃跑中,杨再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前方是一条深涧,骑兵是没法跨越的,只要他逃到深涧的对岸,就会安全。

    杨再兴跳了下去,随即就知道自己错了。岳家军的追兵没有跟他玩什么穿越深涧的游戏,而是拿出了弓箭……好吧,杨再兴觉得战争可以结束了,他向追兵喊道:“我是好汉,不要杀我,带我去见岳飞。”

    张宪活捉了他。

    绝大多数人认为张宪之所以选择活捉,完全是想让岳飞亲手报仇,毕竟杨再兴杀了他的亲弟弟。可是,岳飞却亲手解开了绑在杨再兴身上的绳子,对他说:“你是好汉,也是我的同乡,我不杀你,从此以后,你要效忠国家。”

    岳飞公私分明,说得很清楚,我是为了国家利益,才不杀你,绝不是因为我手软,想做滥好人。杨再兴很感动,他发誓要效忠国家。

    岳飞得到了杨再兴,却失去了曹成。曹成晕头晕脑地往前跑,从彬州逃向邵州,把头伸进了韩世忠的虎口。

    韩世忠的部队被禁止向长江周边运动,却可以向福建等地出击。在刘光世、张俊壮大部队的同时,他也在扩充实力。这时,他正带人回驻地,路过邵州时,曹成撞了过来。

    简直是肥猪拱圈,送上门来了。

    韩世忠收编了曹成,平白无故得到了最大的彩头。之后,他就带人走了,没跟岳飞说半句抱歉。岳飞也无可奈何,韩世忠等人是他必须仰望的对象,至少在军阶上是这样。

    岳飞剿匪成功,升官之余得到了一份殊荣。赵构召见了他。时隔七年,两人终于再一次见面了。这时的赵构不再是当年的大元帅了,而岳飞也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威名赫赫的战将。这次见面很愉快,赵构以九五至尊给予了岳飞足够的优待。

    首先,在岳飞出发前,一份礼物就送到了。是一套金蕉酒器。东西虽小,但内涵丰富,因为赵构也把同样的礼物送给了韩世忠。

    接见岳飞时,赵构亲切随和。回忆往事时,他像朋友一样劝岳飞不要再喝酒了,会伤身误事的,尤其是岳飞在酒桌上一拳把同事打得昏迷不醒,实在是不利于团结。岳飞保证从此以后滴酒不沾。

    赵构赐给了岳飞一大堆好东西,如衣甲、马铠、弓箭、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海皮鞍等。依惯例,赵构把这些东西减半后,也赐给了岳飞的长子岳云一份。在这之外,还有一面旗帜,上面绣着四个大字——精忠岳飞。

    几天之后,最大的奖赏到来了。这也是惯例,真正的奖赏会在皇帝接见岳飞之后颁布,之前的奖赏只是一步小台阶,算是盛宴开始前的果盘。

    岳飞被升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驻军江州。兵力除已有之外,江州傅选的部队,江西安抚使所辖各路军马,舒州、蕲州的驻军全部划归岳飞。他的防区,与驻扎在长江沿岸上游区域的王燮,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并列,形成了四大重镇。

    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岳家军。

    这之后不久,李横组织了第一次北伐,仙人关之战随即爆发,局势动荡,宋室几度濒临危亡。岳飞突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宋廷钦点他出兵北伐,收复襄阳等六郡。

    岳飞是一个锐志的人,自他束发从军以来,击破女真,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就是他最终的理想。他曾经在剿匪中无数次以公文的方式向赵构陈述,或者说是提醒,打内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朝廷终于重视了,开始行动了,并且由他打响第一炮。

    大批的军械、物资、粮饷向岳飞驻地运来。为了运筹的顺利进行,宋廷派专人负责这一切。在出兵之前,考虑到经验问题,还给岳飞加派了几员战将——董先、李道和牛皋,他们之前是李横的部下,曾经在江北与伪齐多次决战。

    各种规格都是以前所没有的,足以证明南宋对此次出征的重视。一时间,人心激越,收复失地,重建宋室的时机终于到了。

    可当事人却很冷静,甚至很淡漠。在一份比较秘密的公文里,赵构把这次北伐的目标说得非常清楚。他先是告诉岳飞为什么选在四五月间出征。

    因为到了秋天,麦收过后,军粮充足,伪齐会大举进攻。那时,襄阳等六郡都在敌方的控制之下,南宋会非常被动。与其那时狼狈,还不如这时先下手为强。

    至于目标,赵构强调,这回一定要夺回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郢州、信阳军六郡土地。在战斗中,如果伪齐军队抵抗,那么岳飞可以随意攻击。一旦敌方逃出六郡区域之外,岳飞不得追赶。并且,在行动过程中,严禁传播“收复开封”、“进抵幽燕”等敏感词,以免友邦惊诧!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在刘豫登基成为“齐”国皇帝之后,赵构对这位前下属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伪齐”这个说法,在这时还没有出现,在宋朝的正式公文里,一直都是“大齐”。

    甚至,赵构派人出使金国,路过开封时,还给刘豫的长子带过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礼,只不过刘豫的长子不给面子,都退了回来。

    通过以上分析,潜台词很清晰,赵构只想收复襄阳六郡,保得江南平安,并不想和刘豫乃至金国翻脸死拼。他要留有和谈的余地。

    为了防止岳飞率军在外不听号令,把敌人打痛了,赵构亲笔写了一份诏书。里边这样叮咛道:“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虽立奇功,必加尔罚”这八个字是多么令人郁闷,多么丧气,未战先自缚手脚,活见鬼!相信这时的岳飞一定知道了自己在赵构心中的地位。

    赵构之所以派他,而不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北伐,与其说是看中他的勇武,还不如说他无足轻重。他成功了,于国家有益;他失败了,也无伤国防大计。带着这样的郁闷心结出征,岳飞的斗志愈加旺盛,他在长江中流击楫长啸:“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当年五月初五,岳飞率三万军马北渡长江,进击伪齐。第一战围攻郢州城(今湖北钟祥)。这里的守将叫荆超,他是刘豫的班直,在伪齐以骁勇著称,号“万人敌”。岳飞按老规矩,派人去劝降。在他看来,伪齐连同刘豫在内,都和流寇一个性质,先招安再剿杀,才合流程。

    荆超很激动,他是万人敌,是刘豫派在最前沿的猛人,岳飞怎么可以劝他投降呢,这是赤裸裸的污辱!于是,他派一个名叫刘楫的人回敬岳飞。

    刘楫在郢州城头上大声漫骂,从岳飞到张宪,把岳家军从头到尾骂了一遍。有效果了,岳飞传令,攻破郢州城,活捉这个刘楫!

    郢州为江汉名城,城池高大。在荆超想来,岳飞孤军征战,军力不多,不会有重型攻城器械,光是城墙就足以决定战局了。可惊人的是,岳家军根本就没有搭什么梯子,只是“累肩而升”,搭人梯就登上了城头。领头的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手持两柄八十斤重的铁锥,纵横战阵,所向披靡,把战火直接烧到了内城。

    他就是岳飞的长子,人称“赢官人”的岳云。赢,有些史料作“羸”字解,因为岳云实在太年轻了,说他是一位年幼而单薄的公子。而“赢官人”三个字的本意是常胜不败!

    此战,岳家军杀伪齐守军七千人,尸体堆积起来,超过了郢州最高的建筑——天王楼。荆超失踪了,他根本没敢在战场上厮杀。后来,岳家军搜索时才知道,这人跳崖了……骂人的刘楫被活捉了。

    攻克郢州后,岳飞没有停留,第一时间兵分两路,由张宪、徐庆向东攻取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率主力直取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决战。

    襄阳自古是重镇,为江汉第一名城。它有多重要?在三国时,曹操不先破襄阳,无以威胁江东;在不久的将来,它于宋人,相当于函谷关于秦人。

    它是生命线。

    这时,岳飞率领两万余兵马进击襄阳,除了要面对淮河区域内最高大的城墙之外,还要面对李成十万以上的兵力。这实在很不对等。而且,他在途中还收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随州战况胶着,张宪出人意料地被拖住了。这对本来就兵力不足的岳家军是个严重的威胁。多年以来,张宪是岳飞部下最强的将领,他如果失误,会动摇士气。

    岳飞正在犹豫时,有一个人主动请战。牛皋,这位将军几乎家喻户晓,在小说演义里,他是岳飞的发小、一生的哥们儿;从军报国期间,他是李逵、鲁智深的结合体。他既鲁莽又神勇,时不时地还会聪明一下,每当那时,金兀术都会浑身酸疼。

    牛皋总把四太子当礼拜天过。

    其实这是错的,牛将军是一位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职业军人,有非常好的战场表现,更有让人赞叹的风度,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只是他命苦,当初金军入侵时,他已经是正规军了,与金军战,与盗贼战,堪称所向无敌。在他的列传里,有三战三捷、十战十捷的记录。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被编进了李横的部队,一下子披上了一件民兵的外衣。

    这时,他转到岳飞部下,仍然让人觉得他不托底。而他请战时说了一句话,让不托底瞬间升级成不靠谱。他说:“军情紧急,我只带三天的军粮,粮尽之前必克随州。”

    岳家军全体侧目,心想:“你啥意思?是说你比张宪将军更强呗,强到了天差地远的地步,三天就能攻下张将军啃不动的硬骨头!”

    “你个外来户,竟敢藐视岳家军!”

    岳飞没想那么多,他真的拨给牛皋三天的行军粮,命他克日出发,尽快成功。之后,消息传来,全军震惊。牛皋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除了路上行军花费的时间之外,几乎是当天赶到随州,立即就把这座城池攻克了!

    这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威猛哥,真的比张宪强太多了。可牛皋却很谦虚,他一边押着伪齐的随州知州回营交令,一边很谦虚地说:“大家一起为国效力,干吗计较是谁的功劳呢……”

    风度,再强调一遍,风度!

    可是,知道了内情的岳家军都露出了一副打酱油的表情。当天就攻克了随州,这一幕和郢州城怎么那么像呢?是不是同一个人干的啊?

    没错,岳云跟着牛皋出征,他再一次率众先登,几乎一个人解决了此次战斗。赢官人决胜,战功彪炳。然而,有些人一直在怀疑,说他使用的武器太沉了,八十斤重的铁锥,这是不合常理的,由此而取得的战绩更是脱离实际的。

    关于这一点,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好比我高天流云和刘翔比110米栏,两人都能跑能跳,可是,相比较而言,一个只是具备了基本素质,一个是神人,这能一样吗?

    人是群体性同样化的动物,可总会出现个体现象。有的在思想方面引领族群进化,有的在身体方面出类拔萃,像变异了一样强悍精锐。

    岳云少年从军,二十三岁殉国。他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常人能在十五岁时纵横战阵,在冷兵器战场上奋勇厮杀吗?

    抛开能力,光是那份胆气,就不在所谓的正常范围之内。

    岳飞向襄阳逼近,却发现自己失去了目标。胆气再一次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点。李成,这位伪齐第一名将坐拥江汉第一坚城,外加超过十万的兵力,居然连近距离接触一下都不敢。听见随州陷落,岳飞逼近之后,他立即带人逃跑了。

    岳飞进驻襄阳,至此,渡江之后三战皆捷。三大名城——随州、郢州、襄阳府速战速决,剩下的唐州、邓州、信阳军只是淮河区域的二线城市,相信更容易得手。

    北伐成功了一大半。

    不过,一个不好的消息很快传来了,李成没跑远,他在淮河流域的北面边缘集结兵力,金国也派来了援军,两者相加,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李成准备了一个多月,才攒足力量或者说是勇气来挑战岳飞。战场在襄江之畔,这里是一个天然的角斗场,有大河,有山壁,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带,足以让所有兵种施展手脚。

    两军对阵,抛开没意思的“三十万”数字不说,最起码是十五万左右的伪、金联军对三万岳家军,敌我悬殊。可岳飞看了一下李成的兵力分配,突然间笑了。

    之前太多次的虐待还是有效果的,李成的脑子出问题了,他是带来了好多兵,还有必要的勇气,可偏偏把起码的智慧给丢了。

    李成把骑兵列在江边,把步兵排在开阔地带。“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李成全给弄反了。

    他的骑兵的旁边是大河,自然缺了一半的空间,总不能进水里冲锋吧?步兵更悲剧,靠两条腿在大片空地里跑,这不是坑爹吗?

    岳飞迅速做出安排。他以鞭指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再指牛皋,说:“尔以骑兵击其步卒。”

    战场是课堂,岳飞让李成明白他错在哪儿了。只见两军相接,伪齐的骑兵被岳家军的步兵用长枪阵压到了襄江里。顿时,满水面的人喊马叫,乱成了一片。另一边,牛皋的骑兵在开阔地带里撒欢儿地跑,李成的步兵连半点藏身之处都没有。

    李成又一次败了,败得比之前的哪次都惨,十五万兵力损失大半。逃出很远之后,他狠狠地敲自己的脑袋,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他是个白痴吗?不,史书有记载,说李成爱兵如子,“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亲视之。不持雨具,虽沾湿自如也”,并且深通兵法,常年带着十万以上的部队纵横天下。

    那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答案很简单,他要么是猪头症突发,失去智力;要么就是被岳飞打出心理阴影了。他从江南被追杀到江北,没完没了地受同一个人虐待,时间长了,自然会崩溃。


如果您喜欢,请把《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方便以后阅读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第十四章 河朔岳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第十四章 河朔岳飞并对如果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