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为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宗白华
有人说:不提到歌德,就写不成一部世界文学史;同时,不读《浮士德》,也难以理解歌德所以是歌德。歌德对于德国人而言,无异于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歌德(1749—1832年)出生在德国中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父亲卡斯帕尔·歌德曾获得博士学位,学识渊博,广有家财。歌德所学虽然是法律,但他的兴趣在文学和绘画方面。1774年,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青年歌德一举成名,也使德国文学第一次获得世界声誉。
1794年,歌德与席勒这两个伟大的作家走到了一起,他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以及不朽巨着《浮士德》、《亲和力》等。
《浮士德》是歌德毕生心血融成的诗剧。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一个炼金术士浮士德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全剧包括两部52场,以主人公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描绘了他探索真理的一生。浮士德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打赌,自信能将他引入魔路。于是魔鬼来找浮士德博士,这位饱学之士在垂暮之年恍然悟到知识毫无用处,正痛苦地要自杀。魔鬼于是与浮士德订立契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的历程,但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
魔鬼让浮士德饮下魔汤,浮士德变成了翩翩少年。在一个小镇,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得到了平民少女甘泪卿的爱情。但他们的爱情马上就酿成了悲剧。甘泪卿为了与浮士德幽会,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母亲死去。她的哥哥又由于反对俩人的恋情,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甘泪卿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甘泪卿因此被判死刑。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第一部以浮士德的爱情悲剧告终。
在第二部,浮士德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这里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浮士德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浮士德还应皇帝的要求,召来古希腊的一对恋人海伦和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终于如愿以偿与海伦结合,生下一子叫欧福良。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的。欧福良的夭折使悲痛的海伦飞升离去。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又以幻灭而告终。
后来浮士德由于平叛有功,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他投身于围海造田、改造自然的伟大事业中。浮士德最终填海成功,开始建设理想的王国。此时百岁老人浮士德终于感到了满足,在他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的瞬间,倒地而死。由于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努力和追求,他的灵魂并未按契约归魔鬼所有,而被天使们带到了天国。
浮士德一生追求真理、探索不息,他上天入地、出生入死,而且永不满足。诗剧通过他的形象,艺术地概括和展望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实现人自身的价值,探索生命的意义,他冲破知识的牢笼,摆脱了官能的享受和爱情的羁縻,走出“小世界”,进入“大世界”。他不断克服迷茫和失误,走上了正直之路,为自己的子民造福,在征服大自然的宏伟斗争中,他得到了满足,得出了智慧的最终答案。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超越了单一的人,而成为德国人民的化身乃至人类的象征。《浮士德》是对人类的一首颂歌,它充分肯定了人生的价值,赞扬了人的进取精神,对人的认识力量和创造力量作了高度的评价。在它身上近代启蒙精神下人的乐观昂扬得到尽情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