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信孺《南海百咏》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灵凤 本章:读方信孺《南海百咏》

    读方信孺《南海百咏》

    宋人方信孺的《南海百咏》,一册不分卷,初刻于元大德年间,刻

    本流传甚少,仅赖钞本传世。清初厉鹗作《宋诗纪事》,吴任臣作《十

    国春秋》,都不见引用这书,可知自明末以来,曾见此书者已少。因此

    乾隆修纂四库全书,对于方氏这书也未著录。直到光绪八年(壬午年),

    广州学海堂才据钞本重为刊刻行世。可是现在说来,这也已是半个世纪

    以前的事了。近年旧籍日少,就是学海堂的重刻本,也可遇而不可求。

    我久想读一读这书,一直没有机会。直到前几年,承一位朋友的好意,

    给我从北京的中国书店找到了一部。并且还连带的找到了一部清人樊昆

    吾的《南海百咏续编》,这才使我能够得偿宿愿。

    学海堂重刻的《南海百咏》,注明所据的底本是《甘泉江氏所藏影

    钞元本》。前有蒲田叶孝锡的序言,这是原刻本的序言。卷末有两跋,

    则是钞本收藏者校勘的跋语:一是清康熙己亥艾亭金卓的,另一是道光

    元年嘉应吴兰修的。两篇跋语对于本书钞本流传和原作者的生平事迹,

    都有所考述。

    康熙己亥金氏一跋云:

    quot;南海百咏,大德间镂版行世后,未有重梓之者。余家向有钞

    本,承讹踵谬,不无鲁鱼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今春苕贾

    钱仲先携一册至,点画精楷,装潢郑重,卷端有印章曰绛云楼钱氏,

    乃知为虞山家藏善本也。借观三日而校勘之。功毕,因命学徒重为

    缮写,珍诸箧笥。视向之承讹踵谬者,相去远矣。灯下对酒,展转

    欣然,因速浮大白而为之跋,时康熙己亥岁长至前三日,艾亭金卓

    识于城东书塾之碧云红树轩。quot;

    金氏用钱牧斋的钞本,校勘过的这个钞本,后来大概就归甘泉江氏

    所藏。后面道光元年吴兰修一跋,只说quot;余从江郑堂先生假得钞本,爱

    为校正,并稽其事迹,书于卷末云quot;,不提到金氏,可知这个钞本这时

    早已易主了。

    方信孺是福建人,可是一直在广东做官,这才有机会写成这部《南

    海百咏》。他在宋史有传,吴兰修的跋语引宋史方信孺本传云,quot;信孺

    字孚若,兴化军人,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尉......是集乃其尉番禺时咏古之

    作,每题各疏缘始,时有考证,如辨任嚣城非子城,卢循故居非刘王廪,

    石门非韩千秋覆军处,皆足以正《岭表异录》、《番禺杂志》诸书之失,

    不仅以韵藻称也。quot;

    方氏的这一百首南海咏古诗,都是七绝,每一首诗题下都附有解题

    和考证。在今天读来,这些注解可说比诗的本身更令人感到兴趣,也更

    有参考价值。明清以来的有关广东名胜古迹的著作,总要引用本书作根

    据,可见他的影响之大。

    这一百首咏古诗,有许多首是关于南汉刘氏在广州留下的遗迹。这

    对宋人来说,自然是最感兴趣的题材;就是在现在来说,广州现存的富

    于历史趣味的古迹,除了赵陀的以外,仍要数到南汉刘氏留下的最多,

    也最富于传说和趣味。

    除了赵陀和南汉的古迹以外,《南海百咏》所咏的,便是有关仙人

    和寺观的古迹,就是有些以自然风景为对象的,事实上仍是与仙人或宗

    教有关。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广州别名五羊城,quot;五羊quot;就是一个与

    仙人有关的传说;同时广州又是禅宗六祖慧能削发的地方,佛教遗迹特

    别多,也是理所当然的。

    《南海百咏》所咏的,不只是广州一地的古迹。除了南海、番禺之

    外,遍及新会、东莞、肇庆各县。如黄巢矶、清远峡、广庆寺等,都在

    清远县。资福寺、罗汉阁,有苏东坡所施的佛舍利,在东莞县。凤凰台、

    会仙观在增城。龙窟、金牛山、仙涌山在新会。媚川都在东莞县。

    quot;媚川都quot;是南汉刘氏采珠的地点,又称珠池,其地就是今日香港

    新界的大埔。因为宋时未置新安县,这一带都是在东莞县辖境内的。方

    信孺的咏媚川都诗,有注云:

    quot;伪刘采珠之地也,隶役凡二千人,每采珠,溺而死者靡日不

    有。所获既充府库,复以饰殿宇。潘公美克平之后,于煨炉中得所

    余玳瑁珍珠以进。太祖曾于黄山持视宰相,且言采珠危苦之状。开

    宝五年诏废媚川都,选其少壮者为静江军,老弱者听其自便,至今

    东莞县濒海处往往犹有遗珠。quot;

    方氏咏媚川都诗云:quot;莽莽愁云吊媚川,蚌胎光彩夜连天;幽灵水

    底犹相泣,恨不生逢开宝年。quot;

    我在前面曾说过,现在读《南海百咏》,诗注比诗的本身更令人感

    到兴趣,quot;媚川都quot;就是一例。方氏的这首七绝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可

    是我们读了原注,知道媚川都的地点系在当时东莞县濒海。再查阅《东

    莞新安县志》,知道其地就在今日香港新界境内,那就令人特别感到兴

    趣,而且想到近年更有人拟在大埔设置人工养珠场,那就更加不胜今昔

    之感了。

    唐宋以来,广州已是对外贸易的口岸,方氏所咏的quot;番塔quot;、quot;蕃

    人冢quot;、quot;波罗蜜果quot;,都是当年来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所留下的遗迹。

    quot;番塔quot;就是今日的光塔,方氏说,quot;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

    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quot;

    方氏在这里所说的quot;夷人quot;,其实都是阿拉伯人,他们都是伊斯兰

    教教徒,光塔是教中长老每早登塔召唤早祷的地点。至于quot;蕃人冢quot;,

    俗称quot;回回冢quot;,其实也是当时侨居广州的伊斯兰教教徒的墓地。


如果您喜欢,请把《读书随笔》,方便以后阅读读书随笔读方信孺《南海百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读书随笔读方信孺《南海百咏》并对读书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