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的愿望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林杉 本章:花期的愿望

    杏花云的香山。

    一天一地粉白色的水在流动,这水,漫过所有的空间,没有堤岸,没有限制。孟春的杏花,就是以这样的热烈,宣谕着对这个季节的统治。

    这其实是一种不安分的颜色,它会让人更多地想到生命最深处的骚动,它不能给人一种真正的满足,沿着不断上升的阶梯,在没有涯际的包罗万象的深沉之中,去接近严肃与崇高。作为一种脆弱的红,在肉体和精神的意志上,却具有一种奋起的因子。

    绿,此时却显得宁静而和平,它淹没在那脆弱而汹涌的薄红中,得到了像在某种单纯颜色上的休息,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安静,它不向任何方向流动,似乎没有注入欢乐、悲哀和热情的感染力,它什么也不要求。

    林徽因踩着石板小径,缓缓拾级而上,花雨落了她满身。

    她为了养病,住在香山半坡上的quot;双清别墅quot;,这里淡雅幽静,亭映清泉,竹影扶疏,金时称quot;梦感泉quot;,乾隆题刻quot;双清quot;,1917年,熊希龄在此建别墅而得其名。林徽因将在这里度过一个漫长的花季。

    宝宝满月之后,他们回到了沈阳,东大已经开学。这是他们夫妇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学期了。她鼓动梁思成从这个学期开始,完成那部早已在计划之中的《中国建筑史》,直到目前,唯一的一部中国建筑史是日本人写的,里边的插图是日军持军刀站在中国的古建筑前,林徽因看了非常生气。繁重的教学工作加上带孩子,她撑了不到一年就病倒了。一直到1930年秋天,徐志摩特意去沈阳看她,她还躺在床上。徐志摩看到沈阳医疗条件太差,气候也不适宜,便劝她回北平治疗一段时间。林徽因和梁思成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到了北平。为了照顾她的病情,徐志摩曾在她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当时徐志摩与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和读书的方令儒、方玮德、陈梦家拟创办一个诗刊,这个刊物原是徐志摩主持过的《晨报》副刊的一个栏目。从北平回到上海以后,徐志摩立即向林徽因等发信征稿,与陈梦家着手筹备《诗刊》。这年冬天,在《新月》三卷第二号上刊出了《诗刊》的广告,宣布了《诗刊》的宗旨:旧友和对诗有兴趣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活跃一下诗界的气氛。

    1930年末,徐志摩应胡适的邀请,到北京大学任教。旧历年前,返回南方过春节。在家时,徐志摩意外地收到了林徽因从北平寄来的照片,照片上的她,还辗转在病榻上,背面题了一首诗。旧历初三,徐志摩就回到了北平。他以为林徽因、梁思成已回沈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了梁家,夫妻俩仍在家中,林徽因病得更厉害了,脸上瘦得骨头都能看出来,梁思成也满脸憔悴。

    quot;怎么啦?quot;他问梁思成。

    quot;徽因病了。quot;梁思成叹了口气。quot;前些天,她陪人到协和医院看病,让一个熟悉的大夫看见了,就拉着她进去作了x光检查,一看说是肺结核,目前只能停止一切工作,到山上去静养。quot;

    也许因为生病,林徽因的脾气也变了。她总是没头没脑地训斥梁思成,弄得梁思成手足无措。徐志摩心里也很难过,可又不知怎么安慰他们才好,只能抱起孩子引逗着,冰冰已经一周岁多了,长得越发可爱,眼睛像林徽因,脸盘却像梁思成。

    送徐志摩出门的时候,梁思成说:quot;她要去香山休养,又舍不得孩子,我又不能陪她上山。到底留在北平家中好呢,还是去沈阳上课呢?quot;

    看到他们现在这副零乱不堪的样子,徐志摩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很想为他们分担一些忧愁,但又爱莫能助,只能保持缄默。

    在去香山养病以前,林徽因为徐志摩刚刚创办的《诗刊》写了三首爱情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这些诗以尺棰的笔名发表在1931年4月《诗刊》第二期上。徽因拿到刊物后,心情很高兴,仿佛病也好了许多。

    徽因与母亲上山以后,春天的香山更引发起了她的诗兴,她忘了医生的禁令,竟然如痴如醉地写起诗来,这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她写的每一首诗,都与大自然和生命息息相关。林徽因的诗作,一如既往地受到英国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早期的诗作中就更加明显。如她写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游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这首诗足可以代表林徽因早期作品的艺术风格,那轻轻地笑的quot;云的留痕,浪的柔波quot;,是从眼神、口唇边泛起的酒窝,那整齐洁白如编贝启唇而露的玉齿,在闪光之间的具象,描绘了一个灿烂无比、甜美绝伦的笑,——诗的笑,画的笑,是那样甜蜜,痒痒地涌进了人的心窝,体察与表现是那样的细致入微,又别开生面,真挚的感情和精微的感觉,描绘出可触摸的具象。上下两节,对称很严谨,语言也玲珑剔透,诗行中透出美的芳馨。香山上的诗,是俯拾皆是的,但是它又特别需要诗人独到的慧眼,如她的《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这乐声是一种感召,也是一种忆念,轻柔细腻中蕴含着热烈和真挚,这是来自性灵深处的诗情。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上,这首诗也更多地体现了音律美和建筑美,那意象细微的弹跳,好像赋格曲中最轻柔的音符,那旋律,让你心头荡漾,心弦颤动,又余音袅袅;在句式建构上,两长一短的三段式,抑扬适度,如一曲回廊,往还复沓,曲径通幽,构成了深邃的意境,又渲染了那种悲思和凄婉的意味;在韵律上,流畅而不单调,和谐又复自然。

    5月15日,徐志摩拉上张歆海、张莫若夫妇,到香山看望林徽因。

    见到他们,林徽因高兴得像个孩子,养了两个月,林徽因的精神好了许多,脸上出现了红润。林徽因说:quot;你们看我是否胖一些了?这两个月我长了三磅呢。quot;

    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说:quot;看你的脸让太阳晒的,简直像个印度美人了。quot;

    大家都笑起来。

    吃了茶,他们一起去游山。

    从quot;双清别墅quot;到半山亭,从西山晴雪到弘济寺,这一路上说说笑笑,不觉已近中午,便去弘济寺吃素斋。张歆海对寺旁的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对徐志摩说:quot;志摩,你看这个神鸡石是公鸡还是母鸡呵?quot;

    林徽因笑道:quot;当然是母鸡了,你看它尾巴下有个石洞,人都说这是一只神鸡,每天下5个鸡蛋,乡亲们都叫它下蛋石呵!quot;

    张奚若却坚持说那是一只公鸡:quot;你看它的脖子高高扬着,还有它的冠子,哪像个母鸡的样子!quot;

    张歆海说:quot;母鸡就不能把头昂得高一点?人家生了蛋,也该骄傲一下嘛。你看我家的湘眉,生了孩子,一天比一天神气!quot;

    quot;你别胡说八道了,quot;韩湘眉说,quot;还是让徽因读读她写的诗吧。quot;

    林徽因说:quot;好久没有这样开心了,我一个人在山上,真是闷死了。诗倒是写了不少,可不好给你们拿出来,就给你们读读我那《一首桃花》吧。quot;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徽因读完诗,大家都交口称赞。

    韩湘眉说:quot;真是太好了,看来我们是来晚了,没见上那一树桃花。quot;

    张奚若说:quot;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林小姐成了大诗人啦!你在《诗刊》上那组诗我也读了,写得满有味道嘛!quot;

    林徽因说:quot;学长过奖了,还不是志摩催稿子,硬逼出来的,生涩得很。quot;

    志摩说:quot;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总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这《一首桃花》与前人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同一种境界。quot;

    这天,他们一直陪徽因聊到很晚。

    这段日子里,林徽因还写了:《激昂》、《莲灯》、《情愿》、《中夜钟声》、《山中一个夏夜》等诗作。应该说,这是她写诗最多的一年。这些诗表现了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挚爱,感情纤细,构思巧妙,以独特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具有音乐、绘画和建筑美。从这个花季始,她走上了诗歌创作的漫长旅程。

    除此之外,她还创作了短篇小说《窘》,这是她的第一篇家庭生活的小说。

    6月12日,徐志摩、罗隆基、凌叔华、沈从文,再次同去香山看望林徽因。

    林徽因的病情又有些加重,刚刚发了10天烧,人也显得疲乏,怕她寂寞,林徽因的母亲也把宝宝带到山上来了。大家见到徽因,心情也很沉重。

    这次志摩上山,又特意为徽因带去英国唯美派作家王尔德、特等人的著作和新出版的第三期《诗刊》,在这期刊物上,发表了他的新作《你去》,志摩曾在信中说,这首诗是为她而写的。诗中流溢着他对她的情感和爱昵: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叫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bdo>http://www?99lib?net</bdo>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下山的时候,徐志摩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吻了吻宝宝。

    徽因送他们到一座山的弯口处,徐志摩回过头去,徽因还定定地站在那里。

    满山的杏树已结出了累累青果。

    那是一个花期的愿望。


如果您喜欢,请把《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方便以后阅读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花期的愿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花期的愿望并对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