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南怀瑾 本章: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在这个时代来讲道家,正当一切的学术思想,都被沉埋在科学的浪潮中旋转,所以一提到quot;方士quot;,便使我们有无限的感慨。首先我要为历史上的quot;方士quot;们提出申辩,所谓真正的quot;方士quot;,也就是我们古代真正的科学家。后来由于受传统文化另一观念所影响,历来自命为儒家的学者,根据有关对quot;方士quot;们不利的资料,而将它变成是一个轻薄鄙视的名辞。因此我们历史上的quot;方士quot;,与quot;方术之士quot;、quot;方技之士quot;等的称号,一直被读书的知识分子。视为江湖末技,与跑马卖解(做把戏、变魔术)、走江湖、混饭吃的观念,混合在一起了。其实,退一步说,假使quot;方士quot;便是走江湖、混饭吃的一流人物,虽然多少含有混骗的成分,但也不过是quot;众庶凭生quot;,为了生活,与那些欺世盗名者相比较,也无什么惭德之处。但最不幸的,正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过去对于quot;方士quot;有了这种偏见,就使我们上古发现的原始科学研究,在这种轻视的观点之下,永远被沉埋在quot;方外quot;的角落里了。

    关于quot;方士quot;名称的来源,比较可靠的资料,首先见于战国时代的学者们,特别提出这个名称,但在那个时候,这个头衔,并不含有轻视的意思,只是做为学术技能的特称而已,庄子曾经提出quot;方术quot;的名称,也正是说明quot;方士quot;是一种有特长学术的人士。秦、汉以后,quot;方士quot;之名,渐已通用,尤其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写到秦始皇的迷信quot;方士quot;而求神仙,汉武帝受到quot;方士quot;们的欺骗而到海上求仙,《封禅书》中,用微言大义的笔法描述汉武帝的愚痴与迷信,以及quot;方士quot;们诈欺的丑态,于是后世对于丑陋可鄙的quot;方士quot;,就因袭观念,不屑一顾了。其实,在司马迁的笔下,对于具有价值的quot;方士quot;,只要他的学说与方术技能,足以影响人心,有利于社会的,他并不轻视,更不放过,都分别地为他们一一列传。如属于阴阳家的驺衍,属于医家的仓公与扁鹊,属于游戏人间,以滑稽见长的东方朔,属于占卜的《龟策列传》中的叙说,乃至后来与quot;方士quot;合流的游侠等等,无一不尽情描述,择要说明他们的特长与笃行。至于有关于天文、历象研究的专家,更加悉心记载,备极重视。甚之,司马迁自己,正是醉心于天文、历法的研究,换句话说,他的学问的长处,是想秉承儒家孔子的精神,与道家的宗旨,而他渊博的知识,与学术的修养,却很注重天文与历法的探索。我们如果用强调一点的风趣口吻说,像庄子与司马迁一流的人物,才有资格算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牌quot;方士quot;呢!当然啰,这只能说是偶发而借做比喻的话,不足为训。

    (一)有关原始自然科学

    由于前面我们简略地讲过quot;方士quot;的内情,现在再来归纳一下自周、秦以来quot;方士quot;学术所包括的内容,大概便可知道历史上所谓的quot;方士quot;,是些什么人物。上古的天文与史官,史官与占卜,本来是属于同一学识范围的职务,到了秦、汉以后,便愈分意专,慢慢形成专家,凡是没有声名较著,或者对于这些学识还未完全博通深造的,便演变流行为quot;方士quot;了。于是在后来的quot;方士quot;学术中,便包括天文学、历法学、星象学、占卜术等等,关于占卜一门,后来又经分家,有数理推算的占算法,有用卦象或其他方法断事的卜法。所以秦、汉以后,便有龟与策分用的区别,同时也有龟策合一的方法。因为有关天文、历法、星象等学术,必须要以数学做基础,因此,便有数学学术的发展。同时,因为天文、历法、星象等学科,不单是属于技术性质的学识,而且必须要有理论的根据,于是高谈宇宙物理的理论学科的阴阳家们,也就勃然而兴了。这些学术,在秦、汉以后,凡有高明研究的,就显仕于朝廷,正如司马迁所谓:帝王以徘优畜之。凡是声名不彰于世,便流落民间,一一归入quot;方士quot;之流了。

    (二)有关阴阳家演变为人文科学

    我们若要知道在上古时代,有关于天文、历象等的原始科学,何以不能发展,那便是我们自古至今,一贯传统的文化精神,一切都要偏重于人文本位与人生的修养。所以过去的读书人,对于科学的学术,向来便抱有不堪重视的陋习,大家认为那是quot;奇技淫巧quot;,不足为法的学术。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类如天文学上的技术等,也与quot;奇技淫巧quot;有关,但因研究天文而发展为宇宙物理理论的阴阳家思想,就此断送在这种观念之下,不能在实际的技术才能上,充分加以实验与证明。我们只要明白驺衍倡宇内有九州之说,曾被学者们哄然讪笑的事实,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于是由阴阳家的理论物理之学,势必要转入有关人生的研究了。根据阴阳家理论物理的道理,认为人的生命,可以做到不受自然物理规律的支配,能够自己自由地控制生命,或自己再造新的生命。于是便慢慢发展,对于物理变化的寻求,而研究到心物一元的控制方术,因此,便有利用物理的本能,而产生quot;方士quot;修炼神仙法术,再综合物理学与化学的研究,便有医药学炼丹术的发明。我们姑且不管quot;长生不老quot;的神仙,是否真能做到?至少对于因此目的出发,而形成养生学、生理学、药物学、物理治疗学等的雏形,实在是生命科学的先进,也是为好古者所自豪的了。至于后世与现在为什么反不如其初也?那是我们不长进,不争气的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千万不要把罪过一齐加在古人头上。同时顺便提起注意,我们所谓的养生学,在它的命名和内容的观念上,却不尽然同于现在的卫生学,所谓卫生,还是消极的抗拒,养生,才是积极的培本。尤其现在的生理学,是根据从死人身体上的解剖,和动物生理的研究而来,因此,它的流弊所及,用在对人体生命的医学观点上,与医事的修养上,看待一个人,也如对待一个动物一样,甚之,把他看成一个唯物机械的死人一样,这正是因为在医药学的本身上,缺乏哲学理论修养的结果。举凡这些观念的转变,如何才能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合流,都在等待着我们这一代,和后代的努力,承先启后,也是义不容辞的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要点。

    (三)有关理论物理科学

    我们上古文化,有关于理论物理的学说,那便是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乃至后来配合归纳,成为八卦术数一系的纳甲学说。这是先由天文、历象学识的关系发展,到了两汉、魏、晋以后,形成为专门的理论法则。无论天文、历法、星象、医药、炼丹、农业、工艺、占卜的龟策,与选拣阴阳顺逆的quot;日者quot;,以及人文科学的种种,或多或少,统统都受到阴阳家术数思想的影响。即如宋儒理学家们,如程颐、程颢兄弟、朱烹等人,尽管排斥佛老,但也始终仍在阴阳家的范围内沐浴悠游。可是,最可惜的,我们过去始终无法跳出这个传统习惯,把它扩而充之,付之于物理与人生的实际体验,用来追究宇宙物质的自然科学上去。因此,许多不懂这些学问的人,不是骂它为迷信,便是骂它为不科学,虽然科学的精神,在于实际的求证,是要把理论见证于事实之间,但如果连这些法则与理论还不懂,就轻易地遽下断言,这正是一种大大的迷信,而且不合于现代科学的求证精神。我个人对于这种观念的答覆,非常简单。第一,凡是一种学识,流传几千年,还没有被完全推翻,其中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与价值,况且古人不一定都比今人愚笨,凡是研究这些有成就的古人,也都是第一流的聪明人,难道我们quot;强不知以为知quot;,遽下断语,也比古人聪明吗?第二,即使这些学识,完全是骗人的,它能骗了几千年来的聪明人,虽然确是骗术,其骗也相当可观了!你为什么不去摸摸它的谜底,便下此断语呢?求学问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虚心学习,quot;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quot;我们应当深自反省。

    总之,有关于周、秦之际quot;方士quot;学术的内容,我们可区别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如果从广义的范围来讲quot;方士quot;的学术内容,除了前面所列举的种种以外,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农家、医家、乃至杂家,都可归纳在quot;方士quot;的学术内容里去。倘使只能从狭义的quot;方士quot;学术来讲,那便属于专以研究神仙丹药、冀求人我生命的长生不老,乃至进而做到quot;羽化而登仙quot;的一些专门学术。不过,我们不要忘记,这种专门学术,也正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期的,对于物理与化学等自然科学,与药物学的创始者,若是妄加轻视,未免太过遗憾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禅宗与道家》,方便以后阅读禅宗与道家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禅宗与道家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并对禅宗与道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