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_r(); 任命朱慈烺节制江北各镇的旨意,在中央和地方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中央的文武百官可是直观见识到了东宫的狠辣。
七位国朝勋贵,一朝身死族灭。这样的雷霆手段让百官们意识到,朱慈烺不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太子,更是一个权臣。历史上的权臣可都是喜欢杀人的!
因此就连平时喜欢和皇帝唱反调的东林党,也不敢对朱慈烺的举措多说什么。能入东林的,都是饱学之士,不会不知道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典故。大家出来当官是为了发财,可不是为了玩命。
但是地方的大佬们则并不拿朱慈烺当回事。因为崇祯皇帝想要维系中央颜面的缘故,京营事变的始末并没有明发天下。各地督抚虽然在京中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现在是皇太子掌大权,但在他们看来,皇太子不过是一个孩子。虽然不敢硬顶,但心里面大多有些不以为然。
平贼将军左良玉更是在私下里说,太子若来,好吃好喝地招待就是了,打仗这事儿还是得由将军们商量着来。
不管这些实力派们是怀疑也好,轻视也罢。大明朝廷的旨意毕竟还是算数的。地方的实力派们只要不撕破脸皮造反,就只能捏着鼻子认朱慈烺这个统帅。
至于新军内部,一听说要出兵剿贼,四个新任的团长简直就像是见了荤腥的猫。一个个在西苑参谋部闹开了锅,吵嚷着要出兵放马。
在这四人之中,宁小武的威望最高,因此先行请战:“殿下,我们第一团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了。大家可都等着打胜仗当地主呢!”
宁小武所说的“打胜仗,当地主”,正是朱慈烺想出的激励军心的办法。
所谓忠君为国,建功立业,可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口号。
朱慈烺前世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想要马儿跑,就一定要给马儿吃草!
因此朱慈烺规定了一整套军功制度。
所有士兵以连为单位,集体进行功劳评判,这样就避免了个人记功的时候在战场上抢着割人头导致先胜后败的问题。
记录功劳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任务功。即按照上级交代任务的完成度记录功劳。
例如某连被派遣守住一个山口三个时辰,如果顺利完成任务,就记初等功一等。若是没有完成则扣功一等。初等功累计三等可以兑换中等功,中等功累计三次可换特等功。
还有一种则是战役功。一般是一场战役之后,由参谋部根据战事的大小和各部的表现进行记功。
所有的功劳一年一结算,每一等都有对应的赏银和土地。从初等功的十两白银到特等功的三百亩地依次递增。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在新军中规定,服役三年即可申请退伍。若是三年期满不愿退伍,还想在军中效力的,就可以申请成为士官,享受士官待遇。
士官仿照后世的军衔制度,设下士中士上士,每一级的待遇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激励底层的士兵奋勇作战。
这些新军士兵大都是京城附近的良家子弟出身,对于土地极为渴望。
很多士兵在听到朱慈烺开出的条例之后,都在默默计算,若是能以特等功退役,就可以得到三百亩上好的军功田!这对于小自耕农出身的新军士兵简直就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所以才有了参谋部里面各团争着出战,想要打胜仗,赚军功的场面。
陈锐见宁小武开了口,生怕自己这次又要被安排留守,跟着请战道:“殿下,四团团长陈锐请战!我们四团训练最是卖力,各项战法也都操练的最熟,殿下带着我们四团去最为稳妥不过了!”
高图和魏川都是稳重的性子,本来不愿相争,但是架不住下面士兵的求战心切,此刻也都站出来求战。
朱慈烺看众将求战心切,心里不禁暗自得意。看来自己这个军功爵制度在激励军心方面很有成效啊!
其实这次带谁去问题不大,真正困扰朱慈烺的,是让谁守老家。
虽然自己和崇祯是亲父子,自己又多次表示自己并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但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便宜老子了。
说的好听点是浪漫主义,说得难听点就是想一出是一处。可能今天还很信任一个人,明天被别人吹了几句耳边风,立马就会翻脸无情。
所以朱慈烺不得不在京城留下足够的人手控制局面,省的皇帝在背后搞事。
因此这个负责留守的人,不仅要忠心,关键时刻还要能够随机应变,不要被潜在的对头们浑水摸鱼。
朱慈烺麾下这四员小将里面,每个人的性格都各有不同。
宁小武是北京附近的自耕农出身。性格外向开朗,脑子灵光,好交朋友。脾气很直爽,胆子够大,天不怕地不怕。
高图的性格比较沉稳,考虑事情很周详。之前夺营之变的时候,他负责封锁宫城做的就很好。
魏川性格和高图差不太多。他的年纪在四人之中最长,平时沉默寡言。但胜在听话老实,执行力很强。之前夺营的时候,朱慈烺让他去收缴武库和军马场。当时黑灯瞎火的,他能有条不紊的执行好这项任务,可见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至于陈锐,这个人就是一把出挑的利剑。不论是练兵还是学习文化课,能力都远在另外三人之上。朱慈烺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这一说的,陈锐无疑就是带兵打仗的天才。
一般来讲,天才都是有傲气的。在陈锐的眼里,这天底下除了朱慈烺之外,没有一个他看得上的。好在他不知道朱慈烺的本事都是现代社会带来的,不然怕是连朱慈烺都驾驭不住他。
毫无疑问,陈锐的性格肯定是不适合跟京城的官僚们玩儿政治的。不然只怕朱慈烺前脚出了北京城,后脚他就得闯祸。
因此朱慈烺决定,这次出征就带着陈锐和他的第四团。
至于留守的三人谁来做主,朱慈烺想了很久。
之所以如此犹豫不决,是因为留守北京需要的不是打仗的才能,而是敢于下死手的决心。若是自己在,那些官僚们还不敢动手,若是自己出了京,万一这帮人鼓动崇祯收缴京营兵权,就需要有人站出来用刀子说话了。
四人见朱慈烺迟迟没有做决定还以为是朱慈烺正在考虑带谁出征合适。
还是陈宝心思细密,出言说道:“殿下,职部认为,宁团长为人刚毅果决,可担大任。”
宁小武还以为陈宝是在帮自己争取出征的机会,偷偷地给陈宝竖了一个大拇指。
朱慈烺听言,也觉得宁小武比较合适,不再犹豫,当即排板道:“诸将听令!”
四人立刻起身,双脚靠拢,等待朱慈烺发话。
“此次出征河南,孤准备带第四团出征。一二三团负责留守老家。宁小武,高图,魏川三人组成留守委员会,遇到急事由宁小武拍板决定。”
宁小武原本兴奋地表情,随着朱慈烺话音落地,立刻就垮了下来。倒是站在一旁的陈锐,满脸欣喜。
虽然诸将各有心思,但命令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讨价还价,四人齐声答道:“遵命!”
朱慈烺示意四人坐下,然后说道:“诸位都是孤一手简拔出来的。上次京营之变,咱们东宫新军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孤领军出征,保不齐京里会有小人生事。你们千万不可大意。孤不在的时候,你们三人不可同时出营,西苑大营随时都要有人留守。还有,在京的官员若是有请你们饮宴,和你们套近乎的,一律不许赴宴。”
这个一律不许赴宴的规定,是朱慈烺从后世南昌起义中吸取的教训。当时南昌城的守备军官就是被朱老总请去打麻将,然后被一锅端的,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宁小武本来还觉得很沮丧,见朱慈烺说得如此郑重,也打起精神来,聚精会神地听朱慈烺安排。
朱慈烺继续说道:“还有皇城的城门,务必控制在东宫新军的手上,皇城内不许除了东宫新军之外的任何人持械。御马监和锦衣卫也不行!孤走之前,会向父皇请一道旨意,将皇城内外的卫戍之权全部交给东宫新军。”
然后又对陈宝说道:“陈参谋,你一会儿拟一份排班表。将一二三团各抽一个连,一起负责皇城卫戍。皇城卫戍由你们三人共同负责,不设统属。”
虽然东宫新军上下军官,都是朱慈烺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朱慈烺在新军各连以上设立了太监监军,没有朱慈烺的旨意这些军官连警卫兵都带不走。但是毕竟皇城重地,皇城戍卫大权决不可置于一人之手!
交代完这几件事之后,朱慈烺又问了一下燧发枪的进展。
陈宝回道:“回殿下,职部已经安排大营内的军工部改进鲁密铳。现在共有三千把鲁密铳改装完毕,可以列装部队。”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改装进度还可以。记得提醒军工部的工匠,不要急着赶进度,质量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孤交代的野战火炮怎么样了?”
明代的火炮以红衣大炮最为出名。但是红衣大炮的缺点也很致命,那就是重量太重,只能用作守城。因此明军野战一般都使用佛朗机和虎蹲炮。可是这两种大炮又存在着威力不足的问题。
所以朱慈烺在夺取京营控制权之后,就一直想设计一款拿破仑时代常用的马拉野战炮。
陈宝见朱慈烺问起这件事,回道:“殿下,军工部按照殿下的意思,铸造了一门样炮,不知殿下何时来查验?”
朱慈烺闻听样炮告成,看了看时间还早,笑着对诸将说道:“诸位可否随孤查验新炮啊?”
大炮从来都是男人的最爱,诸将一听说新炮铸成,把刚刚不能出征的沮丧抛诸脑后,兴奋地异口同声道:“我等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