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的无线网络信号不好,搜索结果很慢才出来,虽然时隔久远,但仍旧出来好几页。
网络中还留着当时许多人的面孔,工厂的厂长、保安和受伤的工人,这些人与谢雨的记忆慢慢重合。
当时她大三,在一家报社实习,那是她第一次单独采访。三人丧命火海,近十人严重烧伤,都是远离家乡的打工者,最底层的那类人。
谢雨初出茅庐,热血正当,天真而理想,在她的认知中,记者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某种程度上应该为草根穷苦百姓代言。
虽然火灾调查结果第三天就公布,但是她始终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故,是工厂负责人的失职。那个冬天实在太冷了,但是压榨着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却只会在寒冷的冬天,待在暖气房里对几十年来南方最冷的寒冬浑然不觉。他们不会考虑到,在没有暖气空调,甚至到点就断电的工厂宿舍里,那些工人因为太冷,不得不偷偷生了火炉子获取那一点点温暖。
整整一个星期,她顾不得天寒地冻,从早到晚一直守在工厂紧闭的大门口,试图采访工厂的负责人。但是那辆所谓工厂老板的黑色车子,几乎每天进出,却从来没有一次停下来接受她的采访。
直到最后一天,有个男人走到她面前,称是工厂老板的朋友,给了她一个电话号码,说他朋友答应在电话里接受采访。
谢雨将电脑关上,脑子回想着当时采访的情形。其实已经记不清楚细节,所有的细节都在自己压箱底的那份报纸当中。现今唯一能想起来的是,电话里那个男人的声音微微低沉,他们谈了半个多小时,即使是在年少气盛的她最严厉的质问时,那人也没有挂掉电话。
她关上电脑,忽然有点说不出的焦躁,下意识想去床头柜找陆远的烟,才想起来昨天他已经扔掉。
她重重坐回床上,有些想笑。她一直以为世界很大,她与陆远隔着遥遥千里,坐飞机倒几趟车才能见面。但是她现在才知道,世界真是小的可怜,他们早就被掌握在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中。
不多时,门口便响起敲门声。
谢雨起身开门,却站在门口不动,只似笑非笑看着他。
陆远身上带着酒气,但脸色如常,除了眼里微微泛红,看不出半点醉意。他看着谢雨,笑着低声道:“怎么?喝了酒就不让进屋了?”
谢雨双臂环抱着,慵懒地靠在门框边,勾着唇笑问:“如果我不让你进呢?”
陆远眼睛危险地眯起,忽然伸手将她拉在怀里吻下来,抱着她挪进房内,用脚将门关上。
谢雨回应地抱着他的脖颈,两人靠在门上吻得天雷勾动地火一般热烈。陆远的口中有浓浓的酒味,那味道传到谢雨的鼻息中,她便觉得自己仿佛也有些微醺。
半响之后,陆远放开她,伸手将她散乱的头发往后绾了绾,哑声开口问:“许珍说来找你聊天了,你们聊了什么?”
谢雨双颊因为这缠绵的吻而微红,双眸里的光波光潋滟地勾人。她靠在门上,歪头笑道:“说你们以前的事。”
“什么事?”
谢雨道:“说你和她以前爱得死去活来。”
陆远愣了下,便轻笑出声,在她头发上揉了一把:“真的?”
谢雨道:“看起来你对我的话已经有了辨别真伪的能力。好吧,这是我瞎说的,她就是随便说了些你以前的事。”
陆远笑着问:“有没有说我什么坏话?”
谢雨摇头:“她说你很好,帮助过他们一个重病的同学,她也是因为这件事喜欢上了你。”
陆远笑着摇摇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都快忘了。”他放开她,“我去洗澡。”
谢雨点头。
等到陆远再出来时,谢雨已经好整以暇的坐在床上。她本在出神地思忖着什么,听到他从浴室出来的声音,转头看向他:“我以前好像见过林慕凡。”
陆远正擦这头,漫不经心道:“是吗?在哪里?”
谢雨道:“在昆山一家工厂门口,他递给我他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让我去电话里采访那个朋友。”
陆远的手僵了僵,从头上放下来,抬头看向床上的人。
谢雨道:“零八年初昆山那家失火的工厂是你家的对吗?我曾经在电话里采访过你,还口不择言骂过你。”她顿了顿,“你记不记得?”
陆远点头:“记得。”
谢雨愣了下,多少有点愕然:“你一直知道是我?”顿了顿又问,“什么时候知道的?”
“我买过当时那份报纸,知道了那位实习记者的名字。向芸说有记者要到学校采访时说到了你的名字。在学校看到你时,我就确定你是当年那个在工厂门口拦了我车一个星期的小姑娘。”
“小姑娘?”谢雨笑,说着又点头,“也对,那时我才二十岁。但你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采访的一个。”
陆远沉默了片刻,认真道:“我只需要跟受害者交代,不需要跟媒体交代。”
“那你为什么后来又接受电话采访?”
陆远朝她微微笑了一下:“我不接受,你恐怕还会在门口多守几天。那个冬天实在太冷了,我从车子里看到你脸冻得通红。”
谢雨笑:“其实后来我仔细查过那个事故,确实不怪你,你善后也做得很尽责。但是我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代表着广大穷苦百姓,代表着正义,所以在电话里把你骂得很厉害。”
陆远走到她旁边坐下来:“那个工厂是我母亲留下的,我那时大概也算年少轻狂,学了商科做的金融,看不上工厂的事,也不愿和那些工人打交道,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上海,和朋友们一起做事。那个冬天是罕见的寒冬,有工人提出要求希望宿舍晚上不要断电,但是我为了安全,没有答应这个要求。其实你当时在电话里的指责很对,天气冷了我们这些人只要躲在空调房就好,那些工人怎么过我们根本就不会关心。”
谢雨问:“可事发后你很自责?”
陆远点头:“我在医院看到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工人,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只要稍微改善一下住宿条件,这个悲剧就能避免。”
谢雨问:“事故里死的三人,有两个是晓娟晓霞他们的妈妈?”
陆远点头。
谢雨继续问:“所以你去到红溪村,是因为这件事。”
陆远揉了揉额头,无奈笑道:“过年后我从朋友的公司撤了股,将工厂的事处理完毕,正好想离开上海出去走走,想起那两个女工家里有孩子,就到了这边看他们。到了向家,看到三个孩子,晓娟当时六岁,晓霞才两岁多,他们的母亲已经两年没回家,说好的是那个春节回去,已经订到了火车票。但是孩子们等到的只有两盒骨灰。”他顿了顿,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