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完成赴美的全部筹备工作时,已经是1929年10月了。11月,梅剧团正式对外发布了赴美消息。消息一传开,立即得到内行、外行及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李石曾约请商学界在北平齐化门大街世界社举行公宴,对梅兰芳赴美表示勉励;美国大学同学会在天津召开欢送会,各国领事和绅商参加了该会,天津市长崔廷献及同学会会员颜俊人在会上发表了演说,很赞赏梅兰芳赴美的目的,并号召“全国人对这种举动,都应该帮助”;河北省政府举行宴会,政府委员和北平市政府委员会及李石曾、周作民、李服膺、楚清波等50多人参加,省政府主席徐次辰在训词中说:“有人说这次出去怕要失败,但就我个人想来,只要能够出去,就是成功,无所谓失败!”;刘天华、郑颖孙、杨仲子、韩权华及教授学者数十人也组织了一次欢送会,对梅兰芳寄予厚望。
各式欢送会开过,1930年元月初,梅剧团离京赴沪。成员包括:
演员:梅兰芳、王少亭(老生)、刘连荣(花脸)、朱桂芳(武旦)、姚玉芙、李斐叔(二旦兼秘书)。
乐队:徐兰沅(胡琴)、孙惠亭(月琴)、马宝明(吹笛)、霍文元(三弦)马宝柱(吹笙)、何增福(司鼓)、唐锡光(小锣)、罗文田(大锣)。
化妆:韩佩亭。
管箱:雷俊、李德顺。
顾问:齐如山。
翻译:张禹九。
庶务:龚作霖。
会计:黄子美。
由于人员少,好些人要身兼数职,如琴师徐兰沅还要在《打渔杀家》里串演教师爷;姚玉芙有时还要扮演《打渔杀家》中混江龙李俊;化妆师韩佩亭、雷俊有时还要跑跑龙套。
这份名单中,没有福芝芳,也没有孟小冬。然而,梅剧团从北平出发,先到天津,然后乘船赴上海,福芝芳一直陪伴在梅兰芳的身边。也就是说,福芝芳将梅兰芳送到了上海。在梅兰芳由上海登上“加拿大皇后”号后,福芝芳这才返回北平。这就意味着,孟小冬没有送行,她独自留在了北平。
梅兰芳赴美前的准备工作不可谓精心和充分,但难免有疏漏。这个疏漏几乎是致命的,那就是“演出剧目”问题。
1930年元月底,梅兰芳率团到达美国。2月14日,应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的邀请,梅兰芳率先到华盛顿参加伍公使特意安排的演出招待会。当晚参加招待会的有除总统胡佛外的其余政府官员、各国大使、地方官绅、社会名流,在美的最高级别的头头脑脑能去的几乎都去了。正在外公干的胡佛总统甚至还颇为遗憾地派人嘱咐伍朝枢,希望梅兰芳能在华盛顿再待两天,等他回来。
在如此高规格的赴美后的首场演出中,梅兰芳的剧目是《晴雯撕扇》。不知为什么,梅兰芳在演出时就预感到这场戏对于美国人来说,实在不易懂得。这个故事发生在端阳节,而外国没有这个节日,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细节,外国人自然也就无从理解。果不其然,张彭春在观剧后就直言:“他们看不懂。”
这时,梅兰芳才意识到剧目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只有像张彭春这样精通中西戏剧差异,又熟知西方观众心理的人,才会准确地挑选剧目。同时,张彭春所具有的丰富的现代戏剧知识和西方戏剧的表演程式以及多年导演话剧的经验,都使善于博采众长的梅兰芳感觉到,他不能缺失有着深厚传统戏剧底蕴的齐如山,也需要张彭春的帮助,特别是身处异国,面对的又是完全陌生的文化和观众,张彭春的作用似乎更大。
于是,在梅兰芳的恳请下,张彭春加入进来。首先,他重新选定了剧目,以为外国人对中国戏的要求,希望看到传统的东西,因此必须选择他们能够理解的又含中国传统的故事,同时,由于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所以又要选择那些做、打多于唱、念的戏。在这种前提下,梅兰芳后来在美国的演出剧目,多集中在《刺虎》、《汾河湾》、《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等剧目上,以及里的“剑舞”。果然,《刺虎》最受美国人欢迎。
其次,张彭春不仅作为梅兰芳的顾问从旁辅佐,更担负了导演的职责。严格算来,张彭春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京剧导演,京剧导演制也由此成立。这其实是梅兰芳的最聪明之处,是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又一佐证,也是他从善如流的又一表现。从此意义上看,梅兰芳的成功是必然的。
2月17日,梅兰芳在纽约四十九街戏院公开演出。按照导演张彭春的布署,演出次序是:开演之前,张彭春身着燕尾服上台,用英文作总说明,说明中国剧的组织、特点、风格以及一切动作所代表的意义。然后由剧团邀请来的华侨翻译杨秀女士用英文作剧情介绍、说明。接着,梅兰芳才正式亮相。考虑到美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张彭春严格限定时间,包括说明、介绍和每场戏的演出时间,整台演出绝不超过两小时。时间之准,甚至连美国剧院也不常见。
当初张彭春在梅兰芳和“华美协进社”之间架起了第一座桥梁,从而促成梅兰芳访美。如今,他又在梅兰芳和美国观众之间架起了第二座桥梁,从而缩短了中西方的差异,有助于美国观众理解看懂梅兰芳的戏。观众在理解剧情的情况下,又见绚丽的中国红缎湘绣幕布,耳听清亮悦耳可听的东方管弦乐声,再看那“东方美人”身着华丽彩服,迈着柔柔的碎步扭着纤纤细腰摆动着变化万千的手势,伴随着悠悠扬扬的唱腔,浑身洋溢着无以伦比的美丽和高贵,他们震惊了:遥远的中国果然有如此曼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和感人泪下的故事。于是,他们能够给予的,便是无穷无尽的掌声和喝彩。
可以说,梅兰芳在美国的首场演出便大获成功,这从他在每出戏后不得不谢幕多次可见一斑。最后一出《刺虎》结束后,他谢幕竟达15次之多,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起初他穿着戏装到台前,低身道“万福”。待他卸妆后,观众的掌声仍然不断,他只得穿着长袍马褂再次出去鞠躬。观众发现原先的那个柔声细语、婀娜多姿的美女果然就是男人所扮时,更加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