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百里流川 本章:第117节

    “一万?一万刀!”

    “嗯嗯。”

    孙老和徐老同时变了脸色,这换成华币可就是四万块啊!他们老俩口一年的工资才三千,要哼哧哼哧干十三年才顶得上人家一回的奖金。

    徐老战术性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孙老白了他一眼,“你年轻时也没挣到这么多钱呀。”

    徐老挂不住脸,小声的争道:“那是因为我没学建筑,没去米国参加这个比赛,我要是去了,哪还有他们的事。”

    “是是是,你最厉害。”孙老闭眼点头,可脸上的表情却未必是那么回事。

    “不过,这事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骗子啊?你的一个设计能值这么多钱?”

    孙老倒不是看不起陈爱学,只是觉得他还没毕业,一个学生的作品,就能值这么多钱?怀疑这事不单纯。

    陈爱学便出言替他们解惑。

    “并不是每个比赛的一等奖都有这么高的奖金。

    这一个比赛项目的主办方是一家餐饮机构,正在转行做房地产,需要搞出一点新闻,让别人注意到这个事。

    就我的观察来看,米国那边是喜欢搞营销的,不管什么行业,请媒体鼓吹一番后,身价总能大涨。

    这家餐厅要是正儿八经的宣传自己转行,估计效果不会太好,但是用举办一场比赛,用巨额奖金当作噱头,能吸引到更多媒体的注意力。并且在举办比赛时,还能收到一些出自名校学生的设计稿,更有利于他们筛选到优秀的设计稿。

    花一笔钱,办成两件事,既给自己的新事业打出了名气,又收获了好的设计稿,正所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徐老点点头,“原来如此。二十多年没去米国,那边的风气好像更浮躁了。”

    林若云和陈爱学只听着,没再说话。二十多年前的米国什么样子,他们也没见过啊。

    开学后,夫妻俩收到了实习分配通知。

    陈爱学自然是去建筑设计院,林若云去了招商局。在招商局里,林若云看到了更多资料,这里有全国各地的招引外资记录。原来不知不觉间,沿海一带已经有了很多外商建厂。

    就比如目前市面上最大牌的乃基鞋,在华国居然都有四家分厂了。不过国内的厂子生产线用的都是海外地区淘汰下来的旧设备,即便如此,也比国内目前使用的效果好。

    国内大肆引进国外生产线的风潮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林一边实习,一边收集资料,开始写自己的论文了。

    这研究生论文可比本科难写多了,还是早点准备的好。

    招商局是比较繁忙的部门,加上林若云是实习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多着呢,这一面忙工作一面忙学习,忙起来便不会关注时间,日子就如流水一般过去了。

    到了年尾放假时,林若云和陈爱学都是实习生,又因为老家较远,所以他俩被提前放假了。

    走之前,林若云从同事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大领导马上要去南方巡视,检查几个特区的改革成果了。

    果然,从一月中旬开始,就陆续有报纸刊登南方地区的改革成果,一直到大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领导都还在外面工作,真是不容易啊。

    当然,巡查效果也很明显,领导高度肯定了特区的新建设,鼓励将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

    这一年的春晚,和往年一样热闹喜庆,其中最为出色的节目是一位港城歌手演唱的歌曲,《我的华国心》,唱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唱出了游子们对祖国的思念向往,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过完年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似乎昨天才回校,转眼间就到了提交论文、答辩的日子。

    或许是因为准备充足,又或许是这一天盼了太久,林若云心中没有忐忑和紧张,只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答辩很顺利,接着便是拍毕业照,学位授予仪式。

    看着手里的两本证书,毕业证和学位证,林若云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毕业了,彻底告别了校园生活。

    人生的路还长着,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少,但再也不会有这样一段时光,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向海绵一样拼命汲取知识。

    在大学,身边的人也是潜心向学,学校的老师更是倾力相助,图书馆任其所用。到了社会上,却不如学校单纯,会慢慢带上面具再去跟人打交道。

    大学的时光,的确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

    毕业后,林若云主动申请调派到了鹏城的招商局。

    如今很多人毕业都倾向留在京市,高考恢复七八年了,毕业生有了好几届,这里不缺人,所以林若云的申请很容易就通过了。再加上鹏城是经济特区,的确更需要对应专业的人,京市这边就没有强留。

    陈爱学倒是被挽留了,但他学精了,跟自己领导打苦情牌。

    “领导啊,我跟我媳妇结婚七八年了,一直没时间生孩子,家里都急得不行。我快到三十了,再不生就真的生不出了,您可怜可怜我吧。”

    领导憋住笑,“爱学同志不要害怕,你是男人,五十岁都能生呢。”

    陈爱学一脸严肃,“领导,那可不行的,国家不是在提倡优生优育吗?年纪大了再生很不好,第一女同志身体容易受伤害,第二男同志提供的精细胞质量不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还有这么个说法?”

    领导心里一慌。他只有孙女没有孙子,老妻一直催着大儿子离婚,那就能再娶一个媳妇,能继续生孙子。

    他一直在劝老妻放下成见,但没啥效果,这说法要是真的,那可就有理由了。

    陈爱学坚定的点头,“有的,我曾在米国b大当过交换生,有幸听到过最前沿的基因专家讲座。您需要的话,我这边可以提供当时的报道。”

    “好好,那就辛苦您了,爱学同志。”

    “领导,那我的申请…”

    领导抬了抬眼镜,和蔼一笑,“你说的是大事,我当然不能拦着你们夫妻团聚。”

    “谢谢领导。”

    于是,陈爱学也紧随其后,跟着林若云到了鹏城。

    去年严da后,国家推出了身份证,有了身份证出门不再需要开介绍信,出行可比从前便利多了。

    两人在单位资历浅,还没有分房的资格,只能自己租房住,但鹏城如今是水涨船高,房租亦是高得很,稍好一点的地段竟然要二十多一个月,当他们小半个月工资了。

    趁着租房的时候,两人也打听了一下如今的房价,去年还是一千一平,今年竟然就涨到了一千二。

    他俩第一次到鹏城时是四年前,那时候房子还没有买卖这么一说,81年有了第一个商品房,当时两三万就能买一套,去年二哥他们买是八万一套,今年更猛,竟然十万了。

    感觉越晚会越贵,这挣钱的速度比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啊,两人决定买房了。

    幸好两人有些存款,加上那笔堪称意外之财的比赛奖金,两人买了一套小二居,地段不如二哥他们的好,但胜在离单位近,都不用骑车,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

    买房抽奖的活动在这边如今成了家常便饭,两人付了定金后,也去抽奖,抽到了一台电风扇。这个可太需要了,鹏成的夏天热得不行。

    新房还不能立即住,要装修,陈爱学自己弄好设计图,再去外面打探一番,找了一个口碑不错的装修队施工。

    他一边忙着自己单位的事,一边盯房子的装修。

    七月份里,还有一件大事牵挂着国人的心,那就是奥运会。

    月底,一声枪响,替华国摘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当黄色皮肤的华国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凝望着国旗深情唱国歌那一幕,令无数国人热泪盈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拼搏,我们国家终于有了奥运金牌!

    本届奥运会结束,华国共斩获了十五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五名。

    当天晚上的新闻特地花了十分钟来介绍这次体育盛事,每一位获奖者都登上了电视屏幕。

    一晃而过的镜头里,林若云看到了柱子的面孔,一手拿花一手捏着铜牌。

    铜牌!

    他拿牌了!

    这小子出息了。

    陈爱国乐得请工地上的工友们吃了三天大西瓜。

    奥运会结束后,热度也不曾褪去,大街小巷的人们仍旧热议着,直到新的大事出现取代了它。

    这件事就是国庆,今年的国庆庆祝十分隆重,全程摄影,后来还剪辑成片子在电视上播出呢。为了看这个,多少人都熬出了黑眼圈。

    国庆当天播放的那首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更是火遍全国,激发了无数国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有追求是好事,但有时候,过于迫切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在不久后得到了验证。

    作者有话说:

    本章精修过,新增六百字,修正了错别字。在没看到章节提要的“修”字之前查阅的朋友们,可以刷新一下,谢谢~

    [1]步厂长原型为“步鑫生”.文中角色的时间线是有一点出入的。

    第110章

    八四年底的时候, 华国和威格兰在京市签署了《联合声明》,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港城的回归时间。消息一出, 举国欢呼。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 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了,喜上添喜。

    有这个好消息的鼓舞,大家连年底加班的日子都不觉得难熬了。心情一好, 日子就过得飞快,一转眼就是腊月底,快到除夕了。

    陈家三兄弟都在鹏城, 几人便约好一块回老家。

    这几年, 尤其是领导南巡充分肯定了特区的优越性后,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家门,南下打工挣钱。自然而然, 年底回家的人也多,这火车便越发拥挤了。

    陈爱军看着春燕手里被挤下去的行李, 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早知道这么挤, 就不坐火车了。真是的,遭罪得很。

    幸好双喜是被我抱在怀里, 要是让她自己走,指不定还会被挤下车。”

    刘翠萍扯了扯他,“你小声点, 别在外面丢人现眼。”

    陈爱军气鼓鼓的坐下,喝了口水,又怨念起来:“早知道我就去买辆车好了,咱们自己开车回去, 才不受这个鸟气呢。”

    刘翠萍眼皮子跳了跳, 还真让她婆婆给说中了, 爱军真是爱显摆,兜里有几个钱,就爱蹦跶。

    今年拉着队上的乡亲们,爱军跟大哥还有大哥的工头凑在一起,三个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什么建筑公司。

    他以为这个跟摆摊一样容易,想得太理所当然了,搞工程可是辛苦得多。

    其实摆摊也不容易,刘翠萍一直觉得他们夫妻俩是占了来得早的便宜,要是换现在才来,肯定买不起房。

    卖服装呢,怎么说,到底是一个人,压力没那么大。但建筑工程队不一样,那是好几十号人啊。几十个人跟在陈爱军的身后,等着他喂饭,他的压力特别大。

    那段时间,陈爱军四处求人,喝酒递烟送茶,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拉到了了一个工程吧,中途又遇上资金断裂、材料短缺的倒霉。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完成一个,结果又遇上了拖欠工程款。

    陈爱军特别烦躁,心想要不自己撂挑子不干了,可想着身后那几十号人,几十个家庭,咬了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陈爱军中途找刘翠萍要了好几次钱救急,不然那小破公司早给破产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方便以后阅读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第117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第117节并对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