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弦类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李诚 本章:拉弦类

    轧筝

    我国的传统弦乐器,在唐代以前,只有弹拨和击打两种,而没有拉弦类。

    在唐代,出现了两种最早的拉弦乐器——奚琴和轧筝。

    轧筝,是用润湿的竹片摩擦筝弦发声。陈旸《乐书》说:“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故取名焉。”唐释皎然有一首《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描写说:“君家双美姬,善歌工筝人莫知。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

    用竹片作“弓”,而不是用马尾;为了增加摩擦力,不是使用松香,而是把竹片用水润湿,其音色估计不会太好,倒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一句很重要。

    传统的弹弦类乐器,如琴、瑟、筝、琵琶,或击弦类乐器,如筑、扬琴等,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奏出长音,遇到较长的音,就只有反复弹拨,这样的乐音,与歌唱的长音是不能很好配合的。而拉弦类乐器则可以控制运弓的速度,奏出平滑的长音,与人声能够很好相配。也就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

    轧筝在宋以后仍在使用,元、明时期叫做“?”。《元史·礼乐志》载:“?制如筝,七弦,有柱,用竹轧之。”《事林广记》的记载差不多。到清代,又称为轧筝了。

    奚琴

    奚琴,又叫“嵇琴”,是又一种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拉弦乐器。唐诗人孟浩然《池亭诗》有句说:“竹引奚琴入,花邀戴客过。”可见在唐代已有奚琴。据宋陈旸《乐书》说,它本身是胡乐,是“奚部所好之乐也”,后来传入中土。它为什么又叫“嵇琴”呢?一种说法是因为“奚琴”的名字不雅驯,换句话说,因为它表明是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所以改名为“嵇琴”。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它是魏、晋时期的大音乐家嵇康所创,所以叫“嵇琴”。《事林广记》就说:“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曰嵇琴。二弦,以竹轧之,其声清亮。”但这一种说法显然是附会。奚琴的形状很像今天的胡琴,也是两条弦,不同的是夹在两条弦中拉奏的是竹片。大概在马尾胡琴传入后,也换用马尾制作的弓了。《事林广记》是元人所著,明人所著的《乐学轨范》就说奚琴“以黜檀花木,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

    二胡

    我国的拉弦乐器很多,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坠胡、雷琴、大筒等,堪称一个庞大的家族。但是,它们的出现都很晚。最早用马尾做弓的拉弦乐器胡琴,出现在北宋时期。它本是少数民族乐器,所以称作“胡琴”,《元史·礼乐志》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一种弹弦乐器),卷颈龙首,二弦,以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元代以后,拉弦乐器才被大量地使用。

    不知是什么原因,胡琴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远远不能和琵琶、古筝等弹弦乐器相比。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戏剧的繁荣,伴奏效果比弹弦乐器好的拉弦乐器才受到重视,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众多的拉弦乐器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二胡。

    二胡的音色柔美恬静,表现力很强。本世纪初,由于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和华彦钧(瞎子阿炳)的努力,使二胡从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刘天华创作的《良宵》《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烛影摇红》和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十余首二胡曲,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批二胡独奏曲。尤其是著名的《二泉映月》,优美抒情的旋律、深邃高远的意境,几十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中外听众,成为我国音乐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财产。

    二胡的结构比较简单,圆形或六角形琴筒(近代出现椭圆形琴筒),一边蒙蛇皮或蟒皮,一边是雕花窗格。琴杆一头插在琴筒里,一头雕有龙头等装饰,有两个调弦用的琴轴。蟒皮上有琴码,琴杆上有千金。琴弓用竹制,马尾夹在两弦之中,拉奏发声。

    高胡

    在拉弦乐器这个大家族中,有一款与二胡最相似,乍看起来几乎难以区别的乐器,它就是高胡。

    高胡就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因为它是广东音乐中最重要的特色乐器之一,所以又叫“粤胡”或“南胡”。它的出现,还有一段很富戏剧性的插曲。

    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乐种,出现在20世纪初。早期的广东音乐主要使用二弦(一种木杆竹筒的拉弦乐器)、提琴(与板胡略似,但琴筒用竹制)、三弦、月琴和横笛五种乐器,二弦和提琴弦粗弓硬,因此把这种组合的乐队称为“硬弓乐队”。

    1926年,旅居上海的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等人回广州演出,由于南方的天气潮湿,吕文成使用的二胡蟒皮受潮松塌,使其几乎不能使用。于是他就重新蒙了一块蟒皮,怕再受潮影响音色,就把蟒皮蒙得很紧。同时,他又把外弦的丝弦改用钢丝弦,定弦也提高了四度或五度。这样,使其音色清脆亮丽,但是声音却略有一点沙。拉过二胡的人都知道,如果声音有点沙,在琴马后面的弦与蟒皮之间垫一点布或者泡沫,沙音就会消失,而且音色会变得圆润一些。当时吕文成是考虑把琴筒夹在两腿之间演奏,结果效果非常好,不但沙音消失了,而且音色亮丽而甜美。在扬琴、秦琴、洞箫等乐器的配合下,演出非常成功,整个广州城都轰动了。广东的音乐家纷纷仿效吕文成制作这种二胡,使它很快在广东音乐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广东音乐的乐队建制也因此改进,由高胡配以扬琴、秦琴、洞箫、喉管等。因为高胡采用的是二胡琴弓,所以这种乐队称为“软弓乐队”,这种建制一直沿用至今。

    高胡除了被用在广东音乐中以外,在一般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也被作为高音拉弦乐器而厂泛便用。

    京胡

    中国的戏剧,大多是以音高相尚的,尤其是早期京剧(大家只要跟着电视或唱片中京剧演员的演唱唱一下就会明白),传统的胡琴不能很好地与之相匹。大约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成了京胡。京胡的琴杆和琴筒都改用竹制,琴杆较短,琴筒较小,琴筒蒙蛇皮。在琴杆上有千金,是用铜丝或铅丝制成S形小钩,前钩钩住琴弦,后钩用细丝系在琴杆上。最早的琴弓是软弓,弓杆用竹皮制成,弓毛较松,后来改用硬弓,弓杆用江苇竹制成,弹性很好,弓毛也较紧。由于琴杆较短,琴筒较小,有效振动的弦不长,所以,京胡的发音清脆嘹亮,很有特色。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所改变,不再以炫技式的高音为美,京剧演员也不断降低音高,因此,京胡的形制也有所改变,琴杆加长,琴筒加大,发音更圆润饱满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琴弦改用钢丝弦,使其音色更加亮丽纯净。

    京胡的音色十分特别,与其他拉弦乐器绝不相同,它的音色已与京剧的曲牌和唱腔融为一体,成为京剧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无论你使用传统的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还是民族乐队,甚至西洋管弦乐队乃至钢琴为京剧伴奏或演奏京剧曲牌,其中只要加上一把京胡,那就是京剧。或者什么乐器也不要,只用一把京胡(许多演员练嗓或清唱,许多票友自娱就是这样),那也是京剧。反过来说,无论你用什么形式为京剧伴奏,只要其中没有京胡,那就不是京剧,至少不太像。

    近年来,京胡也作为独奏乐器,演奏京剧曲牌,如等,效果非常好。

    板胡

    板胡又叫梆胡、秦胡、呼胡、大弦和瓢,它是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的。它的琴筒称“瓢”,呈半圆形,琴筒不蒙皮而改用薄木板,这也是它得名板胡的由来。

    板胡的发音高亢明亮、清脆悦耳,流行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一带,是评剧、豫剧、吕剧、蒲剧、河北梆子、秦腔、山东莱芜梆子、陕北道情等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它们主要有四种形制,即:高音板胡、中音板胡、秦腔板胡和山西板胡。

    高音板胡主要流行于河北一带,是河北梆子和评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它的形制较小,发音高亢尖利;中音板胡主要用于河南梆子(豫剧)的伴奏,所以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琴筒较高音板胡略大,琴弦较粗,发音浑厚柔和;秦腔板胡又名呼胡,琴筒更大,琴弦也更粗,发音要低沉一些;山西板胡又叫晋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更大,琴弦也更粗,弓子不用竹竿而用竹板,发音厚实低沉,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乐器。

    除了各地方戏曲所用的板胡以外,还有用于民族管弦乐队和独奏的板胡,它的琴筒和面板都较大,采用钢丝弦,音色高亢而又柔美,音域较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板胡的制作和演奏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使板胡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拉弦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乐器,在蒙古草原,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听到马头琴那悠扬动人的声音。甚至可以说,没有马头琴,就不是蒙古民族。

    说到马头琴,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古草原上住着一户人家,这家有一个小男孩,当他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家的一匹母马怀孕了,不久,就生下了一匹小马驹。这匹小马驹浑身雪白,活蹦乱跳地十分惹人喜爱,小男孩的父亲把它送给了儿子。小男孩每天都和小马驹在一起,小马驹也很喜欢小男孩,一步都不和他分离。后来,小男孩长大了,成了一位英俊勇敢的青年,小马驹也长成了一匹神骏非凡的骏马。年轻的牧人骑着它去打猎、放牧,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亲密伙伴。一年又一年,马儿渐渐老了,它再也不能驮着牧人到大草原上奔驰了。终于有一天,它死了。牧人非常伤心,他久久不愿把马儿埋葬,为了永远怀念他亲密的朋友,他想了很久,最后,他决定用马儿的骨头制作一把琴。他用马的头骨作琴筒,用腿骨作琴杆,用马尾作弓,制成一把二弦琴。为了永远纪念他忠实的朋友,他在琴杆的顶端照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这把琴的音色非常优美,浑厚而又带有一点苍凉,牧人常常在月光如水的辽阔草原上拉琴,怀念他死去的朋友,优美的琴声随风飘扬,牧人们都来到他的身边,静静地听着他用琴声述说着小马一生的故事,述说着他和小马的友谊,述说着他对小马的思念,人们把他的这一把琴叫作马头琴。

    后来,人们仿照它的样子,用木头制成了马头琴,在每一张琴的琴杆顶端,都雕上一个马头,马头琴也就成了蒙古民族最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已有很长的历史,相传在元代成吉思汗时就已经出现。在内蒙古东部称“潮尔”(一作“绰尔”),西部称“莫林胡尔”。它的音箱用黑松木或枫木制作,呈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的梯形,箱体的两面蒙有马皮或羊皮,皮上绘制有精美的图案。琴弓用榆木或紫檀木制作。民间使用的马头琴,用两缕马尾作弦。改革后的马头琴,共鸣箱蒙蟒皮,用尼龙弦,定弦也比传统定弦高四度,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量,既保留了马头琴原来的浑厚柔和的音色,又使之更加明亮,表现力得到很大地丰富。它不仅用于民歌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也用来独奏。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比较特别,它的琴弓不夹在两弦之间,而是像大提琴一样在外侧拉奏,但是握弓的方式与二胡相同。它左手的指法有两种,一种是同其他弦乐器相近,但是是用第二、三两个关节按弦;另一种则很特别,是将手指伸到琴杆与弦之间,用指甲盖由内向外顶弦,用这种方法演奏,音量较大,发音也更清亮结实。


如果您喜欢,请把《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方便以后阅读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拉弦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拉弦类并对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