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着游戏角色放松着瞎玩儿,看了看时间。
在他第三次做梦梦见考完试上课对答案以后,时老师就把今晚的安排停了,要求他至少出来跟小伙伴们放松三个小时换换脑子。
只不过好像也不太成功。
他到现在还在试图想起来梦里最后一道没对出来的错题到底是什么。
“间哥。”
李磊给这群人买了啤酒跟饮料,递给他瓶可乐“也别太累了,家属都说了,劳逸结合。”
“听着可能有点儿欠打。”林间笑了笑,“其实特别爽。”
“……”李磊把缓慢扑过来要打开他间哥的脑子的梁见隔开“是挺欠打的。”
林间喝了口冰镇的可乐,转了转,放下看了眼手机。
他本来其实也觉得学习挺累。
但真学进去以后,这种又累又爽的感觉反而挺过瘾,被轰出来了甚至还有点儿不舍得。
尤其做完题的满足感。
多学一道题就多会一道题,多背一个公式就多有印象一个公式,这种一点点充实起来的、每一步都有回响的感觉,简直好到不行。
考虑到小伙伴的心理承受能力,林间没继续解释,准备振作精神把这一盘开个团收尾,手机忽然响起来。
程航打过来的电话。
林间顺手接起来,答应了两声,忽然蹙了眉坐直。
“怎么了?”
李磊看着他挂了电话就起来收拾东西,愣了下“家属有事儿?”
“差不多,你们先打着。”林间穿上外套,抄起手机几步迈出机位,“回头说。”
李磊知道轻重,没拦他,跟他一块儿下了楼“给你叫个车?”
“不用。”林间说,“摩托车钥匙借我。”
李磊皱了下眉,没再多说话,把钥匙给他,快步回去一块儿拿了备用头盔。
林间一路飙回家门口停下的时候,时亦也正好跑下了楼。
这个时间正好是上下班高峰,打车还不如摩托车,林间叫了他一声,看着他跑过来,把头盔递过去“敢不敢坐?”
时亦有点儿喘,点了下头,接过头盔戴上。
林间等他坐稳当,一拧油门,蹿出小区拐上了主干道。
“程航跟我说了。”林间说,“还说温老师自己能照顾自己,就是记不住事,不糊涂,走丢了也肯定不会出大事儿。”
时亦伏在他后背上,答应了一声。
林间记得路,追着大巴的路线拐了个弯。
在跟原生家庭正式决裂以后,按照程航对时亦心理状态的评估,酌情减少了他去见温老师的频率,换成了于笙程航他们有事没事就去老人家那儿看看。
对时亦来说,温老师这一块儿的死结如果找不着突破口,就永远解不开。只能先等时间来慢慢稀释,等过去了再回头接受,一点点释怀。
要不是这次说温老师遛弯走丢了到处找不着人,也不会忽然联系时亦,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老人家常去的地方。
小书呆子坐在后座上,比平时还沉默不少。林间拧着油门超了个车,拐进市区“温老师以前通常都去哪儿?”
时亦想了想“老年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市图书馆,少年宫航天角,务工子女托管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
“……”林间在路边刹了个车,一条腿撑着路沿“这么丰富吗?”
时亦也有点儿愁,扯了下嘴角“早市,夜市,超市
,花卉市场,中心公园,人民公园,车站广场……”
……
林间决定给剩下几个人安排点儿工作。
“这个锅没得推。”
程航跑得整个人都有点儿崩溃,扶着膝盖喘气“你同桌当初为什么要陪老师跑这么多地方?”
林间跟时亦也分头跑,刚跟程航碰了个面,按按额头“温老师……比较闲不住。”
“这是比较闲不住吗?”程航仰望星空,“我的课余生活都没这么丰富。”
林间没心思跟他聊天,在手机地图上划了几下,确认了几个离得比较近的区域“过去分头找。”
程航套上头盔,跟着他上了摩托车。
林间拐过一个路口“许愿是不是真会灵?”
程航愣了下“啊?”
“生日。”林间说,“许愿什么的……我希望我同桌最后这个死结也能解开。我没想到——”
“您多大了林日门。”程航忍不住问,“你没想到啥啊?愿望之神听见了你的愿望,咔嚓把温老师变没了?”
林间“……”
“劳逸结合吧日门同学。”程航拍拍他的肩膀,“学魔怔了。”
有时候林间其实能理解程航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为什么要特意去学跆拳道,还学到了黑带。
主要是这个人实在太欠揍了。
独一无二另辟蹊径的欠揍式心理疏导法。
“你们俩心事都重。”
程航欠揍完了整个人就挺正常,认真跟他说,“习惯从自己找责任,什么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先习惯性牢牢举起一个锅说是自己的,也不管是不是符合逻辑和科学。”
“……”林间“能不提科学吗?”
“不能。”程航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温老师会去少年宫的航天角啊,书法角不好吗?”
林间决定不理他,捏下刹车,把人卸到了少年宫门口。
一群人从天亮找到了天黑。
范围实在太广,时亦当初陪温老师遛弯一直能遛到另一头的市郊,哪儿的步都散,现在找起来简直是个特别艰巨的任务。
“更艰巨的是好几个地方温老师甚至还真的去了。”
梁一凡本来是去老同学家快乐蹭饭的,也被拉来帮忙找人,一路找着了不知道多少目击证人“根据路线,我觉得你们老师就是出来遛弯的。”
“可不是嘛。”程航奄奄一息,“先去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陪小朋友们玩,然后去图书馆借书,然后去花卉市场陶冶身心,然后去公园散步,为什么还不累……”
“当代青年堪忧的身体素质。”梁一凡指指他,“和老当益壮身体倍儿棒的老前辈——”
“少说两句。”于笙